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九章辛弃疾和南宋中期词人的拓展资料.pdf
《最新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九章辛弃疾和南宋中期词人的拓展资料.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九章辛弃疾和南宋中期词人的拓展资料.pdf(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第九章 辛弃疾和南宋中期词人的拓展 1.12世纪下半叶,以辛弃疾、陆游、张孝祥、陈亮、刘过和姜夔等词坛主将为代表的“中兴”词人群把词的创作推至高峰。2.辛弃疾词的内容博大精深,风格雄深雅健,确立并发展了苏轼所开创的“豪放”一派,而与苏轼并成为“苏辛”。3.辛派词人将词体的表现功能发挥到了最大限度,词不仅可以抒情言志,而且可以同诗文一样议论说理。4.词的创作手法不仅借鉴诗歌的艺术经验,“以诗为词”,而且吸取散文的创作手段,“以文为词”;词的语言在保持自身特有的音乐节奏的前提下,也大量融入了诗文中的语汇。5.词人以一种开放性的创作态势容纳一切内容,利用一切创作手段和蕴藏在生活中
2、、历史中的语言,空前的解放了词体,增强了词作的艺术表现力,最终确立了词体与五七言诗分庭抗礼的文学地位。(词体地位的正式确立并得到普遍认同,约始于宋南渡前后。)6.姜夔、史达祖、高观国、卢祖皋、张辑等人另成一派,形成与辛派双峰对峙的局面。一、辛弃疾的创作道路 1.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今存稼轩词、稼轩长短句。2.创作道路(1)英雄的才情将略与“归正人”的苦闷怨愤(2)“刚拙自信”的气质个性和“三仕三已”的人生经历(3)抒写人生行藏的创作主张和追求雄豪壮大的审美理想 3.创作主张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辛弃疾写词,有着自觉而明确的创作主张,即弘扬苏轼的传统。把词当做抒怀言志的“陶写之具”,用词来表
3、现自我的行藏出处和精神世界。辛弃疾空前绝后地把自我一生的人生经历、生命体验和精神个性完整地表现在词作中。辛词情怀雄豪激烈,意象雄奇飞动,境界雄伟壮阔,语言雄健刚健,有一种雄豪壮大之美。二、辛词的艺术世界(辛弃疾在词境开拓上的贡献)(一)、英雄形象的自我展示 1、辛弃疾平生以英雄自许,崇拜英雄:“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南乡子);抒写出英雄的精神个性,“半夜一声长啸,悲天地,为予窄”(霜天晓角赤壁);述说英雄的使命:“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前韵);书写英雄的豪情:“横空直把,曹吞刘攫”,“气吞万里如虎”;也写英雄的幽愤:“狂歌击碎村醪盏,欲舞
4、还怜襟袖短。”(玉楼春)激烈难平的怨愤,高度深沉的压抑,飞动跳荡的生命激情,构成了辛弃疾独特的生命情怀。2、辛词有意“要写行藏入笑林”,注重从人物的行为活动中展现抒情人物的心态情感和个性现象。因此其词中的抒情人物的形象,不仅丰满鲜活,富有立体感,而且具有变异性、阶段性特征。少年:“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鹧鸪天)沙场点兵的将帅;中年:“和泪看旌旗”(定风坡)、“试弹幽愤泪空垂”(鹧鸪天)的失路英雄;暮年:“头白齿牙缺”(水调歌头)、“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觉新来懒上楼”(鹧鸪天)的衰翁。(二)、苦闷忧患与对社会的理性批判 1、辛弃疾弘扬了南渡词人由个体的人生苦闷延伸向民族社会的忧患的创作
5、精神,表现出更深广的社会忧患和个体人生的苦闷。如名作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2、辛弃疾对民族苦难忧患的社会根源有着清醒深刻的认识,因而他的词作有着更为深刻强烈的批判性和战斗性。如在名篇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词中对排挤妒忌自己的群奸小人也进行了辛辣的嘲讽与抨击。(三)、乡村中风景人物的剪影 辛弃疾拓展词境的另一个层面是对农村田园生活和隐逸情趣的表现。他在词中,表现了丰富多彩的乡村图景和平凡质朴的乡村人物,清新自然,极富生活气息。如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清平乐(和茅檐低小)。三、辛弃疾词的艺术成就 1、意象:大量军事意象群的出现,使作品充满英风豪气。诸如“倚天万里须长剑”、“却笑将
6、军三羽箭”、“红旗铁马响春冰”等军事意象频出,表现出了男子汉气概的激扬;2、表现手段:以文为词、用经用史。(1)以文为词:将古辞赋中常用的章法和议论、对话等手法移植于词。如西江月:“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2)用经用史。曲折生动地表达出复杂的思想感情。贺新郎:“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一樽搔首东窗里。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回首叫、云飞风起。不恨古人吾不
