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决策案例.pdf
《第四章决策案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决策案例.pdf(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四章 决策案例 耐克的决策困境 耐克公司的首席执行官菲尔奈特(Phil Knight)是靠开车沿街叫卖运动鞋起家的,如今,他的公司已经发展成为一家举足轻重的运动鞋制造商。在 20 世纪 8090 年代期间,耐克公司是世界上最赢利的公司之一。随着篮球巨星迈克尔乔丹的加盟,耐克公司迅速成为人们眼中高品质的时尚企业,其产品风靡全美国,备受青少年的青睐。在外人看来,耐克公司不会做错事,并且能够快速成长、盈利颇丰似乎都是其首席执行官奈特过去正确决策的结果。然而,就是这样的一家声名显赫的公司,近些年的发展却很不乐观,实在令人费解。2001 年,由于首席执行官菲尔奈特的某些决策失误,该公司不仅失去了众多的
2、本可赢利的商业机遇,而且也没采取正确的措施应对新出现的商业挑战与威胁。由于畅销品的存货不足以及滞销品的过剩,耐克公司的销售不旺,利润也随之下滑。耐克公司除了对不断变化的顾客需要反应不够敏捷外,还被指责其国外工厂的生产条件差,员工待遇低。而奈特却对这些指责疏于理睬。看起来奈特是做出了一些有问题的决策,并因此而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了公司的业绩。到底是什么原因致使这家颇受人们赞赏的公司出现下滑呢?耐克公司近年来的诸多问题都来源于该公司高层决策上的失误,同时也与该公司的管理者未能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及时做出应变决策不无关系。耐克公司的管理者过于倚重产品的内部开发。他们一味地强调所谓的“耐克人”的做事方法,从
3、而使得决策视野不够外向与开放。而耐克公司强有力的公司文化也妨碍了其设计师和管理者关注客户需求及外部环境 的变化。耐人寻味的是,菲尔奈特也曾从公司外部聘用了一些高级管理人员。这些管理者带来了新观念并试图帮助公司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但是,这些人所倡导的做法经常遭到菲尔奈特和其他管理者的否决,因为在后者看来,那些倡议似乎不适合耐克的公司文化。例如,戈登迈克法登(Gordon O McFadden)就曾被聘为耐克公司的户外产品总裁他试图说服耐克公司的高层管理者收购诺思费西公司(North Face Inc.)以占领迅速发展的远足用品市场。麦克法登认为,收购诺思费西公司可使耐克公司一步跨入最大的户外运动
4、用品生产商之列。菲尔 奈特最终还是否决了他的这个提案,因为耐克公司还不习惯于靠收购其他公司来发展壮大。耐克公司文化决定了只有耐克公司的设计师们心里最明白如何去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耐克公司的文化倾向也导致了其设计师过分强调运动鞋的性能,而不够重视正在流行的运动鞋的时尚或流行样式。这样,耐克的设计师就错过了抓住这些市中某些变化机会,例如,面对从白色运动鞋到适合都市生活的深色、多用途鞋的市场变化潮流,他们依旧我行我素,还是强调性能至上。另外,耐克公司投入了过多的资源开发像 Shox 系列这样的高性能、高价位鞋,每一双鞋的售高达 140 美元以上,而这是以牺牲 6090 美元一双的中等价位的运动鞋
5、的生产为代价的,要知道,耐克公司有近一半的年收益来自这些中等价位运动鞋的销售。虽然耐克公司的一些管理者也曾经参与改造该公司僵化的思维定势,以帮助公司做出与时俱进的决策,但他们的努力往往受挫。这些管理者无奈之余,多是选择离开该公司的。同样,Eller Turner前金柯公司(Kinkos Inc.)的高层管理者曾被耐克公司聘为首席营销官,她尽其所能,努力重振耐克公司的市场营销部门。不久她便明白,公司内部对她的改革行动支持甚少,而这些行动是顺应形式不得不展开的。六个月后,她辞职离开了耐克公司。要想克服上述问题或困难,耐克公司的决策者恐怕首先需要明白这一道理:该公司的产品市场及外部环境都已发生了变化
6、,适合迈克尔乔丹时代的决策思路在今天未必行得通。思考题: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管理者如何才能持续做出良好的决策?为什么说一家企业过去的成功有可能是现在失败的原因?在一个不确定的环境中,管理者如何才能做出有效、及时的决策?管理者可通过采取哪些措施以确保创造性的建议得以实施?也就是说管理者该如何促进创新?生产率下降的原因是什么?赵先生是一家大电子厂的制造经理。该公司的管理部门最近安装了一些新机器,实行了一种简化的工作系统,使每一个人包括他自己在内感到惊讶的是,提高生产率的期望并未实现。实际上,生产开始下降,质量降低,离职的雇员数目增加。他认为机器没有任何故障。有使用这种机器的其他公司的报告,这些报告
