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说课稿10.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初中音乐说课稿10.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音乐说课稿10.pdf(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初中音乐说课稿 有关初中音乐说课稿范文合集6 篇 初中音乐说课稿 篇 1 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通过学唱念故乡,感受作者浓郁的思乡之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故乡的情感,培养学生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2、知识技能目标:了解作曲家生平和相关文化,激发学生用富有感情的声音来演唱念故乡。3、过程方法目标:设情景法教学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方法来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以小组合作讨论的表现形式,来提高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力。教学重点:探索学唱歌曲的方法,练习自然而有感情地演唱,并让学生感受和体验思念故乡的情感。教学难点:激发学生有感情、有力度变化的演唱歌曲及唱
2、准附点音符的时值。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电子琴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略以情感为纽带,做好组织教学。)课前播放歌曲故乡的云 二、导入新课:1、初听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的第一主题 谈话:我们一起来听音乐吧!谈话:我们初次感受了这段音乐,感受到它的力度?速度?节奏?旋律?讨论:音乐有什么特点?(从音乐要色上分析)音色呢?2、简介 英国管 3、再次聆听 讨论:我们感受到怎样的情绪呢?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绪呢?作曲家在抒发着自己怎样地情感呢?三、简介作曲家及乐曲背景 师:作曲家是谁?为什么会有则样的情绪呢?1、德沃夏克 捷克作曲家,出生于不拉格附近的农村。他从小就显露出音乐天才,因家境清贫,没
3、有条件上学,工作多年后有了积蓄,才获得进入拉格附音乐学校学习的机会。1890 年,他受聘于布拉格音乐学院教授音乐理论,1892 年应聘赴美国任纽约国家音乐学院院长。代表作品除新世界交响曲外,还有歌剧水仙女、大提琴协奏曲、斯拉夫曲及声乐曲母亲叫我的歌等 2、乐曲背景介绍 四、歌曲教学 1、出示课题念故乡 师:他的美国学生给这段迷人的旋律加上了歌词。2、聆听歌曲念故乡 请学生谈谈听后感受 3、学唱歌曲 用“la”哼唱旋律,感受音乐特点。分析附点节奏 x.x x x.x x|x.x x.x x C|x.x x xx x|x x x x x C|唱旋律 填词唱 力度记号的处理 注意速度,力度和情感。五
4、、拓展空间 创编歌词 要求用“思乡”这个主题,要求学生为这首歌的旋律重新填词。六、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歌曲念故乡,感受体验了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思乡是一种美好的情感,也是一种厚重的民族意识。同学们,再过几年你们也会背起行囊,离开自己的家乡去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相信无论你走到哪里,都不会忘记这片乡土。最后,老师朗诵一首诗和大家分享乡愁。初中音乐说课稿 篇 2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本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节课,第一单元以“青春的旋律”为主题,引导学生正确理解“青春”的意义,于欢乐、健康中步入青春期。而歌曲青春舞曲活泼明快、富于民族特色,歌词具有教育意义,教育同学们要珍
5、惜青春,不要虚度年华,同时结合节奏和舞蹈的创编,既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使学生加深对歌曲的理解,又符合青少年活泼、富有朝气的特点,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培养了协作精神。所以,本节课在本单元占有重要地位,对学生成长起了积极作用。(二)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了解新疆和西部民歌的风格特点,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2、能力目标:学会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青春舞曲。能够根据歌曲的风格,结合一些舞蹈来表现,加深对歌曲情绪的感受。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歌曲,懂得青春易逝的道理,知道珍惜光阴。(三)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体会新疆民歌的风格特点。2、教学难点:感受歌曲的音乐表现形式
