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3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pdf(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 3 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第 3 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宿建德江教学导航【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古诗词文化的魅力。2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诗句的语言之美。【教学重点】通过朗读、理解诗意,领略诗歌意境。【教学难点】通过文本细读,准确地还原诗歌画面。【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欣赏古诗,揭示课题同学们,喜欢古诗吗?想必大家平时一定积累了不少古诗,谁来背首古诗给大家听听?(配古筝曲)一段优美的古筝曲配合着同学们的诵读让我们感受到古朴的美。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新诗宿建德江,让我们通过
2、学习再次感受诗的美好意境吧!(板书:宿建德江)我们一起读一读。(齐读)“宿”是住宿、留宿的意思。谁留宿建德江?孟浩然留宿建德江。(板书:孟浩然)这首诗就是孟浩然仕途受挫后,南下经过建德江时写下的一首诗。二、自读古诗、初步感知 1自读古诗现在请大家自由地把这首诗多读几遍,借助课后的拼音把生字读准。(学生自由读古诗,按自己的节奏和速度读。)2教学重点字词与释义课件出示古诗,指名读诗,读准生字,强调字音。烟渚:指笼罩在烟雾下的江中陆地。渚,水中间的小块陆地。暮:傍晚,太阳落的时候。客:诗人自指。旷:空旷。3再读古诗请同学们再自己读一读诗,这次请注意把诗读流利,读出诗里的节奏。三、入境悟情,体验升华
3、1同学们的朗读也激起了老师读诗的欲望,下面我也给大家读一遍这首诗。教师泛读,同学闭目想象你看到了什么?(夜幕降临,江中小舟,烟雾迷蒙,孤身夜宿,身处异乡,旷野无边,天比树低,月与人亲。)刚才同学们描述的画面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和感觉?(孤独、沧桑、凄凉)让我们带着这种感觉再来读一读,把这种感觉读到诗的字里行间。(齐读)2读着读着,诗中哪个字眼最触动你的心?(“愁”)找得真准,看来你已经走进诗人心中了。(板书)来,一起把这行诗来读一读。(如果这时候有人陪我说说话多好啊)感到寂寞了;(如果这时候我在家乡多好啊)怀念家乡了。诗人孑然独身途经建德江,面对四野茫茫、江水悠悠、明月孤舟,想到自己“皇皇三十
4、载,书剑两无成。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自洛之越),那一时间,诗人满怀的愁绪涌上心头。来,谁来读一读这满怀的愁绪?(指名读)读出了思亲之愁(寂寞之愁、思乡之愁)。5满怀的愁绪向谁诉说呢?(月亮)诗人对月是何等的苍凉、孤寂,让我们带着这种感受再读课文,如果你是诗人,你会向月亮诉说什么呢?月亮又会怎样劝慰他呢?请同学们拿出笔来把它写下来吧!6听了同学们的描述,此时的诗人虽置身于孤舟之上,思绪却早已随月飞远。他的心飞到(家乡去了。)他想到了往日与亲人朋友相聚的情景,是一幅什么样的情景呢?预设 1:在一个寒冷的夜晚,诗人和朋友围坐炉边,把酒言欢。预设 2: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诗人和朋友在桃花林中
5、吟诗作对,流连忘返。预设 3:在一个秋风送爽的日子里,诗人和家人相聚树下,其乐融融。(生齐读。)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四、全诗回读、情感共和。不知不觉中,我们走近了一轮明月,这是孟浩然、李白、杜甫曾经守望过的月也是我们的月,是古往今来唯一不变的月。学习了本首古诗我们已然成为了孟浩然的知己,朋友,我们已然体会到了他在日暮时分“人在江中、心随月去”的满怀愁绪。让我们这份愁情托付江中的月儿,通过我们的背诵,以解他愁肠百转的孤独与寂寞。(背诵全诗。指名背,小组背
6、,比赛背。)在月亮的光影里,我们看到诗的背影如此美丽;在月亮的光影里,每一个诗人都曾经陶醉,每一次陶醉都是一幅美的画面,它以如此的凄凉带我们到那诗人的编织的清幽淡雅的诗的境界之中。只要我们用心体会,一定可以跨越时空,体会古诗的无限境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是九年义务教育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24 课古诗两首的第一首诗。此诗是宋代诗人苏轼任杭州通判时所作。诗题内涵丰富:点明时间、地点、事件和心境。全诗四句话写云、雨、风、水,生动形象;写山、船、地、楼,句句求实,堪称写实景的佳品。表现出诗人明锐的观察感受能力,形象生动的想象能力和高超的遣词
