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三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三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pdf(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浅谈三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 第一篇:浅谈三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 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 三年级是作文起步的阶段,是从一、二年级的看图写话过渡到写作的关键年段。学生的听、说、读训练,都是为写作打基础、架桥梁的。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作文始终是学生的“老大难”。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将读写紧密结合,在阅读中积累,在习作中运用。我鼓励学生从模仿开始写作,将品读文段和写作有机结合。一、学会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燕子一文中,“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成了一只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本段很好地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电线比作五线谱,把
2、燕子比作音符,使人能感受到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的美丽。如“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挑着满满一担水,走在林中的石板路上,我泼洒了多少珍珠啊!”等,文章用上了比喻的手法,增加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在习作家乡的景物时,我让学生模仿珍珠泉、美丽的小兴安岭等文去写,鼓励学生运用比喻的手法,让文章活起来。在描写家乡的景物时,有学生这样写到:“春天里,大地复苏。小草探出了头,从地里钻出来。各色鲜艳的花都争先怒放,有红的、黄的、紫的像给大地铺上了一块鲜艳的地毯。树上长出了一片片新叶,有深绿的、浅绿的、翠绿的。微风吹过,一棵棵小树像穿着绿裙子的小姑娘开始翩翩起舞”学生贴切的比喻
3、让景物都活起来,动起来了。二、学会用排比句在荷花一文中,写荷花姿态的:“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有的花瓣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此处用了三个“有的”,构成一个排比句,很好地展现了荷花的千姿百态。课堂上我当即让学生用排比的手法,描述下课时操场上的热闹场面。有生说道:“下课了,操场上顿时沸腾起来了。有的同学在跑步,有的同学在跳绳,有的在打篮球,有的在练太极拳”学生现学现用,对排比句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文后小练笔:写写自己喜欢的花。我鼓励学生模仿文中描写荷花的语句,尝试使用比喻句。如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中,“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
4、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一句中,连用了三个“变成了”,暗示了小村庄每家每户的生活似乎富有了,但森林里的树木却在消失。这个故事寓示人类乱砍滥伐树木,结果导致山洪暴发,所有一切又化为乌有。刚好近期日本近海发生了9.0 级强震,引发了约 10 米高的海啸。很多学生通过电视看到了十米高的海浪扑下来,整座城市瞬间被洪水吞没的可怕场面。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不断补充完善成了这样的一段文字:“十米高的海浪扑下来,整座城市顿时变成了一片汪洋,变成了一片狼藉,变成了一片废墟。顷刻间,房屋倒塌了,车子、船只变形散架了,有的人还来不及呼救就被卷走了”这是学生亲眼所见,发生在近期的事情,他们都深有感触,回到课文时,更能体会
5、到小村庄被洪水冲毁的可怕场面。本文中还安排了续写“我想对小村庄的人们说”这个话题。我鼓励学生 华巷小学华雪梨 用“没有树木,会”来讲,学生各抒己见,踊跃发言。最后总结成了这样的话语:“没有树木,土地会变成沙漠,沙尘暴可以袭卷全球;没有树木,台风将横扫一切;没有树木,洪水将肆无忌惮地冲毁我们的家园;没有树木,何来氧气,我们呼出的二氧化碳就可以使人类窒息”它最终成为了一个很好的排比句,而且更能让学生体会到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的重要性。三、展开想象的翅膀荷花一文中,“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这一段,作者把自己想象为池塘中的一朵荷花,在微风中与一池的荷花一起舞蹈,风过了,与蜻
