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讲评课教案.pdf
《六年级语文讲评课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语文讲评课教案.pdf(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六年级语文讲评课教案 六年级语文讲评课教案【篇一:六年级阅读指导课教案】六年级阅读指导课教案 4、课内得法 课外活用 一、指导目的 1、让学生在好书推介活动中认识更多有益的课外书籍,从而进一步提高课 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2、指导学生归纳阅读方法,并实际运用到课外阅读中。3、向学生推荐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有关文章,通过对这些课外阅读,学生 从中了解更多中国传统文化,达到教学延展的目的。二、指导重点:指导学生归纳阅读方法,并实际运用到课外阅读中 三、课前准备:1、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文章;2、要求每位同学都带一本自己最喜欢的课外读物,并准备向别人推荐自己 的好书的发言稿,记熟。四、指导
2、课时:一课时 五、指导过程:(一)、推荐文章 引入指导 1、引入语:我们曾收集过不少的名人名言,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 的阶梯”,莎士比亚说过“没有了书籍就像生活没有了阳光”从中,我们可以看 出书的确是好东西!既然是好东西就应该向大家推荐,和大家分享!2、请 12 位同学把自己最喜欢的一篇文章推荐给大家。3、同位互相推荐好文章。二、引导学生总结读书方法 1、教师向学生推荐一组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的文章,让学生想想为什么老师 会推荐一组这样的文章。因为我们在学习的第五组刻纹饰与中华传统文化有关 2、提问:没有老师的帮忙你准备怎样读懂它呢?随机板贴 3、过渡:其实读书的方法有很多,我们语文课内也学
3、过不少,同学们能把它 们找出来吗?板贴:课内得法 4、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与文书 38、67、68、71、75、82 页的黄泡泡里 分别藏着什么样的读书方法。5、生汇报讨论所得。随机板贴 6、小结。板贴:课外活用 三、运用读书方法进行课外阅读 1、学生运用读书方法阅读教师推荐的一组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的文章。2、学生汇报读书所得。3、小结:真高兴!同学们能运用学到的读书方法进行课外阅读,更多地感受 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光辉。最后让我们共勉一句:课内得法,课外活用。好文章向 大家推荐。板书:课内得法 课外活用 查字典理解字词 标注读书感受好词佳句要积累 联系实际去理解 遇疑惑善提问 学后运用乐趣多 好
4、文章向大家推荐 6、三国演义课外阅读交流 阅读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阅读,学生了解“三国”故事及人物,积累语言材料,培养 学生传统文化素养。2.能力目标:通过阅读,学法迁移,学生能够初步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感受故 事中鲜明的形象和气势恢弘的战争场面,培养学生阅读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阅读,提高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情感。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 2、课外阅读材料 3、学生阅读 三国演义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中国作为人类文明发祥地之一,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有着悠久而灿 烂多彩的文化:从诗经到楚辞,从唐诗到宋词,再到元明清的小说,无不 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在文化历史的长河中
5、光彩夺目。阅读这些文学作品,能提升我们的境界,使我们的心灵宁静和谐,并能够智慧地面对人生各种境遇。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华民族文化瑰宝中最耀眼的一颗明珠三国演 义。二、阅读汇报 (一)我来考考你 1、三国演义的作者谁了解?2、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3、三国演义有多少个小故事?你从哪儿知道的?(二)回顾三顾茅庐的阅读方法 (三)小组交流 1、走进故事 2、走近人物 3、词句欣赏 三、激发课外阅读兴趣(出示课件)名著三国演义如同一坛美酒,酿出了历史的波澜壮阔,酿出了中国人民的仁 德、智谋、勇敢?。每当我们读这些故事时,就像和历史人物在面对面地交流,他们用历史成败,告诉我们众多
6、知识、无数道理,激励着我们向前进。同学们,让我们一起继续阅读我们的“三国”,让我们站在历史的肩膀上向前走?板书设计 三国演义课外阅读交流 1、走进故事 2、走近人物 3、词句欣赏 8、相约名著 活动目的:1、了解祖国文化的悠久历史,鼓励学生走进名著世界,激发品赏名著的读书情 趣;2、教会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汲取思想养料,感受美的熏陶,积淀文化底蕴;3、让学生在体验读、赏、演名著的快慰中,增强语言表达能力和展现自我的意 识。活动准备:1、调查学生的名著阅读情况表 2、提前给学生布置好阅读内容和方向,指导阅读方法;3、准备自编自演小品皇帝的新装和伊索寓言。活动步骤:(名著,是“具有推崇价值的有名的作品
