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语文22《〈孟子〉三章》课后习题参考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上册语文22《〈孟子〉三章》课后习题参考答案.pdf(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22 孟子三章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一、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对“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理解,并分别另举一两个事例来证明这两个观点。参考答案:“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意为“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这一主张强调了施行仁政的重要性。因此我们无论做设么事都要考虑“人和”的因素,顺应民心。因为“人和”才能得到多方面的帮助和支持,帮助和支持越多,力量越大,胜算越大;反之亦然。楚汉之争的事例就能有力地证明这一观点。清朝灭亡后,拥有重兵的项羽自封为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双方为争夺帝位,展开争战,史称“楚汉之争”。项羽虽势力强大,却
2、刚愎自用,一味依赖武力;刘邦注重收揽民心,善用人才,力量逐渐由弱变强。最终,刘邦的军队将项羽及部下包围在垓下。项羽兵败,突围后自刎,这场历时四年的战争,刘邦取得了最终的胜利。“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是说,忧患和磨难可以使一个人奋发有为,使一个国家兴旺发达;安逸和享乐则会让一个人不思进取,使一个国家衰败灭亡。越王勾践和吴王夫差的故事就能证明这一观点。吴越交战,越国战败,越王勾践立志发愤图强,准备复仇。他卧薪尝胆,就是怕舒适的生活消磨了自己的志气。他还亲自到田间与农夫一起劳作,他的妻子也纺线织布。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越国已经恢复元气,兵强马壮,具备了复仇的条件。反观吴王夫差,战胜越国之后,以
3、为忧患已除,生活骄奢淫逸,狂妄自大,最终为勾践所败,身死而国灭。二、孟子为什么认为公孙衍、张仪不配称为大丈夫?在孟子心目中,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大丈夫?参考答案: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既没有独立的人格,也没有独立的判断善恶、是非、曲直的标准,他们所做的一切无非是在迎合君王的喜好,这样的人当然算不上大丈夫。在孟子看来,大丈夫要讲仁德,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无论得志与否,都不能放弃自己的原则;更不能为富贵、贫贱、威武这些外部因素所迷乱、动摇、屈服。三、孟子文章以雄辩著称,大量使用排比句,气势非凡。反复朗读并背诵课文,从中举一两个例子做具体分析。参考答案:“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三
4、句,采取排比的句式,气势磅礴、义正词严地指出了大丈夫精神的实质;三个“天下之”的反复,也将大丈夫精神的崇高性推到极致。“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用同样的句式连举六例,形成一种无可辩驳的气势,增强了说服力。四、翻译下列句子。1.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2.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4.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5.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参考答案:1.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连亲戚都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人都会归顺他
5、。2.(他们)一发怒,诸侯就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便平安无事。3.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4.内心困惑,思虑堵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只有)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5.(一个国家)内部如果没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外部没有能匹敌的邻国和外患的侵扰,这个国家往往就会灭亡。五、孟子中有不少历代传诵的名言警句,请从课文或课文以外的篇目中选择一句作为你的座右铭,并说出理由。参考答案:示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句话出自孟子,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行为准则。“大丈夫”应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
6、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在现实生活中,面对金钱利益的诱惑,不乱其心;在危及国家民族利益的时刻,我们要敢于挺身而出,不怕牺牲,做一个真正的大丈夫。计划 【篇一】一、班级基本情况分析:八【6】班现有在籍学生 48 人,在实施新课改中,培养学生的自学水平,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了综合实践水平,对教学改革积累了成功的经验。但是,部分学生对新教材新教法仍然不能适合。受应试教育的惯性影响,仍然有重知识轻水平的现象,没有进入课改规定的情境,处于无所适从的茫然状态。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是按照课程标准编排的新教材,体现了新理念和新目标,致力于构建新的教材系统,促动
7、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全书按主题合成单元,每个单元按照主题实行综合训练,努力吸引学生,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综合学科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持续的实践中,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培养实践水平、创新水平和探究水平。三、教学的总要求: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更新教学理念,大胆实行教学改革,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创造性学习,创造必要的条件,促动学生语文素养的进一步提升,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四、教改措施:1.以深化语文教学改革为契机,增大课堂 教学改革力度,积极投身新课改,使用先进教学理
