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3课《远去的路》人教新课标(2014秋).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3课《远去的路》人教新课标(2014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3课《远去的路》人教新课标(2014秋).pdf(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远去的路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远去的路 是人教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第三课的教学内容,属于造型表现领域。本课内容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道路由近及远的变化,进一步巩固和学习透视知识。通过道路的变化引导学生认识透视现象非常浅显和便捷,利于学生的观察和理解,由此及彼,道路两旁的路灯、树木、建筑物也都可以成为学生观察的内容,由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是本课设计的思路。二、教学目标 1.了解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的透视现象,并能运用所学透视现象绘画或拼贴一幅有路的风景画。2.通过欣赏,观察绘画作品和自然界的景物,发现近大远小、近高远低和近宽远窄的视觉现象,培养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发现问题的能力;通过站
2、在不同位置观察同一条路,发现会产生不同的视觉变化。3 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感受风景画的美,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观察大自然的习惯。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绘制或粘贴一幅以路为主题,具有视觉现象的风景画;2.教学难点:通过站在不同位置观察同一条路,懂得会产生不同的视觉变化。四、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 1.播放图片:教师语言:同学们好,大家都有过这样的生活经验,我们来看照片中的这条马路。教师语言:我们经常走在马路上,看到的情景是否和这张图片相同?你看到了什么现象?近处马路到了远处有没有变化?马路两旁的树木有没有变化?路上的行人远近有何变化?学生回答:近处树木高大,远处树木矮小 教师语
3、言: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2 出示课题 教师语言:今天我们要一起来研究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的透视现象。(出示图片)课题:远去的路(二)讲授新课 1.了解规律,欣赏名画 教师语言:生活中,我们还会看到很多这样的情景,例如,飞机降落时,俯瞰城市由一个小黑点,慢慢变大,再慢慢变得能看清楚高楼和公路。再比如,兵马俑的一号坑这么多兵马俑整齐地排列这些变化有规律吗?学生回答:填空:近 大 远 小;近 高 远 低;近 宽 远 窄 教师语言:我们看景物时,近处的很清楚,远处的呢?学生回答:不清楚。教师语言:对,这叫做近实远虚。我们把景物这种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高远低、近实远虚的现象称为透视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远去的路 六年级 上册 美术 教案 远去 新课 2014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