7、”。经典名著的价值在于典 范语言的熏陶,在于心灵的滋养,在于对人类精神的终极关怀。今天,让我们一 起在经典名著的殿堂里徜徉,去领略名著的魅力,汲取智慧,净化心灵,丰富精神,愉悦人生。)一、走近名著,亲近经典 1、说一说,我心目中的名著经典 过渡:一提到文学名著,每个同学都能如数家珍地罗列出许多:学生 1:去水浒传中感受,上西游记来游览,到三国演义串门?过渡:相信在座的很多同学对自己心目中的名著经典也有很多的话想要说。2、想一想,我记忆里的名著逸事。过渡:记得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 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没有阅读,就既没有帆,也没有风。二、走进名著,
8、走进名人【篇二:六年级诵读指导课教案】六年级诵读指导课教案乡愁 一、教学目标 1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学生入其境,得其情,体验乡愁的情感,理解游子对祖国母亲的深深思念,激发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爱亲人的情感。2 学习诗歌选择平凡而丰富的意象递进组合,来概括诗人坎坷的生活经历和对家乡的绵绵思念的手法。二、教学步骤 (一)导入 1 播放马思聪的思乡曲,营造思乡怀远的氛围。2 故乡是生养我们的地方,是每个人的生命之源,是我们的精神家园。当我们为生存,为理想离开家乡、漂泊异地时,浓浓的思乡情便凝聚成挥洒不去的乡愁。中国幅员广阔,而且历来就有“安土重迁”的传统观念,所以乡愁就成了我国诗歌中一个历久常新的永恒
9、主题。3 请大家伴乐轻声读一遍静夜思。(二)赏析乡愁 1 我们不妨走进乡愁诗中,看看诗人在什么情形下想念家乡,看看故乡在诗人眼中又是什么。(1)细细品读乡愁,先伴乐轻声自由吟诵,然后思考如下问题:欣赏乡愁,你心中会涌起什么样的情感体验?(自由回答,不取标准答案)在诗人心中,乡愁是什么形象?(三)练习配乐朗诵 1、学生自由练习 2、教师范读 3、小组推荐代表 4、全体诵读诗歌 (四)本课总结 六年级诵读指导课教案成语故事 教学目标:1.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成语故事,提高学生学好成语故事的兴趣和信心。2.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成语故事,使学生初步掌握成语的特点及成语故事的阅读方法。3.通过阅读,提高学生的阅
10、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学过程:一、同学们,在平时的课外阅读中你积累了哪些成语呢?(指名回答)二、同学们积累的成语真多!成语是我们中国特有的词语,用简短的文字表达丰富的内涵。成语背后还有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呢。(板书:故事)“牛角挂书”这个成语,那这个成语后面又有一个怎样的故事呢?我们一起打开书看看吧!(板书:牛角挂书)(引导学生利用目录在成语故事书中找到“牛角挂书”的故事。)三、阅读牛角挂书故事 1师范读故事,要求学生认真听,边听边划出好的词语、句子。2交流好词好句。3学生自主读故事,(1)读通全文,读准每个字的读音。(2)说说故事的内容,想想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4交流故事内容。(1)隋
11、代襄阳人李密是怎样读书的?(2)从这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5再次阅读故事,说说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四、小结: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读了牛角挂书这个故事,收获可真多。咱们一起回忆一下,我们是怎么读这个故事的。老师把这些读书方法编成了一首儿歌出示读书方法歌:打开书籍看目录,找到故事开始读。一读,读读通,二读,知内容,三读,有感受。读后记下好词语,积少成多有好处。五、自主去读成语故事这本书。六年级诵读指导课教案梅 诵读目标 1、懂得梅花的象征意义,理解腊梅精神与爷爷精神的相似之处;2、体会文中优美生动的语言与修辞手法的运用,体会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爷爷的敬佩和怀念之情。诵读重点 感受梅花外形和精神的特点
12、与爷爷品格的内在联系。诵读方法 朗读感悟欣赏品析 诵读过程 一、谈话导入 在古代诗歌王国里,异彩纷呈,留下了许多有关松、竹、梅的诗词名句,请同学们说说有关“松竹梅”的诗词名句。其实,不仅古人爱梅花、咏梅花、赞梅花,现代人也对梅花有所偏爱,如:胡文写的梅。二、自学自测:(自主学习文本,完成自测作业)1、注音(投影)磬 口 跛 着 伫立 朔风 破蕾怒放 钦 佩 贮上 肆无忌惮 沁人心脾 争妍斗艳 2、读课文思考:(投影)画出文中的梅花形象。文中“梅”与爷爷的外形相似点是什么?你认为作者写这篇文章想表达怎样的感情?爷爷有哪些品格值得你敬佩。三、互学互助:(小组合作探究,课堂展示成果)1、用简洁的语言
