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历代皇帝简史.pdf
《北魏历代皇帝简史.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魏历代皇帝简史.pdf(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北魏历代皇帝简史 北魏历代皇帝简史 北魏是一个奇特的王朝,它在中国历史上占据了 148 年的时间。却一直是默默无闻的,不为世人所知,史记记载也是寥寥无几,小说,电影,电视也几乎找不到它的影子,似乎这个王朝在历史的长河中不声不响的蒸发了,北魏是由鲜卑拓跋氏建立起来的少数民族王朝,这个民族为生计所迫由发源地一直南迁,为了生存和当地的部落国家发生长期的融合和战争,在进入中原的过程当中他们首先建立了代国之后被后秦所灭,最终才建立了强大的魏国,为区别于曹操建立的魏,所以历史上称它为北魏 鲜卑民族来自大兴安岭,生活在一个美丽的地方,那里犳鹿成群,松涛澎湃叫做大鲜卑山,他们打猎,吃兽肉,穿兽皮,采集野果住
2、在嘎仙洞中过着群居生活,他们的最高领导人不叫大王,更不叫皇上,而是叫做可汗,可汗率领着他的部落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先安无事直到,第五代推寅这人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南迁,离开他们生活的地方,原因何在呢?一、人口的持续增长。使环境成为制约鲜卑人继续发展壮大的瓶颈。大兴安岭虽然物产丰富,但动物的繁殖赶不上人类的破坏,推寅可汗肯定是被逼得没有法子,狼多肉少啊!二、大兴安岭地区恶劣的气候环境。严寒、暴风雪是大兴安岭的常客,让他们苦不堪言。三、周遭邻国局势的变化。称霸草原不可一世的匈奴帝国的衰败了,在鲜卑身侧有一个强大的匈奴帝国,你鲜卑人即便是想从深山里出来,到草原上找点食物吃,你也得问一问我大匈奴答不答应
3、。现在推寅汗有机可趁,既然政策已定,就要付诸实施,南迁的第一个目标在哪里呢?他的落脚点又在何处呢?这个地方叫大泽,今天的呼伦贝尔湖。“巍巍兴安岭,滚滚呼伦水,千里草原铺翡翠,天鹅飞来不想回”这是内蒙古草原民歌呼伦贝尔美中描述的迷人景色。烟波浩渺的呼伦湖方圆八百里,碧波万顷,如同一颗晶莹硕大的明珠,镶嵌在广袤辽阔的呼伦贝尔大草原上。天水相连,碧草无垠,那是一个多么美丽动人的自然风光,可 1800 年前的呼伦贝尔湖又是怎样一翻景象呢?魏书序记中载:“南迁大泽,方千余里,厥土昏冥沮洳。无尽的沼泽,多么的荒凉,一眼望不到尽头的荒原,以至于推寅汗坚决的要放弃大泽,继续南迁,上天没有再给他机会,他死了人们
4、无论做什么事,总是先要和因循守旧的思想做斗争,离开世世代代生存的故土,要需要多大的勇气,顶住多大的压力。满怀信心而来却大失所望,林地民族的迁徙是很困难的,它不同于草原民族,林地民族是没有马匹的,在深山老林马儿不能奔跑,所以他们走的非常艰难,没有游牧民族的生活经验,不懂放牧,所以他们才在靠近故乡的地方停下来,大泽离大鲜卑山仅百里。在付出了如此大的代价之后,勇敢的推寅汗死了,他的继承者们只得在大泽学习游牧民族的生存方式,牧牛放马,一呆就是上百年,大泽湖畔的畜牧业发展起来,人口继续增加,但环境依旧恶劣,漠北的严寒让鲜卑人吃尽苦头,暴风雪降临的日子,他们会在雪地里刨个坑,伴着风雪的怒吼声睡在里面。到了
