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写化学实验报告.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怎样写化学实验报告.pdf(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2016 1/15 怎样写化学实验报告 篇一:化学实验报告格式 提示:1.每一次实验前要求写预习报告,否则不能做没有预习的实验。2.每次实验前交上一次实验的实验报告和预习报告(预习报告夹在实验报告中交上来)3.实验报告统一写在实验报告纸上(自行购买),如果买不到实验报告纸,则一律用 A4 打印纸书写,并且装订好。化学实验报告格式 例一 定量分析实验报告格式 (以草酸中 H2C2O4 含量的测定为例)实验题目:草酸中 H2C2O4 含量的测定 实验目的:学习 NaOH 标准溶液的配制、标定及有关仪器的使用;学习碱式滴定管的使用,练习滴定操作。实验原理:-2-5 H2C2O4 为有机弱酸,其 k
2、a1=10,ka2=10。常量组分分析时 cka110-8,cka210-8,ka1/ka2105,可在水溶液中一次性滴定其两步离解的 h+:H2C2O4+2NaOH=Na2C2O4+2H2O2 2016 2/15 计量点 ph 值左右,可用酚酞为指示剂。NaOH 标准溶液采用间接配制法获得,以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定:KOOC-COOH+NaOH=KOOC-COONa+H2O 此反应计量点 ph 值左右,同样可用酚酞为指示剂。实验方法:一、NaOH 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用台式天平称取 NaOH1g 于 100ml 烧杯中,加 50ml 蒸馏水,搅拌使其溶解。移入 500ml 试剂瓶中,再加 20
3、0ml 蒸馏水,摇匀。准确称取邻苯二甲酸氢钾三份,分别置于 250ml 锥形瓶中,加2030ml 蒸馏水溶解,再加 12 滴%酚酞指示剂,用 NaOH 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微红色,半分钟不褪色即为终点。二、H2C2O4 含量测定 准确称取左右草酸试样,置于小烧杯中,加 20ml 蒸馏水溶解,然后定量地转入 100ml 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用20ml移液管移取试样溶液于锥形瓶中,加酚酞指示剂12滴,用 NaOH 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微红色,半分钟不褪色即为终点。平行做三次。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一、NaOH 标准溶液的标定 实验编号 123 备注 mkhc8h4o4/g 始读数 终
4、读数 2016 3/15 结 果 vNaOH/ml 始读数 终读数 结 果 cNaOH/moll-1 NaOH/moll-1 结果的相对平均偏差 二、H2C2O4 含量测定 实验编号 123 备注 cNaOH/moll-1 m 样/g v 样/vNaOH/ml 始读数 终读数 结 果 H2C2O4 H2C2O4 结果的相对平均偏差 实验结果与讨论:(1)(2)(3)结论:例二 合成实验报告格式 2016 4/15 实验题目:溴乙烷的合成 实验目的:1.学习从醇制备溴乙烷的原理和方法 2.巩固蒸馏的操作技术和学习分液漏斗的使用。实验原理:主要的副反应:反应装置示意图:(注:在此画上合成的装置图)
5、实验步骤及现象记录:1.加料:将水加入 100ml 圆底烧瓶,在冷却和不断振荡下,慢慢地加入浓硫酸。冷至室温后,再加入 10ml95%乙醇,然后在搅拌下加入研细的溴化钠,再投入 2-3 粒沸石。放热,烧瓶烫手。2.装配装置,反应:装配好蒸馏装置。为防止产品挥发损失,在接受器中加入 5ml 40%nahso3 溶液,放在冰水浴中冷却,并使接受管(具小咀)的末端刚好浸没在接受器的水溶液中。用小火加热石棉网上的烧瓶,瓶中物质开始冒泡,控制火焰大小,使油状物质逐渐蒸馏出去,约 30 分钟后慢慢加大火焰,直到无油滴蒸出为止。加热开始,瓶中出现白雾状 hbr。稍后,瓶中白雾状 hbr 增多。瓶中原来不溶的
6、固体逐渐溶解,因溴的生成,溶液呈橙黄色。篇二:化学实验报告的写法-20111214 2016 5/15 化学实验报告的写法 实验目的(略)实验用品(略)实验内容 一、锌、镉、汞氢氧化物和氧化物的生成和性质 1.锌、镉氢氧化物的生成和性质 提供试剂:L1ZnSO4、L1CdSO4、2mol L1NaOH、2mol L1H2SO4。制备少量 Zn(OH)2 及 Cd(OH)2 沉淀。将沉淀分成两份,一份试验氢氧化物与 H2SO4 的反应,另一份试验与 NaOH 的反应。由此实验得到什么结论?2.氧化汞的生成和性质 提供试剂:L1Hg(NO3)2、2mol L1NaOH、2mol L1HNO3、40
7、%NaOH。用提供的试剂制备 HgO 沉淀,将沉淀分为两份,分别与稀 HNO3 和浓NaOH 进行反应。由此实验说明具 HgO 有何性质?由上述实验 1、2 对B 族氢氧化物(氧化物)的酸碱性递变规律做出归纳。二、锌、镉、汞硫化物的生成和性质?以上是具有部分设计性的实验教材中“实验内容”的写法,在一般“验证性”的教材中常常这样写:一、锌、镉、汞氢氧化物和氧化物的生成和性质 1.锌、镉氢氧化物的生成和性质 2016 6/15 向两支分别盛有L1ZnSO4 和L1CdSO4 溶液的试管中滴加新配制的 2molL1NaOH 溶液,观察溶液的颜色及状态。将各试管中的沉淀分成两份:一份加 2molL1H
