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计划教案设计.pdf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计划教案设计.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计划教案设计.pdf(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人教版语文七上第三单元教学设计【单元说明】: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春风夏雨,秋霜冬雪。多姿多彩的大自然,陶冶了人们爱美的心灵,锻炼了人们发现美的眼力。这个单元为我们展现了色彩斑斓的大自然,这里有美的景物,美的情感,美的语言 品味诗文优美的语言是一种艺术享受。要反复朗读,在整体感知内容大竟的基础上,揣摩、欣赏精彩句段和词语,并将它们摘抄下来。【单元目标】:知识与能力: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课文,体会文中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句子。想像文中的意境,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地、合作地、探究性地从事学习活动,逐渐养成这种新型的学习方式。教师
2、对学生则要“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很好地起到组织引导作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人文教育要贯穿与日常教学全过程,通过熏陶感染,收到潜移默化的功效。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经历,体味感悟和理解教材中的思想感情,自相对照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教学设计】:11春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掌握生字词,理解文中优美词句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2、学习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能力目标:1、在朗读中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品味文章的画面美,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2、学习作者细致的观察景物,抓住特点进行描述的方法。德育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自然、感悟自然的能力和热爱自然的情感。二、教学重难点 1、学习
3、作者细致观察景物,抓住特点描写的方法。2、结合语境揣摩词语的含义及表达效果,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三、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圈点勾画法,四、课前准备 1.阅读课文,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预习生字、生词。2.搜集整理一些关于“春”的古诗句;了解朱自清其人其事。五、课时安排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1、课文导入:春天,百花争艳;春天,生机勃勃。春是一个生机勃勃的季节,春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季节 请同学们将课外搜集来的许多关于“春”的成语或诗句互相交流一下,体会古人对春的赞美。全班交流,鼓励学生朗诵佳句。课件展示,图文结合,欣赏感受诗的意境、春的神韵,为课文教学做情感铺垫。如:杜甫的春夜喜雨、绝句,
4、韩愈的初春小雨,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忆江南,杜牧的江南春等等-2、(导语)这些诗句都是古人对春的描写和赞美,今天我们共同欣赏一篇今人赞春的散文。请学生说说自己了解的朱自清生平经历、渊博知识、走遍世界、作品成就等等。意在引发学生对作者的敬佩之情。课件作恰当展示:朱自清(1898_1948),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本文大致写于 1928 年 至 1937 年。他写此文时,已经没有创作初期诗文的那种淡淡的哀愁情调,而是鲜明地表现出新鲜的格调和欢乐的情绪。如本文作者就细致观察春天的景物,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描绘出了一幅幅动人的春景图。2、诵读欣赏:诵读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
5、特别是学习文学作品,更要在诵读中体会其美感。1、朗读指导:读准字音,读清句读,熟悉课文,这是朗读好的前提;细心体会,理解课文,这是朗读好的基础;以情带声,随课文的思想内容与作者的情感轨迹,读出抑扬顿挫,读出轻重缓急,读出作品的美感。2、听视频朗读。跟读。3、结构之美:春的结构严谨精美,作者总写春天,继而又分几个方面描绘,最后又总写,以收束全文,画龙点睛。其构思布局,颇巨匠心。问:美文都有一个精美的结构,春的结构严谨精美,你能发现文章结构的精美之处吗?幻灯出示:课文对春天的描写分几个步骤?在描写春景时共写了几幅画面?让学生四人小组讨论理清课文的思路,讨论内容写在白纸上。4、品词 析句 赏文 春的