8、念和多媒体手段实行教学,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激发学生地学习兴趣,唤起问题意识,实施教学民主化,努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2.教师要做到从整体上把握教科书,弄清编辑者的意图及内在联系,从本校本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实施集体备课,集思广益,总揽全局,面向全体。做好试卷分析,找出教学中的薄弱环节,注重补差补缺,争取教学大面积丰收。3.认真抓好听说 读写训练,实行口语交际训练,结合教材中的名著欣赏,诵读欣赏、引导学生实行综合训练,尤其要注重培养语言交际水平和写作水平。4.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增强学习的后劲,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重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确立语文教学的新理
9、念。5.搞好第二课堂活动,实行网上学习的探索,使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提升教学的效率,引导学生扩大阅读面,多读文学名著,多读健康有益的课外读物,提升文学修养,陶冶高尚情操,使学生获得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水平。6.注重学科之间的联系和相互渗透,强化综合水平的培养,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展开各种活动,努力提升语文素养,实现语文水平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终身受用,为中考和高考打下坚实的基础。五、教学进度表 时间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13 周第一单元阅读 10 课时,诵读欣赏 1 课时,写作 3 课时,口语交际 1 课时了解红军长征的光辉业绩和伟大意义,继承和
10、发扬长征的精神。了解不同样式的作品表现同一题材的方法,感受红军指战员的高大形象和丰富的内心世界。记诵品味作品富有表现力的句子。学习理清一件事的来龙去脉,写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学习当节目主持人,做到有信心,有口才,有连缀语,有服务意识。4-6 周第二单元阅读 9 课时,诵读欣赏 1 课时,写作 3 课时,口语交际 12 课时了解作品中人物活动的背景倾听他们爱国主义心声。感受作品中富有个性的人物和特定的事情,引发热爱家园,报效祖国的情思。记诵、品味作品中精警,含蓄的句子。学习有详有略地记叙的方法,以更好地表达文章的中心思想。积极参与访问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全过程,展示劳动成果,培养爱国主义情
11、操。7-9 周第三单元 阅读 9 课时,诵读欣赏 1 课时,写作 3 课时,口语交际 1 课时了解父母兄弟的至爱亲情,爱我亲人,热爱生活,热爱社会。感受作品中的人物和事情,引起自己对家庭生活的回忆和共鸣。品味记叙散文中的选材构思的方法。懂得合理安排文章的顺序。学习口语交际中善于察言观色、掌握对方的心理活动。10 周期中考试复习、中测、分析、评讲 11-13 周第四单元阅读 9 课时诵读欣赏 1 课时,写作 3 课时语文实践活动 2 课时体会江山的美丽多娇,爱我中华,热爱世界。欣赏散文优美的语言,体会课文真切的感情。了解课文移步换景。融情于景的写作方法。学习写参观游览的文章。学习如何向游人介绍当
12、地的景物。14-16 周第五单元阅读 10 课时,诵读欣赏 1 课时,写作 3 课时,标点符号的修改 1 课时,语文实践活动 2 课时准确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明确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的道理和意义。体会课文流露出来的对花鸟虫鱼的真情,学习在记叙说明中结合抒情和议论的写法。了解标点符号的使用的常见的错误,修改用错的标点符号。展开有意义的视听活动,提升视听效果。17-18 周第六单元阅读 8 课时。师生自荐 1 课时,诵读欣赏 1 课时,写作 3 课时,语文实践活动 1 课时,报告会 1 课时懂得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意义,从小立志做一个热爱科学的人。理解高新科技代表了人类的科技水平,给人民的生产、生活
13、、生存和发展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展开了解、学习、展望高科技的社会实践活动,激发科学创新意识。明白自己在学习生活中的主体地位,能根据主客观需要自由阅读和写作。19-20 周期末总复习期末复习、终册、布置放假工作 【篇二】金秋九月,瓜果飘香,怀着积极的心态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我迈步走向新一年级的教课旅程。为顺利完成本学期的工作,特制定如下工作计划:1、确定好本学期教学工作的总目标,并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实施教学。2、通透研究教材,并充分利用各种教辅书籍和网络的优势,整合教材内容,严格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实施语文教学。做到每一单元每一课都有明确的培养目标,夯实基础,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
14、备战中考。3、本学期要增强作文教学。继续让学生保持每天记日记的习惯,写生活,写心情,点点滴滴实行素材积累。并在记叙文和说明文的写作上对学生实行指导和训练,力争让学生做到见物能言、言之有物、言之成理。4、为培养学生的语文水平,增大训练力度,并充分利用教学案的优势,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等各种学习方式下,知识和水平双丰收。5、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教科研活动。平时注意教育积累,并积极参与组内的课题研究,争取在教学实践中理解理论,再让理论指导实践。并对如何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小组合作交流方面多下些功夫,争取能在这学期内有所突破。6、继续努力钻研教学案的教学模式,并在实践教学中逐渐摸索和完善。力争把教学
15、案教学的优势发扬,让学生真正的会学习,爱学习,在学习中获取乐趣,增长水平。7、按质按量的完成新课程标准规定的八年级上册的全部课程,并按照“直击中考”的要求,适度的实行拓展。重点放在现代文中的记叙文和说明文的阅读训练上,并初步开始训练学生的议论文阅读基础。8、布置学生阅读一些中学生必读的中外名著,增加学生的语文素养。9、按时、按质、按量的完成学校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服从命令听指挥,在日常工作中与同事搞好协调,以集体利益为重,甘心为集体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10、以身作则,要求学生严格遵守校规校纪,自己平时也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给学生作出表率。平时做到勤勉踏实,在狠抓学生的学习的同时,注意在教学过程
