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初一数学上册教案.pdf
《北师大版初一数学上册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初一数学上册教案.pdf(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1页 共20页 北师大版初一数学上册教案 北师大版初一数学上册教案 1 教学目标 1,整理前两个学段学过的整数、分数(包括小数)的学问,驾驭正数和负数的概念;2,能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会用符号表示正数和负数;3,体验数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缘由是生活实际的须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爱好。教学难点正确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学问重点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设计理念 设置情境 引入课题上课起先时,老师应通过详细的例子,简要说明在前两个学段我们已经学过的数,并由此请学生思索:生 活中仅有这些“以前学过的数”够用了吗?下面的例子 仅供参考.师:今日我们已经是七年级的学生了,我是你们的数学老师.
2、下面我先向你们做一下自我介绍,我的名字是_,身高 1.73 米,体重 58.5 千克,今年 40 岁.我们的班级是七(13)班,有 60 个同学,其中男同学有 22 个,占全班总人数的 37%问题 1:老师刚才的介绍中出现了几个数?分别是什么?你能第2页 共20页 将这些数按以前学过的数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吗?学生活动:思索,沟通 师:以前学过的数,事实上主要有两大类,分别是整数和分数(包括小数).问题 2:在生活中,仅有整数和分数够用了吗?请同学们看书(视察本节前面的几幅图中用到了什么数,让学生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并思索探讨,然后进行沟通。(也可以出示气象预报中的气温图,地图中表示地形凹凸地
3、形图,工资卡中存取钱的记录页面等)学生沟通后,老师归纳:以前学过的数已经不够用了,有时候须要一种前面带有“-”的新数。先回顾小学里学过的数的类型,归纳出我们已经学了整数和分数,然后,举一些实际生活中共有相反意义的量,说明为了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我们须要引入负数,这样做强调了数学的严 密性,但对于学生来说,更多 地感到了数学的枯燥乏味为了既复习小学里学过的数,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所以创设如下的问题情境,以尽量贴近学生的实际.这个问题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学生自己看书学习是培育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都应予以重视。以上的情境和实例使学生体会生活中到处有数学,通过实例,第3页 共20页 使学生获
4、得大量的感性材料,为正确建立相反意义的量奠定基础。分析问题 探究新知问题 3:前面带有“一”号的新数我们应怎样命名它呢?为什么要引人负数呢?通常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用正数和负数分别表示怎样的量呢?这些问题都必需要求学生理解.老师可以用多媒体出示这些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看书自学,然后师生沟通.这阶段主要是让学生学会正数和负数的表示.强调: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而相反意义的量包含两个要素:一是它们的意义相反,如向东与向西,收人与支出;二是它们都是数量,而且是同类的量.这些问题是这节课的主要学问,老师要清晰地向学生说明,并且要留意语言的精确与规范,要舍得花时间让学充分发表想法。举
5、一反三思维拓展经过上面的探讨沟通,学生对为什么要引人负数,对怎样用正数和负数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有了初步的理解,老师可以要求学生举出实际生活中类似的例子,以加深对正数和负数概念的理解,并开拓思维.问题 4:请同学们举出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的例子.问题 5:你是怎样理解“正整数”“负整数,正分数”和“负分数”的呢?请举例说明.第4页 共20页 能否举出例子是学生对学问驾驭程度的体现,也能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引负数的必要性 北师大版初一数学上册教案 2 教学目标 1,驾驭有理数的概念,会对有理数根据肯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培育分类实力;2,了解分类的标准与分类结果的相关性,初步了解“集合”的含义;3,体验分
6、类是数学上的常用处理问题的方法。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分类的标准和根据肯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学问重点正确理解有理数的概念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设计理念 探究新知在前两个学段,我们已经学习了许多不同类型的数,通过上两节课的学习,又知道了现在的数包括了负数,现在请同学们在草稿纸上随意写出3个数(同时请3个同学在黑板上写出).问题 1:视察黑板上的 9 个数,并给它们进行分类.学生思索探讨和沟通分类的状况.学生可能只给出很粗略的分类,如只分为“正数”和“负数”或“零”三类,此时,老师应赐予引导和激励.例如,对于数 5,可这样问:5 和 5.1 有相同的类型吗?5 可以表示 5个人,而 5.1 可以表示人数吗