6、语言秀雅清新,朴实隽永,令人感受到那“味道极正而且醇厚”的情致。幻灯出示:你最喜欢哪些词句?哪幅画面?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吗?请说出你的理由。试着从句式、修辞、描写方法或角度等多方面分析。例:我最喜欢的句子是“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因为这一句运用了引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从触觉角度,把春风比作母亲的手一样亲切、温暖,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春风的柔和、温煦。5、背诵积累 同学们:这么精彩的语句,让我们把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背诵下来,使它们成为我们知识宝库中的又一笔财富。好不好!6、以诗配画 搜索记忆库,以诗配画。比一比:看哪个小组配得最多、最贴切。7、发挥想象 个性创作 展开想象的翅膀
7、,创造性地补白,描绘春山、春水、春日。8、激情总结 把握人生的春天 创造美好的明天 9、课后练笔 模仿文中写景的手法与技巧,截取一段秋天的景象进行描写,要求有生气,有韵味,有感情,300 字左右。【相关链接】:爱国学者朱自清 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生于光绪二十四年十月初九(1898 年 11 月 22日),卒于 1948 年 8 月 12 日。原籍浙江绍兴。因三代人定居扬州,自己又毕业于当时设在扬州的江苏第八中学高中,且在扬州做过教师,故自称“扬州人”。他是现代著名的作家和学者。朱自清祖父朱则余,号菊坡,本姓余,因承继朱氏,遂改姓。为人谨慎,清光绪年间在江苏东海县任承审官 10 多
8、年。父亲名鸿钧,字小坡,娶妻周氏,是个读书人。光绪二十七年(1901)朱鸿钧由东海赴扬州府属邵伯镇上任。两年后,全家迁移扬州城,从此定居扬州。朱自清在扬州生活了 13 年,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时期和少年时期。对古城这段生活,他的感受是微妙、复杂的。大概是生活过于单调,所以他后来曾说,儿时的记忆只剩下“薄薄的影”,“像被大水洗了一般,寂寞到可惊程度!”但是,在漫长曲折的人生旅途上,儿时毕竟是首发的“驿站”。扬州是一个风景秀丽的文化城,其湖光山色,风物宜人,曾使多少诗人如李白、杜甫、苏东坡、欧阳修等流连于此,寻幽探胜,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瑰丽诗章。扬州也是一个英雄的历史城,在抵御异族侵略的历史上,
9、曾谱写下无数辉煌的篇章,留下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古城的绮丽风光和浓郁的崇尚文化的风气,于无形中陶冶着少年朱自清的性情,养成他和平中正的品性和向往自然美的情趣。而扬州美丽的山水,更如雨露般滋润他的心灵,哺育他的感情,丰富他的想象力,使他的情怀永远充溢着诗情和画意。扬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对他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又是深远的。1988 年,江苏教育出版社对朱自清著作又一次全面的搜集、整理、出版了 6 册朱自清全集。朱自清虽在五四运动后开始新诗创作,但是,1923 年发表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却显示出他的散文创作方面的才能。从此以后他致力于散文创作,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1928 年出版的散文集背影,
10、使朱自清成为当时负有盛名的散文作家。朱自清的散文主要是叙事性和抒情性的小品文。其作品的题材可分为三个系列:一是以写社会生活抨击黑暗现实为主要内容的一组散文,代表作品有生命价格-七毛钱、白种人-上帝的骄子和执政府大屠杀记。二是以背影、儿女、悼亡妇为代表的一组散文,主要描写个人和家庭生活,表现父子、夫妻、朋友间的人伦之情,具有浓厚的人情味。第三,以写自然景物为主的一组借景抒情的小品,绿、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是其代表佳作。后两类散文,是朱自清写得最出色的,其中背影、荷塘月色更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其散文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12济南的冬天 一、教学
11、目标:1、饱含深情地诵读课文,发现并体味济南的冬之美.2、体会比喻、拟人手法的妙用,学习表现美的方法。3、仔细揣摩作者对平凡景物的独特感受,寄予的深情。二、教学重难点:1、朗读、品读课文,发现并感悟济南的冬之美。2、借鉴语言大师老舍用心体验美、用笔表现美的技艺。三、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1、启发谈话法 2、品读法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谭时安排: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 我们盼望万紫千红的春,我们迷恋果实飘香的秋,而那白雪翩飞的冬,虽然寒风凛冽,但那树尖上顶着一朵白花的美丽又怎么不令人神往呢?老舍笔下的济南的冬天就充满了无限的魅力,它给人留下的不再是萧瑟,不再是寒气袭人
12、,它那里充满了温情。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随着老舍去领略济南的冬天洋溢着的特殊的美丽。2、检查预习 A、生字词 济南()一髻儿()镶()贮蓄()澄清()着落()B、作者简介 老舍(18991966),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人民艺术家,被誉为“语言艺术大师”。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他所写的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和话剧茶馆等作品,在中国现代文坛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其散文也写得清新优美,济南的冬天就是其中一篇。现在有老舍文集流行于世。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老舍是怎样发现济南的冬之美,又是怎样表现这种美的。3、整体感知,集体赏析 A、听录音朗读,思考:(1)作者笔下济南的冬天主要
