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辛亥革命.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8课辛亥革命.pdf(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第 8 课 辛亥革命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了解孙中山成立兴中会;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性质、纲领、三民主义;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培养观察和想象能力。正确评价辛亥革命。小组合作学习、交流探讨重难点问题和重要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历史现象的分析、对比,掌握透过现象找出本质的学习方法。通过历史讨论等形式,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历史的兴趣,让学生能够结合史实从多方面论证历史事件的成败与历史意义。3.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学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振兴中华”的高度责任意识,学习孙中山先生不怕牺牲、坚持真理、开拓创新的精
2、神以及“天下为公”的崇高品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精神和竞争意识。本课重点教学重点 中国同盟会的建立,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同盟会的政治纲领及三民主义,关于辛亥革命的评价 一、本课教学特色 以 45 人/组的标准将学生分为若干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基本单位,抢答教师设置的课堂问题,将个人、小组活动表现与学生个人的平时成绩挂钩,增强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动因。二、教材教法分析 孙中山是我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驱他所领导的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一次伟大的反帝反 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使中国社会迎来了 20 世纪的第一次巨变。这课书,分三个部分阐述了辛亥革命的背景、(同盟会的
3、成立)酝酿、爆发、(武昌起义)高潮(中华民国成立)和结局(袁世凯篡夺革命成果)、意义的全过程。二 学情分析:本次教学是历史学科在导学案教学模式下的一次尝试,试图培养起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自我探究的能力,充分分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同学的合作中,活动的参于中学会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四、学生课前准备 1收集、整理有关孙中山的故事 2编排历史课本短剧 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教学】链接旧知识,回顾近代以来列强发动过的大规模侵略战争及中国人民所做的探索问题探究 1概述从十九世纪中叶到二十世纪初,面对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社会各种政治力量的社会实践活动及其影响。生:列举近代以来的
4、四次侵华战争,及其结果和影响。(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失败,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师:思考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救国救民所做的斗争和探索。在教师的引导下回答。生:归纳出.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地主阶级洋务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维新变法运动。结果失败,说明中国人民还需要继续探索和斗争。设计意图:对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所做的探索进行复习,有利于旧知的巩固,同时,自然地过渡到本课内容,使学生从线索上清晰地把所握近代以来中国各个阶层的探索,认识到革命斗争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师:(出示一组图片)这些图片和哪一人物有关 生:孙中山 师:据统计,全国仅以孙中山名字命名的大
5、小地名就有数千处之多。孙中山是二十世纪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人物,被尊称为“国父”。“国父”那一定是缔造这一国家作出杰出贡献的伟大人物。哪位同学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孙中山,讲一讲有关孙中山的故事?【新课教学】学生自主学习:结合导学案 1、小组合作交流:“三民主义”和同盟会纲领阐两者之间有哪些相同?有哪些变化?(可参考下表进行启发分析)说明二者的关系?指导思想 民族主义 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 同盟会纲领 推翻清朝统治 废除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 改革土地制度 民 报发 刊 词 推翻清朝统治,解除民族压迫 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民国政府;国民一律平等,总统和国会议员由选举产生 通过改革土地制度,解脱劳动
6、者的贫困,做到“家给人足”结论:两者没有实质上的不同,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对原来同盟会的纲领加以阐述和完善而已。也是同盟会革命纲领的另一种表达方式。师:“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先生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但“三民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以及试图在不触动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前提下解决土地问题,这些局限是民族资产阶级软弱性的体现,也就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的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设计意图;三民主义是本课的难点,通过资料对比引导学生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学会分析历史资料,引用历史资料,以及客观地评价历史问题。师过渡:观看视频武昌起义片段,结合课本从中提取有效信息。了解这一重大事件的相关情况
