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卫生学重点.pdf
《学前儿童卫生学重点.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儿童卫生学重点.pdf(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一、案例分析 1.1 跳山羊 答:1.课前准备活动,准备好海绵垫子和踏跳板;防止学生在跳山羊过程中摔伤 2.跳山羊前让学生做好热身准备,跑步、跳操、活动关节等;3.原地分腿跳(注意绷脚面),走几步做支撑跳跃踏跳练习。俯撑,蹬地屈髋成分腿立撑,推手成分腿站立,两臂斜上举;4.四人一组“跳山羊”练习,几步助跑、起跳,两手支撑山羊,提腰,屈髋,分腿,推手回落;5.主动学会跳山羊的技巧,从而发展学生柔韧、协调、灵敏等身体素质,增强学生节奏感和表现力,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及自控能力。1.2“狼孩”人的适应性 狼孩虽然具有人类对的生理结构和感觉器官,但是不能够想人类那样直立行走,理解思考,狼孩具有人的遗传素
2、质,由于生活在狼群中没有来自人类的语言刺激,没有人类文化环境的熏陶,没有人类理性思维的感触,导致适应人类生活的生理心理功能退化,强化了适应狼生活的生理心理功能,适应性,是指生物体与环境表现相合适的现象。达尔文认为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而被淘汰的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二、论述题 2.1 下丘脑的作用 下丘脑是皮质下调节内脏活动及情绪活动较高级的中枢。下丘脑与边缘系统、脑干网状结构及脑垂体间保持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把躯体运动功能、内脏活动功能及内分泌腺的活动联系起来,完成对体温、摄食、水平衡、内分泌、生殖和情绪反应等许多复杂生理过程的调控。1.调节体温:身体温度过高时
3、,加快出汗速率,身体体温过低时,毛细血管收缩减少热量损失并引起颤抖来产生少量热量,从而保持体温的相对稳定。2.调节摄食行为:受下丘脑存在的摄食中枢和饱和中枢的共同调节。3.调节水平衡:人体通过渴感引起摄水,而排水则取决于肾脏的活动。4.调节内分泌腺:下丘脑的某些神经元还具有内分泌细胞的功能,可产生多种肽类激素,通过控制垂体激素的分泌,调节机体的内环境,影响各种内脏功能。5.调节情绪:一、下丘脑持续评价环境中各种与情绪相关的刺激。二、下丘脑通过控制脑干进而表达情绪。三、情绪的主观感觉及情感,是由下丘脑投射到大脑皮质来完成的。6.控制生物节律:是在长期进化及适应的过程中形成的。2.2 为什么学习这
4、门课程 人体解剖生理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各部分形态结构及其功能和活动规律的科学,不仅阐述人体结构和基本生理规律,也适当地介绍幼儿和青少年解剖生理特点及一般生长发育规律。科学的教育必然会涉及学生身体情况、生理特征、年龄特征等相关问题,所以,应根据学生的解剖生理特点安排教育活动,才能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发展语言思维,以利于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对幼儿学前教育工作者来说,工作和研究的对象主要是青少年儿童,掌握人体解剖生理学的基础理论知识显得十分必要。再加之脑科学研究成果的涌现及应用于指导课堂教学,以及这些成果和学习策略、教学行为之间的关系的探索,使得该门课程作为培养未来教师基本科学素养及教学素养的重要手段之
5、一,越来越凸显作为教育学科专业学习的“基础性”。还有在写几点 2.3 大脑的不对称性 19 世纪以前,很多科学家相信脑是作为一个整体工作,人的所有行为是整个脑活动的结果。19 世纪 60 年代,外科医生布洛卡基于解剖的发现,他得出了语言功能主要集中在左半球的结论。后来还有研究发现,左脑与人的语言功能有关。之后还有其他的对左脑功 能的发现。因此,有人提出了“优势脑”学说。该学说认为:左脑负责语言和其他高级机能;而右脑是劣势脑,没有其他任何特定的功能,并且受左半球优势脑的控制。随着人们对右半球功能的研究发现,右半球也有其特殊的功能优势,主要负责对形状、距离等空间关系的识别等。脑的左半球、右半球存在