5、可汗邻时的时候,老可汗认为不能在这么下去,临终遗言就是让自己的儿子继续迁徙,据说有神人对他讲:“啊!我保佑的子孙们,难道你们永远要住在这片荒凉的地方吗?暴风雪会把你们埋掉!遍地的野狼会啃掉你们的骨头!为什么你们不把眼光看得远一点,在那片荒漠的尽头,会有千里草原,成群结队的牛羊。越过那一座座山峰,会有另外一个美丽的地方,那里有高大坚实的房子,可以抵御严寒和野兽,遍地是吃不尽的粮食,永远吃不完,冬天吃完了,春风一吹,又长出来了。它的名字叫做中原,孩子们,走吧,迈开你们腿,勇敢的向前走!”这个故事宗教神火色彩强烈,因为他们需要迁徙,人的欲望是永无止尽的,他们渴望更好的生活。洁汾、力微父子依旧在努力寻
6、找他们理想中的土地,他们在匈奴故地辗转迁徙,终于一片美丽的土地印入他们的眼帘。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大草原,几经周折鲜卑人终于找到了他们的归宿。神主拓跋力微创建了代国,之后被前秦所灭,公元 386 年拓跋珪复兴代国,这时他只有 16 岁,打败其他少数民族稳定了他的塞北的统治建立魏国,定都盛乐,今天内蒙古和林格尔,真正意义上的北魏由此开始 拓跋珪北魏的开国皇帝,一出生体重是平常儿童的两倍,是个大额头、大耳朵、又重又肥的胖小子。聪明,很早会说话,眼睛炯炯放光。作为北魏的开国皇帝一生南征北战,立下汗马功劳。重视文化教育,发展农业生产,经过道武帝的苦心经营发展为北方一个封建大国,从这个时候开
7、始,中国历史上形成南北朝对持的格局,北魏王朝是第一个在中原建立政权的少数民族。三十岁以后的拓跋珪行为异常,完全是另外一幅模样,据【魏书】记载,他会经常残杀大臣,皇帝出门要坐步辇,他手上会拿一把宝剑,不高兴了一剑刺在抬撵人的后脑勺,一个人死了另一个人马上代替,每次出行都会杀死十几个人。当时北魏境内不断出现自然灾害,拓跋珪很迷信,他觉得是手底下的大臣没有尽到人臣的职责才导致的灾害,所以对大臣,对在身边服侍的人都怀有恶意,整天疑神疑鬼的,每当文武百官上前启奏国事,他就会想想人家过去犯下的错。突然下令杀掉之人,如果有人面色稍变,或是呼吸不匀,言语出现杀错,就会怀疑你们是不是心中有鬼,作则心虚,有时会亲
8、手把人刺死,在大殿门前每天都摆放着被处决的尸体。这位横赛天下的英雄怎么突然之间变成一个不可理喻的杀人魔,人们说他生性残暴,是少数民族的本性,其实他当时换上了严重的精神分裂症,魏晋南北朝所谓的“玄学”非常流行,人们思想空虚,认为看破红尘生死,修炼长生不老之术,流行食用一种名叫“寒食散”的药物,寒食散又叫五石散,只要是由雄黄,石钟乳,青磁石,丹砂,白石英组成,这些在中药材中属于金石类,在【本草纲目】中都有说明,或多或少都有毒性,现代化学技术也测定出含有汞,铅,水银等,寒食散是药石,性燥,有春药功效,必须心境平和,寒食散促使魏晋士人形成一种平和、豁达的性格,不轻易动怒。生性野蛮、剽急的北方蛮族人学不
9、来,他们服用,非但起不到神智清明有益一方面的作用,反而导致坏的副作用变本加厉。拓跋圭在太医令阴羌死后,“药数动发,”性情更加狂燥,喜怒无常。有时几天不吃饭,有时通宵不入眠,追想自己平生成败得失,自言自语,喋喋不休。另外在原因也很重要,在金戈铁马,摧城拔寨上拓跋珪是战功赫赫,得心应手,但是在建立北魏后他却陷入两难的境地,在中原建立北魏政权,却大量保留着胡人的风俗和生活习惯,因而不能像汉族皇帝一样轻易驾驭政权,反而处处受制于人,甚至皇位也受到威胁,连身边的大臣都要治他死地,取而代之,这是对他打击很大,对所有人猜忌不放心,长期以来精神处于特别焦虑,特别紧张的状态,最终导致他患上精神疾病 这位伟大的皇