7、。完成导学案的填空,通过观察武昌起义后国内形势图说说起义的影响。生:通过图片说出起义得到了全国很多省份的响应,清王朝土崩瓦解了。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从影视资料中提取信息,加深对这一历史事件的印象。师过渡:接学生回答,武昌起义使腐败的清王朝摇摇欲坠,中国社会也将要发生巨大的变化。2、小组交流:辛亥革命前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此做了哪些准备工作?引导学生分别从组织准备,思想理论准备,军事准备三个方面在小组间交流。师强调同盟会,三民主义等重要知识的理解。设计意图;通过交流,教师引导,引导学生学会从课本中归纳出重要的信息,找到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落实重要知识点在学案上。也为本课的学习做好背景资料的介
8、绍。3、合作交流,探讨武昌起义后中国社会发生的三件大事。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合作,概括出这四件大事:(1、中华民国的成立。2、清朝统治被推翻,3、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学生通过资料了解中华民国成立的概况,掌握公元与民国换算的方法。设计意图:通过本环节,使学生对辛亥革命的结果有一个完整地认识,体会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巨大影响。同时通过学生的合作交流学习,从繁杂的零碎的知识中归纳出重要的信息,提高学生的历史概括能力。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4、交流:分析袁世凯夺取辛亥革命果实的原因?结论:帝国主义的支持;袁世凯的欺骗手段;及袁世凯掌握了实权。革命失败的原因?结论:主观
9、是资产阶级软弱妥协性;客观是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5、各所已见;有人说辛亥革命成功了,有人说辛亥革命失败了,你怎么看,说说理由。如何评价辛亥革命?说明了什么?师交流评价历史事物的一般方法:性质+积极影响(历史功绩)+消极影响(局限性)师:指导学生用一分为二的分析方法去评价历史事件。指出衡量一场革命的成败,关键是看革命的根本目的和预定目标是否在大多数程度上达到,及革命的直接结果,然后和学生一起归纳。A革命目标:推翻清朝的统治,结束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B直接结果: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但是却让袁世凯窃取了胜利果实。因此,辛亥革命既是成功的又是失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结论:辛亥革命的失败说明
10、,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这一任务必须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下才能完成。教师点拨:引导学生从三民主义的局限性理解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导致的。并在教师的总结中得出辛亥革命的历史教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是行不通的。历史启示,师引导下联系现实使学生理解:顺应历史潮流,世界潮流是辛亥革命留给我们的重要启示。设计意图:本环节是课文的升华部分,是对辛亥革命的深入理解和认识。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还不够,所以教师占主导地位,通过教师的讲解,引导,师生间的交流使本课的内容有一个质的提高,也使学生学会全面地认识历史事件。【课堂小结
11、】知识归纳: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创建革命党:兴中会的成立:1894 年,在美国檀香山成立了兴中会。这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同盟会的成立:1905 年,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这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2)主张:用革命手段推翻清朝的统治,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3)爆发:武昌起义(1911 年 10 月 10 日)(4)高潮:中华民国成立:1912 年 1 月
12、 1 日孙中山在南京就职,定都南京。(5)评价:成功(直接目的)推翻了清朝的统治,(最大贡献)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思想作用)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失败果实被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窃取了,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失败的原因:主观是资产阶级软弱妥协性;客观是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6)教训:资产阶级革命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从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得到的启示:资产阶级不能救中国,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7)孙中山的革命活动:成立兴中会;建立中国同盟会,提出较为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三民主义;领导辛亥革命(最大功绩);建立中华民国;
13、推翻清政府统治等。(8)孙中山精神:反对列强侵略和军阀割据,争取国家统一的爱国主义精神;为振兴中华,自强不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民族精神;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精神。不怕牺牲、坚持真理、及“天下为公”。板书设计:一、孙中山创建革命党(时间、地点、纲领)二、武昌起义 时间、地点、人物、经过、结果 1、兴中会的成立 2、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3、三民主义 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后记:本课讲中国如何建立民主共和国,在基本概念上如果学生仍有偏差,即分不清专制制度与民主共和制度的根本差异,那就应及时总结。教学总结应把握重点,从专题的连续性角度,总结专题教学的经验。拓展延伸感悟升华: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开创的革命事业的忠实继承者,始终把自己为之奋斗的事业视为辛亥革命的继续和发展。今日之中国,到处是发展和进步的蓬勃场面,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大大提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武昌起义浮雕充分说明,辛亥革命在中国发展历程中写下了重重一笔。我们相信,孙中山先生提出的“振兴中华”的伟大理想一定能够实现。设计意图;通过学习革命先辈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发学生为“振兴中华”而奋斗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巩固:见导学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