6、蜓、小鱼一起对话。作者把想象中的情节描写得有声有色,有静有动,完全把自己融入到了意境当中。想象力是创造力的源泉,如果没有想象,人类就不可能有创造发明。作文更需要有丰富的想象。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特别强调“激发学生开展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在本期第六单元的习作未来的事物和第八单元的想象作文中,我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广开思路,大胆合理想象,写出立意新颖独特、富有创造力的妙文佳作来。四、留心观察事物,细致描写外形燕子一文中描写燕子外形的句子:“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
7、巴,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文章抓住了燕子的羽毛、翅膀、尾巴的特点写出了燕子的灵巧可爱。如翠鸟中介绍翠鸟外形的句子,尤其是描写羽毛的句子就相当精彩:“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这抓住翠鸟头上、背上、腹部的羽毛去写,连用了三个比喻句,体现了翠鸟的颜色非常鲜艳。通过这两段描写动物外形特点的品读,我鼓励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写一种自己喜欢的动物,重点描写它的外形。写完后读出来,让学生来猜,看看学生是否能抓住动物的特点去写,让学生一下子就能猜出它描写的是什么动物,以此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第三单元的习作介绍自己时,我让学生回
8、家照镜子,仔细观察自己的外貌,然后如实写下来。五、抓住动词,写出动态燕子一文中,写燕子飞行时特点的句子:“有的由这边的稻田上,一转眼飞到了那边的柳树下边,有的横掠过湖面,尾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就看到波纹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从“一转眼飞”“横掠”“沾”等字词写出了燕子飞行时轻快灵活的特点。翠鸟一文中,写翠鸟动作的句子:“翠鸟蹬开苇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从“蹬”、“飞”“叼”“贴”这四个动词写出了翠鸟飞行时机敏迅捷的特点。从这两段的品读,我指导学生学会观察,抓住动词,去写一场精彩的足球赛,引导学生把球员及观众的动作、神态描写细致。有生写到:“一名球员横扫一脚,足球
9、腾空而起,直直地朝球门猛射过去,守门员眼疾手快,见球迎面扑过来,并不躲闪,跳前一步使劲蹬地,窜高半米扑向足球,双手一接,便听得砰一声,一齐倒地。”这段抓住“横扫、腾空而起、猛射、猛扑、跳前一步、蹬、窜高、扑、接、倒”等动词,一个射门的精彩瞬间,便跃于眼前。“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成章”就是在说书读得多,写起文章来才能左右逢源,才“如有神”助。但仅仅靠多读是不够的。韩愈说:“学以为耕,文以为获”。这是说阅读写作的先导,没有读的“耕耘”,就没有写的“收获”。阅读和写作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阅读应该作为写作的基础,要在读中学写,又要在写中促读。模仿是学习写作技巧的一条基本途径,对于三年级的学
10、生学习写作无疑是一种快捷便利的方法。历史上许多文学家也曾模仿古人写作,成为一代风范。所以我们必须强调模仿时还要加以创新,培养好文风。第二篇:浅谈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 浅谈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 三年级是作文的起步阶段,学生刚刚迈入写作的门槛,而作文的要求又比低年级的写话高出一个层次,要避免学生对作文产生畏惧心理,只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促使他们自发自觉的经常练笔,才能更快更好的提高作文水平。新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要和阅读教学紧密结合。在作文教学中,要指导学生灵活运用在阅读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崔峦老师也说:“在我们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加强阅读教学,另一方面要加强读写联系,做
11、到读写渗透,读写结合。”阅读和写作是两种不同的能力。如何结合这两种能力,才能科学有效地引导学生轻松写作呢?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模仿练笔。模仿是儿童的天性,模仿相对来说,难度也不高,因此,在模仿中练笔是三年级“内化练笔”最重要的形式。常用的仿写练习有以下几种:1、仿常用句式,训练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可以是摹仿文中的句子运用的指定关联词进行写话练习,例如“不但而且”、“没有没有只有”、“有的有的还有的”、“一手一手”等。2、仿常用手法,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与表现技巧,如比喻句、拟人句、排比句等。3、仿常见表达顺序。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也就要求学生在语言表达时要注意表达