10、帝最后也不的善终,死在自己的亲身儿子手下,北魏自开国以来就立下了这样的规定,可以说是惨无人道的,母以子为贵,中国封建社会宫廷中,诸皇妃以生儿子为荣,母亲为儿子能继承皇位,对老皇帝争宠献媚,费尽心机,一旦儿子立为太子登上帝位,母亲便被尊为太后,享齐人之福,荣耀无边。这种情况,在北魏宫廷不存在,北魏开国皇帝拓跋圭立下的规矩是,立太子先杀其母。试想还有哪个母亲愿意自己的儿子被立为太子呢?以至于魏书中说后宫的女人情愿自己生的是女孩,即使是男孩也不愿别立为太子,当时的太子是拓跋嗣是个大孝子,听到这条惊人的诏令时,满面流泪,哀泣不自胜,回到住处,整天整夜地哭号悲泣,“日夜号泣”。拓跋圭大为恼火,身为一国储
11、君,不能为天下解忧,为百姓立太平,为一个女人哭哭啼啼,如何做帝国领袖!下旨召拓跋嗣入宫,太子东宫的左右亲信对拓跋嗣说:“太子,你不能去!皇上很气愤,你如果进去,恐怕出不来了。万一一不小心把你打死了,你就陷皇上于不义,不如暂时回避一下,太子一听有道理,于是连夜就跑了。太子拓跋嗣失踪。拓跋珪只能另立一个太子。他考虑立他的次子拓跋绍为太子。拓跋珪年轻时,到贺兰部见到自己母亲贺太后的妹妹很漂亮,就对母亲说明心意,要娶小姨为妻(拓跋珪部起自沙漠,礼仪人伦不同于汉族)。贺兰太后开始坚决不答应:“不行!我这个妹妹太过于漂亮了,必有不善不吉的兆头。而且她已经嫁人了,不能夺抢别人的妻子。”拓跋圭当年意气正锐,锋
12、芒在外,怎么会放过一个合心意的漂亮女人呢,派人把她丈夫杀死,纳之为妃,生下了拓跋绍,这孩子他父亲的优良基因一点没遗传,自小就凶狠无赖,喜欢打劫行人,剥光人家的衣服取乐,拓跋珪恨铁不成钢有次把这孩子头朝下掉在井里打,知道奄奄一息才拉上来。公元 409 年的一天,拓跋珪把贺夫人大骂一顿,并将其囚禁,准备处死,天黑推迟未决。贺夫人害怕,同床这么多年,不知道丈夫什么样的脾气,满朝权贵说杀就杀,同甘共苦的刘夫人说赐死就赐死,弄死自己哪里会顾念夫妻情意,不甘心等死就千方百计通知自己的儿子来救自己,当时的拓跋绍只有 16 岁,看到自己母亲有难,一不做,二不休,当天深夜就跑进他爸的寝室,现在的拓跋珪个性怪异,
13、非常残暴,不得人心,人们都盼他死呢!所以也没有人帮忙,只高喊一声有贼,就死在了乱刀之下,开国皇帝终年只有三十九岁,砍死父皇,拓跋绍紧闭宫门,第二天中午,皇宫的门还没开,拓跋绍谎称奉诏,把文武百官集合在端门之前,面向北方站立,从门缝中对大臣们说:“我有叔父,也有哥哥,你们打算听谁的?”说得大家愕然失色,一时间全愣住了,这都哪跟哪儿?问了半天,没一人回答。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南平公长孙嵩说话了:“拥护大王。”众人这才知道拓跋圭已死,又不明白死的原因,所以没人胆敢出声。魏都平城闹翻了天,朝野汹汹,人怀异志。拓跋绍毕竟是个少年,刚干了大逆不道的事,现在又无人辅佐,听说人们不安分,只会拿住金钱来打赏,这时
14、候的原太子拓跋嗣听说自己前脚一出门后脚自己的亲弟弟就把自己的亲爸爸给宰了,马上从外地赶回来,白天藏在山里,晚上住在王洛家,百姓知道这事以后很高兴,太子刚在城西露面,宫中的士兵哗变把拓跋绍给绑了,交给了太子处理,杀掉母子二人后登基为帝,只有 18 岁,还干了件比较残忍的事情,给满朝文武一人发一个小金碗,把刺杀皇帝的这些人剁成肉酱盛在碗里,让众人连汤带料的吃了。明元帝拓跋嗣是北魏的第二位皇帝,在位 15 年,建树不多既不及他拓跋珪又逊色于他儿子拓跋焘,但是没有拓跋嗣的修生养息,也不会有后来的一统北方,所有说拓跋嗣对于北魏来说起一个承上启下,催化剂的作用。他倡导大赦那些曾经因为战争和饥荒被迫造反的老
