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教育厅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实施意见.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四川省教育厅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实施意见.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教育厅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实施意见.pdf(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四川省教育厅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实施意见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四川省教育厅 【公布日期】2016.05.03 【字 号】川教 2016 32 号 【施行日期】2016.05.03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 正文 四川省教育厅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实施意见 川教201632 号 各市(州)教育局、高等职业院校:为贯彻落实全国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 号)要求,现就深化我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和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成才需要,完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教学标准体系,健全教学质量管理和保障制度,以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为核心,加强思想道德、人文素养教育和技术技能培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实施省委“三大发展战略”,奋力推进四川“两个跨越”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二)基本原则 坚持立德树人、全面发展。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关注学生职业生涯和可持续
3、发展需要,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坚持系统培养、多样成才。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紧密衔接,加强专业课程衔接,创新培养模式,拓宽成长通道,为学生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长搭建“立交桥”。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服务我省产业转型升级,优化专业结构,推动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对接。加强行业指导、评价和服务,推进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校企协同育人,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强化教育教学实践性和职业性,教学做并行,促进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坚持国际合作、开放创新。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职业院校在教学标准开发、课程建设、师资培训、学生培养等方面引入国际职业教育先进经验
4、,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国际竞争力。二、主要任务 (一)落实立德树人,促进全面发展 1.坚持德育为先。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和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2014 年修订),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法治教育,增强学生法治观念,树立法治意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发挥德育课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确保教学大纲、教材、教师、课时和考核“五落实”。将德育、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教学、实习和社会服务等环节,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等紧密协作的教育网络,总结推广“
5、93”德育工作经验,深入开展体验教育、生命教育和安全教育。广泛开展“文明风采”竞赛、“劳模进校园”、“五项教育”等多样化主题教育活动,推进活动育人、实践育人和文化育人,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努力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2.加强文化基础教育。加强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间的相互融通和配合,注重学生文化素质、科学素养、综合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为学生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和职业生涯更好发展奠定基础。中等职业学校要按照教育部印发的教学大纲(课程标准)规定,开齐、开足、开好德育、语文、数学、英语、历史、体育与健康、艺术、计算机应用基础等课程。高等职业学校要按照教育部相关教学文件要
6、求,规范公共基础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实施,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群。3.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在相关课程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比重。各地、各职业院校要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开设专题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有条件的职业院校要开设经典诵读、中华礼仪、传统技艺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修课,并拓宽选修课覆盖面。4.加强职业精神培育。重视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崇尚劳动、爱岗敬业、创新务实等职业精神,充分利用实习实训等环节,增强学生安全意识、法纪意识,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深入挖掘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先进人物的典型事迹,把优秀企
7、业文化融入学校,将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教育引导学生牢固树立立足岗位、增强本领、实现自我、奉献社会的职业理想,增强对职业理念、职业责任和职业使命的认识与理解。(二)结合产业发展,科学布局专业 1.优化服务产业发展的专业布局。各地要紧密对接国家和四川经济发展战略,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就业需求、城镇化进程和职业教育发展实际,统筹规划区域内职业院校专业布局,努力形成与区域产业分布形态相适应的专业布局。要围绕我省成都、川南、川东北、攀西和川西北 5 大经济区,以及地方产业带和产业集群,建设适应需求、特色鲜明、效益显著的专业群,建立区域间、院校间互动协调、错位发展的专业发展新格局。各级教
8、育行政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要及时发布专业设置预警信息,建立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支持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民族特色专业。2.引导职业院校科学合理设置专业。职业院校要结合自身优势,科学定位,紧贴市场、产业、职业设置专业,参照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重点设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鼓励类产业相关专业,减少或取消设置限制类、淘汰类产业相关专业。要注重传统产业相关专业改革和建设,服务传统产业向高端化、低碳化、智能化发展。要围绕“互联网+”行动、中国制造 2025及我省产业发展规划等要求,适应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发展实际,既要积极发展新兴产业相关专业,又要避免盲目建设、重复建设。各职教研究机构要建立由院校、行
9、业、企业、研究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参与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按照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与岗位相对接的原则,加强专业布局及设置研究,帮助职业院校动态调整专业设置。3.加强我省产业发展需要的示范专业建设。根据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产业发展趋势,各职业院校要围绕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积极推进页岩气、节能环保装备、信息安全、航空与燃机、新能源汽车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和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科技服务、健康养老服务五大新兴先导型服务业,以及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特色优势产业相关专业建设。要深化专业课程改革,突出专业特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师资队伍和实训基地建
10、设,重点打造一批适应需求、特色鲜明、办学水平和就业率高,尤其是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方面成效显著的省级示范专业点,带动专业建设水平整体提升。(三)推进衔接融通,强化系统培养 1.积极稳妥推进中高职人才培养衔接。要在坚持中高职各自办学定位的基础上,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高职优势互补、衔接贯通的培养体系。要适应行业产业特征和人才需求,研究行业企业技术等级、产业价值链特点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规律,科学确定适合衔接培养的专业,重点设置培养要求年龄小、培养周期长、复合性教学内容多的专业。要研究确定开展衔接培养的学校资质和学生入学要求,以国家级、省级示范(骨干、重点)院校和现代学徒制试点高等职业
11、院校为主,开展衔接培养试点。2.完善专业课程衔接体系。要适应中高职衔接培养需求,组织开发中高职衔接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教材及教学资源,基本形成衔接紧密、特色鲜明、动态调整的课程体系。注重中高职在培养规格、课程设置、工学比例、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教学资源配置上的衔接。合理确定各阶段课程内容的难度、深度、广度和能力要求,推进课程的综合化、模块化和项目化。鼓励开发中高职衔接教材和教学资源。3.拓宽技术技能人才终身学习通道。建立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推进学习成果互认,促进工作实践、在职培训和学历教育互通互转。支持职业院校毕业生在职接受继续教育,根据职业发展需要,自主选择课程,自主安排学习进度。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川省 教育厅 关于 深化 职业教育 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 人才培养 质量 实施 意见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