从单篇到整本书《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pdf
《从单篇到整本书《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单篇到整本书《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pdf(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从“单篇”到“整本书”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统编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教授提倡语文阅读“1+X”的方法;所谓“1+X”,“即讲一篇课文,附加若干篇泛读或者课外阅读的文章,让学生自己读,读不懂也没关系,慢慢就弄懂了。”统编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关于朝花夕拾的名著阅读设计,充分体现了教材这一编写理念。在该单元的“阅读”部分,编排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在“名著导读”部分,编写者设计了消除与经典的隔膜。那么,实施本单元的教学,能否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单篇教学
2、走向朝花夕拾的整本书教学呢?我在教育教学中,尝试将这一想法转化成实践,课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基于从“单篇”走向“整本书”这一教学理念,我在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力争避免过去常用的“文学常识”介绍。同时,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以“默读课文,了解大意”为基本教学目标,让学生直面文本,通过三次默读,达到“抓住事件,把握感情,理解大意”的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我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寻找走向“整本书”的教学起点,力争整本书名著阅读课堂有趣、有序、有干货,让学生通过一节课的学习,想读、愿读、好好读朝花夕拾。一、从题目入手,引导学生关注“序”在名著阅读课堂上,我设计第一个教学支架:学习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3、请说说为什么鲁迅把这本书命名为朝花夕拾?对于这个问题,学生学习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后大多能回答的是:对童年往事的回忆。这个理解不能说错误,但站在“整本书阅读”的角度看,只是很主观的单篇阅读感受。因此,必须引导学生从朝花夕拾整本书中寻求“答案”。于是,我设计第二个教学支架:在朝花夕拾这本名著中,你觉得在哪里可以找到“答案”?设计这一教学支架,意在让学生关注名著的“前言”和“后记”,改变学生读书忽略“前言”和“后记”的不良习惯。由于该名著阅读教学,课前并未布置学生阅读朝花夕拾,因此在课堂上,学生有回答“小引”,也有回答“后记”。大多数学生手头的版本为“导读”版,所寻找到的答案是编者意见并非鲁迅本人
4、的意图。不得已在此环节,引导学生特别注意,在朝花夕拾中,鲁迅的意见是什么?经过“编著者之辩”“小引和后记之辩”,大部分学生能够从“小引”中找到答案:回忆儿时故乡往事,保留旧来意味。因此,引导学生养成良好阅读方法,关注名著的“前言、小引”和“后记”,从中获取作者的创作目的、创作过程、创作感受等信息。二、从人物入手,教会学生“整体关联”阅读 朝花夕拾一书,看似十篇正文以单篇形式出现,但仔细阅读,十篇文章在内容上多有交叉联系,比如在狗猫鼠、阿长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都有关于“阿长”的相关内容,在五猖会父亲的病琐记中都有关于“父亲”“衍太太”的相关内容。基于朝花夕拾这一特点,在引导学生进行名著导读时,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朝花夕拾 单篇 阅读教学 实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