13、特点是什么?(请用一个词来概括)作者是如何来突出这一特点的?(2)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表现济南冬天的主要特点的?B、冬天的特色是雪,老舍笔下的雪是怎样的?薄雪覆盖下的小山又是怎样的呢?(过渡:我们共同来分析一下,老舍是从什么角度来发现美,表现美的)C、采用读、品、议相结合的方法来赏析第三节(1)请同学朗读这一段。(2)请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概括“薄雪覆盖下的小山”的特点。(3)作者是如何表现这种秀气?请学生找出欣赏的句子读读,并谈谈自己的体会。(友情提醒:我们可以从字词、修辞手法等方面入手)(4)写小山的雪景,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5)从文中的景物描写我们可以感觉出作者对于济南的冬天有什么样的感情
14、?(6)齐读第三节。4、适度模仿,自由点评 下了小雪的济南的山无比美妙,济南的水也富有情趣。那么,作者又是如何来写济南冬天的水的呢?(友情提醒:1、抓住景物的特点;2、作者是如何表现这一特点的;3、对景物的描写中,饱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方法借鉴,学会表现 A、文章把冬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向我们呈现了一个充满活力与温晴的冬天的济南,写作成功的要素有哪些?(老师归纳:融情于景 展开联想 巧用修辞)B、投影一幅图片,要求学生根据图片想象并发现美,用几句话来描写,表现美;至少运用一种修辞。6、结语:愿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用你热情的心去感受生活,用你的慧眼去观察生活,愿你发现生活中的美,
15、愿你的生活如花一样灿烂【相关链接】:济南,山东省省会,位于山东省的中西部,三面环山,南面与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清单的泰山毗邻,北与被称为“中华民族母亲河”的黄河相依,四季分明,温暖湿润,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它受海洋性气候的影响较大,温和多雨,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省内有多处旅游避暑胜地。济南历史悠久,是国务院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济南风景秀丽,泉水众多,故被誉为“泉城”。济南的市树是柳树,市花是荷花。济南的美丽来自天然,山在城南,湖在城北,湖山而外还有七十二名泉,泉水成溪,穿城绕郭。济南带有浓厚的文化氛围,到了这里,自自然然会感到一些平淡和可爱的滋味。“家家泉水,户户垂杨”,“四面荷花三面柳,一
16、城山色半城湖”。说的就是“泉城”济南。这是一处以泉水众多、风光明秀而著称于世的美丽城市。大明湖、千佛山与趵突泉,并称为济南三大名胜。13山中访友 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愫。2 品味课文优美而富于激情的语言,感受作者所描绘的境界。3 感受文章新奇的构思,充满童心童趣的写作特色。二、教学重难点 品评语言,体验感悟 三、教学方法:朗读、自主、合作、探究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安排:二课时 六、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同学们,唐代大诗人贾岛在中道“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幻灯出示问题 A、能讲讲这首诗的意思吗?B、你没遇到朋友,你会在
17、山里做些什么?有位作家李汉荣也到山中访友,咱们今天来看一下他的结果如何?(投影课题)2、整体感悟 听读课文,思考(投影显示问题及画面)。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有什么特点?学生分组讨论明确,让学生从朗读及画面中感受美。(投影显示)1.作者拜访的朋友及特点:古桥德高望重古老而坚韧的灵魂;树林知己我变成了树;山泉姐姐照出我的浑浊;小溪妹妹唱和小诗;白云大嫂天空的护士,使天空返老还童;瀑布大哥天生金嗓子,无回报地从古唱到今;悬崖爷爷给人清净、无杂念的心境;云雀弟弟纯洁少年,从不说是非;石头敲击时间的回声;落叶纹理命运的手相;小花采一朵插头上悄悄做一会儿女性;阵雨侠客吼叫,醉酒的诗人朗诵 感动又
18、吓人;老柏树慈祥恩泽、遮雨;蚂蚁小弟弟患难兄弟;归鸟伴我披月回家。3、品读探究(投影显示)A、作者与大自然是那样贴近,关系是那么密切,他在山中拜访的众多“朋友”中,你最喜欢哪一个?从中感悟到了什么?得到了怎样的启示?说说你喜欢的理由。B、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看了一路的美景,为什么说成是“山中访友”,而不是“林中观景”?学生找出并朗读,各抒己见,只要说出喜欢的理由即可 4、拓展训练 与山川草木对话,与花鸟虫鱼对话,到自然中放飞心灵,你的生活中就多了一个朋友,请发挥你的想象,介绍你所看到的这个朋友。5、布置作业 模仿课文第 4 节“我闭上眼睛,我真的变成了一棵树,脚上长出了根须”观察一
19、下身边的大自然,展开想像的翅膀,写一个片断或一篇小作文。【相关链接】自然山水诗 晚秋(南朝)庾信 凄清临晚景,疏萦望寒阶。湿庭凝坠露,传风卷落槐。日气斜还冷,云风晚更霾。可怜数行雁,点点远空排。山中杂诗(南朝)吴均 山际见烟来,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落,云从窗里出。独坐敬亭山(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题扬州禅智寺(唐)杜牧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15、秋天 一、教学目标: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2、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3、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4、培养
