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名篇赏析扬州慢·淮左名都,姜夔.pdf
《宋词名篇赏析扬州慢·淮左名都,姜夔.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宋词名篇赏析扬州慢·淮左名都,姜夔.pdf(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1/11 宋词名篇赏析:扬州慢淮左名都,姜夔 篇一: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赏析 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赏析 写作背景扬州自隋唐以来,即处于大运河和长江航运的枢纽地位,也是对外贸易港 口之一,商业发达,市肆繁华。唐末著名人杜牧曾为淮南节度府掌书记,淮南道的治所设 在扬州。他在这里写的关于扬州的篇,给姜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宋朝在这一带设淮南东 路和淮南西路,扬州是淮南东路的治所。南宋建炎三年(),金兵大举南侵,攻破 扬州、建康(今南京)、临安(今杭州)等城,烧杀掳掠,此后仍然不断地发动对南宋的进 攻。绍兴三十一年(),隆兴二年(),金兵又大举进犯淮南地区,烽火 连年,扬州自然受到影响。淳熙三年(
2、)冬至这一天,在一场大雪之后,姜夔路过 扬州。他说:“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繁华的城市已变为一片断井颓垣。姜夔看到山河残破,不禁产生了诗经黍离所反映的情感。他自比为周代的大夫,在西周颠覆之 后,看见宗庙宫室的废墟上长满了庄稼,心里感到悲痛。2/11 姜夔在小序中说:“予怀怆然,感慨今昔”。今,指眼前的扬州;昔,指杜牧笔下的扬州。姜夔用对比、衬托的方法,描绘出扬州的荒凉景象。扬州,唐城有两部分:子城(即内城)是官署区,在蜀岗上;罗城(即外城)是住宅区和商业区,在蜀岗下。两城毗连。杜牧扬 州诗说:“街垂千步柳,
3、霞映两重城。天碧台阁丽,风凉歌管清。”题扬州禅智寺诗说:“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又赠别诗说:“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这座富庶的城市,楼阁林立,丝管纷纷,但到姜夔前来游历时已经面目全非。上阕说:“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淮左,指淮南东路。竹西,指竹西亭,在蜀岗上禅智寺附近。词中首先指出扬州是淮南的著名都城,而竹西亭又是景色宜人的去处,衬托出姜夔在开始的旅程中驻马暂停,本来是抱着很大的希望来观赏古城的。但实际情况却 是:“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当年垂柳夹道、春风弥漫的十里街衢,如今却是一片自生 的荠菜和野麦,青
4、色无限。这又衬托出,这里的居民大都在战乱中死亡或逃散,几乎看不到 人们活动的迹象。3/11 这是什么缘故呢?“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胡马”,指金朝的骑兵。“窥江”,指两次打到长江北岸。从此以后,扬州也只剩下荒废的池塘和高耸的古树,而劫后 幸存的人们至今感到愤恨,不愿再提起这种残暴的战争。姜夔有这样的体验:凡是有创钜痛 甚的经历的人,常常不愿意提起这种经历,因为怕引起痛苦的回忆,自己的心灵重新受到一 次折磨。“犹厌言兵”,表示对这种战争的极端憎恶,这一句话刻划出创钜痛深的人们的复杂 心理状态。至此,我们也才知道扬州还有幸存的居民,当姜夔和他们谈话时,他们作出了上 述痛苦的表情。
