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学名词解释.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物学名词解释.pdf(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动物学名词解释 生物多样性:是指一个地区内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总和。通常分为三个层次: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种(物种):物种是生物界发展的连续性与间断性统一的基本间断形式;在有性生物,物种呈现为统一的繁殖群体,由占有一定空间,具有实际或潜在能力的种群所组成,而且与其他这样的群体在生殖上是隔离的。种(物种):物种是生物分类的的基本单位;同种的生物(动物)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形态结构与生理特征;同种的生物(动物)具有一定的自然分布区(栖息地);同种的生物(动物)间可互相交配并产生有正常生育能力的后代。亚种:种内由于地理上充分隔离后所形成的形态特征上有了一定差别的群体。如东北虎
2、和华南虎。品种:是种内由人工选择产生的新形态或新性状的个体。如南阳牛和秦川牛。生物重演律(生物发生律):Biogenetic law or recapitulation law:动物的个体发育史是系统发育史的简单而迅速的重演。生物发生律对于了解各类动物的亲缘关系及其发展线索具有重要意义。例如青蛙的个体发育史,从受精卵到成蛙,反映了它在系统发育史中从单细胞动物到无尾两栖动物的基本过程,蛙的个体发育重演了其祖先的进化过程。组织:组织是一些形态类似、机能相同的细胞群及其非细胞形态的间质结合在一起,共同完成一定机能的集体。如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器官:由不同的组织结合而成,具有一定的
3、形态特征和生理功能的结构就是器官。如胃是一种消化器官,由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构成。系统:功能上有密切联系的不同器官,互相协同以完成机体某一方面的生理机能,就成为一个系统。如口、咽、食道、胃、肠和消化腺形成的消化系统。包囊:许多原生动物在遇到不良环境时,体表的细胞器缩入体内或消失,并分泌一种胶状物质将自己包在其中,以度过不良环境的一种休眠体。伪足:肉足纲的动物的体表由细胞质形成的暂时性突起,司运动和摄食。变形运动:伪足形成时,前端的溶胶质变为凝胶质,后边的凝胶质变为溶胶质,虫体向伪足伸出的方向移动,称为变形运动。世代交替:Generation alternation:无性生殖世
4、代与有性生殖世代相互交替完成生活史的过程称为世代交替。例如薮枝螅的生活史要经历两个阶段,水螅型群体以无性生殖产生单个的水母型,后者又以有性生殖方式产生水螅型群体。滋养体:指原生动物摄取营养阶段,能活动、摄取养料、生长和繁殖,是寄生原虫的寄生阶段。后口动物:Deuterostome:在胚胎发育中的原口(胚孔)形成动物的肛门或封闭,而在与原口相对的一端,形成一新的口,称为后口,以这种方式形成口的动物称为后口动物。例如棘皮动物、半索动物、脊索动物。(胚孔相对处内外胚层融会、穿孔而成为口的动物)原口动物:Protostome:在胚胎发育的原口(胚孔)形成动物的口,称为原口,以这种方式形成口的动物称为原
5、口动物。例如软体动物、节肢动物、扁形动物等。原索动物:尾索动物亚门和头所动物亚门是低等脊索动物,总称为原索动物。被囊动物:尾索动物的身外被有一层特化的被囊,故称为被囊动物。逆行变态:Retrogressive metamorphosis:柄海鞘在变态发育过程中,失去一些重要的结构,如脊索和背神经管,形体变得更加简单,这种从复杂结构逐渐变得简单的变态过程叫逆行变态。渐变态:幼虫和成虫在形态上比较相似,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性一样,只是大小不同,性器官未成熟,翅发育不全,这一阶段通常称为若虫,其变态称为渐变态,如蝗虫。半变态:幼虫和成虫在形态和习性不同,生活环境也不一样,这种幼虫称为稚虫,其变态称为半变
