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及分类.pdf





《初中文言文及分类.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文言文及分类.pdf(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初中文言文分类(一)山水篇(二)人物篇(三)道理篇(四)说明篇 (一)山水篇包括:桃花源记、三峡、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湖心亭看雪、与朱元思书、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满井游记观潮 (二)人物篇包括:五柳先生转、陈涉世家、唐雎不辱使命、隆中对、出师表、公输、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庄子故事两则、(三)道理篇包括:陋室铭、爱莲说、大道之行也、马说、唐雎不辱使命、公输、曹刿论战、与朱元思书、岳阳楼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鱼我所欲也、邹忌讽齐王纳谏、愚公移山、送东阳马生序 (四)说明篇:核舟记 二、我们对以上三类文章再做更详细地分析:(一)山水类:1、作者因贬谪而用
2、山水体现出的不同的思想感情。记承天寺夜游:作者被贬黄州,因无人与自己共同赏月,只好寻同样被贬的张怀民,表达了作者贬谪的悲凉与人生的感慨。小石潭记:在写景中传达出他贬居生活中孤凄悲凉的心境。总结:以上两篇游记因作者被贬而表现内心的凄苦悲凉。岳阳楼记:作者范仲淹借作此记之机,含蓄委婉地规劝好友滕子京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试图以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和乐观精神感染朋友。醉翁亭记:作者虽被贬谪,但却表现出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总结:以上两篇,作者虽被贬,但却无被贬的悲凉,而是心中想着国家想着天下百姓。2、通过描写景色来感受自然。三峡:通过对长江三峡雄伟壮丽景色的描
3、绘,激发出人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答谢中书书:通过对秀美的山川景色的描绘,体现了作者热爱大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与朱元思书:总叙了富春江奇特秀丽的景色,含蓄地传达出爱慕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总结:以上三篇通过不同景色的描绘,表现出对大自然和祖国山河的热爱。满井游记:作者抓住了早春生机盎然的景色描写,表现出对春回大地的喜悦之情,对自然界重新焕发生机的欣赏和赞美。湖心亭看雪:作者运用白描手法描绘出西湖雪景,用“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来表现人与自然在精神上的统一与和谐。桃花源记:在文中作者给我们勾勒出了一个世外桃源,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观潮:本文是一篇写景记事的佳作,分四段写了
4、海潮的壮观景象,水军演习的动人情景,弄潮的健儿和观潮的人群。就写南宋时期钱塘江海潮的景象和观潮的盛况,表现了人与自然搏斗的勇敢精神。总结:以上三篇借对不同景色的描绘,表现出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二)人物类:1、不结交出仕、淡泊名利、五柳先生传:五柳先生是一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率真自然、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人。庄子故事两则:庄子借“鸱得腐鼠”的来讽刺惠子醉心于功名利禄且无端猜忌别人的丑态,借“鹓鶵”来表明自己淡泊名利的立场。隆中对:“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这句话可以看出诸葛亮绝不轻易结交出仕,淡泊名利。出师表:“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也显示出诸葛亮的淡泊名利。总结:以
5、上四篇文章中的三个人物都有着“淡泊名利”的品格。2、机智、有勇有谋、敢于斗争 陈涉世家:陈胜在起义前做好舆论准备,提出了“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的策略,展现出自己的有勇有谋;在起义前先使吴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待到“尉果笞广”,众被激怒,然后动手,又表现了陈胜的勇敢机智,证明陈胜是一名卓越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唐雎不辱使命:唐雎是一位有胆有识的谋臣。不难看出他在面对秦王的阴险狡诈时早已胸有成竹;在于秦王正面交锋中,不为秦王的威胁所屈,始终处于主动地位,表现了唐雎凛然正气、不畏强暴的布衣精神。公输:墨子在对付公输盘和楚王时都是先让他们陷入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困境中,让他们理屈词穷,显示出墨子的机智
6、;在面对公输盘点杀机时,更显示他的有勇有谋,充分显示出哦子无所畏惧、镇定自若。总结:以上三个人物在面对着强大的敌人时,不仅表现出机智勇猛,而且还显得镇定自若。曹刿论战:围绕着长勺之战,着眼于表现曹刿的“远谋”。他具有卓越的才能,能在瞬息万变的战争中沉着、冷静、果断地号令军队,突显出曹刿的聪明才智。隆中对:诸葛亮对策,是本文的重点,从诸葛亮对天下形势冷静客观地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的机智、真知灼见、眼光长远。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在和徐公比美的过程中,显示出来明智、细心;在向齐王纳谏时,懂得说话要注意对象,用婉转的话来告诫别人,这也显示出了邹忌的聪明才智。总结:以上三个人物在军事上、政治上表现出是
7、非凡的才能。(三)哲理篇:1、联系学习谈启示:送东阳马生序:学习的动力源于浓厚的兴趣;向人求教要谦虚诚恳;学习要敢于发问;学习要有主动性;学习要勤奋刻苦;以读书为乐,就会不畏艰难险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文中可以知道要想成功不是那么容易的,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战胜困难,我们的学习也是一样,我们把学习比作 山海,就可以看出学习的艰难之处,要想要把学习学好就要不断努力,战胜困难.愚公移山从愚公不怕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中,我们就可以知道,在学习中,我们也要有愚公这种不怕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才能取得学习的进步.总结:在谈学习启示时,还应该要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来谈。2、联系人生谈启示:陋室铭:斯是陋室
8、,惟吾德馨 让我们知道只要品德高尚,住在陋室之中又有何妨.这教会了我们应该要做一个 有品德 的人.爱莲说:通过学习 莲 的品质,让我们懂得在平时的为人方面要洁身自好,要能做到 清这自清,要象莲花一样保持着君子的风度.与朱元思书:“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事务者,窥谷忘反”让我们感受到作者对追求功名利禄之徒的蔑视,教会我们要保持平淡心,看待事物不要太功利性。鱼我所欲也:让我们知道“舍生取义”的光荣,“见利忘义”的可耻。但人的生命是宝贵的,我们应该要珍爱这仅有的一次生命,但并不表示我们不见义勇为,不伸张正义,只是我们在见义勇为时,要在与坏人斗勇的同时还要斗智,尽量避免对自己的损害,对生命的威胁。