20、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二、重点难点: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 2、研讨法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安排:1 课时 六、教学过程:1、导人新课 著名诗人秋瑾曾在诗中咏叹“秋风秋雨愁煞人”;宋玉也曾在九辩中言“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在文人墨客的笔下,秋天是忧伤的、哀婉的,让人顿生惆怅(这是中国古代诗人的一种典型的悲秋气节)。但是秋天也是有绚丽的色彩、丰收的喜悦的。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秋天,感受一个别样的秋天。(板书课题)2、作者简介 3、朗读指导 要求 a朗读时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b正确划分诗歌的停顿。c
21、.生自由朗读课文。(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显示)4、整体感知 问题组:a为什么说这是一幅乡村秋景图?b诗中刻画了几幅图画?(给它们命上整齐、漂亮的名字)c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朗读之后,学生四人小组讨论明确三个问题。明确 a因为露珠、冷雾、白霜,表明秋天的天气特征;提到农家:稻香、镰刀体现农家特色;有秋虫低鸣:蟋蟀声使田野更辽阔;溪水干涸、更清冽,暗示这是在秋天。b三幅图: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少女思恋图。c天的喜爱、赞美的感情。5、研读赏析:、展示学生绘制的图画或课件。(学生对照图片展开想像,描绘自己喜欢的画面。多媒体或投影显示问题组)a想像每幅画面中人物的身份、活
22、动、心情,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你喜欢的一幅图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幅图。b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景的?c找出你最喜欢的语句,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写得好在哪儿?、学生四人小组讨论明确三个问题。a先请几名同学朗读最喜欢的一节诗。说说为什么喜欢。然后据图画,展开想像,描绘 画面。学生描绘画面(参考内容):农家丰收图:清晨朝露未唏的时候,有位农人来到幽谷,丁丁的伐木声震荡山谷;田野里发散出稻香的气息,金黄的波浪此起彼伏,稻田中有个身影在挥镰割稻,晶莹的汗珠湿透衣衫;果林中还有采摘瓜果的人,瓜果飘香,沁人心脾,摘下这些沉甸甸的秋天的礼物,放进背篓,这份喜悦要与亲友一起分享 霜晨归渔图:清晨的江面还弥漫着冷冷的雾气
23、,可以感受到些许的凉意。远远地有个渔人摇着船桨向岸边驶来。依稀可见船篷上挂着层白霜,渔人熟练地撒下鱼网,网上的青鳊鱼就像乌桕叶,闪着银色的光泽。归航了,江面上传来动人的渔歌,还有阵阵爽朗的笑声 少女思恋图:原野上一片蟋蟀的呜叫声,溪水清澈见底。羊儿的咩咩声阵阵传来,秋天的美景让人赏心悦目,牧羊女却失去了往日的活泼。夏日里的笛声悠远、绵长,怎不见了那吹笛的少年?姑娘的心事谁能猜得透?小结:农家丰收图绚丽多彩 渔夫晨归图淡雅朦胧 牧女思恋图寥阔空远 、优美语句赏析:先找出优美的语句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诗,体会、分析感情、语言的精妙之处。主要分析加点词的表达作用:(美句赏析参照)伐木声飘出幽谷从听
24、觉的角度,写出了幽谷的深、静。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饱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写出了丰收之景;“稻香”从味觉角度,暗示稻子成熟,展示丰收的图画。秋天栖息在农家里“栖息”运用拟人的修辞,概括秋天在农人家里的状况,将虚无的东西具体化,写出了松弛、娴静的氛围。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轻轻”显示出渔人悠闲与自得的心情。秋天游戏在渔船上“游戏”一词虚实相生,渔人是在渔船上游戏,并不在乎打了多少鱼,更是在感受秋天,游戏秋天,写出了那份闲适。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梦寐”是朦胧的意思,写出了少女的情怀,牧羊女的感情似喜似羞。为什么“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这个比喻用得好?比喻青鳊鱼像乌桕叶;另一层意思,江岸上乌
25、桕树,树叶婆娑,倒映在江面,就好像网起的是乌桕叶的影子。用倒装句体现渔民悠闲的心情。6、配乐配图读读背背。7、课堂小结:本诗从多种感官角度出发,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写出夏忙后农闲的景象:农人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悠闲、惬意,少了些艰难苦恨,多的是清静、清甜。这是一个明媚、快乐的秋天,一个乐在其中的秋天。8、拓展延伸:比较阅读:读秋景,比较与秋天在内容、感情、语言等方面的相同之处。9、布置作业 写自己的秋天。以“秋天”为题写一首诗。摘抄以“秋”为内容的诗文,并做点评。古代诗歌五首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读会写“碣、澹、竦峙、萧瑟”等生字词。2理解、积累“澹澹、竦峙、萧瑟、听取、别枝、若、次、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语文 年级 上册 第三 单元 教学计划 教案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