12、的顺序,事情发展顺序、时间顺序、地点顺序、方位顺序等等。如:学习翠鸟一课后,按一定的顺序仿写一只小动物的外形;学习爬天都峰后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写自己的游记;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后,引导学生按时间顺序写一处景物等。4、仿经典段落结构。好的文章段落编排形式非常重要,对于小学生而言,接触较多的经典段落结构有总分式、总分总式、并列式等。我们可借机引导学生进行结构仿写。例如:富饶的西沙群岛的第三自然段是并列结构构段方式,它从三个不同方面写了海底的物产丰富。在教学时,我先使学生懂得同时介绍事物几个方面的时候,可采用并列结构段。再指导学生练习写校园一角、美丽的花园等片断,让学生在具体的写作实践中加深对这种
13、结构段的认识;再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典型的总分总式,可指导学生采用这样的段落结构写一写我的家乡。二、拓展练笔。三年级的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有可拓展练习之处,适当地拓展练笔既能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升华学生的感受。(1)课文精彩处的合理拓展。例如:燕子专列一课中,通过品读“冒着”、“顶着”、“踏着”“纷纷”、“四处”等关键词感受到了人们得知燕子的危险情况后内心的焦急之情,以及人们不畏恶劣天气拯救燕子的高贵品质,这时趁热打铁来一个拓展练笔,想象一下,在那样恶劣的天气中,贝蒂寻找燕子的过程,把它写下来。(2)续写练笔。有些课文故事性强,结尾意犹未尽、耐人寻味,学生对故事有
14、浓厚的兴趣,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续写;也有的课文贴近孩子们的生活,是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也可以接着后面写,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如在学习了南辕北辙后可以引导学生写一写楚人在路途中还可能遇到什么人,说什么,做什么;学习了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了解了上网的新奇之后,结合班上孩子基本上都上过网接触过电脑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写一篇网上*。这样的练笔可以增加语文书的厚度,丰富孩子们的表达内容,也可以提高表达能力,使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得到了高度统一。由此可见,读和写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写作水平。阅读能力提高了,就能理解作者在文章中如何运用语言表达思想内容,从而摄取文章的语
15、言精华和表达技巧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这便是阅读提高了写作。在写作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去观察、去表达,使在阅读中得到的知识更具体、更实在,比在阅读中得到的知识提高了一步,再去阅读又有了新的提高,这样,写作又促进了阅读。这也是我们教学中的传统经验。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两句话充分说明“多读”、“熟读”对提高写作水平有极大的帮助。叶老说:“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鲁迅先生曾经讲过:“必须和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这种正确对待阅读和写作关系的经验我们必须吸取。阅读为学生认识世界打开一扇扇窗户,应该使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尤其是小学低年级
16、学生,刚从自由自在的游戏、玩耍中进入正规的学习生活,更要让他们感受到书中世界的美妙和精彩,获得无穷无尽的乐趣。新教材已为学生感受阅读乐趣设计了许多平台,我们既要善用新教材,更要积极创造条件,有更大的空间、更多的时间让孩子们享受语文、享受阅读,让阅读课堂成为快乐的天地,让写作成为孩子展示自我放飞个性的平台。第三篇: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读写结合 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读写结合 在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中,阅读是第一位的,它是写作的基础,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生命线。怎样让更多的学生“吸取”足够的“营养”,滋养写作的思维土壤,“倾吐”真情实感?我们认为注重读写结合,善于发掘课内外写作的素材,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
