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的主要类群教案1.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物的主要类群教案1.pdf(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 4 节 动物的主要类群 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一)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其作为“动物的主要类群”的一部分,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脊椎动物亚门五个纲(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哺乳纲)动物之间的进化关系,通过图片展示、文字描述等形式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各动物类群的特征及与人类的关系,促使他们对脊椎动物有所了解,同时帮助他们在不同类群动物的学习中,强化生物进化的观点,增强热爱动物和保护动物的情感。(二)与其它知识的联系 动物类群与生物多样性的知识相关联;动物系统进化树与生物进化的知识相关联;不同动物类群的特征与“生物圈中的动物”知识相关联;珍稀动物
2、的知识与动物资源和动物资源保护相关联;不同动物的分类与生物分类的知识相关联;不同动物类群的动物与生态系统的组成想关联。(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的常见种类和形态结构、生理特征;认识脊椎动物与人类的关系。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图片、列举等学习活动增强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并学会“对比”的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不同类群的对比学习,增强生物进化的观点,通过对不同动物类群的了解,进一步体会动物 的多样性,通过不同动物类群的学习,进一步强化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1脊椎动物的类群及其形态结构、生理特征。2脊椎动物不同类群与人类的关系
3、。教学难点:认识脊椎动物不同类群的特征。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下学期,学生对动物多样性、动物资源及其保护、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动物进化的相关知识已有了初步的了解,在本章也初步学习了生物分类的基本知识。对于脊椎动物的五大类群,他们相对比较熟悉,已有充分的生活经验及基本印象。因此本节课应从学生的主体性出发,创造充分机会让学生拥有成功的喜悦,在和谐的氛围中探究并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主动学习,学有所获。三、设计理念 本次教学活动,我以“一、二、四”作为课堂组织形式,调动全体同学的积极性,深入地参与学习活动。所谓“一”,即一个人独立思考;“二”就是同桌二人交流互助;“四”是指四人小组合作探究。再采用观察
4、思考,交流展示,拓展探究,巩固提高,检测反馈“五段”式教学,环环相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四、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 2探究发现法 3讨论法 4观察法 学法指导:1参与式学习法:2合作学习法:3比较学习法 五、教学流程【情境导入】【新知探究】脊椎动物是动物界结构最复杂、进化地位最高的一大类群。按进化顺序主要分为鱼类、两栖类、爬形类、鸟类、哺乳类,为让学生按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直观到抽象的路数,认识、理解直至掌握本次教学活动内容,我将采取以下活动步骤:(一)点明五大类群 做法让学生说,老师在黑板上自上而下按一定间隔依次写出脊椎动物类群中五大主 要类群: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
5、哺乳类。目的和意义一是可以让学生在“说”的过程中记住类群名称,二是让学生能按进化地位准确排序,三是为稍后列表式归纳知识点做铺垫。(二)明确学习目标 做法由学生自由发言,然后引导学生归纳出主要的、能说明动物特征的几个方面环境、体表、运动、呼吸、生殖发育、体温,老师及时板书。目的和意义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探索每一个知识点的最初,老师都要把学生当成是这个问题的“博士”,让学生在感到被尊重的同时,也迸发出学习的激情,并由此产生探密的好奇,而做为本次教学活动的起始,课堂气氛有个好的开端,有助于以下环节更深层次的进行。到此为止,黑板上展现了一个清晰的知识框架(附表一),同时学生对下一步的学习就