7、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3、风格:亦刚亦柔、亦庄亦谐的多样化风格。(稼轩利用谐谑词加以改造,借以宣泄人生的苦闷和对社会种种丑行的不满,是谐谑词具有严肃的主题和深刻的思想内蕴。)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四、辛派代表人物的词性特点 1.张孝祥,字安国,号于湖。有于湖词,一作于湖居士长短句。张孝祥是南渡词人群与中
8、兴词人群之间的过渡人物,绍兴末到乾道中词坛的著名词人,首推张孝祥,是辛派词人的先驱。辛派词人是远承东坡而近学稼轩,而从东坡到稼轩,其间的桥梁则是张孝祥,其著名的词作六州歌头(长淮望断)堪称是南渡以来词坛上包容量最大的一首壮词。辛派先驱张孝祥,作词以苏轼为典范,一方面学苏轼的“豪,”以“诗人之句法”。抒壮志豪情。另一方面学苏轼的“放”,并兼融李白的浪漫精神,以自在如神之笔表现其超迈凌云之气和潇洒出尘之姿。风格骏发,自成一家。艺术境界也别开生面,在词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二张:张元干、张孝祥)2.辛派中坚陆游,“有意做诗人”,对作词心存鄙视,认为词是“其变愈薄”之体。其词主要内容是抒发壮志未酬的忧
9、愤。其词境的特点是将理想化成梦境而与现实的悲凉构成强烈的对比。放翁风格虽多样,但未融成其独特个性,其悲壮似稼轩但无辛词之雄奇,其豪放似东坡却无苏祠之飘逸,其闲适似朱敦儒却缺乏朱词恬静潇洒,有众家之长,“而皆不能造其极”。3.陈亮词以气势见长,往往直抒胸臆,语言斬截痛快,风格雄放恣肆,与辛词相似。但过分外露,缺乏内敛而少余蕴。4.刘过词有意识效辛词而又自成一家,其词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位自傲自负有自卑自弃、狂放不羁又落魄寒酸的江湖狂士。他的龙州词,第一次展现了南宋中后期特殊的文人群体江湖游士的精神风度、生活命运和复杂心态,具有独特的生命情调和个性风格。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名词解释】1 豪放词派:是
10、我国古代词人的两大流派之一。豪放派取材广泛,常抒写壮志豪情,描绘奇伟景物,风格豪迈奔放,沉郁悲壮。苏轼是该词派的开创者。苏词冲破了晚唐以来词的“艳科”范围,扩大了词的题材,提高了词品和词的艺术功能,境界雄奇阔大,气势吞吐八方,给词坛吹进了一股豪放雄风。到南宋则词人众多,其中辛弃疾为豪放词派的大师。辛词回荡着铁马金戈的爱国主义强音,慷慨悲凉。骏发踔厉,充满豪情。豪放词派一直延续到晚清,影响很大。2 苏、辛:指宋代词人苏轼和辛弃疾。二人同为豪放词派的代表,故经常并称。苏轼开创了豪放词派,他将传统的表现女性化的柔情之词扩展为表现男性化的豪情之词,将传统七只表现爱情之词扩展为表现性情之词,使词像诗一样
11、可以充分表现作者的性情怀抱和人格个性。词至苏轼,为之一变。辛弃疾,其词风格多样,多抒写爱国主义热情,他以文人词,独创出“稼轩体”,确立了豪放一派,影响十分深远。周济宋四家词选目录序论说:“苏、辛并称。东坡天趣独到处,殆成绝诣,而苦不经意,完璧甚少。稼轩则沉着痛快,有辙可循。南宋诸公,无不传其衣钵。”3 二安:指宋代词人李清照和辛弃疾,二人同为济南人,因李清照号易安居士辛弃疾字幼安,故并称“二安”。李清照的词前期多写爱情和自然景色,后期则充满国破家亡的沉痛与悲伤。她的词善用白描,语言清新优美,形象鲜明生动,创立了独具一格的“易安体”。她是中国文学史上创造力最强、艺术成就最高的女词人。辛弃疾,其词
12、风格多样,多抒写爱国主义热情,他独创出“稼轩体”,确立了豪放一派,影响十分深远。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九八稼轩词提要说:“其词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于倚声家为变调,而异军特起,能于剪红刻翠之外,屹然别立一宗。迄今不废。”4.稼轩体:辛弃疾号稼轩。他是一位具有英雄气慨的词人,才气纵横,笔力超拔。他的词不仅内容丰富,在艺术上驰骋百家,转益多师,而且有极大的开拓和创新。他以散文句法入词,以经子诗赋之语入词,以词说理,带来了词体的大解放。无论作长调或小令,都充分表现了自己的才情和体现了自己的人格。他继苏轼之后极大地开拓了词境,使词在与乐分离之后,仍能够作为一种内容充实,、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形式多样化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 中国古代 文学史 第九 章辛弃疾 南宋 中期 词人 拓展 资料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