17、途径。以前,我校有不少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割裂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结果感到作文教学难以入手,学生也不懂得从阅读中汲取写作养分,写的文章编凑造假,空洞无味,成了语文教学中的“灰色风景”。对此,我们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开展大学习、大讨论,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措施,让“灰色风景”荡然无存,同时不断反思,不断完善,取得了成效,在语文教学的天空,读写结合形成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读写结合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深入挖掘文本的信息含量,在课堂教学中把阅读教学和习作结合起来,培养学生习作能力;二是指通过扩大课外阅读量,并指导学生把生活实际同自己的习作有机结合,提高习作能力。
18、这样既有在课内指导下显性的,即时的读写结合,又有在课外浸润中隐性的,长效的读写结合。课内与课外相互作用,相得益彰,才能使学生语文读写能力稳步提升。要真正做到在初中三年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实施读写结合,我们的做法是:一是目标定位,引凤筑巢,让读写结合植根课堂。新课程目标有三个维度,首先要关注的是阅读中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导向,其次要关注“过程与方法”,还有关注“知识与能力”。解读在“知识与能力”方面目标,我们觉得学习语文知识是为了运用,教学中应该促使知识转化为能力,包括语感能力和写作能力等。因而,我们要求老师在确立阅读教学目标时,把读写结合作为阅读教学目标之一。这是因为借助文本的范文作
19、用,可以把阅读教学和写作训练有机联系起来,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一条快捷通道。如果阅读教学与写作训练孤立开来,学生就会眼高手低,不能学以致用,写作能力就难以提高;同样,写作指导如果脱离了阅读教学,单独地去训练学生的写作技巧,写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至于选用哪种练笔形式,这需要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充分发挥文本的“导读”“导练”作用,因地制宜地开展阅读写作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目标定位了,我们就有了前进的方向,读写结合在语文课堂占一席之地。二是操作定规,有章可循,让读写结合柳暗花明。学生在课堂上练笔的形式可以多角度、多层次,可是怎样练,怎样写
20、,写什么,需要老师随文点拨,悉心指导。我们经过长期实践和研究取得了一些针对性很强、操作性很强的方法。在七年级我们抓住那些词汇量丰富、句式特点明显、修辞运用巧妙的句子让学生仿写,锻炼他们精确表达的能力。如第一课赵丽宏的为你打开一扇门中以散文诗般的语句谈了什么是文学,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文学作品具有的魅力。我们则要求学生以“语文是什么”的句式模仿写一组排比句。朱自清先生的春是一篇经典散文,文章描绘了春花、春风、春雨、春草、迎春等美丽的春景图,准确生动地运用了大量的动词、形容词和比喻、拟人、引用等修辞手法,并调动视觉、嗅觉、听觉、触觉等不同感官描绘春天,由实到虚,虚实结合,动静相衬,轻灵的文字充满了诗情
21、画意。我们引导学生在赏读优美语段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关注家乡季节变化,选准某一点或一个方面,从表现手法、修辞运用等方面进行仿写,用手中的妙笔、用自己的热情关注家乡的美好风光。在八年级抓住文本背后的空白点进行多方面、多层次的拓展延伸,合理想象,在原文基础上续写改写,加深学生对文本的解读,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不断培养写作创新能力。改编是根据原文的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变换写作角度将文章改成另一种体裁或样式。它在原作的基础上可以增删一些情节,可以改变题目,改变叙事人称,也可以改变体裁,改变文章顺序等。这种“新瓶装老酒”的写作形式,能有效激发学生想象的空间,驰骋思维的野马,不失为训练写作思维的一种好形式。
22、如木兰诗这首脍炙人口的乐府民歌,读起来琅琅上口,有较强的故事性和传奇性色彩。在学习课文时,可以补充介绍相关的史料,讲解小说写作的技法,然后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将木兰从军的故事改写成一篇历史小说。在九年级我们抓住那些具有真善美的小说、具有思想教育意义的散文、文言文,让学生写随笔、写读后感。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一篇好文章,总能给人以审美的愉悦和思想的启迪。文本中所选的许多课文,读完后总给人一种言尽而意无穷的感觉,让人思索和回味。教师可“趁热打铁”,让学生大胆发表个人看法。如伤仲永和孙权劝学两篇文言文都是关于教育学习对一个人成长的影响,两文既有相同之处又有各自的侧重,学生对此深有感触,不自觉地在
