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创新人才现状及对策分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创新人才现状及对策分析.pdf(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龙源期刊网 http:/ 我国创新人才现状及对策分析 作者:袁莉 来源:绿色科技2014 年第 07 期 摘要:指出了人才资源是一种战略资源,围绕着创新型人才展开的争夺,越来越成为国际竞争的焦点。分析了我国创新人才问题,从优化人才结构、本土化培养、评价体系、产业交流等方面探讨引进海外和国内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对策与建议。关键词:科技创新;人才引进;培养 1 引言 随着经济的深入发展和国际竞争的日益激烈,创新能力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在 21世纪这样一个知识经济时代,自主知识产权的拥有量对于知识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知识经济的发展需要创新的支持,而人才是创新的主体,实现自主创新的关键就在
2、于创新型人才。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引进和培养。2002-2005年全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明确指出: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走人才强国之路,是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选择。党的十八大报告也明确提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强调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因此,拥有更多的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建设创新型国家在未来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和挑战中就能更多占据主导地位。因此,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工作迫在眉睫。2 我国创新型人才引进培养存在的问题 2.1创新人才结构不合理,高技能专业人才紧缺 人才队伍发展
3、与产业结构密切相关,职业教育关系到我国技能型人才培养和产业调整升级。目前我国高技能专业型人才存在人数紧缺、质量不高的现象。而高技能人才对于转型时期我国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创新型国家的构建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人力资源需求结构开始由哑铃型向橄榄型转变,决策层和操作层人才需求量下降,而专业性强的高技能层次人才的需求增加,使得职业教育尤其是高级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性日益突出。目前,高技能创新人才供不应求的现象是由多重因素造成的。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缓慢、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人才观念的落后等都是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2013 年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报告中指出:“
4、2012年底,全国高职院校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达 90.4%,初次就业率仅次于 985高校,就业率持续 3年增长,且自主创业者比例高于本科生。”而高职院校普遍出现招生难和毕业生“后劲不足”的状况,受传统龙源期刊网 http:/ 人才观念的影响,加上高等院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压缩了职业院校的生源人数。此外,多数企业不愿在培养师资、学生实习方面投入,且高校招生政策倾向于普高生,使得中职、高职毕业生毕难以继续提升自己的学历和技术水平,阻碍了他们向高级技术人才转化。从职业鉴定情况来看,高技能人才考核认证人数不断增加,从 2009 年获得高级技师的 1113 人到 2011 年的 1500人。但与获得高
5、级技师的总人数相比,2011年高级技师的认证人数只占到总数的1%。由此可见,我国高层次创新人才十分紧缺,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从产业结构与人才结构的关系看,创新型高科技人才是产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产业结构优化能吸引更多的创新型高科技人才(表 1)。从表 1 可以看出,我国第三产业在整体产业中所在的比重自 2010 年到 2012年是不断上升的,而第一产业的比重逐年下降,总体发展趋势良好,但第三产业仅 36.1%的比重与发达国家如 2008年英国 78.2%、2009 年法国 79.2%相差甚远。因此,创新人才与高技能人才的引进和培养需要一个完善的产业结构来支撑,两者相互促进。
6、2.2创新人才引进培养与地方发展不同步 目前,一些地方在引进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问题上存在与本地发展政策相冲突的状况。在创新人才引进上,没有和本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结合在一起,引进人才不适应本地生活、文化状态,与当地生活状况或发展方向出现较大偏差,造成引进人才迁移流失或达不到引进效果的后果。各地方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中注重借鉴其他地区和国外的模式,但存在盲目照搬照抄的现象,在创新理念、创新思路上一味模仿,如实行导师制、通识教育等。但每个地方和高校所处的发展环境、拥有的经济资源等都不一样,对创新人才的需求缺乏创新性,脱离了当地实际。2.3创新人才评价体系不健全 创新型人才评价就是按照一定的评价标准
7、、程序步骤对创新型人才进行客观的判定。一个完善的评价体系对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和激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创新人才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不完善,存在着评价指标单一、评价标准不灵活、过于看重学历、资历,忽视人才本身能力和创新素质的问题。创新型人才是一个独立的具有思想的主观对象,对不同行业、不同层次的创新型人才盲目使用统一的评价标准是不科学的。赵祖地(2010)将创新型人才评价指标分为两等。一级指标包括基本素质、知识技能和创新绩效三个指标。二级指标在一级指标的基础性上进行划分,其中基本素质包含思想品德、认知水平和创新思维三个方面,知识技能包括知识结构、各种技能如工作能力、科研能力等,创新绩效包括科技