7、?(不行以)所以它们是不同类型的数,第5页 共20页 数 5 是正数中完全的数,我们就称它为“正整数”,而 5.1 不是完全的数,称为“正分数,.(由于小数可化为分数,以后把小数和分数都称为分数)通过老师的引导、激励和不断完善,以及学生自己的概括,最终归纳出我们已经学过的 5 类不同的数,它们分别是“正整数,零,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根据书本的说法,得出“整数”“分数”和“有理数”的概念.看书了解有理数名称的由来.“统称”是指“合起来总的名称”的意思.试一试:根据以上的分类,你能作出一张有理数的分类表吗?你能说出以上有理数的分类是以什么为标准的吗?(是根据整数和分数来划分的)分类是数学中解
8、决问题的常用手段,这个引入具有开放的特点,学生乐于参加 学生自己尝试分类时,可能会很粗略,老师赐予引导和激励,划分数的类型要从文字所表示的意义上去引导,这样学生易于理解。有理数的分类表要在黑板或媒体上展示,分类的标准要引导学生去体会 练一练 1,随意写出三个有理数,并说出是什么类型的数,与同伴进行沟通.第6页 共20页 2,教科书第 10 页练习.此练习中出现了集合的概念,可向学生作如下的说明.把一些数放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数的集合,简称“数集”,全部有理数组成的数集叫做有理数集.类似地,全部整数组成的数集叫做整数集,全部负数组成的数集叫做负数集;数集一般用圆圈或大括号表示,因为集合中的数是无
9、限的,而本题中只填了所给的几个数,所以应当加上省略号.思索:上面练习中的四个集合合并在一起就是全体有理数的集合吗?也可以老师说出一些数,让学生进行推断。集合的概念不必深化绽开。创新探究问题 2:有理数可分为正数和负数两大类,对吗?为什么?教学时,要让学生总结已经学过的数,激励学生概括,通过沟通和探讨,老师作适当的指导,逐步得到如下的分类表。有理数这个分类可视学生的程度确定是否有必要教学。应使学生了解分类的标准不一样时,分类的结果也是不同的,所以分类的标准要明确,使分类后每一个参与分类的象属于其中的某一类而只能属于这一类,教学中老师可举出通俗易懂的例子作些说明,可以按年龄,也可以按性别、地域来分
10、等 小结与作业 第7页 共20页 课堂小结到现在为止我们学过的数都是有理数(圆周率除外),有理数可以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本课作业 1,必做题:教科书第 18 页习题 1.2 第 1 题 2,老师自行打算 本课教化评注(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1,本课在引人了负数后对所学过的数根据肯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提出了有理数的概 念.分类是数学中解决问题的常用手段,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分类的思想并进 行简洁的分类是数学实力的体现,老师在教学中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关于分类标准与分 类结果的关系,分类标准的确定可向学生作适当的渗透,集合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真正接受
11、须要很长的过程,本课不要过多绽开。2,本课具有开放性的特点,给学生供应了较大的思维空间,能促进学生主动主动地参与学习,亲自体验学问的形成过程,可避开干脆进行分类所带来的枯燥性;同时还体现合作学习、沟通、探究提高的特点,对学生分类实力的养成有很好的作用。3,两种分类方法,应以第一种方法为主,其次种方法可视学生的状况进行。第8页 共20页 课题:1.2.2 数轴 教学目标 1,驾驭数轴的概念,理解数轴上的点和有理数的对应关系;2,会正确地画出数轴,会用数轴上的点表示给定的有理数,会依据数轴上的点读出所表示的有理数;3,感受在特定的条件下数与形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体验生活中的数学。教学难点数轴的概念和
12、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学问重点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设计理念 设置情境 引入课题老师通过实例、课件演示得到温度计读数.问题 1:温度计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用来测量温度的重要工具,你会读温度计吗?请你尝试读出图中三个温度计所表示的温度?(多媒体出示 3 幅图,三个温度分别为零上、零度和零下)问题 2:在一条东西向的公路上,有一个汽车站,汽车站东3m 和 7.5m 处分别有一棵柳树和一棵杨树,汽车站西 3m 和 4.8m处分别有一棵槐树和一根电线杆,试画图表示这一情境.(小组探讨,沟通合作,动手操作)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忱,发觉生活中的数学 点表示数的感性相识。第9页 共20页 点表示数的
13、理性相识。合作沟通 探究新知老师:由上述两问题我们得到什么启发?你能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吗?让学生在探讨的基础上动手操作,在操作的基础上归纳出:可以表示有理数的直线必需满意什么条件?从而得出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体验数形结合思想;只描述数轴特征即可,不用特殊强调数轴三要求。从嬉戏中学数学做嬉戏:老师打算一根绳子,请 8 个同学走上来,把位置调整为等距离,规定第 4 个同学为原点,由西向东为正方向,每个同学都有一个整数编号,请大家记住,现在请第一排的同学依次发出口令,口令为数字时,该数对应的同学要回答“到”;口令为该同学的名字时,该同学要报出他对应的“数字”,假如规定第 3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北师大 初一 数学 上册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