7、造句能力。【设计说明】语文课程标准第三学段古诗的教学目标指出,“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作品的情感。”古诗教学应注重战略,关键之处要体会古诗的文字美,音韵美,意境美,方寸之地意味无穷,进而熟读成诵,积累于胸。苏轼写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巧妙地运用比喻,形象生动,内容不难理解,故而遵循“淡化理解,强化诵读”的古诗教学原则。【学情分析】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已学过很多古诗,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能借助注释、工具书、想象画面等多种方法来读懂古诗的大意。但有时,会对诗歌背后蕴含的诗人情感不能深刻领悟、体会。因而要着力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
8、学习古诗。【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一个生字,理解古诗词句的意思。3.借助阅读想象,感受六月西湖在晴雨之时的奇特景象,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诗句的语言之美。【教法、学法】教法:运用各种手段,图片、音乐,充分激发学生的情感,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诗句的语言之美。学法:采用多种朗读方式:自读、齐读、配乐朗读感悟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运用多种学习方式:“自读质疑交流小组合作探究多种展示”这样一种学习过程来实现对文本的学习。【思路提要】采用同学喜闻乐见的学习形式,读诗会意入境悟情,形式不拘一格,关键要把古诗学活,在读中理解、感悟这首古诗。二、诵读古诗读古诗要有节奏,还要有
9、重音。1.诗题:指名读,齐读;2.诗句:请同学们把这首诗多读几遍,准确认读,把字音读准,诗句读通顺。指名读,评读。怎样才能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自由畅谈)(出示读诗建议:准确认读,把字音读准,诗句读通顺;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注意平声字读长,仄声字读短。诗的韵脚为开口呼,读出的声音要悠远。)【出示节奏】指名读、师生对读、小组读、站立读等多种形式读。三、理解诗意 1、自己再读几遍,想想六月二十七日苏轼在望湖楼看到一番怎样的景象?反馈:描绘了西湖忽晴忽雨的景象。云怎样?“翻墨”,指打翻的黑墨水。乌云像打翻的黑墨水还没有遮住山。雨怎样?白色的雨点像跳动的珍珠,杂乱地跳进船里。
10、风怎样?卷地而来的大风,忽然把乌云和雨点吹散了。水怎样?望湖楼下面的水像天空一样,水天一色,一片汪洋。2、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用自己的话与同桌交流。馈:出示前两句男生读,什么意思?【理解“翻墨”“跳珠”,强调“遮”字书写注意事项。你能用学过的四字词语形容一下这样的乌云吗?(乌云翻滚、风起云涌、乌云密布、乌云滚滚)你还在哪些诗中见过这样的云?(黑云压城城欲摧)这样的雨一直留在苏轼的脑海里,15 年后当苏轼故地重游时依然在怀念这样的雨。(出示:还来一醉西湖雨,不见跳珠十五年)让我们记住这样的雨,齐读第二句。此时此刻,又让你想起哪些含“雨”的诗句?】这两句诗很有意思,我们来做个对对子练习:“黑
11、云”对(白雨),“翻墨”对(跳珠),“未遮山”对(乱入船);山、船、地、楼);变化快(“未遮山”“乱入船”“忽吹散”“水如天”为瞬间变化);动态多(翻、遮、入、吹),是在楼上所见的雨景。比喻恰当,有声、有色、有形象、有动感,逼真可感,句句写景,句句抒情。五、升华诗中蕴含的情感 1、观看此诗赏析视频,进一步领会古诗意境,升华情感。2、出示、齐读:苏子笔下惊风雨,阴晴时霎亦传神.读罢掩卷细品味,又疑东坡是天人。2、配乐齐读古诗。六、拓展延伸 1.这首诗描绘了西湖忽晴忽雨的景象,这让你想起那句俗语?(俗话说“六月天,孩儿脸”还真不假,刚刚还是阳光灿烂的天气.转眼就下起大雨来了。)还让你想起那些表示变
12、化快的成语?(变化多端变幻莫测千变万化瞬息万变日新月异转瞬即逝稍纵即逝白驹过隙喜怒无常)2.解释带点的词,说说诗句的意思。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3.背诵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4.交流苏轼的其它诗词。5.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苏轼一共写了五首,我们今天学的是第一首,请同学们下去以后查一查余下的四首。【板书设计】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来去匆匆雨前黑云翻墨雨中白雨跳珠雨后水天一色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2通过语言文字,融入自己丰富的想象,感悟这首词所描绘的意境。【教学重难点】品味诗人遣词造句的妙处,领略诗歌意境。教学过程一、课前铺