6、一些机能的不对称性,多数人的语言机能主要由左脑管理,而右脑则在非语言机能(音乐、手工、美术等)上占一定的优势;脑的左右半球的分化不是对的。虽然左右大脑半球的功能具有不对称性,但两者在功能上借助两侧大脑半球之间的联合纤维,如胼胝体互相联系,共同实现脑的高级功能。三、问答题 3.1 小儿肠管的特点 (长 透 差)与成人相比,小儿的肠管相对较长,超过身长的6倍(成人肠管仅为身长的4 倍),管径宽,分布于肠壁上的绒毛数几乎与成人相等,消化吸收面积大;肠黏膜上的血管、淋巴管较丰富,通透性好,因此吸收能力强。一旦发生消化道感染,肠内细菌或毒素也容易进人血液,加重病情。由于结肠壁薄,升结肠和直肠与腹后壁的固
7、定性差,因此婴幼儿(尤其是婴儿)容易发生肠套叠,即一段肠子套进另一段肠子。3.2 人的气体交换 (肺换气 组织换气 氧和二氧化碳的分压差)气体交换包括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肺换气)和组织的气体交换(组织换气)两个过程。气体交换的动力是气体的分压差。1.当空气进入肺泡内,肺泡内的 po2 进入血液,而血液中的 pco2 进入肺泡。2.血液中的 po2 扩散进入到组织细胞,而组织细胞中的 pco2 进入血液。3.3 12 对脑神经的名称功能作用 脑神经共 12 对,一端连于脑;一端分布于头、面部各个器官,其中的迷走神经则分布到胸、腹腔的脏器。其排列顺序通常用罗马字母表示:嗅神经、视神经、动眼神经、滑车
8、神经、V 三叉神经、外展神经、面神经、位听神经、舌咽神经、X 迷走神经、副神经、舌下神经。脑神经主要分布于头面部,其中的迷走神经还分布到胸、腹腔脏器。脑神经的运动纤维是由脑干内运动核发出的轴突组成。感觉纤维是由脑神经节内的感觉神经元的周围突构成,其中枢突与脑干内的感觉核中的神经元形成突触。凡是具有感觉纤维成分的脑神经,都有与脊神经相似的神经节。3.4 小脑的分布和功能 小脑的三个主要的功能部分是前庭小脑、脊髓小脑和皮质小脑。在进化过程中,小脑的三部分是随着前庭系统、脊髓和大脑皮质的发展而先后出现的,因此,又被称为古小脑、旧小脑和新小脑;其功能如下:1.古小脑(前庭小脑)主要由绒球小结叶构成,与
9、调节机体平衡功能有关。2.旧小脑(脊髓小脑)由小脑前叶及后叶的正中部分构成,与调节肌紧张有关。小脑后叶的正中部分在执行大脑皮质发动的随意运动方面有重要作用。3.新小脑(皮质小脑),由后叶外侧部构成,为锥体外系的一个组成部分,主要与协调肌肉活动有关。3.5 神经组织的类型 (神经细胞 和 神经胶质)神经组织主要由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神经细胞又称为神经元,是神经组织的主要成分,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功能单位。神经元具有接受刺激和传导神经冲动,神经胶质细胞在神经组织中起到支持、营养、联系的作用。36 视力的发展过程规律 1.小儿刚出生时,对光线就会有反应,但眼睛发育并不完全,视觉结构、视神经尚未成
10、熟。他能追着眼前的物体看,但视野只有 45左右,视力也只有成人的1/30,而且只能追视水平方向和眼前 18cm-38cm 的人或物。2.三个月后小儿的视野已经可以达到 180,也可看到自己的手,也能够感觉到“自己”的存在。此时大多数小儿的视觉可以平稳的“跟随”运动的物体,也能将视线固定在某物体上。3.4 个月时开始建立立体感;这个时候的视力约为0.1。4.6 个月以后,两眼可以对准焦点,小儿会调整自己的姿势,以便能够看清楚想要看的东西。5.8 个月大时,对于眼前突然消失的东西,会出现寻物的反应,特别喜欢用视线来追踪眼前的物体,眼、手的协调也较为顺利。此时,小儿的视力保持为 0.1-0.2 6.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前 儿童 卫生学 重点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