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3单元11课《醉翁亭记》课程教学设计.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3单元11课《醉翁亭记》课程教学设计.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3单元11课《醉翁亭记》课程教学设计.pdf(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 3 单元 11 课醉翁亭记课程教学设计 1/10 醉翁亭记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醉翁亭记是统编版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教读课文。本单元所选文言文都是记游散文,文章在描写景物、抒发情感的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志趣抱负。与七八年级所选写景抒情类散文相比,本单元的教学在继续训练学生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基础上,要教会学生感悟文中作者政治理想、志趣抱负的方法。同时本单元为文言文单元,还需继续进行文言诵读,引导学生形成文言语感,积累、掌握重点文言词句和名言警句。醉翁亭记是欧阳修公元 1046 年被贬滁州时创作的散文佳作。文章在文辞运用上独具特色,大量运用“也”“而”等虚
2、词,给人以余音绕梁、气韵回旋的阅读美感,句式上骈散结合,摇曳多姿,给人一唱三叹之美。这种文辞运用不仅增加了文章的审美效果,也更真切自然地传达出作者的情感。因此,可通过本文训练学生分析文辞之美体会情感的阅读方法。醉翁亭记融记叙、描写、抒情于一体,展现了琅琊山、醉翁亭之乐景,记叙了滁人游山宴饮之乐事,抒发了欧阳修寄情山水、醉心百姓和乐之乐情,表达了作者勤政爱民、与民同乐的政治抱负和忧思内藏、心怀天下的博大胸怀。其中“乐”的情感比较外显的,学生体会起来较直观,抓住“乐”进行联文整合阅读,分析各种“乐”之间的关系,结合一定背景资料,能够理解欧阳修“与民同乐”的政治思想。而对于“醉”的理解,自古以来都是
3、众说纷纭,可见对于“醉”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笔者在细读文本和研读文献的基础上较认可“醉态藏忧”这一观点。被贬谪的醉翁虽然忧愁、孤独却并未消沉,他始终是勤政爱民、与民同乐的太守。“醉能同其乐”,将“醉”与“乐”结合起来分析,我们能感悟到欧阳修忧也心怀天下、困也坚守抱负的大气度和大胸怀。因此,教学可根据教师的研读过程设计学生活动,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 3 单元 11 课醉翁亭记课程教学设计 2/10 教给学生联文悟怀的阅读方法,即抓住文中反复出现的关键词,结合创作背景、同期创作等资料深入理解文章主旨。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经过了七八年级的文言阅读训练,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阅读能力,能够通过猜读
4、、组词、结合上下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等方法大致疏通文意,因此本课教学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情景想象,文白转换的方式疏通文意、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及写作顺序,这是在原有基础上的能力提升。经过七八年级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写景抒情类散文的阅读方法,能够通过分析景物特点、抓住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句子体会文章的情感。九年级的教学应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可以教会学生通过分析文辞即语言形式来体会作者的情感。九年级学生思维能力需要得到进一步的训练和提升,因此教材所选文章更有深度,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醉翁亭记主旨需要学生将相关文字进行整合阅读,分析之间的关系,同时需要学生联系创作背景及作者同期创作才能够深
5、入地理解。所以本文适合于教给学生深入理解文章主旨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训练学生分析、综合等高阶思维能力。三、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想象情景、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描述画面场景等活动疏通文意,积累、掌握重点文言词句,把握景物特点及写作顺序。2.通过删除比读、调整比读、替换比读,感受虚词、判断句、骈散结合等文辞运用效果,体会作者复杂微妙的情感。3.抓住“醉”与“乐”两个关键词,结合创作背景、同期创作等进行联文整合阅读,深入理解作者的政治抱负和气度胸怀。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 3 单元 11 课醉翁亭记课程教学设计 3/10 4.通过本文的学习体验,学习品辞会情、联文悟怀的阅读方法。四、教学重点 理解文章
6、大意的基础上把握景物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的抱负胸怀;学习读懂记游散文主旨的方法。五、教学难点 体会“醉”态之下隐藏的忧,理解“醉能同其乐”表现出的气度胸怀。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绘景明意(一)环节一:导其文 教师引导:上一节课,我们在岳阳楼记中感受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胸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今天,我们将走进醉翁亭记,去欣赏醉翁亭的美景,感受作者的抱负胸怀。(二)环节二:通其意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大声诵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文中描绘的情境,标注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读完一遍之后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注、释义。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标注出来小组交
7、流解决。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提交全班交流。学生活动:大声地朗读课文,标注。借助工具书注音、释义。在教师的引导小组交流、班级交流,达到初通文意的效果。(三)环节三:绘其景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 3 单元 11 课醉翁亭记课程教学设计 4/10 教师引导:醉翁亭记如同一幅长长的画卷,缓缓打开,一个个具体可感的画面跃然眼前。请大家自由诵读课文,找出你看到的画面并用序号标注出来,同时为这幅画面拟一个题目。学生活动:学生自由诵读课文,边读边在书上标注序号并拟题,交流成果。教师引导:第 1 段环滁山景图琅琊蔚然图酿泉倾泻图亭踞山泉图,移步换景,美丽的画面纷至沓来;第 2 段山林晨景图山谷暮云图春花芬芳图夏
8、日繁阴图秋高霜洁图冬水枯落图,朝暮时间不同,景致变化无穷;第 3 段滁人游山图太守宴席图众宾欢饮图太守独醉图,对象不同,画面各异。第 4 段日暮醉归图山林复乐图,时间变化,景致不同。学生活动:在书上批注画面题目,感知文章所写景物及写作顺序。教师引导:欧阳修用简洁地文笔勾勒了美妙的画面,请同学们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其中的一幅画面,凸显作者笔下人事景物的特点。学生活动:学生通过报数的方式,分到自己的将要描绘的画面。在舒缓的音乐声中写作。如:第一幅画面:滁州城外,群山四面环绕,山上树木郁郁葱葱,就像给滁州围上了一圈绿色的围脖。写完后全班交流。教师引导:描述画面要合情合理,基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醉翁亭记 人教部编版 九年级 上册 单元 11 醉翁亭 课程 教学 设计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