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人口问题论文.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浅谈中国人口问题论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中国人口问题论文.pdf(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浅谈中国人口问题论文 人口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社会经济的发展、自然资源的利用都离不开基本的人口。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浅谈中国人口问题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浅谈中国人口问题论文篇 1 浅谈人口老龄化对成都市经济的影响 1.研究意义 人口老龄化的定义是年轻人口减少、老年人口数量增加的趋势,一个地区随着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人口生育率、死亡率陆续下降带动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所以人口老龄化与社会经济发展是息息相关的。目前,成都市人口老龄化不仅呈加速发展趋势,还呈现出高龄化越来越明显的趋势,对本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也越加深刻。2.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国外研究现状 首先掀起了对老龄化研究的
2、序幕的是刚进入工业社会后的法国,是由于成为西欧国家中生育率持续下降老化最显著的国家。人口老龄化研究最早一般是从老年人口群体特征的现状探讨为出发点,针对老年人自身的问题如生理、心理和社会角色等方面展开论述,主要是研究老年人面临的实际问题及相应对策,以此为基础逐步形成了后来的人口老龄化理论。其中首次提出了“人口老龄化”这一概念的是在 Pearl(1940)发表了人口的老龄化一文中。而从经济学角度对老龄化问题的研究兴起是从二战以后。1956 年,联合国出版了人口老龄化及其社会经济影响,文中阐述了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2.2 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研究老龄化其实开始得很早,我国两千年前的素问?上古天
3、真论,就是研究人的衰老和抗衰老问题的老年学说。随着我国步入老龄社会,国内对老人问题的研究逐步加强。中国老龄问题研究主流之一是以人口年龄结构和人口学为基础的研究。20 世纪 80 年代后,我国老年社会学作为新兴的社会学分支异军突起。老年社会学有其独特的研究范围和对象,老年社会学主要是研究同社会学的联系。当今老龄问题研究的主流是“积极老龄化”问题。3.成都市人口老龄化现状 成都,简称“蓉”,别称“蓉城”,是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西南地区的科技、商贸、金融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自古以来享有“天府之国”的美誉,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所以分析人口老龄化对成都市经济发展影响有重要意
4、义。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成都市 65 岁及以上人口比 2000 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增长 52.47%,为 136.43 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比重也由 7.96%增加到了 9.71%。虽然成都市的老龄化水平比四川省10.95%低1.24%,但相比全国平均水平 8.87%高出 0.84%。值得我们关注的是,未来 10年成都市将进入人口快速老龄化阶段。根据成都市统计局分析指出,成都市 55-64 岁的人口有 160 万人,而未来十年平均每年将有 16 万人进入老龄人口,预计 2020 年成都市老龄化水平将突破 15%。快速发展的人口老龄化,必将带来一些新的矛盾和压力,对成都市经济和社会的
5、发展提出新的挑战。4.成都市人口老龄化特点 4.1 人口老龄化进程明显加快 从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虽然我国人口总量仍在增加,但自然增长率呈下降趋势,从 1990 年的 6.7%。降至 2012 年的 0.1%,有关资料显示,成都市 65 岁及以上人口早在 2001 年占总人口已达到 8%,年龄结构已向老年型转变,进入老龄社会。成都市老龄人口在不断增长的趋势下还呈现出了高龄化趋势。而人口老化的必然结果就是,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出生率呈下降趋势,自然增长率递减甚至出现负增长。可是例如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 65 岁及以上老龄人口比重由 5%上升到 7%,一般需要历经几十年甚至近百年的时间。4.
6、2 老年人口数量大 四川省 65 岁及以上人口为 8807545 人,而成都市老年人口占四川省 15%左右。同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0-14 岁的少年儿童人口比重下降 5.49%,65 岁及以上老龄人口的比重上升 1.75%。可见成都的老年人口数量庞大。(表 2)由表 3 可以看出从 80 年代到 2000 年,成都的人口年龄结构中少年组的变化趋势最为明显,从 30.26%降低到 2000 年的 16.43%,两个数据比较而言,后者约是前者的 50%。一方面是总人口的持续增长,另一方面是出生人口数量的减少,一升一降使得少年组的比例下降最显著。通过图 3 可以看到的是作为主要劳动力的中年组的人口所
7、占比例正处在一个缓慢增长的时期,在逐渐达到峰值后,很有可能会是劳动年龄人口总量的下降,这都表明了我国的“人口红利”窗口期所剩时间已然不多。一个城市正常的人口年龄结构中按国际标准,60 岁以上人口应低于 10%,而 65 岁以上人口应低于 7%,而截至 2014 年底,60 岁以上人口已突破 20%,成都市内 65 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近14%。4.3 成都市人口老龄化进程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由于我国大部分地区生育率下降都是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而其实施导致的生育率下降具有超前于经济发展的特点,在成都,这一特点表现得更为明显。值得关注的是,2001 年,成都市人口年龄结构已经由成年型向老年型
8、转变,进入老龄社会。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成都市人口老龄化水平比全国平均水平 8.87%高 0.84 个百分点。未来 10 年成都市将进入人口快速老龄化阶段。而 2012 年,武汉市生产总值(GDP)为 8003.82 亿,人均生产总值(GDP)79079.75元,成都市生产总值(GDP)为 8138.94 亿,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却只有 56836.17 元,换句话说,成都市的人均生产总值要依靠大量人口支持。所以说,成都市快速的老龄化进程是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大环境下进行的。而随着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加,也会随之加重老龄化的进程与经济发展不同步的矛盾。5.人口老龄化对于经济发展的影响 5.1
9、 对于劳动力供给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会直接导致主要劳动力比例的下降,造成劳动力不足的问题,从而影响着就业结构的变化,冲击着经济发展。同时,老龄人口的再就业也会影响青年劳动力的就业,由此人口老龄化也会加剧日益增长的应届大学生和就业岗位有限的矛盾。5.2 对于消费结构的影响 人是消费的终端,不同的年龄结构对于消费结构也是不同的。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社会将会由生产性社会向消费性社会转化。因为老年人口主要是消费人群。而同时更多的生产成果用到消费上,使得社会和家庭的抚养负担加重这,也会造成再生产投人的减少。5.3 人口总量的持续增长 随着经济发展,老龄化进度的加快,成都市即将面临劳动力减少的尴尬,成都市多
10、年以来经济的快速增长很大一部分来自于有利的人口结构以及充足的劳动力数量,而面对即将到来的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减少,如何妥善地使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必然成为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老龄化问题提高了社会负担的系数(劳动人口与被抚养人口的比例),也同时影响老年人的生活水平。6.针对成都市人口老龄化现状的对策及建议 6.1 建立健全养老保障制度 6.1.1 进一步扩大养老保障覆盖面,建立新的农保模式,解决农村养老问题。对于成都而言,应该统筹城乡,先行先试。成都市就此可以大胆探索充分发挥创新实干精神。也可以学习类似珠海市农民和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过渡办法的相关文件,在全市开始建立健全农保制度。6.1.2 倡导个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浅谈 中国 人口 问题 论文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