6、,理解歌曲的欢快情绪,锻炼对新疆民族舞蹈动作的创编能力。二、教法分析 (一)教法 1、自然过渡法:我不会为学歌曲而直接打开课本,而是通过引导、欣赏使得学生自然而然的过渡到今天所要学的内容。2、视听结合法:运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启发下体验和感知歌曲的风格特点。3、竞赛教学法:根据初中生表现欲望强烈的性格特征,在教学中进行表演比赛,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二)学法 1、学生自觉参与歌曲分析,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感知能力。例如:在学唱青春舞曲时,学生随乐自学歌曲并分析歌曲。2、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善于合作。例如:本课设计一些节奏练习和舞蹈表演,学生一定很感兴趣
7、,积极参与其中,从而合作完成任务,培养团队精神。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4 分钟)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拥有着各具特色、灿烂辉煌的民族文化。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段歌舞。【多媒体播放达坂城的姑娘】向同学们提出:1、刚才播放的是什么歌曲?2、它是哪个民族的?(生:达坂城的姑娘,新疆)很好!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到新疆去看一看吧!【课件:欣赏并简介新疆风土人情】我们本节课要学的就是另外一首著名的新疆民歌青春舞曲。【课件青春舞曲】(二)随乐学唱歌曲青春舞曲(16 分钟)1、听赏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提问:请学生说说这首歌曲的旋律、节奏各有什么特点?它表现了什么样的情绪?(旋律优美 节奏明快 情绪欢
8、快、活泼、充满青春活力)2、再播放三遍歌曲。当听第一遍时,请学生打开课本,边听边跟随音响唱乐谱,并跟着歌曲的拍子拍手,体会节拍感觉;当听第二遍时,请学生找出主要节奏型,边唱边拍出节奏型;(可多叫几位同学表演)【课件:主要节奏型 XXXX XXXX XXX X|XXXX XXXX XXX X|】当播放第三遍音乐时,学生随乐哼唱。3、学生用正确的演唱情绪完整连唱,教师指挥。要求唱出欢快、活泼、充满青春活力的情绪。(唱完后,教师评点)4、学生分组分段演唱,唱后互评,教师总评。(三)作者介绍(4 分钟)王洛宾:中国 20 世纪最负盛名的民族音乐家之一,籍贯北京,1934 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他
9、 1938 年在兰州改编了第一首新疆民歌达坂城的姑娘之后,便与西部民歌结下了不解之缘,并从此在大西北生活了近六十年(其间曾先后两次入狱达十八年之久),将传奇般的一生都献给了西部民歌的创作和传播事业。他一生创作歌剧七部,搜集、整理、创作歌曲 1 000 余首,出版歌曲集六册,他的作品多以情歌为主。其中,在那遥远的地方和半个月亮爬上来被评为 20 世纪华人音乐经典,并且荣获国家颁发的“金唱片特别创作奖”;达坂城的姑娘、阿拉木汗、掀起你的盖头来、可爱的一朵玫瑰花、玛依拉、青春舞曲和在银色的月光下等西部民歌,在国内外广为流传,已成为中华音乐宝库中的经典之作。为表彰他为 20 世纪中华音乐传播所做出的突
10、出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 1994 年 7 月授予他“东西方文化交流特别贡献奖”。然后多媒体播放掀起你的盖头来。(四)随乐舞蹈(20 分钟)新疆素有歌舞之乡的美称,只要你踏上这辽阔的土地,就会被那悠扬的歌声和那翩翩的舞姿所陶醉。那么,你们知道新疆维吾尔族舞蹈的一些基本动作吗?1、播放青春舞曲伴奏,请几位同学跟教师一起学做基本动作。(带动学生活跃课堂气氛)2、请同学们分组准备表演,然后自我评价哪组表现最好。3、对学生的表演给予肯定、表扬。然后请学生朗诵歌词,说说给了他们什么样的人生启迪呢?(学生读完后各抒已见)4、这首歌的歌词用富于哲理的生活现实告诉大家:有些事物可以去而复返,有些事理却是一去
11、不复返的,而人的青春正像那鸟儿一样,飞去后即不再回来,所以我们要珍惜大好的青春时光。(五)回味小结(1 分钟)今天我们学习了青春舞曲这首歌曲,对祖国美丽的新疆和西部有了一些了解,我们要热爱我们的民族,喜爱我们的民歌,只有继承和发扬具有我们民族特色的文化,中华民族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同时,优美欢快的歌舞让我们感受到青春的活力,也让我们感悟到:花无再开日,人无再少年。青春的脚步如行云流水,青春的光阴稍纵即逝。让我们把握青春,珍惜时光,刻苦学习,积极进取吧!四、教学效果 本课以素质教育为目的,面向全体学生,结合教材重点、难点及音乐学科特点,从欣赏、唱歌、表演三方面使全体学生得到充分体验,学生在愉
12、快、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初中音乐说课稿 篇 3 一、教材分析:今天这节课,我选的教学内容是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产生是人教版小学自然教科书第十册的第16 课,与声音的传播、耳朵的科学组成一个教学单元。本课指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声音的产生;在能力培养方面,属于“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的系列。学生在二年级的时候学习过声音一课,并从中认识了声音有高低、强弱,有悦耳与嘈杂等,对声音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本课让学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以利于进一步学习声音的传播。从知识内容上看,本课的知识点相对简单,重点要求学生明确声音的产生过程是由物体振动产