15、百姓,乱世中汲取很多人才为己用。当然最大的功劳就是为北魏选对了接班人,太子拓跋焘在明元帝执政期间就与父亲一起来治理国家,父亲在外征战他能做一切皇帝该做的事情,由于常年的征战也因为食用五石散的原因 32 岁的时候拓跋嗣就去世了,总体来说是个守成之君。云冈石窟所在之处武州山,在当时是最高资格的,祭祀之山,规格如同祭天,过去把这叫做武周塞,旧都到达平城要经过这里,位于内外长城之间,是北魏通往北方的咽喉要道。人马商队往来频繁,还驻扎有重要的军队。皇帝经常在这里商量国家大事,当时明元帝刚刚坐上皇位,在北方依然有很多少数民族的残余势力南下,明元帝御驾亲征每每经过武州山就会觉得此地很有灵气,希望能得到神灵的
16、庇护,果然都有打胜仗归来,于是武州山在人们心中有很重要的位置,并把它定能为神山,在此处开凿石窟也是情理之中。太武帝拓跋焘是北魏王朝的第三位皇帝,在位时间最长,武功最高,他的一生可以分为几个阶段,首先是少年成名,他在做太子的时候就建立起了很高的威望,最出名的监国太子就是他了,父亲死后顺利接过大权,很快就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第二阶段就是发展壮大,在这期间他把武字发挥到了极致,用了 15年的时间把十六国期间存活下来的几个政权全部灭亡彻底统一了中国北方,但是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伟人也有失足的时候,在中国历史上发生的三武一宗灭佛事件,拓跋焘就是第一个主张灭佛的皇帝,起初他也比较信佛,经常和高僧一块谈论佛经
17、,修寺建塔,在征战中很留意被虏获的僧人,会把这些人请到平城来,当时的佛教形势一派大好,但是僧人太多了也造成了一定的麻烦,僧人有免除徭役赋税的特权,而且不会直接从事生产,出家人多了影响了国家的税收和劳役,封建社会中国家的财政收入主要就是靠百姓交的税,为了不服兵役,为了不去打仗,不管信不信佛都刮了脑袋去当和尚,还有就是作奸犯科的人为了逃避法律的制裁跑去寺庙出家,大量的修寺庙也对国家的财政造成一定的负担这个太武帝不仅雄才大略,彪悍威猛,而且头脑相当清醒。在他占领了大半个中国的时候并没有志得意满变得自负,而是在冷静的思考,我们鲜卑人到底有没有资格来统治中国,其实在他的潜意识里有一种强烈的民族自卑感,他
18、想要迅速的寻找到一种属于鲜卑人的文化能够和强大的汉文化相抗衡,开始的时候他是寄希望于佛教的,可是当时的佛教信徒貌似不太能揣摩天子的内心世界,只顾在优越的环境之下,一门心思的吃斋念佛,争取早早去极乐世界,还对国家造成影响!这让太武帝很失望。正在困惑当中来了一个叫寇谦之的道士,来到北魏就是为了寻找政治依托来发展道教的,这道士很聪明,有眼力见,看清了皇帝的心思。就对着太武帝说,您也别纠结,别困惑。您是奉天承运而来的天子,就老天把天子的头衔套在鲜卑人头上的,这话说的妙。皇帝听着很爽,很受用,这时佛教和道教的天平渐渐地倾向了道教这一边,这么不冷不热的过了几年之后,发生一件历史性的大事件,使太武帝彻底的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北魏 历代 皇帝 简史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