5、景况如此萧条,而暮色又悄悄降临。“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清角,指发音 凄凉的号角。戍楼上号角吹出的使人感到阵阵寒意的声浪,震荡着空城。号角的声音更显出 这座空城的可怕的寂静。作者的痛苦心情层层增添,达到了高潮。下阕说:“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杜郎即指杜牧。姜夔认为他具有极高的鉴赏 能力和写作技巧。但料想他如今重来,看到古城的沧桑变化,也必定大吃一惊。这几句衬托 4/11 出,扬州所遭受的破坏远远超出姜夔的意料,因而在精神上受到强烈刺激,心潮起伏,难以 平静下来。“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上引杜牧赠别诗中有“豆蔻梢头二月初”之语,以初春枝头的豆蔻花比喻美丽的少女。姜夔在
6、这里所说的“豆蔻词工,青楼梦好”,是 指杜牧的才华和作诗的表达能力而言。姜夔对这时复杂的情感,自己认为已经不能表达了,即使杜牧重来,也难以为他表达出来。姜夔虽然没有亲身经历这场灾难,但心情同样是创钜 痛深的。夜晚,姜夔在月光下徘徊。“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二十四桥也见于杜牧 寄扬州韩绰判官诗:“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 教吹箫。”二十四桥,桥名。当年的明月夜,有多少人在桥上赏月,不时听到美人吹箫的声音;而今桥仍然存在,水中微波正环绕着月影荡漾,但冰冷的月亮却默默无声。还有谁来欣赏月 光!多么寂寞的月亮!“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可怜桥边的红芍药,
7、仍然每年盛开,还有谁来欣赏呢?多么寂寞的芍药!物尚如此,人何以堪,悲痛的心情又达到一个高潮。5/11 本词层次清晰,语意含蓄、言有尽而意无穷。既控诉了金朝统治者发动掠夺战争所造成 的灾难,又对南宋王朝的偏安政策有所谴责,它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简析】尽管姜夔一生以游士终老,但白石词并不仅仅是游士生涯的反映,展现在他笔 下的是折射出多种光色的情感世界。诚然,由于生活道路和审美情趣的制约,较之辛词,姜 词的题材较为狭窄,对现实的反映也略显淡漠。但他并不是一位不问时事的世外野老。姜夔 身历高、孝、光、宁四朝,其青壮年正当宋金媾和之际,朝廷内外,文恬武嬉,将恢复大计 置于度外。姜夔也曾因此而痛心疾首,深
8、致慨叹。淳熙二年,他客游扬州时便有感于这座历 史名城的凋敝和荒凉,而自度此曲,抒写黍离之悲。在作年可考的姜夔词中,这是最早的一 首。上片由“名都”、“佳处”起笔,却以“空城”作结,其今昔盛衰之感昭然若揭。“过 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虚处传神,城池荒芜、人烟稀少、屋宇倾颓的凄凉情景不言自明,这与杜甫的“城春草木深”(春望)用笔相若。“春风十里”,并非实指一路春风 拂面,而是化用杜牧诗意,使作者联想当年楼阁参差、珠帘掩映的盛况,反照今日的衰败景象。“胡马窥江”二句写金兵的劫掠虽然早已成为过去,而“废池 6/11 乔木”犹以谈论战事为厌,可知当年带来的战祸兵燹有多么酷烈!陈廷焯白雨齐词话认为:“
9、犹厌言兵四字,包括无限伤乱语,他人累千百言,亦无此韵味。”姜词以韵味胜,其佳处即在于淡语不淡,其中的韵味反倒是某些浓至之语所不及的。“清角”二句,不仅益增寂凄,而且包含几多曲折:下有同仇敌忾之心,而上无抗金北伐之意,这样,清泠的号角声便只能徒然震响在兵燹之余的空城。词的下片,作者进一步从怀古中展开联想:晚唐诗人杜牧的扬州诗历来脍炙人中,但如果他重临此地,必定再也吟不出深情缱绻的诗句,因为眼下只有一弯冷月、一泓寒水与他倘佯过的二十四桥相伴;桥边的芍药花虽然风姿依旧,却是无主自开,不免落寞。尤其“二十四桥”二句,愈工致,愈惨淡,可谓动魄惊心。萧德藻认为此词“有黍离之悲”,的确深中肯綮。篇二:姜夔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宋词 名篇 赏析 扬州 淮左名都 姜夔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