6、态。如蜻蜓。完全变态:幼虫和成虫在形态和生活习性上常有显著的区别,幼虫必须经过表面上不食不动,但体内进行结构改造的蛹期才能转变成为成虫。这种变态称为完全变态。如蝴蝶、蜜蜂。无头类:指脊索动物中脑和感觉器官还没有分化出来,因而没有明显头部的类群。包括头索动物、尾索动物。有头类:指有明显头部的脊索动物,即脊椎动物。(有头骨有五部脑的脊椎动物)无颌类:指没有上、下颌的脊椎动物,现存的类群只有圆口纲。颌口类:指有上、下颌的脊椎动物,包括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和哺乳纲。无羊膜类(动物):指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不具备羊膜的脊椎动物,包括圆口纲、鱼纲和两栖纲。羊膜类(动物):指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具备羊膜的脊椎
7、动物,包括爬行纲、鸟纲和哺乳纲。变温动物:体温不能保持相对稳定,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脊椎动物。包括圆口纲、鱼纲、两栖纲、爬行纲。恒温动物:体温能够保持相对稳定,不会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脊椎动物。包括鸟纲、哺乳纲。单循环:鱼类心脏内的血,完全是缺氧血,心室把这种血送到鳃内进行气体交换,再经动脉送到身体各处,最后又成为缺氧血经静脉流回心脏。如此周而复始,循环途径只有一条,称为单循环。双循环:有有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循环,分为不完全双循环和完全双循环。不完全双循环:由于两栖类的心室没有分隔成两室,多氧血和缺氧血在心室中有混合现象,因此肺循环和体循环不能完全分开,所以称之为不完全双循环。完全双循环
8、:由于鸟类和哺乳类的心室分隔成两室多氧血和缺氧血在心室中不再混合,一次肺循环和体循环完全分开,所以称之为完全双循环。原脑皮:Archipallium:两栖动物如青蛙,大脑半球顶部不再是结缔组织膜,而具有零星的神经细胞,称为原脑皮,其机能与嗅觉无关。新脑皮:爬行动物大脑半球表层出现的由锥体细胞构成的神经细胞层,称为新脑皮。羊膜卵:羊膜动物所产的卵。双重呼吸:Double respiration:鸟类在呼气和吸气时在肺内都能进行气体交换的现象,称为双重呼吸。候鸟:具有迁徙习性的鸟称为候鸟。如大雁。留鸟:不具有迁徙习性,终年在出生地栖息繁衍的鸟称为留鸟。如麻雀。冬候鸟:对某一地区而言,冬季有规律地飞
9、来越冬,春夏季迁徙他处的鸟称为冬候鸟。夏候鸟:对某一地区而言,夏季有规律地飞来繁殖,秋冬季迁徙他处的鸟称为夏候鸟。早成雏(鸟):指幼鸟在孵化时发育较充分,有绒羽,眼已睁开,脚有力,体羽干燥后即可随亲鸟觅食。例如多数地栖性鸟类和游禽的幼鸟。晚成雏(鸟):Altricial:指幼鸟孵出壳时尚未发育,体表光裸或仅具稀疏绒羽,眼不能睁开,需要由亲鸟饲喂一段时间,继续在巢内完成后期发育,才能逐渐独立生活。例如雀形目、猛禽类的幼鸟。辐射对称:Radial symmetry:通过身体的中轴有许多个切面可以把身体分为 2 个对称面的部分,称为辐射对称。例如绝大多数腔肠动物。两侧对称:Bilateral sym
10、metry:又叫左右对称,通过动物体的中央轴只有一个对称面(切面)将动物分为左右对称的两部分。例如扁形动物、脊椎动物。原肾管:由外胚层内陷形成的排泄器官,只在体表有开口,体内没有开口,由焰细胞、排泄管、排泄孔组成,具有排泄作用。如涡虫的排泄器官。后肾管:由外胚层和中胚层共同发生形成的排泄器官,基本结构由肾孔、排泄管、肾口组成,肾口开于体内,肾孔开于体外。如环节动物的排泄器官。中间宿主:寄生虫无性生殖期或幼虫期所寄生的宿主称为中间宿主。例如钉螺是日本血吸虫的中间宿主。终寄主:Final host:寄生虫有性生殖期或性成熟期所寄生的宿主称为终宿主。例如人是日本血吸虫的终宿主。同律分节:Homono
