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工作理论.pdf
《现代社会工作理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社会工作理论.pdf(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现代社会工作理论 第一、二章内容总结 王文涛 学号:2012114016 叮叮小文库 2 现代社会工作理论从社会法令解释的角度,提出了一个关于西方社会工作理论的基本轮廓。全面简洁地阐述了社会工作领域的主导理论,并在一定程度上回应了社会工作缺乏理论的质疑。现代社会工作理论旨在努力增进人们对社会工作理论的认识、应用和区分,引导社会工作者和学生认识不同的理论学派,以获得必要的知识开展实践工作。第一章 社会工作理论的社会建构 在本章中,作者认为“社会工作”是由社工和案主在服务过程中共同建构起来的。然而,它也会随着服务过程时时刻刻进行翻新。这是因为每位社工、每一位案主、每一项服务本身都是由它们所处的社
2、会建构起来的。他们的所作所为来源于这个社会对他们的期待。“理论”在这里是一个有争议的概念,人们对“理论”是什么和应该是什么争论不休。我们探讨的“理论”具有以下一些特征:1、它们存在于主要由社会工作者所著的专业文献中 2、这些文献包含了很多寻求解释人类如何处理社会关系的各种观点,力图为社会工作实践提供系统的指导。3、这些指导是针对社工应在执行过程中如何行为的。我们还将探讨社会工作现有的实践理论,它有以下三个目标:1、努力增进作者自己和其他人对“理论”的认识、应用和区分。2、引导社工和学生认识不同的“理论”学派,由此他们可以获得必要的知识以开展实践工作。3、增进对“理论”如何应用于社会工作实践和专
3、业探讨中的认识。社会工作者在选择应用某种“理论”时,就影响了社会工作的专业构建:他们的所作所为就是或成为社会工作本身。社会工作的政治及其实践“理论”对于社会工作存在者三种理论:1、反思性-治疗性理论。该观点视社会工作为通过增进和帮助案主成长和自我实现,努力实现个人、团体和社会可能拥有的最大福利。案主与他人持续不断的互动改变着他们自己的观念,也影响着他人。2、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理论。该观点视社会工作为努力寻求社会、合作和社会互动,从而让最受压迫和最弱势的人们可以获得控制自己生活的能力。3、个人主义-改良主义理论。该观点视社会工作为向社会中的个人提供的福利服务中的一个组成部分。社会工作满足个人的需
4、要,提高整体福利服务的水平,社会工作和福利服务因此得以更有效的运行。每一种理论都涉及社会工作的实践工作和目标宗旨,也批评了其他理论或试图加以修正。各种理论似乎相互排斥,争先恐后的吸引人们的关注。从事社会工作要求我们持有自己的理念和理论-自己对社会工作的构建,并以此指导自己的专业行为。我们的构建包括对从事社会工作合理的价值观,以及有关社会工作本质的理论。社会工作也存在一种范式,它由人们构建产生,现在的理论和实践都可以整合到这种范式中。事实上,只要多数社工在与其案主的互动中明显的具有同样的做法,社会工作的范式就已广为接受。然而,在这种范式中如何平衡上面的三种理论,则一直处于争论和修正之中。总体而言
5、,我们承认社会工作界存在相左的观点,我们始终争论不休。社会工作“理论”中的文化差异 文化背景上的差异是至关重要的。对于社会工作及其“理论”是可以适用于全球还是有地域局限的问题,一直存在着争议。有三种主张论证我们不应该任意的运用它们:叮叮小文库 3 第一,不同社会的价值观和文化基础可能会与西方社会工作的价值前提和要求发生冲突。西方传统的社会工作是以个人主义为价值前提的,无法适用于强调家庭内部依赖和尊重权威的社会中。第二,各个社会面临的问题和情况不同。西方社会工作的前提是相对富裕,并且经济发达的国家会提供一系列的国家福利服务。但在以农村为主、不发达的国家,基本的生存和健康需求都成问题,这样以来,西
6、方的社会工作方法就不适应了。第三,存在着对文化帝国主义和压迫性殖民主义历史的担忧。在一些国家,社会工作的大部分理论来源于经济的高速发展,而经济的发展则是对其他国家进行殖民剥削的结果,被剥削的国家至今仍十分贫弱。发达国家掌握了知识和信息的传播,将殖民地国家的本土文化和体系破坏殆尽,使得西方的理念在这些国家不断获得影响力。借鉴和移植国外社会工作理论学说的困难并不在于国内外两种不同学说体系的互相排斥。首先,今天很多国家都是多民族、多文化的社会;其次,文化帝国主义和殖民史并非连贯一致或万能的;第三,本着文化不是单一和排外的观点,有证据表明,互相交流可能对双方都有所裨益;第四,社会福利相关的国际组织采取
