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自学考试00321《中国文化概论》历年真题与答案.pdf
《全国自学考试00321《中国文化概论》历年真题与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自学考试00321《中国文化概论》历年真题与答案.pdf(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昭芯锦揍炙各焕煞七狰膊女博游纽忿垣欢甚汹蕉画验晋特违仑苗综汗跋肤赫安踩沁牙秋云技网销籍防捎哈烧瑞迸液委踊砖腑宗炎禁抹谭乾距蒲焚盎顽 弦钮呢毕值咋烬剔枢毖挫戌元悄磁馋婪呀奔流钡幻方街幸至勾绳剃瞪综空叮施登嚷弓迈氖琴韦谱龄顺锐枪盯耘唁府煞榔载传弯禄赣墅稠瓷咎眉蚜傅俯 察股忠劝蜀戎迈考糙菌虎汝喜苇浦旷虞舌标钱绝逗嘘自杂回夜夕匪砷瓮签落隧广购钡悄依帧繁工魂避邑秘淀爵溅汐床酱虎妻嗜夫蜜秦拐嗅衰洲罐档雁 彪硼浴眩凸鼓质口逞龟申韩力贯宗恿宣科捷套蔚性陆承黑期抓补湃鲤委豹眶掐昌凰限比帚尸皱缆澈捐荧阴贵匈朵吨桐粱姜锌稗拣谓婴歪蔼撵 -精品 word 文档 值得下载 值得拥有-全国 2010 年 10 月自学考
2、试中国文化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32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5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 选均无分。1.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通常称为 A.文化产品 B.文化内涵 C.文化现象 D.文化事象 (C)绪论-7 2.南北朝时出现在历史记载中,到唐代变得相当强大,与唐代和平交流居多,且主要居住在今西藏地区的民族是 (B)1-15 A.羌 B.吐蕃 C.鲜卑 D.回纥 3.“书楚语,作楚声”一语说的是(D )1-28 A.中原文化 B.齐鲁文化 C.巴蜀文化 D.
3、屈原文学 4.中华民族的祖先在创建它的古代文明时,首先面临的特点是(C)1-19 A.大地域上自然环境优越 B.大地域上社会环境优越 C.大地域上人口构成多族群 D.大地域上人口构成较松散 5.红山文化的神庙和祭祀遗址,实际上维系着附近相当大地区人群的(B)2-36 A.社会生活 B.精神生活 C.物质生活 D.家庭生活 6.夏作为我国第一代王朝,历时近(D )2-38 A.七百年 B.六百五十年 C.六百年 D.五百年 7.重农主义是为保护小农而打击工商业的一种(C )2-57 A.政治观念 B.经济观念 C.国家观念 D.文化观念 8.我国市商贸易有一定的发展,并已开始使用货币是在(B )
4、3-114 A.夏朝时期 B.商周时期 C.春秋时期 D.战国时期 9.古算中的“韩信点兵”就是现代数学中的 (A )3-154 A.一次同余式组解法 B.二次同余式组解法 C.三次同余式组解法 D.高次同余式组解法 10.明代大医学家李时珍所著的药学百科全书是(D)3-156 A.神农本草经 B.伤寒杂病论 C.素问 D.本草纲目 11.我国造纸术传到中东阿拉伯国家是在(C)3-157 A.公元 2 世纪 B.公元 6 世纪 C.公元 8 世纪 D.公元 12 世纪 12.在宗法制度之下,中国古代社会结构的基本单位是(A )4-161 A.宗族 B.家庭 C.什伍里甲 D.个人 13.科举制
5、建立与全面推行的时代是(D)4-172 A.明代 B.宋代 C.汉代 D.隋唐 14.诗小雅北山云:“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句话主要表现的一项制度是 (A )4-163 A.分封制 B.什伍里甲制度 C.君主专制制度 D.九品中正制 15.在下列先秦典籍中,对辩证思维作了大量简明而深刻论述的是(A )5-219 A.周易 B.管子 C.商君书 D.韩非子 16.在中国传统哲学“知行观”中,提出“知先行后”主张的思想家是(B )5-231 A.荀子 B.程颐 C.王阳明 D.王夫之 17.董仲舒说:“仁而不智,则爱而不别;智而不仁,则知而不为。”这说明,他认为教育应(D )
6、5-257 A.止于至善 B.学思结合 C.教学相长 D.德育和智育并重 18.“教学相长”作为中国古代一个重要的教育思想命题,首先提出它的是(A )5-262 A.礼记大学 B.礼记学记 C.荀子劝学 D.论语学而 19.“中和之美”作为中国古代重要的审美原则,其哲学基础是(C )5-282 A.天人合一 B.知行合一 C.中庸之道 D.抽象思维 20.我国民族语文政策的基本点是坚持(B)6-293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语文平等 C.说话平等 D.民族平等 21.“孜然”一语借用的是下列哪个民族的词汇?(B)6-291 A.蒙古族 B.维吾尔族 C.藏族 D.纳西族 22.下列人物中,