23、随笔中写出了读后感,引经据典,深入浅出地分析教育与成才的关系。上面三个阶段,学生训练的侧重点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随文练笔,真正让学生在每天都有练笔的收获。日积月累,学生就会养成良好的阅读和习作习惯。三是扩容定时,潜移默化,让读写结合春风夏雨。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初中生要“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 260 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新理念告诉我们:语文学习不能仅仅局限于语文课堂。因为,语文课堂是有限的,语文学习却是无限的,十分广阔的,如果忽略了大量的课外语文学习实践,忽略课外阅读这个广阔的空间,那么学生势必视野狭窄,积累贫乏,思维僵化,语感
24、迟钝,其情感态度价值观得不到熏染,其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得不到提升,其语文素养也就不可能真正地得到提高。学校每周可开设一堂美文欣赏课。欣赏文章应为文质兼美的报刊时文或经典美文,文章可以在课前印发给学生阅读,也可以在课堂上由教师或者学生诵读,然后教师组织并指导学生欣赏。美文欣赏不同于一般的现代文阅读教学,其实关键在于找准美点,避免面面俱到,蜻蜓点水,尤其要关注学生的自悟自得。美文之美,或在语言、或在情感、或在意境、或在哲思、或在氛围。教师应在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主旨后,组织学生就一两个方面畅所欲言,并在学生感悟的基础上予以点拨,归纳赏析方法,升华思想认识,强化情感体验,这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和
25、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染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每周安排一节自由阅读课,主要是学生凭借个人的兴趣,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自由地尽情地阅读。我们可以把学生带到阅览室去阅读,也可以让学生课前事先选择好书籍在班级里阅读。在自由阅读课上,教师绝不可以喋喋不休,最好是什么也别说,自己也拿一本书静静地阅读。这样,没有聒噪,没有干扰,没有问题的牵绊,每一个人都独自深深沉浸文本,让心灵与文本对话,让思想与作者交流,充分享受那份别样的情境,充分感受自由阅读的愉悦。有时我们播放柔和舒缓的轻音乐,营造轻松愉悦的情调,让每周的自由阅读课成为特别愉悦的、特别令人向往的时刻。我们通过加强课外阅读的时效性,从而可以更好地为写作教学
26、服务,可以更好地将学生的写作能力进一步提升。四是推荐定篇,雅俗共赏,让读写结合云蒸霞蔚。新课程理念下的阅读教学目标特别强调了学生阅读态度的多样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等要素。这种阅读理论,强调了在阅读过程中的个性体验,强调学生阅读行为的自主性。因此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指导学生如何选择图书、如何制定科学的阅读计划、如何采取正确的阅读方法。我们根据学生实际需要,接受能力、欣赏水平、个人爱好等,推荐一些有益于开拓视野、开发智力、开动想象的故事性、文学性、趣味性等方面的书,引导学生在阅读时对书中的格言警句、成语典故、优美词句进行摘录,或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并经常翻阅,巩固记
27、忆,加深理解。学生每学期读哪些书,我们给出了 100 篇篇目,有经典的、有时文的;有纪实的、有科幻的;有校园的、有体育的、有军事的等。要求七年级、八年级每星期读 80 篇,九年级面临中考,可安排读 60 篇。每个月,我们要求各班开展一次阅读交流活动,出一期阅读手抄报,评选 5 名阅读之星,向他们每人赠送一本书作为奖励。阅读,让学生徜徉于情感园地、行走在思想高坡,保证了他们写作的源头活水。语言是心灵开出的花朵,心中有情,文字才拥有生命。读写的经纬线有机结合,形成一道美丽的风景,扮靓了语文教学的天空。今后如何让读写更好地契合、让它发挥更好的作用,是我们每位语文老师应该深入探讨的话题。钱方,柯云,教
28、师,现居江苏泰州。第四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 阅读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书面表达,也就是“写”。“写”就是要求学生运用到所学的知识,把自己平时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通过书面形式表达出来。叶圣陶先生说过:“必须注重倾吐他们的积蓄。”但是有的学生光注重“积蓄”不注重“倾吐”,所以缺乏表达能力;有的学生注重“积蓄”而缺少书面表达的其他要素。所以即使有东西也“吐”不出来。这样,就必须在读写之间系上一根纽带,通过各种渠道、多种形式,使读写之间相互沟通,绿水长流。然而,在语文教学中却普遍存在着一种现象,那就是课文与作文完全脱节。也就是说,上课归上课,作文归作文,“读
