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行(王昌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军行(王昌龄.pdf(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从军行 教学目标:1、扫清文字障碍,感知诗歌大意。2、理解古诗各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3、正确、流利地朗诵古诗从军行。4、背诵古诗从军行,提高学生朗读能力,激发他们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5、了解边塞诗歌的特点。教学重点:1、理解古诗各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背诵古诗从军行。教学难点:品味诗人笔下的思乡之情与誓死杀敌的精神。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师:同学们,这学期我们已经学过一些古诗了,那么哪些同学愿意背一下?(指名背诵学过的古诗)导入新课:今天,老师和同学们再来学习一首体现古代将士保家卫国,为国捐躯的古诗,好吗?二、图文结合,初读古诗 1、课件出示课文中的插图,引
2、导学生边观察,边想象。(1)你喜欢这幅画吗?(2)你最喜欢图上的什么?(学生自由发言)(3)图上的画是什么景象?将士们在军营里的情景。2、板书课题:从军行 王昌龄 3、全班齐读课题。师:今天,那现在就让我们走进那战争的岁月,让我们一起来共同感受一下那浓浓的爱国情怀。这首古诗是唐代伟大诗人王昌龄的一首诗。三、学习古诗从军行 1、了解边塞诗,作者简介。(1)认识“边塞诗”。在唐代,有一批诗人(如高适、岑参、王昌龄、王维、李益等),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人,他们的一些诗称为边塞诗。(2)简介作者及题目从军行 王昌龄(约 698756),唐代著名诗人,字少白,京兆长安人。中过进士
3、,做过官。安史之乱时被杀害。擅长写七言绝句,以边塞诗著名。“从军行”是乐府古题,多用来描写军旅生活,从军行的意思是:跟着作战军队一起行进。王昌龄的这组从军行一共七首,今天学习的是第四首。2、学生自由大声朗读古诗并划分节奏。3、示范从军行诗歌朗诵,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课文的朗读录音,边听边想象画面,在聆听中体会诗人的感情。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4、出示生字:孤、遥,并要求学生用生字扩词。5、学生跟读 6、分组朗诵 7、指名学生朗读。8、师:你读懂了什么。(引导学生大胆发言)9、再读古诗。10、理解古诗意思 8、“青海长云暗雪山,孤
4、城遥望玉门关”1)青海:即青海湖,在今青海省西宁市西。长云:满天都是云。玉门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是古代通往西域的重要关口。2)大意:青海湖上空的乌云把祁连大雪山都遮暗了。驻守边疆孤城的战士,向西遥望远方的玉门关。3)那么大家知道这个“暗”字在这里起到了什么作用吗?这里用了一个“暗”字十分准确地表现了云块的广大、云层的厚重,从而隐喻着边疆生活得艰辛和战场拼杀的凶险。师:这两句在写景的同时渗透丰富的感情:戍边将士对边防形势的关注,对自己所担负的任务的自豪感、责任感,以及戍边生活的孤寂、艰苦之感,表现了驻守孤城的将士们对家乡的思念。“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1)穿:破。金甲:金属制作的
5、铠甲。楼兰:汉代西域小国,在今新疆境内。诗中借指侵扰西北边疆的敌人。2)大意:将士们在沙漠中身经百战,连铁甲战衣都磨破了。他们下定决心不打败入侵的敌人誓死不回家。师:“黄沙百战穿金甲”,概括了戍边时间的漫长,战事的频繁,战斗的艰苦激烈。但是,金甲尽管磨穿,将士的报国壮志却并没有消磨,而是在大漠风沙的磨炼中变得更加坚定。“不破楼兰终不还”,就是身经百战的将士豪壮的誓言,为了国家表达战士们收复失地的决心。9、学生齐读诗歌大意 青海湖上空的乌云把祁连大雪山都遮暗了。驻守边疆孤城的战士,向西遥望远方的玉门关。将士们在沙漠中身经百战,连铁甲战衣都磨破了。他们下定决心不打败入侵的敌人誓死不回家。10、同桌之间相互说说诗的意思。11、指名学生说说诗的意思。四、诗歌总结 诗人从西部边疆的自然风光写起,以守边将士的豪迈气概结尾,情景交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表达了诗人对守卫边疆将士的歌颂与赞美之情)五、欣赏吟唱诗歌,并背诵诗歌。六、学生欣赏边塞图片和古诗。七、作业布置:1、收集与边塞有关的诗歌。2、抄写古诗从军行。八、板书设计:从军行 (唐)王昌龄 长云 暗 雪山 孤城 望 玉门关 百战 穿 金甲 楼兰 破 才还 渴望收复失地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