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变万化妙理无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及其临习.pdf
《千变万化妙理无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及其临习.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千变万化妙理无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及其临习.pdf(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百度文库 1 千变万化 妙理无 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及其临习 学行书当然从二王入手。王铎曾把晋代书法比作高山峻岭,这就是告诉我们只要豋上晋代这座高山,就豋上书法高高的殿堂。历史上有成就的书法家几乎都曾攀登过晋代这座高山,唐代书法直接承继着晋代书法。宋代米芾在拜谒苏轼以后开始追求晋魏平淡。元代赵孟頫的“复古”复的就是晋人之古。但是,二王传世作品极少。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正是因为它保存了二千四百多个王羲之行书字而受到书林重视。圣教序序文是唐太宗为唐高僧玄奘所译经卷的序文。宋代黄伯思说:“唐文皇制圣教序时,都城诸释诿弘福寺怀仁集右军行书勒石,累年方就。逸少真迹,咸萃其中。
2、”唐代书法传播的方法无非是勾摹和集字刻碑两种。但勾摹除费时外,一次只能摹写一张,并且每次效果都不一样。刻碑仅仅是第一次复杂,以后拓印就较为容易了。这样,在宋代还没有形成刻帖风气以前,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已广为流传,被许多学子作为学习的范本。清代蒋衡在拙存堂题跋中说:“沙门怀仁乃右军裔孙,得其家法,故集圣教序一气挥洒,神采奕奕,与兰亭序并驱,为千古字学之祖。”我在临习时竭力追求与原帖的相似,具体说有以下几点:1.纸的使用上选择质地细腻不粗糙又有吸水性的毛边纸或竹纸,力求接近晋人的用纸。王羲之用的毛笔是鼠毫,今天很难选到它,但我们可以用性能与它相似的狼毫或兼毫。纸和笔如果选用现代人喜欢的生宣和长峰羊
3、毫,由于生宣的吸水性能强,长峰羊毫又难于控制,在临摹时就无法顾及其笔法,而把主要精力放到工具的使用上了。这对初学者是极为不利的。2.在临习时,字的大小要接近原帖的大小。明代丰坊在童学书程中明确告诉我们学行书是先小后大。如果我们仔细研读古人书迹就不难发现褚遂良、赵孟頫、董其昌等临摹王羲之的作品都是与原帖样大的。书法在古代主要是供文人案几上雅玩的。因此,他们写的字都比较小,丰富的笔法是通过手腕的几个微妙动作来完成,到了明清书法作品开始悬挂于厅堂,字被写大了,原来丰富的笔法变成为几个简单的明显的动作。于是就通过强化结字、章法、墨法来增强视觉冲击力,渲染效果。我们在初学时首先要解决的是笔法,绝不能舍弃
4、丰富而学其简单。3.仔细读帖,努力发现其中规律性的东西。行书的笔法主要是转笔和折笔。由于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是刻碑,所以,多方笔、折笔,力量感强。因此,临摹时要多用翻折笔法,才能体现其中蕴涵的骨峻气清的神质。王羲之在创造“新体”中,也创造了“一拓直下”的笔法,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的横画竖画几乎都是用这个笔法。结字敧侧多变,让左侧右。以上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临习中善于研究,善于发现。4.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是石刻,笔意很难把握。正因为如此,米芾说:石刻不可学。我们可以把它同王羲之兰亭序结合起来临习,以加深对 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 的理解。也可以参照褚遂良、赵孟頫、董其昌的行书,他们对王羲之的认识是极为深刻,