29、”与“写”完全脱离。其实,小学语文课文所选的文章都是一些极好的范文,甚至有一些经典的文章,在思想教育、题材选取、体裁安排、布局谋篇、谴词造句等方面,无不匠心独运,是学生模仿习作的典范。如果能在教学中把阅读教学与学生的作文实际紧密联系起来,根据教材特点,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给学生提供有效借鉴的对象和创造的依据,及时有效地进行模仿和创造性练笔,那对于提该学生的作文水平是有帮助的。在新课程背景下的今天,通过学生从读中悟写,以读带写,充分发挥阅读与借鉴的仿效作用,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至关重要。为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做了如下尝试:一、利用教材,挖掘读写结合点 小学语文教材每一篇课文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
30、文章取材新颖,布局合理、语句优美,大多数都是学生写作的范文。因此,我们必须深入钻研教材,善于挖掘教材中的读写结合因素,然后有目的地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指导。可以从下几方面入手:1.从词句入手 在阅读教学中,往往会对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进行精心品味,这种品味不仅要让学生读通读透,更应该指导学生在读的基础上,悟出写法,领会意图,进而学会运用。同时,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品词品句,也是为写作积累了丰富的词汇。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要使学生“满腹经纶”,教师就应持之以恒地在阅读中引导学生推敲词句,从而培养造句的能力。例如我在教学水这一课时,我觉得“从头顶倾注而下的水滑过了我们的脸,”这句话的“滑过了”用词
31、十分准确,于是,我就引导学生运用换词的方法,体会“滑过了”一词的巧妙之处。我是这样设计的:“滑下来”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用“流下来”“躺下来”之类的词语,通过引导,学生就明白“滑下来”一词写出了水流过我们身体时的美好感受,进一步说明了我们平时是多么的缺水,多么渴望水。因此,这个词用得十分的准确。在学生的写作中,他就会潜移默化地运用上一些好的词语。2.从标点入手 阅读教学中我们常遇上耐人寻味的某一件事或者某一个情节,激发了学生的浓厚兴趣,引起了他们的回忆或者想象。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学期中的课文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一文时,在地十九小节中有这样一句:“枪声响了。彭德怀向着写到辖区的大黑骡子,缓缓地摘
32、下军帽在这一小节中有一个省略号,对于这个省略号千万不能轻易放过,因为在这些看似“无”的空白之处,实际上却存在着极其丰富的“有”。抓住这个符号,让孩子也来当当小作家,充分展开想象:省略号省略了哪些内容,同学们有的说:一行热泪从彭德怀的眼中奔涌而出;有的说:彭德怀想起了和大黑骡子在一起的点点滴滴等等。教学中抓住这一切入点,让孩子们有感而作,写出了他们的想象,同时又深化了主题。3.从典型段落入手 在我们的课文中,有许多可以让学生模仿的段落。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些段落展开读写结合。例如我们的经典课文音乐之都维也纳,不管从整篇课文来看,还是从各小节来看,都采用了先总后分的写法,这种方法对于小学生的写作来说,
33、有很强的示范性。于是教学结束后,我让学生们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提了两个问题:1.本篇课文是围绕文中的哪一句话来写的?课文第 2、3、4 自然段,作者分别扣住哪句话具体描写的?学生都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于是我趁热打铁:现在我也想请你们来试一试,当当小作家,观察一下我们学校中亭里的小菊花,请同学们进校门注意观察,看看这些菊花的花瓣、花蕾的形状、颜色、味道,再以“小菊花盛开了,多么美丽呀!”为总句,按照观察顺序把菊花的形、色、味具体的说一说。学生有例子模仿,效果非常的好。把这些小菊花写得非常的生动,美丽。我想通过这样的练习,这种总分式的段落表达形式已经在孩子们的心中生了根。作文难关不攻自破。4.从
34、结尾入手 依据原文,进行创造性的续写,对于发展孩子的创造性、合理性的思维,培养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都有很大的帮助。例如:学习了可文具公仪休拒收礼物之后,学生明白了供仪休清明廉洁的崇高品质。教师可以启发:如果下次再有人给公仪休送鱼,子明又会怎样说和怎样做呢?学生受到启示之后驰骋想象。二、加强课外阅读,进行读写训练 让学生多读生活,多写生活。课外读写训练的有机结合,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捕捉到更多的信息,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如要求学生在自己的采蜜本上,一定要坚持一边阅读,一边作笔记;要求学生细心观察日常生活,并且坚持写日记,周记。这样训练,同样可以达到