13、垫(一)介绍宋词:宋词是继唐诗后的又一种文学体裁,它兼有文学与音乐两方面的特点。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名,叫做“词牌名”,依调填词叫“依声”。词别名“长短句”(在宋代以后,可以说长短句是词的别名,但是在北宋时期,长短句却是词的本名;在唐代,长短句还是一个诗体名词)。宋词远从诗经、楚辞及汉魏六朝诗歌里汲取营养,又为后来的明清戏剧小说输送了养分。直到今天,它仍在陶冶着人们的情操,给人们带来很高的艺术享受。宋词也叫词,著名的关于宋词的书有:宋词三百首等等。宋词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苏轼(豪放派)、柳永(婉约派)、陆游、李清照,人们说的“苏辛”指的是苏轼和辛弃疾。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著有美芹十论与九议,条
14、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公元 1207 年秋季,辛弃疾逝世,年 68 岁。二、导入同学们,在你们积累的宋词中,你最喜欢哪一首,能背给大家听听吗?学生自由背诵。三、新授过渡:读通词是学好古词的序幕,读懂词,读出词里所包含的意思,这才是学习词的正式开始。词就像一杯浓浓的咖啡,需要细心品味,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仔细品味一下吧!(一)品读上阕出示: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1自读自悟,走到辛弃疾的身边去,做他的同行者,调动起你所有的感觉器官,欣赏这美丽的夜景。2交流:(1)看到的:明月、别枝、惊鹊、鸣蝉、稻子。别枝,现主要有三种解释:
15、a离开枝头;b斜枝、树枝;c另外一枝。本文指的是横斜突兀的树枝。(3)听到的:蝉鸣、鹊啼、蛙声、说丰年。同学们,词中说伴随着清风吹拂,传来阵阵稻花香和蛙声,仿佛是青蛙们在争说丰年,那他们会说些什么呢?同桌试着演说,指名演说(丰收、老百姓的生活、多捉虫子之类)。3你的脑海里呈现出怎样的一幅画面?(学生自由描述,大致内容是:月光十分明亮,把沉睡的鹊儿都惊醒了,扑棱棱地离开枝头,飞起来了,引起树枝摇曳,半夜里,清风徐徐地吹来,让人感到真凉爽、舒服,风儿还送来一声声蝉的鸣叫,似乎在唱歌呢!田野里,稻花开了,一阵阵清香扑鼻而来,让人感到神清气爽。词人辛弃疾走在乡间的小路上,一路上碰到许多纳凉的老农,都在
16、说着“今年真是一个丰收年”,池塘里,传来一片青蛙的叫声,似乎也在争说丰年。教师相机评价并指点:在古诗词的学习中融入自己丰富的想象,才会感受得真真切切。)4感情朗读,前一句读出“幽”,后一句读出“喜”。5明亮的月光,惊醒的鹊儿,微微的凉风,鸣叫的蝉儿,清新的稻花香,这一切多么的美好,让我们一起置身于这么美好宁静的夜晚,感受着清风明月,轻轻地吟一吟吧。6在如此美好的夏夜,词人的心情怎样?(兴奋、愉悦、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之中。)(二)品读下阕过渡:这么充满诗情画意的月夜,真让人走进了画卷一般,词人走着走着,天气突然发生了变化。自己读读下阕,在脑海中勾勒画面,也可以和同伴交流感受,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可
17、以相互讨论。如果讨论还不能理解的,请准备质疑。1出示: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2学生自主感悟,自主交流。茅店:用茅草盖的小客舍。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见:同“现”。3学生交流画面,相机指导朗读。词人完全沉浸在展望丰收的巨大喜悦之中,浑然不觉天气的悄然变化,他猛一抬头,看到了“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此刻他的心情怎样?就是这个时候,引读“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4提出质疑:词人疾步向前走,想找个避雨的地方,过去熟悉的茅店就在社林的旁边,词人为什么找不到了呢?出示选择:(1)道路非常的弯曲、林木茂盛;5这就是生活的乐趣。在山野中遇雨而又能找到避雨的地方,这种乐趣不是身历其境的人是很难体会得到的。让我们再一起来体会齐读下阕。(三)读透与时空对话 1同学们,学词的最高境界是读透它。读透就是要求我们在读词时,一边读一边想象词中所描绘的景象,做到词图合一,身临其境。3师总结:让我们再次带着欣赏的目光,有感情地读读这首词,感受词人的真挚感情和匠心独运。【作业布置】1请把这首词中你最欣赏的诗句写下来。2如果你想画,拿起你的画笔,画一幅简单的夜行黄沙道图。3课外收集感兴趣的宋词、元曲,并背上几首。4学完这首词,如果你也想写诗,那就大胆地行动吧!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