8、2SO4,另一份继续滴加 2molL1NaOH 溶液。观察现象,写出反应方程式。2.氧化汞的生成和性质 取L1Hg(NO3)2 溶液,滴加新配制的 2molL1NaOH 溶液,观察溶液的颜色 和状态。将沉淀分为两份:一份加入 2molL1HNO3,另一份加入 40%NaOH 溶液。观察现象,写出有关反应方程式。二、锌、镉、汞硫化物的生成和性质?请同学们注意,所列举的“验证性”教材的写法,它的叙述语言其实是一种很常见的化学专业习惯语言,同学们应当尽快熟悉。注意其中的“观察溶液的颜色及状态”和“观察现象”,显然,这是以指导学生的口吻写的,同学们在“实验预习报告”中也可以这样写。但是,同学们在“实验
9、报告”中不能以这样的口吻来写,而是要站在一个做过实验,观察、得到了实验结果的实验工作者的位置,用向教师报告的口吻来写。比如可以写成“有白色沉淀生成”、“沉淀溶解”等。首先,根据实验目的在此即制备少量 Zn(OH)2 及 Cd(OH)2 沉 2016 7/15 淀,选择适当的仪器,并在实验预习方案中明确写出来。显然,这里的仪器应该是试管。实验步骤,先加入少许(在实验预习报告中就要明确试剂的浓度和以 mL 计的用量)何种 试剂。然后向其中以什么方式加入何种浓度的何种试剂?是逐滴加入还是一次加入?若是滴加,就要在滴加的过程中注意观察现象,还可能需要在滴加过程中不时地振荡仪器,一边观察,一边仔细地尝试
10、着做出最好、最明确的结果来。若是一次加入,就要事先在实验预习报告中明确写出所需加入的用量,并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注意观察现象,可能还要振荡仪器,以使反应充分进行。性质实验的关键,常常在于要做出并观察到实验现象,这并不总是容易做到的事,有时需要多次重复试验才能做出比较好的结果来。因此必须认真地做,并且仔细地观察实验现象。有时还会因为试剂失效、污染等原因而无法观察到正确、明显的实验现象。为了提高效率,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劳动,“实验预习报告本”也兼做“实验记录本”,所以本文在其“实验现象记录”栏中,楷体字表示这些文字是在实验过程中所做的记录。2 元素性质实验报告的写法:实验目的(略)实验用品(略)实验内容
11、 问题和讨论:(略)小结:(略)思考题:(略)2016 8/15 3 测定实验报告写法:二氧化碳分子量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略)二、数据记录 装满空气的锥形瓶连塞子的质量 第一次 装满 CO2 的锥形瓶连塞子的质量第二次 第三次 装满水的锥形瓶连塞子的质量 锥形瓶的容积 V W1 W2(1)W2(2)W2(3)W3 W3?W1 V 1 实验时的室温 t 实验时的大气压 p 三、实验结果 1.数据计算 (1)锥形瓶内空气重(W 空气)W 空气 (2)空瓶(连塞子)重(W 瓶)W 瓶W1W 空气 (3)锥形瓶中 CO2 的质量(WCO2)WCO2W2W 瓶 (4)二氧化碳对空气的相对密度(D 空
12、气)D 空气 (5)二氧化碳的分子量 MCO2空气 2016 9/15 2.百粉误差计算和讨论 百分误差 造成误差的主要原因可能是:注意,在化学实验报告中必须将有关数据处理的计算公式列出并代入数据计算,如:pVM 空气 RT WCO2W 空气 M 理论值?MCO2 M 理论值?100%wNa2CO3 cHCl?V2?MNa2CO3?10?3L/mL?100%1mS?4 wNaOH cHCl?(V1?V2)?MNaOH?10?3L/mL?100%1mS?4 电离平衡 一、实验目的:(略)二、实验内容 2016 10/15 1.同离子效应 (1)步骤 氨水酚酞NH4Ac(固)现象 解释(2)步骤
13、现象 解释 2.盐类的水解和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1)NaCl 实验 pH 值 NaAc 实验 pH 值 NH4Ac 实验 pH 值(2)温度对水解的影响 步骤 NaAc酚酞 现象 解释 (3)溶液酸度对水解的影响 步骤 现象 方程式和解释 3.能水解的盐类间的相互反应(1)现象 方程式(2)现象 方程式(3)现象 方程式 4.缓冲溶液的配制及其 pH 值的测定?计算 pH 值 计算 pH 值 计算 pH 值 5.结论 篇三:初中化学实验报告 实验 1 物质的变化 实验类型:验证性实验 实验目的:1.观察实验现象,认识物质的不同变化,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2.初步熟悉液体的取用、液体的加热、固
14、体颗粒的研磨、溶解、2016 11/15 溶液的滴加、液体的倾倒等正确的实验操作。实验用品:铁架台(带铁夹)、试管、酒精灯、火柴、玻璃片、研钵(研杵)、单孔塞(带导管);蒸馏水、硫酸铜晶体、氢氧化钠溶液、石灰石(或大理石)、稀盐酸、澄清石灰水。1.化学变化中常常伴有哪些实验现象?2.请列举 2-3 个生活中属于化学变化的例子。实验 2 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 实验类型:验证性实验 实验目的:1.能说出氧气和二氧化碳的部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初步认识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实验用品:酒精灯、火柴、木条、集气瓶;氧气、二氧化碳。1.将“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名词填在下列横线上。(1)碳酸氢铵