35、读写有机结合之目的。古人把阅读比作根,把作文比作叶子,根深才能叶茂。这一形象比喻说明读书是学生摄取作文知识的重要源泉之一。但是阅读最重要的是提高学生领会文章内涵、作者意图以及表现方法的能力。指导学生留心周围的人是事,看看社会,看看家庭,就让学生有取不尽的材料,再加上从课外阅读中吸取了范文中精彩的语句或技巧,学生就很容易把自己的东西在习作中表达出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将所读的书与生活中所感受到的获取的材料结合起来,学生就不再怕作文了,作文的能力也就提高了。总而言之,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是非常重要的,阅读和写作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阅读有利于写作,写作也需要阅读。只要我们教会学生在“万
36、卷书”中不倦遨游,在“笔墨”之中辛勤耕耘,就一定会建好“读写结合”这座大厦。太平村小学 颜丽 2010.6 第五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作文始终成为困扰广大师生的最大难题,通过加强小学生课外读写,采取因材施教的办法,开辟小学生作文课堂训练新通道。一、读写结合的几种做法 读写结合做法很多,大家对读写结合的做法的理解也不同。大致有以下几种做法。1、读写自然结合。文章读多了,自然就能写了。“劳于读书,易于作文”、“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熟读成章”等等。这都是传统的看法和做法。2、读什么,写什么;
37、读一篇,写一篇,读的目的是为了写。有的教师为了突出这种读写结合,甚至阅读课上时间都平分秋色,一般的时间进行读,另一半时间进行写,读写完全按比例的结合。3、以单元训练主题带动读写结合。每一个单元都有一个主题,在表达方式上有所不同,积累,读写有要求,但是不机械,又形式多样。如课后小练笔,有添写空白,有续写,有仿写等;单元安排的读写练习,紧扣学生生活,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这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使学生想说,要说,会说。二、阅读习作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优秀作品给人的启示太多,光靠脑记不行,还要培养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勤做读书笔记。在小学生作文启蒙阶段,我们一方面指导学生广泛阅读典范性作品及
38、小学生优秀作文,一方面有意识让学生定期摘抄好词佳句或片段,完成阅读记录卡,补充学生词汇量,丰富语言积累;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审美力,提升应用语言文字的水平。新课标对小学生课外阅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总量不少于 100 万字。阅读与写作,吸收与表达,一个是进,一个是出,从外到内,从内到外,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文章可以得到启发,受到教育,获得间接经验,而在真正理解的同时,对文章的写作技巧必然有所领会,可以作为写作的借鉴。”由此可见,阅读应成为作文积蓄的主要途径之一。我们在每天课前三分钟,由全班学生轮流为大家朗读阅读卡片,定期收集阅读卡片,组织全班性、小组内的学习交流,供
39、同学评赏。由教师及时指点,给予鼓励,促进和巩固学生做读书笔记这一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三、阅读过程中的读写结合 阅读是一个过程,是理解书面语言的过程,是通过书面语言理解别人思想感情的一个过程,因此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心理过程。阅读中的感知对象和识字中的感知对象不同,它们不是一个个单字和词,而是由有连贯性的词、句子、段落而组成的篇章。在感知语言的基础上,对阅读内容进行“感知、理解、欣赏、评价”。通过反复默读、朗读等形式感受,对文章内容有个初步认识;通过“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推理、判断、联想”等思维过程以及兴趣、注意、情感、意志、记忆等心理活动过程,达到比较深入的理解。从阅读认识过程分析,一
40、般经历两个过程:一是由语言形式到思想内容。首先感受的必然是语言文字,先识字,读懂字词,在读懂句子,由句子读懂段落含义,进而读懂全篇;通过对字词句段篇的理解,达到理解全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这个过程是由局部到整体、有语言文字到思想内容的过程,也是由形式到内容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完结,仅仅是阅读的一半,达到初步理解的水平,要完成阅读的全过程,还必须要提高到另一个过程。二是由思想内容到语言形式,即理解作者写文章的全过程。每一篇文章都反映了作者的思想、认识和思路。从已理解的思想内容为出发点,看看文章的作者为表达思想内容,是如何立意、构思的;又如何选材、组织材料的;怎样布局谋篇,又是怎样准确地遣词造句的