5、我们借助他们所搭的人梯,从笔法、结字、章法、墨法上进行综合练习,不仅对于临摹,就是对今后创作也是非常有益。5.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是集字,原来王字的章法不存,故王世贞说:“圣教序书法为百代楷模,病之者第谓其结构无别构,偏傍多假借,盖集书不得不尔。”为此,一方面要体会怀仁在处理行气连贯,字形、大小的选择,笔势承接等上的匠心;另一方面要将不连贯的连贯起来,使之势眿贯通。6.董其昌说:晋取韵。对于韵如何理解。仅从字面是无法全面理解其深刻的内涵,这就需要我们了解晋代历史、晋代人的思想和晋代人的生活。了解晋代人那种崇尚个性自由,重视人格和人的价值,讲究潇洒、傲岸、放诞的风度。认识这些对于我们的临摹和创作都
6、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以上是我对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一点认识。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如果能够做到这些,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百度文库 2 就能取得事半功倍效果。圣教序临习要领点滴 临摹,对于学习书法来说,是一个艰辛的过程,更是一个不可缺少的过程。这好比钢琴中的练习曲,油画中的素描。临习,是为创作打基础,同时临习本身也是一门艺术,一项高超的技能。书法的学习入门首先必从临摹开始,临摹好比是一块敲门砖。临习到什么水平,相对个人的书法创作便到什么水平。尤其是学习王字,对圣教序这种笔法森严、结构完美、变化无常、刻工精良的碑帖,临习时必须心平气和,细致周到。无论从气势、章法,还是从用笔、结体,都须注意观察
7、,细细体验。一、圣教序因为是集王字,字迹大小完全是按墨迹的原尺寸,多为一寸之内,也是当时晋代指的“八分”书大小。系用指,稍加掌功而得。初学者,不容易将字写到原大,可以先放宽尺寸,逐渐缩小恢复至原大。不宜写得过大,因为这要牵涉到用腕、用肘及用臂,便不得其本碑要领。二、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书写工具的选择尤为重要。我们可以从古代书论中反复体察到“纸笔精良”的谆言。而今人往往不以为然,用极不相配的工具,花大量时间,欲得其效果,只能事倍功半,甚至事倍功无。久而久之,便丧失临习的兴趣,或自然地放弃,草草、急迫地进入“创作”,随意发挥,走不了几步便可能自食其果。因此,如何择纸、笔等工具,势必
8、首当其冲。就圣教序而言,那个时代属王字的鼎盛时期,工具极其考究。如果要实临得相像,工具当选用准确,或是比较贴近。那时,贵族、宫廷中大部分用绢、绫,或是质地柔绵、细腻的纸。生宣诞生在明末,圣教序时代是没有生宣的,因此如今实临也避免用这种渗水量过大的生宣。也不宜用杂质过多、颗粒过粗的纸张,否则王字的细微处便无法体现。我们如今在实临中当然不可能常用价格昂贵的绢、绫之类(如今绢与古代绢又有不同),可以选择一些质地细腻、绵柔的纸,吸水量要小些,譬如元素纸、报纸、仿古宣、熟宣、包装纸及一些书籍用纸均可。笔的选择尤为重要。首先要选择新或较新的笔。古书论中常言口“池水尽墨,颓笔成冢”。一是指古人用功程度,二也
9、是指古人用笔之讲究,稍一颓毛,秃了,旧了,便弃之,不像今人一支笔会用上五年、十年,也不更换。王字遒劲坚挺,且婀娜多姿,清利飒爽,且志气平和。虽羊毫、狼毫均可,但羊毫不宜过长过软,狼毫不宜过粗过硬,最好是中、小白云加健。笔锋一般在一寸之内。不宜长放于水中浸泡,过于胖大,使用不便。用后清水爽干。使用起来不顺手、不见效的笔不要勉强为之,多试几种为好。总之,笔是宜小不宜大,锋是宜短不宜长,笔杆是宜细不宜粗,毫是宜尖不宜秃。能够选择一支合适的笔,等于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再则是墨。古人研墨,故深浅,浓淡自如。今人研墨者已甚少,大多是墨汁加水。水加得多少,是一学问,过少粘厚枯滞,拖不动笔,过多则肥烂稀薄,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千变万化 妙理无 怀仁 王羲之 圣教序 及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