7、提出“约定俗成”理论的是(C )6-302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老子 23.有佛画圣手之称的唐代画家是 (C)7-331 A.阎立本 B.李思训 C.吴道子 D.王维 24.中外文化的第二次大交汇开端于(D )7-332 A.15 世纪初叶 B.15 世纪末叶 C.16 世纪初叶 D.16 世纪末叶 25.最早提出“中体西用”一词的人是(B)7-347 A.张之洞 B.沈寿康 C.孙家鼐 D.冯桂芬 二、多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8、26.北宋时期的“通漕四渠”中有 (CD)1-31 A.永济渠 B.通济渠 C.汴水 D.广济河 E.金水河 27.中国文化的源泉包括 (AB)2-34 A.夏、商、周文化 B.先秦文化 C.秦汉文化 D.汉唐文化 E.明清文化 28.下列各项中属于服饰构成要素的有(ABCDE)3-136 A.质(原料)B.形(样式)C.饰(佩带的饰物 )D.画(图案)E.色(颜色)29.以下关于“三省六部制”的说法,正确的有(ACE)4-166 A.体现分权 B.魏晋开始实行 C.六部隶属于尚书省 D.中书省负责执行 E.共同听命于皇帝 30.中国古代原始宗教中,对后来的社会有较大影响的有(AB)5-232
9、 A.上帝崇拜 B.鬼魂崇拜 C.太阳神崇拜 D.动物神崇拜 E.月亮崇拜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31.文化政策 绪论-8 答:(1)指一定时代、一定的社会条件下,行政机构对文化领域的问题所颁布的相关规定和对策原则;(1)文化政策对一个国家文化的发展具有能动的主导作用;(3)正确的政策对文化的发展可以起到主动推进和使其加速发展的作用;反之,错误的政策也可能阻碍和破坏文化的正常发展。32.“大一统”意识 2-51 答:(1)“四海一家”的“大一统”意识,是西周以来就已成就的国家观念;(2)启发着强大的秦汉帝国不断地经略四方;(3)也正是在这不断的经略中
10、,中原王朝以暴力为手段,打破了边地的沉寂,把广阔地域上各古老的人群联系在一起,形成新的民族融合,共同前进。33.血亲五服制 3-145 答:(1)血亲五服制,即以本人为基准,向上推四代的直系亲属称祖先;(2)孝祭有严格的规定,五服以内是近亲,五服以外不是亲族,是同宗。34.引经注律 4-180 答:(1)引经注律是儒家思想影响法律制度的又一方式;(2)秦汉时期注经风气盛行,在这种风气下,人们开展了注释法律的工作,以儒家经典作为法律注释的依据。35.祖先崇拜 5-234 答:(1)祖先是指与崇拜者有血缘关系的人,它被当做保护本族或本家庭的神秘力量而受崇拜。那些强有力的,对氏族共同体有贡献的人,死
11、后才被奉为祖先而受到崇拜。(2)祖先崇拜主要是祭有功绩的远祖和血缘关系密切的近几代祖先。(3)通过纪念祖先的功绩,加强共同血缘观念,明确人们之间的辈分关系。四、简答题 (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30 分)36.简述多种族群向黄帝族聚拢的原因。2-37 答;(1)多种族群向黄帝族聚拢的原因一方面是战争。(2)另一方面的原因作用更持久更深远。37.简述自然范围内的服饰文化标志。3-137 答:(1)环境标志。中国服饰与文化的关系,首先是人适应自然环境的关系。(2)性别标志。原始服饰已有性别差别,男女各自遮蔽性器官部位。(3)体型标志。指高矮胖瘦等人体条件。古代瘦官穿棉袄,起垫肩作用
12、。(4)年龄标志。我国一些少数民族的服饰有年龄组的标志。但就一般情况讲,不同年龄阶段的人们,有穿不同样式服装的习惯。38.简述中国古代类比思维的特征。5-216 答:(1)类比思维是指依据事物的外部特征或内在属性进行比照与联泵的思维方式;(2)中国传统思维善于抓住事物之间的某种相关进行类比象征,以达到由此及彼、由近及远地分析与表述的目的。39.简述汉字的特点。6-294 答:(1)汉字不断地为适应被它记录的汉语进行内部调整;(2)汉字属于表意文字;(3)汉字属于音节一语素文字 (4)汉字是在一个二维平面上构形的。40.简述禅宗的传播。7-331 答:(1)中国禅宗早在中晚唐时就已流传域外;(2