8、创新、管理创新、思想创新和行为创新 4 个方面。目前对人才的评价更多倾向于对人才过去的科研成果和贡献,而不是对未来的潜在影响。龙源期刊网 http:/ 这种评价人才的方式是一种管理主义的评价方式,以管理者而不是人才为中心。对于人才评价不准、不好的现象挫伤了创新人才的积极性,影响了人才创造力的发挥。2.4创新人才发展区域差异显著 我国在创新型人才的引进培养工作上,存在东部尤其是沿海地区强,中西部弱的情况。这与东西部经济发展的好坏有着很大的关系,东部地区经济发展较快,创新型人才引进培养的环境条件优越,中西部经济发展缓慢,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上缺乏良好的先决条件。改革开放以来,东、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差距
9、不断拉大,工资水平和收入状况同样存在差距。闫飞在我国高技能人才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中提到:“2007 年,长春高级技师平均月薪为 1668元,深圳高级技师平均月薪为 6622 元。”这一待遇差异直接造成了中西部地区创新型人才的流失和创新动力的不足,加大了东西部地区创新人才的区域差异。(李德煌 2013)“截止到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东部地区在人才资源总量方面占有显著的优势,其人才总量为 5330 万人,约占全国人才总量的 45%;中部与西部的人才拥有量相差不大,分别为 2664 万人和 2699万人,其占比分别为 22.5%和 22.8%;东北地区的人才资源总量最小,为 1144万人
10、,占比仅为9.7%。”3 3 对策与建议 3.1优化人才结构,激发创新人才活力 职业教育是培养专业技能人才的重要场所。面对我国一直以来高技能专业人才紧缺的现状,必须实施行业紧缺创新型人才引进培养工程,在重视高等教育发展的基础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专业精英人才。在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上可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如美国职业教育以政府为主导,且不以盈利为办学目的,注重实用。美国职业教育之所以能够健康发展与其政府的重视和办学经费的支持是分不开的,将产教结合也是美国在职业教育发展方面的重要经验。在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对高技能人才发展提出了要求:“到 2015年,高技能人才总量
11、达到 3400 万人。到 2020年,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 3900 万人,其中技师、高级技师达到 1000 万人左右。”并在具体措施中提到要建设一批示范性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和公共实训基地。针对人才观念的落后,必须从根本上先改变“重普通教育轻职业教育”的制度问题,促使我国普教和职教由纵向级层差异向横向类型差异转变,在招生、投入等政策方面一视同仁。此外,要鼓励企业深入参与职业教育,可采取“订单式”培养模式,国家可对提供师资培训、接受实习生的部分企业给予优惠政策,如税收减免或政府补贴,激励企业参与人才技能人才培养。为满足市场人才需求,必须正确认识产业结构变化趋势,在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增加的同时也
12、应该引进培养从事该产业的创新型高技能人才,尤其是在科学、技术等方面的人才的培养,以适应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新兴产业的迫切需要。针对不同行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和需求特点,将企业、高校、研究机构等相结合,全面培养相应的创新型人才。龙源期刊网 http:/ 3.2创新人才本土化培养,实现创新人才与地方同步协调发展 我国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各地在借鉴其他地方和欧美发达国家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经验时,更应该注重创新人才的本土化,根据地区经济发展计划和产业需求引进和培养创新型人才。地方院校在创新人才的培养上应该以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出发点,从实际需要出发,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
13、构建适合当地发展的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以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例,斯坦福大学在创办时并没有模仿美国东部名牌大学的理念和模式,而是以“实用教育”为理念,注重学生培养的应用性,使其成为世界上最好的大学之一。3.3创新人才评价体系,科学评价人才 大力培养创新型人才,增加人才活力,必须要改革人才评价的体系,破除过去一味看重人才既有的研究成果的观念,改革职称、学历、年龄、研究成果等框框的限制。为更好的发掘培养创新型人才,在评价人才上,应该更多关注该人有没有创新能力、创新素质,在某一领域有没有发展潜力。此外,要改革管理主义的评价方式,以人才而不是管理为中心进行评价。对不同学科、不同研究方向的创新
14、人才的标准也应有不同的评价指标,各地方应该结合本地实际特色,制定适合本地创新型人才评价的标准。人才是创造新事物的主体,对创新型人才的评价还要根据人才自身的特殊性,如“罗伯特西蒙获得诺贝尔奖的时候,学术成果只有一篇文章。世界著名数学家怀尔斯在美国普林斯 顿大学工作期间,7年里一篇论文没发,一本书没出,但他证明了 350多年没人能解的费马大定理。”(光明日报 2013.9.4)。目前我国已有许多基层单位在人才评价方面做出了创新尝试。如华大基因在创新人才的评价上采取不搞职称评定,不搞论文定量考核的做法。而在2011 年 5 月 24日,英国自然杂志公布的科研机构实力排行榜中,年轻的华大基因入选中国十
15、大科研机构。因此,在创新人才的评价体系的构建上,我们应该建立一种重创新能力,重人才特色,轻学历职称,轻制度条框的,克服唯学历、唯论文倾向,注重靠实践和贡献的,与地区发展相适应的多元化的人才评价体系。3.4加强区域产业交流,促进创新人才整合 我国东部地区得益于其区位优势和国家政策的支持,吸引大量人才流入,在创新型人才的拥有数量和质量上明显高于中西部。而我国中西部地区拥有大量的石油、煤炭、森林等自然资源和大量的人口。因此中西部地区必须发挥其区域特色,调整产业结构,建立与创新技术人才相匹配的人力资源结构,加强与东部沿海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加强交流与合作,如山东建立的半岛城市群人才联盟、武汉城市圈人才一体化等,这种人才区域合作有利于人才的交流,激发更多的创新动力。在中部创新人才培养上,王素玲在中部创新人才培养区域差异及推进方式龙源期刊网 http:/ 选择-以安徽省为例一文中对中部创新人才的建设提出要建立一种以人人胜任力管理、个人业绩合同管理、项目成果效益提成奖励三方面的全面创新人才的绩效管理体系,以达到扩大中部创新人才总量,优化创新人才结构的目的。参考文献:1 赵祖地.创新型人才评价体系研究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2 李德煌,李森.新时期我国人才区域流动现状评价与对策研究J.中国统计,2013(11).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