13、生的。教材针对振动发声设计了多个实验,要求学生在实验中反复体会验证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这是在为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打下感性基础,帮助学生建立思考的过程。二、教学目标:根据科学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已有知识和认知能力,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实验能力是指会做物体振动的实验,归纳概括能力是指运用求同法归纳物体振动发声的规律。)3、情感目标:使学生体会到各种自然现象都是有规律的;培养学生细致认真的科学态度。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通过实验认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我为学
14、生准备了大量的实验用具,让他们通过自行探究来揭示自然奥秘。本课的教学难点是验证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四、教学思路:本课我拟订了这样的教学思路:“实验归纳假设验证应用。”目的在于教给学生科学探究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细致、认真的科学态度。五、教学准备:橡皮筋、纸盒、小鼓、槌、豆子、塑料瓶、泡沫小球、细线、音叉、玻璃缸、水、尺、纸屑、多媒体。六、教学过程:本课的教学过程分为四部分:一、看图听音,激趣质疑;二、操作实验,讨论猜想;三、验证假设,得出规律;四、实际运用,巩固认知。第一部分:看图听音,激趣质疑 1、激发兴趣:播放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看画面,听各种声音:泉水流动、发动机发动、音乐会、昆虫振动
15、翅膀、弹吉他。2、提出问题:你们想不想知道这些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声音的产生。(板书课题)第一部分设计意图:通过直观形象的多媒体画面和生动的音响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良好的学习欲望,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去,为参与后面的学习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第二部分:操作实验,讨论猜想 1、指导学生做一些小实验,认识“振动”这个词。(1)指导学生用手抖动书页发声;(2)用手拨动塑料尺发声;(3)将橡皮筋绷紧,用手拨动皮筋发声;(4)在鼓面放几粒豆子,用鼓槌敲鼓发声。小组分工合作,每人任选其中一样进行实验
16、,并观察物体在发出声音时有什么变化。(2)学生实验。(3)讨论:在以上实验中,发声的物体相同吗?发出的声音相同吗?这些物体在发声时,有什么相同的现象?引导学生用“振动”一词来描述物体发声时的相同现象。2、指导学生猜测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根据讨论的结果进行猜测,学生自由提出自己的猜想,引导学生运用“求同法”来归纳,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第二部分设计意图: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机会与有效的指导。在这个环节中,我为学生提供四个实验,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人任选其一进行实验,并在组中交流自己在实验中的发现,目的在于使每个学生都亲自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去,充分地动脑
17、、动手、动口,给每个学生提供锻炼机会,培养他们的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第三部分:验证假设,得出规律 1、音叉发声时振动的验证实验,教师为学生提供音叉,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验证音叉发声时也在振动。2、利用身边的一切实验物品和其它物体,设计实验证明自己的推想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学生分组活动,设计实验验证并汇报实验方法和结果。3、通过以上的实验讨论,我们可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声音是怎样产生的?4、小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5、学生填课文中的空。6、解决实际问题:怎样使鼓声立即消失?通过实验发现当鼓的振动停止时声音也随即消失。说明:物体振动总能产生声音,但不是每一种声音人类都能听到,例如:超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 音乐 说课稿 10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