9、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文章开头列举了六个人物,他们都一个共同点:都出身贫寒,经历磨难,最终都有所作为,这让我们感悟到苦难是对人生的一种磨练,我们只有战胜了苦难,坚持不懈,才能取得成功。总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准则,但也有一条人生基本准则:做一个正直的人,有道德的人。3、联系社会谈启示 马说:文章借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有才之士受到的不公平待遇和不幸的处境。在当今社会,人才很重要,各个领域都需要人才,但伯乐更重要,没有伯乐,即使有人才也等于没有,所以,在当今社会千里马和伯乐同样都很重要。大道之行也:本文阐明了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人人都能安居乐业;货尽
10、其用,人尽其力。我们现在所提倡的“和谐社会”正是朝着这个方向前进的。这也教会了我们作为社会一员应该讲诚信、讲和睦、树公心、去私心,为理想社会而努力。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成功地说服了齐王,是因为他在劝说时能勇婉转的方式,这让我们知道在现代这样一个人与人交往越发频繁的社会戾,学会与人交往是相当重要的,说话要得体,根据不同的场合选择说话的方式是一种礼貌,更是一种智慧。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本文突出地说明了“人和”的重要性,这与我们当今社会谈起的“和谐”是一样的,还可以联系社会的一些重大事件,正面的:比如雪灾、大地震;反面的:比如“三鹿”奶粉事件。总结:在谈社会启示时,可以联系当今社会上的一些事来谈,这
11、样就有理有据。(四)说明篇 核舟记:这是文言文中的一篇说明文。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模式,开头总说:介绍王叔远在雕刻技术上的卓越成就,指出雕刻品“核舟”的主题;中间分说:详细介绍“核舟”的结构、舟上的人物和题名;最后总括全文。文章旨在表现雕刻者技艺的高超。初中文言文汇总 目录 七年级上册 5 童趣(沈复)10 论语十则 20*山市 蒲松龄 25世说新语两则 刘义庆 咏雪 陈太丘与友期 30*寓言四则 智子疑邻 塞翁失马 七年级下册 5 伤仲永 王安石 15*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 20 口技 林嗣环 25 短文两篇 夸父逐日 共工怒触不周山 30*狼 蒲松龄 八年级上册 21 桃花源记 陶渊明
12、22 短文两篇 陋室铭(刘禹锡)爱莲说(周敦颐)23*核舟记(魏学洢)24*大道之行也(礼记)26 三峡(郦道元)27短文两篇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记承天寺夜游(苏轼)28 *观潮(周密)29*湖心亭看雪(张岱)八年级下册 21 与朱元思书 吴均 22*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23*马说 韩愈 24 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 26 小石潭记 柳宗元 27 岳阳楼记 范仲淹 28 醉翁亭记 欧阳修 29*满井游记 袁宏道 九年级上册 21 陈涉世家 司马迁 22 唐雎不辱使命 战国策 23*隆中对 陈寿 24*出师表 诸葛亮 九年级下册 17 公输 墨子 18 孟子两章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生于忧患,死于
13、安乐 19 鱼我所欲也 孟子 20 *庄子故事两则 惠子相梁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21 曹刿论战 左传 22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23*愚公移山 列子 七年级上册 5 童趣(沈复)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
14、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10 论语十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
15、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20 山市 蒲松龄 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层层指数,
16、楼愈高,则明渐少。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25世说新语两则 刘义庆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
17、:“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30 寓言四则 智子疑邻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塞翁失马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七年级下册 5 伤仲永 王安石
18、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15 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 初,权
19、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20 口技 林嗣环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
20、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
21、一扇、一抚尺而已。25 短文两篇 夸父逐日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共工怒触不周山 淮南子 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30 狼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
22、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八年级上册 21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23、。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22 短文两篇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
24、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23 核舟记 魏学洢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25、。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 文言文 分类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