13、概括出第五段梅花绽放的环境。寒风呼号 大雪纷纷 气候恶劣 2、学生自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说一句欣赏性的话:(投影)我欣赏梅花的(外形、品格、精神等),你瞧,它。3、梅的精神、品格严冬时:凛然开放、坚强不屈;暖春中:默默无闻、无私奉献。这些都令人感动不已,让我们通过朗读再一次地感受梅的精神品格的不同凡响。4、本文究竟是写梅还是写爷爷?如果是写爷爷为何以“梅”题?(投影)写爷爷,本文立意独特,以梅喻人,因此以梅为题。这是象征的写法,通过托意于物,借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来表现抽象事物或思想感情。5、阅读“我多想飞回故乡小院,看一看我的腊梅树,给爷爷的坟上捧上几枝腊梅花啊。”思考:为什么“我”想飞回故乡
14、小院,给爷爷的坟上捧上几枝腊梅花?“飞”与“捧”各有什么表达效果?四、导学导练:(巩固拓展延伸,点拨诱导深入)1、本文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同学们分组找出运用修辞手法的语句。分析运用修辞手法的妙处。析:更好突出梅花外在与内在美。2、有些记者知道爷爷是老红军,但不知他为什么他只带一株腊梅回到故乡,请摹拟记者采访老红军。(一人扮作老红军,其他人做记者。)例:记者:“您就是曾在大巴上战斗过十几年的老红军吗?”爷爷:“是的。记者:“你为什么不愿留在城里,而到乡下?”爷爷:“俗话说金屋、银屋、不如自己的狗屋,我很想念自己的家乡。”3、情境:如若作者捧上了几枝腊梅花来到了爷爷的坟前,会对九泉之下的爷爷谈些
15、什么心里话?4、文中的爷爷有哪些精神,谈谈你对这种精神的看法?你认为在今天还需要爷爷这种精神吗?五、课堂小结: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抓住腊梅外形和精神的描写,突出了爷爷的高大形象,梅、人相互映衬,浑然一体,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爷爷的敬佩和怀念之情。诵读教案牡丹的拒绝 【诵读目标】1、体会和学习牡丹的个性美和品位美理解感悟文中深刻的意蕴。2、帮助学生欣赏本文巧妙的构思理解本文的深刻内涵。3、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诵读重点】1、体味牡丹的个性之美,高贵之美,品味之美。2、作者以牡丹的拒绝说明人的高贵不在于富丽而在于品位的深刻寓意。【诵读难点】1、体会本文托物言志,以物喻人的写法。
16、2、练习拓展学生的思维,形成良好的道德评价标准。【诵读过程】一、导入:牡丹是花中之王,人们用国色天香来赞颂它。牡丹一直被中国人视为富贵、吉祥、幸福、繁荣的象征,它是文人画士笔下绝佳的题材。北宋著名的哲学家周敦颐在爱莲说中写到:“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可见一般人都很爱牡 丹。首先请同学们欣赏几幅艳美的牡丹图)。俗话说:“洛阳牡丹甲天下”,让我们走进课文去洛阳欣赏牡丹之美吧。二、赏析课文巧妙构思和深刻的意蕴。(一)教师诵读课文(17 段)学生讨论总结 1、题目好在哪里呢?2、人们为什么喜爱牡丹?3、作者开头如何来写牡丹的美?4、但人们为什么偏偏从四面八方赶到洛阳观看牡丹
17、呢?(二)请两个学生用简短的话复述第二部分和第二部分。师生共同探究 牡丹究竟为什么拒绝绽放呢?(三)学生分组讨论:1.作者认为牡丹不应作为“富贵”膜拜,而应作为“高贵”来颂扬,其原因是什么?2.通过上面的讨论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牡丹具有怎样的品质?三、总结主题。牡丹的拒绝是当代著名女作家张抗抗的一篇优美的散文。作品没有像众多描写牡丹的作品那样一味赞美牡丹的雍容华贵、绚丽多姿,而是独辟蹊径,通过对【篇三:六年级语文试卷分析教案】六年级上学期第一单元语文试卷讲评 一、试卷结构 本次六年级语文试卷由五部分构成:一、字词乐园,其中含(一)书法乐园,书写要求结构均匀,笔画端正。其目的在于查验学生的书写水平
18、,引导学生今后重视书写,规范书写。(二)拼音长廊,要求学生识别错音,对学生今后重视字、词学习,起了警示作用、引领作用。(三)找错别字并且修改,对学生今后重视字词学习,规范语言用字,起了提醒。(四)在别字广告找错字,对学生正确运用成语提出了要求。(五)用不同关联词语连句子,促进学生从不同方位思维,运用语言文字构建了平台。二、课文平台,其目的在于考查学生对教材掌握的程度,对今后学生重视课本学习,灵活运用课本知识起了引导作用。三、语文实践,培养学生观察资料、收集信息,考查语文积累情况。四、阅读在线,是语文试卷的重点、难点部分,目的在提升学生阅读、欣赏、感悟能力,对今后学生激发阅读兴趣,增强感悟,欣赏
19、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起了引航作用。五、习作空间,其中两个写作平台,均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给学生抒发情感,重视从生活中挖掘素材,培养想象、联想的能力。二、总体评述 打开试卷,卷首语赫然入目,给学生感触,给学生振奋。本次试卷含量丰盈,覆盖面广,难易适中,既觉耳目一新,又觉得不偏不怪,与时代同步,与生活吻合,贴近六年级学生实际,同时也充盈着新课标理念。角度灵活,手段新颖,乍看不难,但获取高分又不易。题量适当,题型丰富。为激发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增强语文学习兴趣,作了成功的尝试与探索。为教师今后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素质,起了导航作用。三、数据统计 参考人数 74 人,我校六一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六年级 语文 讲评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