7、的是一系列折中的方法,包括适合于发展中国家的社会发展模式。因此,相对于欧美模式,这种组织和交流建构出的模式更具有普适性。社会工作的建构 社会工作十分复杂,如我们所了解的那样,在不同的文化中有着不同的社会工作,我们只能置于特定的社会和文化环境中对其加以解释。因此,要了解社会工作是什么,我们首先要了解社会工作的社会建构。我们在社会工作的范畴内建立社会工作的“理论”,在与社会工作实践的互动中建立“理论”,在更广泛的社会联系中建立“理论”。三种力量构建着社会工作;创造和控制社会工作者专业的力量;主动寻求帮助或被动地转介至社工处的人们被称为案主的力量;改变开展社会工作所处的社会环境的力量。社会工作者的建
8、构 社会工作的不同历史及其与另外的职业和社会设置的关系界定了其作为一个职业的本质特征。这一本质特征随着社会变迁而变化、成长,也许式微。因此,工作人员应用的知识和看法也要回应社会的变迁。案主的构建 案主的角色不是固定不变的绝对状态。案主的角色在某种程度上其实只是观念的问题,如果其他人将某人看做案主,他们也如此对待他。人们对自己的情况的认识仅影响而非决定其角色。一旦成为案主,即使在社会工作服务中断或终止时,这一身份也往往会持续下去。具有某些特征的人群可能更频繁的成为案主,如属于某一社会阶层或在某一住房条件下生活的人群。案主角色的的赋予是一个过程。担当案主的角色更合适作为一个过程来解释,而非一种状态
9、。人们成为案主,以案主的身份行为,最后结束案主的身份。只有某人开始意识到有一些问题必须得到解决,他才有可能成为案主,这通常是由于他发现了自己生活中的矛盾。社会对个人问题和服务机构的一般看法影响着对问题的定义、社会压力的产生、案主进入机构的途径以及为何选择某一机构的缘由。然后,机构接受程序开始。进入机构是一项个人选择的问题,但事实上很多案主是非自愿的。他们被迫来到机构,或是受到法院强制,或是受到法院强制,或是接受机构调查。虽然案主在接受社会工作时受到压迫,但工作者可以在其他方面向他们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尽量降低案主行动受制的程度,减少约束限制。刺激、激励以及增权可能会有效。有时,社会工作者家长意
10、识太强,不必要的对案主隐瞒信息或阻止案主的行为。我们也需要避免这种情况。签署社会工作服务合同是建立案主身份的最后环节。合同未必是正式的书面文件,可能只不过是工作者和案主之间随意的协议。叮叮小文库 4 社会工作的情境 机构作为一种组织,受到各方面的影响,经济的、政治的、机构间的、政府管理的以及理论上的影响,而这些与影响工作者和案主的因素不同。同时,机构处于一定的社会和政治环境中,环境会影响机构及其工作者提供服务和对待案主的方式。如对社会工作或福利开支采取支持或反对态度的社会环境影响着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历史、所处的环境及其内部结构也会影响我们对机构的看法。与跨学科小组合作以及其他医疗工作开展的背
11、景,也会影响我们提供社会工作服务的方式。社会工作的建构和“理论”的建构 社会建构的观念是我们认识到工作者、案主及其所处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都是互动的、互相影响的。很多社会工作理论都没有重视这一点,因为他们是建立在接触反应模式基础上的,认为无所不能的社会工作者可单向的帮助无知的案主解决问题。把案主看作是某个问题而非完整的人格,这种划分致使提供的专业服务单一,缺乏连贯完整性。其他后果还包括:工作者与案主的沟通不良,案主没有深入服务过程中,以及案主独立和个人力量的降低。健康模式认为案主应为自己的健康生活负责,工作者只是了解案主个人与环境因素之间的互动情况,为案主提供一个更为健康的生活环境,从而辅助案主
12、完成康复过程。催化模式指出,社工的专业积累来自对理论的理解以及实践经验。机构和社会工作者基本上是不变的,以它们的专业经验经验来处理外来的信息。工作者根据自己已有的认识来解释案主的行为,所以工作者眼中的案主不可能有非常异常的情况。成为案主的过程更加深了这样的模式,案主学会了期待什么和如何行为。交互模式则没有将工作者和机构看作是不变的触媒,而是在与案主的互动过程中逐渐改变一方。社会工作理论应该不断的反应其参与方的现实情况,从而得到发展。所以社会工作的性质在不同地方对于不同人群是有差别的。但是,在大多数的情况下,社会工作的服务活动具有一些共同特征。社会建构是一个社会群体对什么是现实所达成的共识。也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现代社会 工作 理论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