16、中渗透德育教育。不但教给学生系统的语文知识,也要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健全的人格,为社会输送一批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好公民。总之,新学年有新气象,我将在学校的领导下,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有一份热发一分光,高质量的完成自己的教学工作。【篇三】一、指导思想: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做好服务工作,协助学生学会学习并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协助学生树立明确的目标(学习目标甚至人生目标),培养良好的习惯,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二、基本情况分析 初二一共有两个班,因为我刚接手语文教学工作,对他们的情况不太了解,只能通过平时的作业和上课情况以及上学期的期末成绩来作大致评估。学生成绩参差不齐,优差两级分化较突出。而且,上课
17、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不够灵活等,这就需要教师在教法和学生的学法上作进一步改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从中引导,进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他们的思维,提升学习的积极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水平。再加上,这个期的学生语文基础较差,语文教师更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从基础入手,实行语文教学。2、知识结构 本教材分为阅读和综合性学习两绝大部分,书后还有课外古诗词背诵、名著导读和附录等内容。其中阅读分为以下六个专题,即战争、爱、建筑、科学、古诗文、自然山水;写作有六个专题,分别是:学习写消息、叙事要详略得当、说明要抓住特征、使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学会说点儿道理、多角度描写景物;综
18、合性学习有三个专题,分别是:让世界充满爱、走上辩论台、怎样搜集资料。该教材在编排上是各单元仍以专题组元,但同时也兼顾文体。而从八年级上册开始,文言文和白话文分编。两个文言文单元课文的选编主要是从文章的难易水准以及课程目标这两个方面来考虑的。本册的背诵量相当大。要求全文背诵的有桃花源记(309 字)、陋室铭(81 字)、爱莲说(119 字)、大道之行也(107 字)、杜甫诗三首(200 字)、三峡(155 字)、答谢中书书(68 字)、记承天寺夜游(85 字)、湖心亭看雪、(159 字)、诗四首(176 字),此外,还要背诵核舟记第二至第四段(266 字),总计为 1725 字。三、教学目标 1
19、、学习目标:各单元的“单元说明”中都依据这三个方面设计了单元教学目标。本册教材在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并使他们掌握一定的方法方面设计的学习目标如下。(1)注意把握叙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对作品中感人肺腑的形象、惊心动魄的情景和各具特色的语言,有自己的心得和评价;还要努力提升默读的质量和速度。(2)熟读这些课文,要从中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揣摩记叙文语言的特点。(3)要注意课文怎样抓住特征来介绍事物,理清说明顺序,了解常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准确、周密的语言,能按照要求筛选信息。(4)要先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然后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们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了解借景抒情的写法,体会
20、作品的语言特色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2、要注意了解并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变化,了解他们的知识水平基础。因为学生的基础差异比较大,所以要从实际出发实行教育,即因材施教,并且根据他们的反应即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安排.四、教学措施 1)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和社会发展对语文的新要求出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升思想理解,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2)语文教学中,要增强综合,简化头绪,突出重点,注重知识之间,水平之间以及知识、水平、情意之间的联系,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升。3)重视学生思维水平的发展。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指导学生使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
21、法,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想象的水平,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4)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5)认真抓好听说读写训练,实行口语交际训练,结合教材中的名著欣赏,诵读欣赏、引导学生实行综合训练,尤其要注重培养语言交际水平和写作水平。6)经常督促学生养成一些学习语文的好习惯,并使之持续巩固、增强。如要求学生学会课前预习、学会对课文中关键字词实行圈点句画;养成勤查字典的习惯,尽量减少对老师的依赖心理等。7)语文学习重在积累。所以,平时将定期不定期地向学生推荐一些好的文章、好的诗词等。增加学生的日常积累。同时,要求学生尽可能多接触一些课外读物,多关心一些时事,多看一些报纸杂志、时文,以拓展学生的眼界。8)教学过程中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让学生树立起学习语文的信心。9)教师要做到从整体上把握教科书,弄清编辑者的意图及内在联系,从本校本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实施集体备课,集思广益,总揽全局,面向全体。做好试卷分析,找出教学中的薄弱环节,注重补差补缺,争取教学大面积丰收。10)注重学科之间的联系和相互渗透,强化综合水平的培养,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展开各种活动,努力提升语文素养,实现语文水平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终身受用。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