15、(NH4HCO3)是一种白色固体,属于;(2)加热碳酸氢铵能生成氨气(NH3)、二氧化碳(CO2)和水(H2O),属于;(3)氨气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属于;(4)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属于 。2.通过上述实验,请你归纳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实验 3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2016 12/15 实验类型:探究性实验 实验目的:1.学会观察物质的性质、变化并描述变化现象;2.学习检验蜡烛燃烧的产物等基本操作;3.初步学习书写实验报告的方法。实验用品:烧杯、火柴、小刀、玻璃管;蜡烛、水、澄清的石灰水。实验过程:1.提出问题 蜡烛燃烧生成什么物质?2.猜想与假设 (1)蜡烛燃烧生
16、成水;(2)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3.制定方案(设计实验方案)(1)设计思路:依据蜡烛能燃烧,从三个阶段对蜡烛的物理性质、火焰温度以及燃烧产物等进行探究。(2)实验流程:认识蜡烛点燃前的物理性质观察火焰分层情况验证蜡烛燃烧的产物观察燃烧后的现象认识蜡烛及其燃烧。5.反思与评价:(1)蜡烛燃烧生成了什么?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2)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活动,你认为化学学习上有哪些特点?实验 4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2016 13/15 实验类型:探究性实验 实验目的:1.初步学习水槽、集气瓶等仪器的使用方法;2.初步学会收集、检验人体吸入和呼出气体的有关实验操作;3.学会“观
17、察实验分析现象得出结论”的科学思维方法。实验用品:集气瓶、玻璃片、水槽、火柴、木条、弯导管、胶头滴管、酒精灯;水、澄清的石灰水。实验过程:1.提出问题 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的含量有什么不同?2.猜想与假设 (1)人体吸入的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比呼出的气体中的多;(2)人体吸入的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呼出的气体中的少;(3)人体吸入的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比呼出的气体中的多。3.制定方案(设计实验方案)(1)设计思路:依据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使燃着的木条熄灭;氧气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氧气越多,木条燃烧越旺;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氧气,还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等
18、。对空气和呼出的气体进行相关实验,比较它们成分含量的不同。(2)实验流程:收集空气和人体呼出的气体检验空气和人体 2016 14/15 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检验二氧化碳的含量检验空气和呼出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认识空气和人体呼出气体中的不同。5.反思与评价 (1)检验二氧化碳存在的方法是什么?(2)现有三瓶未贴标签的无色气体,它们是空气、氧气、二氧化碳,请你将他们一一鉴别出来。实验 5 固体药品的取用 实验类型:基本操作 实验目的:1.知道实验室化学药品取用规则;2.初步学会取用颗粒状、粉末状药品的操作。实验用品:试管、试管架、镊子、药匙、小纸条;颗粒状石灰石、碳酸钠粉末。实验过程:1.颗粒状固体
19、的取用。先将试管放,用 夹取少量颗粒状石灰石(或大理石)放入试管,然后将试管 竖立起来,使石灰石(或大理石)滑落到试管底部,并将试管放在试管架上备用。2.粉末状药品的取用。先将试管 ,把盛有药品的 或 ,小心地送至试管,然后将试管直立起来,并将试管放在试管架上备用。问题与讨论:2016 15/15 1.把密度较大的块状药品放到容器口后,为什么要把容器慢慢竖立起来?2.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为什么要用药匙或纸槽将药品送到试管底部?实验 6 液体药品的取用 实验类型:基本操作 实验目的:1.学会液体药品倾倒和滴加的操作;2.初步学会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实验用品:试管、试管架、量筒、胶头滴管;澄清的石灰水、碳酸钠粉末、稀盐酸、酚酞溶液。1.倾倒液体的操作时应注意哪些问题?2.量取液体时,如果视线没有与量筒内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而是采取仰视或俯视的方法,将会对读数产生什么影响?3.取液后的滴管,若平放或倒放在桌子上,可能会产生什么后果?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