6、有了明确的思路和目标,利于以下探究活动的进行。(三)分析探究 因为学生对于脊椎动物的五大类群,相对比较熟悉,已有充分的生活经验及基本印象,因此我打乱了了教材顺序,将知识点进行有机整合,决定利用比较的方法,让学生就各主要特征,按从鱼类、到两栖类再到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的顺序,进行纵向比较,使他们更好地理解脊椎动物的进化顺序。板块一:生活环境 做法第一步,让学生从幻灯片上分析课本P55“图 22-30五类脊椎动物生活环境示意图”,让他们短时间内个人思考、同桌议论;第二步,让学生用尽可能科学、精确的语言叙述出来,此时出示幻灯片:已填写了“生活环境”(即板块一)的“附表一”;第三步,水平拔高思考题:从
7、进化角度分析,五大类脊椎动物生活环境的变迁说明了什么?目的和意义图片可以使学生以视觉收集直观而丰富的信息,这样可以让学生从兴趣类群 生活环境 体表 运动 呼吸 生殖发育 体温 鱼类 两栖类 爬形类 鸟类 哺乳类 板 块 三 板 块 四 板 块 五 板 块 六 板 块 二 板 块 一 入手,进而归纳,锻炼他们的语言整合能力。为了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再出水平拔高思考题,让一部分“吃不饱”的学生能最大程度地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力。板块二:体表 做法角色扮演:由五个学生分别扮演“五精灵”小鱼、小青蛙、小蜥蜴、小鸽子、小兔子,用白纸代表他们的皮肤,让他们在纸上用图案表现五类动物的“体表”特征。然后设问
8、:小鱼的鳞片和小蜥蜴的鳞片有什么不同?分别有什么作用?以此使学生对“生物的特征与生活环境相适应”有更深刻的理解。目的和意义寓教于乐,便于牢固掌握、深刻记忆。板块三:运动 做法:提出问题:动物生活在不同环境中,需要觅食、避敌或迁徙,五大类动物分别是通过什么器官和运动方式完成的呢?让学生自己归纳出各类动物的主要运动器官和运动方式。这部分内容在学习 时已经有了知识积累,所以基本可以直接回答。目的和意义学生展示自己所熟悉的知识,填写板块三,可以使他们体验成功的乐趣,让他们做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板块四:呼吸 做法用问题串的形式启发和引导学生回答:1鱼为什么离开水会死亡?(用毛笔在水中和离开水的状态演
9、示鳃在空气中不能呼吸的道理);2 把青蛙长时间浸没在水中会怎样?为什么?3把青蛙长时间曝晒会怎样?为什么?4爬行动物、鸟类、哺乳类动物用什么呼吸?为什么不需要辅助呼吸结构了呢?目的和意义:这些问题环环相扣,逐步深入,加强科学进化的理论渗透,培养学生分层次研究问题的能力。归纳并填写板块四。板块五:生殖方式 做法教师要求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回答五类脊椎动物的生殖方式:受精方式,出生方式,卵有无硬壳保护,卵靠什么孵化?小组讨论:哪类动物的后代更容易存活下来?以此引申“哺乳动物是结构最复杂,进化地位最高等的脊椎动物”。目的和意义是让学生填写板块五,熟悉比较的学习方法,也对生物进化规律有更深刻的了解。板块
10、六:体温 做法通过“冬天为什么不能见到蛇”的问题引入本教学环节,但这个板块抽象而深奥,所以我计划以“亲鸟孵卵”的事实作为提示,教给学生应用刚学的生物进化规律来解题。目的和意义培养学生利用现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展探究】设计的问题是:“为什么两栖动物并非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而是由水生向陆生的过渡类群?”这个问题是比较这种学习方法的再次利用,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学生对,两栖类和爬行类动物的生活环境、体表、生殖发育等多个特征进行比较,很有难度。所以,我采用进行小组讨论形式,并准备适时提出提示性问题“两栖动物有何结构特点使之能在陆地生活?”,“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摆脱了水的限制吗?”目的和意义培养学
11、生合作互助的能力,利用“比较”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归纳总结】幻灯片展示完整的“脊椎动物不同类群主要特征”表:类群 生活环境 体表 运动器官及方式 呼吸 生殖发育方式 体温 鱼类 水中 黏滑的鳞片 鳍,游泳 鳃 体外受精,卵生,软壳卵,自然孵化 变温 两栖 类 幼体:水 成体:水陆两栖 裸露湿润 幼体:鳍,游泳 成体:四肢,游泳、跳跃、爬行 幼体:鳃 幼体:肺,皮肤辅助呼吸 体外受精,卵生,软壳卵,自然孵化;变态发育 变温 爬行 类 陆地 干燥的鳞片 四肢短小或无,爬行 肺 体内受精,卵生,硬壳卵,自然孵化 变温 鸟类 陆地 有羽毛 飞行 肺 体内受精,卵生,硬壳卵,亲鸟孵化 恒温 哺乳类 陆地 有毛 四肢或鳍状肢,行走、奔跑、跳跃、攀援游泳等 肺 体内受精,胎生,哺乳 恒温 目的是让学生用进化的眼光重新审视几乎由他们自己完成的图表,系统温习探究结果,同时知识的查漏补缺。【检测反馈】1脊椎动物的各个类群中由低级到高级的次序是_。2脊椎动物的各个类群中体温恒定的有_,体温不恒定的有_。【课下链接】搜集或利用已有知识列举不同脊椎动物类群与人类的关系。【板书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