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国家重点学科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病理学国家级教学团队建设为例.pdf
《依托国家重点学科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病理学国家级教学团队建设为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依托国家重点学科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病理学国家级教学团队建设为例.pdf(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依托国家重点学科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病理学”国家级教学团队建设为例 作者:康振生,高小宁,黄丽丽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4 年第 10 期 康振生,高小宁,黄丽丽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陕西杨凌 712100)摘要:教学团队建设是教师教学水平提升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基本保障。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病理学教学团队依托国家重点学科科研优势,形成了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为目标,通过科研成果直接应用于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教材建设,高水准植物病理学科研平台教学资源化,构建具有国际水准的植物病理类系列课程体系、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等改革措施,对大学生创新
2、能力培养进行了探索和大胆实践。关键词:植物病理学;教学团队;创新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0-0181-02 为了切实提高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教育部于 2007 年提出了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简称“质量工程”)的意见,其中教学团队建设作为质量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要求“加强本科教学团队建设,重点遴选和建设一批教学质量高、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机制,推动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和研究,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开发教学资源,推进教学工作的老中青相结合,发扬传、帮、带的作用,加强青年教师
3、培养”这一举措对提升高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高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病理学教学团队的历史可追溯到 1940 年原西北农学院的植物病虫害系病理学教研室,由涂治和王云章两位先生组建,后经孙万祥教授、仇元教授、康迪教授、李振岐院士等多位著名植物病理学家的不懈努力,使团队得到迅速发展。在几十年的教学实践与改革中逐渐成长、发展并形成团队。目前,在康振生教授的带领下已经形成了一支特色鲜明的教学团队,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于 2010 年获得国家级教学团队称号。在下文中我们将重点介绍植物病理学教学团队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教材和课程建设与改革、教学方式与手段的革新以及教师队伍建设
4、等方面的探索和实践。一、依托重点学科优势,以科研促教学,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 1.高水准的植物病理学科研平台教学资源化,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提供了可靠的条件支撑。植物病理学教学团队依托国家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北黄土高原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国家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小麦病虫防控功能实验室”、农业部“杨凌作物有害生物科学野外观测台站”、“太白山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等,拥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仪器设备,网室、温室、人工气候室等教学科研设施,同时在校内外新建教学科研实习基地 5 个,从而整合形成了开放流动、统一管理的植物病理学教学科研大平台。这个研究
5、平台为本科生教学,在个体、群体、种群、群落、生态从事宏观体系研究,以及在个体、组织、细胞、分子从事微观研究,提供了仪器设备和技术支持。先进的科研仪器设备、野外科研试验站服务于本科教学,培养了一批创新性优秀人才,近五年来约有 300 余名本科生在此平台完成毕业论文,31 人获得校级优秀毕业论文。先后有 90 多名大学生在此平台完成科创项目,获得“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 4 项,“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铜奖 2 项,“挑战杯”陕西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 1 项,一等奖 2 项。教学科研平台在促进大学生增强创新能力、提高科技成果创新水平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6、。2.高水平科学研究技术和成果应用于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团队教师承担大量的国家级、省部级和国际科技合作项目,这些项目既有植物病理学领域的基础理论研究,也有应用基础和应用研究,为大学生结合课程内容参与相关科研活动创造了条件,也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和培养奠定了基础。大学生可以在直接参与的科研实践中,感受和理解知识的产生、传播和发展过程,从而提高其科学素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另外,教师通过科研活动提高了自身的学术素质、提高了对科学问题的认识、提高了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因而,体现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便对学生产生了深刻影响,也提高了教学的深度和广度。3.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应用于教材建设,提升
7、教学水平。为了适应现代教育需要,结合本学科国际上最新研究成果,加强植物病理类系列教材的配套建设,并不断更新教材内容,体现科学性、时代性、系统性和实用性。将科学研究中取得的最新成果及时应用于教学,是我们教学过程的创新成果。通过对植物病原真菌的超微结构和超微形态的研究,将大量电镜照片应用于教材、多媒体教案、网上教学资源库等,如在主编的植物病理学原理中,大量应用了特色性学术研究成果植物病原真菌的超微结构、植物病原真菌超微形态中的真菌形态和结构照片,使得微观现象可视化,分散的知识系统化,抽象的理论动画化,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教学效果,且被全国农业院校同类课程教学普遍采用。这些科研成果及时反
8、映到教材内容中,不但提高了我校乃至全国植物病理学教材的先进性和科学性,而且同时也确定了我校植物病理学教学在国内的特殊地位。本教学团队先后编写出版各种教材、教学参考书、工具书共 20 部,其中承担主编、副主编任务的教材12 部,参编教材 2 部,录制声像教材 7 部。4.应用现代植物病理学和生物技术的最新理论与成果改造课程内容,启发学生创新思维。为了启迪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提高教学效果,我们把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及研究成果及时体现在教学活动和教学内容中。比如开设了分子植物病理学、植保生物技术等学科交叉课程。另外,在宏观和微观两个方向研究植物病害,把植物病害的宏观研究结果(从个体到群体、种群、群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依托 国家重点 学科 促进 大学生 创新 能力 培养 研究 实践 西北农林 科技大学 植物病理学 国家级 教学 团队 建设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85961800.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