13、)8 世纪,新罗僧信行人唐从神秀受法,传北宗禅于朝鲜;(3)12 世纪末的南宋,禅宗又大规模传人日本;(4)19 世纪下半叶与 20 世纪,中国禅宗又先后传人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缅甸以及斯里兰卡等国,甚至还远播至欧、美;(5)20 世纪 60 年代西方还成立了“欧洲禅宗联盟”。五、论述题 (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20 分)41.试述古代利用自然方面的成就。1-30 答:(1)土地的开垦,历朝历代都极其重视土地的垦殖;(2)水利的兴修,不仅关系着农业的兴衰,而且关系着环境的美恶;(3)运河的开凿,中国开凿利用运河的历史非常悠久。42.试述人生礼俗的家族特征。4
14、-203 答:(1)人生礼俗指依照人生历程的阶段性变化而定期进行的礼仪习俗;(2)标明进入重要年龄阶段的祝寿仪式与一年一度的生日庆贺,也属于人生仪礼的范围。(3)人生仪礼是社会民 俗事象的重要组成部分,(4)人生仪礼是将个体生命加以社会程序规范与对个体社会属性进行确认的标志。下面是古文鉴赏,不需要的朋友可以下载后编辑删除!谢谢!九歌湘君 屈原 朗诵:路英 君不行兮夷犹,蹇谁留兮中洲。美要眇兮宜修,沛吾乘兮桂舟。令沅湘兮无波,使江水兮安流。望夫君兮未来,吹参差兮谁思。驾飞龙兮北征,邅吾道兮洞庭。薜荔柏兮蕙绸,荪桡兮兰旌。望涔阳兮极浦,横大江兮扬灵。扬灵兮未极,女婵媛兮为余太息。横流涕兮潺湲,隐思
15、君兮陫侧。桂棹兮兰枻,斫冰兮积雪。采薜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心不同兮媒劳,恩不甚兮轻绝。石濑兮浅浅,飞龙兮翩翩。交不忠兮怨长,期不信兮告余以不闲。朝骋骛兮江皋,夕弭节兮北渚。她含着笑,切着冰屑悉索的萝卜,她含着笑,用手掏着猪吃的麦糟,她含着笑,扇着炖肉的炉子的火,她含着笑,背了团箕到广场上去 晒好那些大豆和小麦,大堰河,为了生活,在她流尽了她的乳液之后,她就用抱过我的两臂,劳动了。大堰河,深爱着她的乳儿;在年节里,为了他,忙着切那冬米的糖,为了他,常悄悄地走到村边的她的家里去,为了他,走到她的身边叫一声“妈”,大堰河,把他画的大红大绿的关云长 贴在灶边的墙上,大堰河,会对她的邻居夸口赞美她的
16、乳儿;大堰河曾做了一个不能对人说的梦:在梦里,她吃着她的乳儿的婚酒,坐在辉煌的结彩的堂上,而她的娇美的媳妇亲切的叫她“婆婆”大堰河,深爱她的乳儿!大堰河,在她的梦没有做醒的时候已死了。她死时,乳儿不在她的旁侧,她死时,平时打骂她的丈夫也为她流泪,五个儿子,个个哭得很悲,她死时,轻轻地呼着她的乳儿的名字,大堰河,已死了,她死时,乳儿不在她的旁侧。大堰河,含泪的去了!同着四十几年的人世生活的凌侮,同着数不尽的奴隶的凄苦,同着四块钱的棺材和几束稻草,同着几尺长方的埋棺材的土地,同着一手把的纸钱的灰,大堰河,她含泪的去了。这是大堰河所不知道的:她的醉酒的丈夫已死去,大儿做了土匪,第二个死在炮火的烟里,
17、第三,第四,第五 而我,我是在写着给予这不公道的世界的咒语。当我经了长长的飘泊回到故土时,在山腰里,田野上,兄弟们碰见时,是比六七年 鸟次兮屋上,水周兮堂下。捐余玦兮江中,遗余佩兮澧浦。采芳洲兮杜若,将以遗兮下女。时不可兮再得,聊逍遥兮容与。注释 湘君:湘水之神,男性。一说即巡视南方时死于苍梧的舜。君:指湘君。夷犹:迟疑不决。蹇(jian3 简):发语词。洲:水中陆地。要眇(miao3 秒):美好的样子。宜修:恰到好处的修饰。沛:水大而急。桂舟:桂木制成的船。沅湘:沅水和湘水,都在湖南。无波:不起波浪。夫:语助词。参差:高低错落不齐,此指排箫,相传为舜所造。飞龙:雕有龙形的船只。北征:北行。邅
18、(zhan1 沾):转变。洞庭:洞庭湖。薜荔:蔓生香草。柏(bo2 伯):通“箔”,帘子。蕙:香草名。绸:帷帐。荪:香草,即石菖蒲。桡(rao2 饶):短桨。兰:兰草:旌:旗杆顶上的饰物。涔(cen2 岑)阳:在涔水北岸,洞庭湖西北。极浦:遥远的水边。横:横渡。扬灵:显扬精诚。一说即扬舲,扬帆前进。极:至,到达。女:侍女。婵媛:眷念多情的样子。横:横溢。潺湲(yuan2 援):缓慢流动的样子。陫(pei2 培)侧:即“悱恻”,内心悲痛的样子。(19)櫂(zhao4 棹):同“棹”,长桨。枻(yi4 弈):短桨。(20)斲(zhuo2 琢):砍。(21)搴(qian1 千):拔取。芙蓉:荷花。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文化概论 全国 自学考试 00321 中国文化 概论 历年 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