41、;感情是怎样表达的;道理是怎样阐述的等等。把这些问题搞清楚,不但会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而且会学到一些写作方法。如,把作者的写作意图、写作目的搞明白,就有助于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把作者的思路搞清楚,就有利于把握文章的段落和层次;为什么用这个词,而不用那个词,就会加深理解词语的含义及其感情色彩等。这个过程是由整体到局部,由内容到形式的过程。总值从从局部到整体,在从整体到局部,然后还要回到整体。从语言到思想内容,再从思想内容到语言。这一全过程体现了读写结合。自由撰写 模仿是学习写作技巧的一条基本途径,也是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必须加强学生创断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有法可循,既
42、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对于初学写作的学生来讲,我们应积极提倡模仿和借鉴范文,培养好文风。即使刚模仿时比较机械,也应加以肯定。吴增棋说:“文章之体,往往古有是作,而后人则仿而为之,虽通人不以为病。,这是指文章体式上要加以模仿学习。历史上许多文学家也曾模仿古人写作,成为一代风范,如王勃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就是从庚信的“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脱化来的。所以我们必须强调模仿时还要加以创新,培养好文风。就可以让学生成为“自由撰稿人”了。1、自命题作文。“生活处处皆文章”。教学实践中应让学生从课本中解放出来,大胆地走出教室,走出校园,学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感
43、受五彩缤纷的现实社会,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生活中最熟悉的、感兴趣的东西,自我命题,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每周一篇,长短不限,也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题目,交教师挑选,教师综合全班的意见,公布选题,供大家作为自命题作文参考。心理学家盖兹说得好:“没有什么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求成功的能力。”让学生放手写,并给予成功激励,是拓宽获取成功体验的途径。比如,开辟习作园地,学生想写就写,想评就评,作品想贴就贴;组织学生向报刊杂志广播电台投稿;参与各类作文竞赛;编订班级优秀作文选或鼓励学生编订自己的习作集;师生间交流沟通等等,树立“重在参与”意识,通过多种实践,摘取成功
44、的果实,获得成功体验。、想象作文。想象力是创造力的源泉,如果没有想象,人类就不可能有创造发明。作文更需要有丰富的想象,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特别强调“激发学生展开想像和幻想,鼓励写想像中的事物”。引导学生变“变,编一编,想一想,让时光倒流或“预支”,让天地浓缩或扩展。贯穿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八千里,思路八方洞开,一定能写出立意新颖独特、富有创造性的妙文佳作来。现有不少学生平时很少课外阅读,缺乏写作材料,对作文望而生畏。要使学生作文有话可说,有物可写,必须注意积累写作材料,提倡多阅读文章。杜甫说:一“读书
45、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破万卷”是说书读得要多,书读得多,知识才厚实,才能博古通今,写起文章来才能左右逢源,才“如有神”助。但仅仅靠多读是不够的,“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说:“学以为耕,文以为获。”这是说阅读是写作的先导,没有读的“耕耘”,就没有写的“收获”。因此强调学生对所读之书还要进行熟读精思,融会贯通,积累材料,让它成为自己写作的“源头活水”,学会迁移,并运用到作文中 其实,阅读与习作是紧密相连的,辩证统一的,阅读中积累,习作中运用。积累不运用,积累就失去了意义;如果没有大量灵活的积累,也就不存在运用。所以教者必须树立时时学语文、处处用语文的教学观。否则为阅读而阅读,为作文而作文,把二者对立起来,或孤立起来,都将学不好语文。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是找到读写结合的联结点。使读写真正结合起来,不要流于形式。更不要把习作看成是语文园地要求的那点内容,应把习作,不仅贯穿于阅读教学始终,还要把习作与生活紧密相连。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真正实现新可改的要求,学生知道写什么,懂得怎么写。进而喜欢阅读与写作,实现爱读写,会读写,且能读写得好的境界。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