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历史下册教案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历史下册教案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pdf(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初三历史下册教案:第 15 课第二次世界大战 1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及要紧战场;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战争形势的转折;雅尔塔会议及战争终止等差不多史实。2了解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是反法西斯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把握雅尔塔会议,斯大林格勒等战争。欧洲第二战场的开创,诺曼底登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终止、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后果与阻碍。3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正是因为各国共同协作、相互联系,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才了取得重大胜利。从而关心学生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和团结合作的精神,树立和平进展的全球意识。重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全然缘故及其启发。难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一师一优课 一课一名师(设计者:)在英
2、、法等国的绥靖政策的纵容下,法西斯国家更加猖狂。1937 年德、意、日三国初步形成了以“柏林罗马东京”为轴心的法西斯同盟。一场新的世界大战在所难免。战争是如何爆发的?法西斯国家最终又是如何样被打败的呢?我们一起学习第 15 课第二次世界大战 1自读教材。2结合学生用书预习部分,在书中找到答案,并在书中标注清晰。探究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及要紧战场 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摸索:1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时刻和标志是什么?中国全民族抗战和二战有什么关系?(生:二战爆发的标志是 1939 年 9 月 1 日,德国闪击波兰,英、法被迫宣战。中国全民族抗战是二战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
3、主战场)2随着战争的推进,显现了哪些要紧战场?(生:欧洲西线战场、北非战场、欧洲东线战场和太平洋战场)3战场初期,要紧集中在哪些战场作战?在这些战场上,作战形势又是如何样的呢?小组合作,交流讨论战争过程:(1)1940 年 4 月,德国进攻北欧的丹麦、挪威。5 月,德国突入法国,意大利对法国宣战。接着德国对英国实施了猛烈的轰炸。(欧洲西线战场)(2)1941 年 6 月,德国集结大军向苏联发动突攻。苏联军民赢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欧洲东线战场)(3)1941 年 12 月 7 日,日军偷袭珍宝港。次日,美、英对日宣战,德、意也对美宣战。日本还向东南亚等地区发动了进
4、攻,二战达到最大规模。(太平洋战场)(4)中国牵制着大部分日本陆军,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庞大奉献。(亚洲战场)【归纳总结】法西斯轴心国挑起了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世界大战,使全世界大多数的国家卷入到了这场人类的浩劫之中。全世界反法西斯国家会采取什么措施来取得胜利呢?探究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战争形势的转折 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摸索:1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是如何建立起来的?有何作用?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老师关心理清线索(1)法西斯国家的大肆入侵,激起世界各国人民的愤慨,全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开始逐步走向联合。(2)1942 年 1 月,美、英、苏、中等 26 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签署联
5、合国家宣言,签字国保证使用自己的全部军事和经济资源,对德、日、意及其仆从国作战,相互合作,决不单独同敌人停战议和。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3)意义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各国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相互支援,协同作战,逐步扭转了战争的形势。2什么缘故说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二战的重要转折点?【归纳总结】德军经此战争后,元气大伤。从此,德军从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备,苏军从战略防备转为战略进攻;由于斯大林格勒战争的胜利,鼓舞了正在进行反法西斯战争的各国人民,巩固并进展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促使法西斯集团内部发生了瓦解,推动了整个战争形势的转变。因此,斯大林格勒战争不仅
6、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点。3诺曼底登陆发生在什么时刻?,有人说,诺曼底登陆开创了欧洲第二战场,这是什么意思?(生:1944 年 6 月 6 日,盟军发动了诺曼底战争,开创了一个新的战场,这是区别于当时苏德战场的另外一个战场,因此被称作欧洲第二战场。)探究三:雅尔塔会议及战争终止 阅读课文,摸索:1雅尔塔会议召开的时刻,地点,目的,参加者各是什么?(生:时刻:1945 年 2 月,地点:苏联的雅尔塔,目的:为了和谐行动,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参加者:美国罗斯福、英国丘吉尔、苏联斯大林。)2雅尔塔会议有哪些具体内容?(生:内容:会议决定完全消灭德国法西斯主义,战后德国由美、英
7、、苏等国实行分区占据,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苏联承诺在欧洲战事终止后 3 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3.明确规定日本必须归还窃取中国领土和敦促日本投降的文件分别是什么?(生: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教书先生”可能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如何说也确实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显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事实上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
8、”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差不多一致。4.二战欧洲战事终止和二战终止的标志分别是什么?欧洲战争终止的时刻:1945 年 5 月,标志:5 月 8 日,德国代表正式签订了无条件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的战争终止了。1945 年 9月 2 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终止。5第二次世界大战有什么阻碍?鼓舞学生自己概括归纳【归纳总结
9、】(1)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是一场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2)第二次世界大战取得胜利的全然缘故是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联合和世界人民的相互支持(3)第二次世界大战给我们的启发:和平来之不易,我们要热爱和平,珍爱和平。人民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不同制度的国家在平等的基础上能够联合起来,共同迎接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结合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危害,你认为如何才能幸免战争?学习至此:请完成学生用书有关题目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事实上“教谕”在明清时
10、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专门是汉代以后,关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_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样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什么缘故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 1978 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成效差
11、,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 9160 课时,语文是 2749 课时,恰好是 30%,十年的时刻,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只是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要紧缘故确实是腹中无物。专门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明白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差不多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明白“是如此”,确实是讲不出“什么缘故”。全然缘故依旧无“米”下“锅”。因此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专门难写出像样的文章。因此,词汇贫乏、内容空泛、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那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存足够的“米”。_ _ _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奇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存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如此,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锤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看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成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