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变法失败原因康有为太冒进.pdf
《戊戌变法失败原因康有为太冒进.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戊戌变法失败原因康有为太冒进.pdf(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戊戌变法失败原因:康有为太盲目跃进 假使康有为读过毛选 史海沉浮 2010-11-18 12:31:46 阅读 6238 评论 26 字号:大中小 订阅 光绪二十四年四月二十三日,清帝毅然发布明定国是诏,开始了中国近代史一场极具悲情的戊戌变法。变法的推行,应是时势所造就。甲午战争之败,马关条约之割,使清王朝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这场变法的进步意义毋庸置疑,但为何却成了短命的“百日维新”?戊戌变法的失败,当然是多种因素使然,但康有为等维新派的策略实在是重要败因。康有为太想有所作为,尤其是太想短期有所作为了!在颐和园仁寿殿与光绪面谈时,他提出“少变而不全变,举其一而不改其二,结果必至无功”。持全面出
2、击的构想固然可以,但应作“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系统准备。可叹的是,康有为过于乐观了。他提出,日本经过明治维新,三十年而强,相信中国只要认真变法,三年可以自立。光绪亦“政厉雷霆”、“令如流水”,短短百日发布了 180 条新政诏令。急功近利的太跃进心态,一开始就为变法失败埋下了祸根。假使康有为读过毛选,懂得“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样一个革命的首要问题,或许戊戌变法的命运也会有所改变。可是,康有为的个性其实比较偏执,想问题“一根筋”是他的性格缺陷。比如,任何变法都面临着如何对待既得利益阶层的问题。康有为大力推动官制改革,主张设立制度局作为议政机构,将一切政事制度重新商定,这显然是对慈禧
3、所掌控的原有政权体系的挑战。必要的重新洗牌固然无可非议,但裁减冗官须把握相应的节奏,否则必然过多树敌自然这与光绪的主观姿态也密不可分。由于一并裁撤詹事府、通政司、光禄寺、鸿胪寺、太常寺、太仆寺、大理寺等闲散衙门,而且对被裁官员又没有适当的安置,难怪守旧派对维新派更加切齿痛恨,“必欲得康之肉而食之”。反对势力的声音,康有为不可能不听到。一个成熟的政治家应该会对局势加以考量,也许可能采取一些怀柔或分化的手段。康有为却有着足够的自信。当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荣禄问康有为,新政难以推行怎么办?他的语调相当坚决,“杀二三品以上阻挠新法大臣二二人,则新法行矣。”更要命的是,康有为太过忽略慈禧的感受了。慈禧对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戊戌变法 失败 原因 有为 冒进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