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版历史八上第21课历史的回响抗日救亡歌曲联唱教案设计.pdf





《北师版历史八上第21课历史的回响抗日救亡歌曲联唱教案设计.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版历史八上第21课历史的回响抗日救亡歌曲联唱教案设计.pdf(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 21 课 历史的回响“抗日救亡歌曲联唱”教案设计 所属学科:历史 适于年级: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 一、教材分析 抗日救亡歌曲联唱是义务教育课程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伟大的抗日战争的学习与探究活动课。伟大的抗日战争单元共有五课时。第一课时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已使学生了解了抗日战争爆发的原因及救亡歌曲九一八小调、义勇军进行曲产生的历史背景;第二课时 全民族抗战的兴起 学生了解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初步掌握了大刀进行曲、到敌人后方去、长城谣、游击队之歌等抗日歌曲的出处及历史作用;第三课时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学生按要求搜集并学习了冼星海的主要成就
2、;第四课时抗日战争的胜利,使学生树立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在这样基础上,第五课时的抗日救亡歌曲联唱创设情境地地学习历史,有助于拓宽知识面和提高多方位、多角度理解历史的能力,有助于强化对时代特点的把握,提高主动参与社会的意识,有助于增强历史学习的兴趣和爱国主义情感。二、学情分析 初二年级的许多学生都喜欢唱歌,在前几节课的学唱上他们都表现得很活跃,他们在音乐课和历史课上已经学会了许多抗日歌曲,估计这次开口联唱的难度不会很大。但这节课涉及到对历史信息的获取,着就要组织学生发挥深圳学生家庭具有网络信息物质条件的优势去解决问题。另外,在如何使学生在联唱中更好地去延伸拓展历史内涵,如何提高学生主动获取历史
3、知识的能力问题上,仍需努力。三、教学/学习目标及其对应的课程标准 知识与能力:1、通过听、学、唱优秀的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抗日救亡歌曲,重温历史,感受和加深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解放战争的理解。2、从抗日救亡歌曲的词曲、内容、创作背景中获取丰富的历史信息,提高学生从艺术的角度了解历史和感知历史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查找相关资料,学唱抗日救亡歌曲,以及交流听后、唱后的感受,培养主动获取历史知识的能力。2、通过小组使用收集资料,布置场景,合唱救亡歌曲,培养互相帮助、集体协作精神。情感与态度:在学唱抗日救亡歌曲的过程中,真切体会抗日战争时期亿万民众奔赴战场、捍卫中华民族的爱国情感和万众一
4、心、同仇敌忾的高昂斗志。【活动重点】:学唱爱国歌曲,感受民族精神。培养合作学习,掌握探究方法。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 鉴于对 课标的理解和深化,对教材、教学环境、学生学情及心理特点等因素的分析,确定教师在本节课中以策划和点播为主,充分利用可开发的资源,通过多媒体辅助课堂活动,使学生思维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由理解、感知到感受、升华。学生以活动竞赛的方式,听、学、唱来感受,通过个人展示,合作探究等多种形式完成。五、教学或活动过程(一)教学准备阶段 教师:把抗日救亡歌曲的歌曲作者、内容、写作背景等方面资料印发给学生,并制作课件。学生: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查阅书籍、影像资料或借助互联网技术或采访相关
5、人士,收集有关音乐作品的影像资料。2、由各组长组织每组同学学唱 1-2首抗日救亡歌曲。3、推举一名本节课的主持人,主持人自行或同学合作完成本节课的串连词。(二)教学或活动过程 1 导入新课 教师导言,放多媒体 MTV松花江上导入:教师:古人说:歌以言志。在抗日战争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产生了大量抗日救亡歌曲。形成了抗日救亡运动。一首首抗日据亡的歌声,响彻大江南北,长城内外,融进了人们的血脉,成为抗战年代的进军号角。今天,我们活动课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学唱这些抗日救亡歌曲,从艺术的角度来了解和感知这段历史。请欣赏歌曲松花江上。张寒晖词曲,创作于 1936年。(放歌曲松花江上MTV)教师:一曲悲怆的
6、松花江上,唱出了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悲痛,也唱出了中国人民对日寇野蛮侵占我国东北的愤怒。九一八事变后,面对破碎的山河和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亿万中华儿女满怀悲愤,踏上了抗日救亡的征途。一首首抗日救亡歌曲应运而生。歌声告诉我们,不要忘记民族的灾难和先辈们的抗争,让我们放开歌喉,在歌声中重温那一段历史吧!介绍学生主持人。主持人:介绍活动小组:(1)义勇军小组(2)青年学生小组(3)游击队小组【说明】以情景导入新课,一曲悲怆的松花江上,唱出了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悲痛,起到烘托气氛的作用。2.学习新课:学生表演,从艺术的角度展现抗战风貌。主持人:我们每个人都有
7、自己喜爱的歌,你可曾知道,在民族危亡的关头,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一首首抗日救亡歌曲,带给人们的是多么巨大的精神力量。请欣赏:第一乐章:“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义勇军进行曲 1、合唱:义勇军进行曲。全体起立,合唱。教师点拨:义勇军进行曲的词、曲作者分别是谁?创作年代?唱歌时的感受?学生讨论:(略)教师归纳:富有动感,象征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曾长时间激励中国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斗志,建国后定为国歌。教师点拨:1949年 9月,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有人提出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但有人对歌词中“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提出疑问,认为:保留这样的歌词是否过时?你是如何理解的?学生讨论:(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北师版 历史 八上第 21 回响 抗日救亡 歌曲 联唱 教案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