11、mous metamerism:动物的各个体节在外形和内部结构上都基本相同的身体分节称为同律分节。例如环节动物除前端 2 节和末 4 体节外,其余各体节在形态上和内部结构上基本相同,为同律分节。异律分节:动物的体节在外形和内部结构上都不相同的身体分节称为异律分节。如节肢动物异律分节高度发展,身体分为头、胸、腹部。闭管式循环:血液始终在血管中流动,没有进入到组织的间隙中去,这种循环方式称为闭管式循环。如环毛蚓的血液循环。开管式循环:血液由动脉流入组织间不规则的血窦,再从血窦经静脉流回心脏,由于血窦没有血管壁包围,所以血液在循环的过程中并不是始终在血管中流动,这种循环方式称为开管式循环。如河蚌的血
12、液循环。原体腔:指体壁中胚层与内胚层消化道之间的腔,是由胚胎发育时的囊胚腔保留到成体形成的。如蛔虫的体腔。真体腔:由中胚层包围形成的腔。如环毛蚓的体腔。齿舌:Radula:多数软体动物口腔底部的舌状突起表面有横列的角质齿,呈锉刀状,称为齿舌。齿舌是多数软体动物特有的结构,具有刮取食物的作用。例如中国圆田螺具有发达的齿舌。节肢:Arthropodium:即节肢动物分节的附肢。节肢动物的附肢内具有发达的肌肉,不但与身体相连处有活动关节,而且本身也有分节,运动十分灵活,这种附肢称为节肢,例如昆虫、蜘蛛等的附肢。外骨骼:节肢动物的表皮不仅坚硬,而且成为肌肉的附着点,起着运动杠杆的作用,故特称为外骨骼。
13、三重调节:指鸟类的视觉调节能改变晶体的曲度、角膜的曲度和晶体与角膜间的距离,称为三重调节。卵生:Oviparious:受精卵在母体外发育,称为卵生。例如大多数低等动物、鱼类、两栖动物、鸟类等。卵胎生:受精卵只在母体内发育,但并不从母体组织吸收营养物质,其营养物质靠卵黄供给,称为卵胎生。如某些毒蛇。胎生:受精卵在母体内发育兼从母体获得营养物质的现象,称为胎生。如大多数哺乳动物。胎盘:由胎儿的绒毛膜和尿囊膜与母体的子宫内膜结合形成,胎儿借胎盘从母体获得营养并排出部分废物。无蜕膜胎盘:Placenta adeciduata:胎儿绒毛膜与母体子宫黏膜联系不紧密,在生产时,绒毛膜的分离并未使母体子宫黏膜
14、受到破坏,不出血,容易生产。包括散布状胎盘和多叶胎盘。例如鲸类、贫齿类、原猴类和多数有蹄类等的胎盘。蜕膜胎盘:胎儿绒毛膜与母体子宫黏膜联系紧密,在生产时,绒毛膜的分离使母体子宫粘膜一起撕下并大量流血,称为蜕膜胎盘。包括环状胎盘和盘状胎盘。例如灵长类的胎盘。动脉:Artery:将血液从心脏运送到身体外周的离心血管,叫动脉。例如哺乳动物的体动脉、肺动脉等。静脉:Vein:将血液从身体外周运回到心脏的回心血管,叫静脉。例如人的肺静脉、前腔静脉等。趋同进化:发生于 2 个完全不同的物种或类群,由于生活在极为相似的环境条件下,经选择作用而出现相类似的性状。趋异进化:也叫分支进化,是指由同一祖先线系分支出
15、 2 个和多个线系的进化形式。适应辐射:适应辐射是发生于一个祖先种或线系在短时间内经过辐射扩展而侵占了许多新的不同的生态位,从而适应发展出许多新的物种或新的分类单元。同源器官:指不同类群动物的某些器官有时在外形上不同,功能也不同,但其基本结构和胚胎发育的来源却相同。如脊椎动物的前肢。同功器官:指在功能上相同,有时形状也相似,但其来源和基本结构均不同。如蝶翼与鸟翼;鱼鳃与陆栖脊椎动物的肺。痕迹器官:指动物或人体中一些残存的器官,它们的功用已经丧失或极小。如人的盲肠。化石:地层中保留的古代动、植物的遗体或遗迹,称为化石。活化石:一些物种在几百万年几乎无改变,称为活化石。如鹦鹉螺。口器:口周围的附肢,用来摄取食物。不可逆律:动物在进化过程中丧失的器官即使后代回复到祖先的生活环境也不会失而复得。皮肤肌肉囊:体壁呈囊状,包裹着身体,具保护和运动的功能,又称皮肌囊。保护色:利用体色和形态与它们所处的背景、环境十分相似,而使自己隐蔽起来,不被天敌发现或有利捕食。拟态:模仿其他生物来保护自己。马氏管:由中肠或后肠交界处的游离在血腔中的盲管,为排泄器官。洄游:鱼类在其生命活动中有一种周期性、定向性和集群性的迁徙运动,沿着固定路线有规律地迁徙。外套膜:软体动物内脏团背部的皮肤延伸下行而形成的结构,位于贝壳的内侧,包围鳃,对于水循环、保护、呼吸等有作用。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