7、坚定了他的想法。他也曾要求制造这种机器的公司的一些代表对机器进行过仔细检查,他们报告说,机器运转正处于最高效率。赵先生怀疑,问题可能出在新的工作系统上。但是,他的直接下属并非都持有这种看法,他们是四个基层主管人,每人负责一个科组,还有一个是他的物资供应经理。他们对生产率下降的原因看法不同,分别认为是操作工训练差、缺乏适当的经济刺激体制和士气低落。显然,对这一问题各人有各人的想法,下属中存在着潜在的分歧。这天早晨,赵先生接到分部经理的一个电话,他刚刚得到近 6 个月的生产数字,打电话表示他的关切。他指示说,应以赵先生认为的最好方式解决这一问题,他很想在一周内知道计划采取什么步骤。赵先生和部门经理
8、同样关心生产率的下降。问题在于采取什么步骤扭转这种情况。问题 1.分析这位制造经理所面临的问题,并猜测他将采取怎样的步骤或程序(有几种可能方案)?2.请对造成生产率下降的原因进行分析。3.请提出你的对策建议。失败的营销决策 A 厂是我国北方一家生产电工产品的大型企业,也是“一五”期间我国 156 个重点工程项目之一,一直列在全国 500 家最大工业企业和 500 家利税大户之中。20 世纪 90 年代初,企业主要经济指标一直居同行业之首,生产的产品是名牌产品,产品主要用在电力、铁路、矿山系统和大型基础建设项目中。但就是这样一个企业,目前经营却陷入困境,明亏潜亏达 7 亿元,到了资不抵债的边缘。
9、一、病急乱投医遍地设点 20 世纪 90 年代以前,A 厂产品由国家计划订货量每年就有 3 亿4 亿元。国家物资部门根据订货以计划价格向其供料,在当时,中小企业和乡镇企业是无法与之抗衡的。90 年代以后,随着我国的经济体制逐步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市场全面放开,A 厂面临着严峻的形势。为了适应新的形势,厂领导采取了很多措施。其中之一就是专门成立了销售总公司,统一销售 A 厂的产品。但由于观念陈旧和根深蒂固的老大思想,销售公司的工作远不能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这时,厂领导受相邻一个厂家实行“全员销售”经验的启发,也搞起了全员销售,除销售总公司的直属门点外,又陆续办了大批销售门点。这些销售门点有
10、四种类型:一是厂里投资在各中心城市办的销售处或公司;二是各分厂、车间办的集体性质的销售门点,解决部分富余人员就业问题,厂里给予优惠条件;三是本厂职工合伙或个人办的销售门点,人员停薪留职或是业余时间销售;四是各地其他单位或个人挂 A 厂的牌子办的门点,每年向 A 厂交管理费。这些销售公司和门点销售形式各异,或是厂里下达任务,或是承包,或是代销,还有的做中间人牵线。一般是先交一部分定金,由厂里按出厂价供货,货售完后,货款返回厂里,高出出厂价部分(费用加利润)归个人或单位。二、彻底失去控制 经过几年的运营,A 厂的销售门点几乎失去控制,总厂、分厂、各部门、三产、个人和其他单位在各地办的大大小小的门点
11、近 1 000 个,具体到底多少谁也说不清,这些销售环节出现了严重问题:1.各销售门点普遍拖欠货款,每年有上亿元收不回来,到 1998 年底,账面反映有 162 户门点欠 A 厂货款共达 1.5 亿元。2.厂里投资的销售公司有的大量占用货款挪作他用。其中本厂所属的南方一家销售公司,1992 年至 1998 年,销售 A 厂产品亿元,其中 1.6 亿元货款没有直接返回厂里,而是无偿地占用这笔货款与他人共同投资兴办了一个股份公司,还打时间差,不间断地用货款做流动资金,发展起了一个 3 亿多元净资产的企业。3.由于推销组织没有统一规划,分散、重复设置,出现各销售门点争夺市场,破坏了统一的价格体系,使
12、客户有机可乘,压低产品价格。4.本厂职工或三产办的门点公开赖账,有钱不还。5.外单位和个人以 A 厂名义办的门点,拿到货款后,人走点空,无处追寻。有的根本不卖A 厂的货,而卖其他厂家的货。厂领导针对这种情况,曾绞尽脑汁想了一些对策。比如,简单地要求客户先交款后提货,但这样做又赶走了一些大的客户;再有,让中间商直接带客户到厂里签合同,返给一定的利,结果有些有推销手段和固定客户的门点感到利少而不愿做。两种方法都影响了产品的销售。更致命的是,有些门点已控制了 A 厂的部分销售渠道,使 A 厂处于想清理这些门点又不能清理的境地。三、难咽的苦果 由于 A 厂销售环节管理出现的问题,使 A 厂的整个营销活
13、动受到了严重的影响。1.滞留在销售中间环节的货款不能及时回收,使 A 厂流动资金原本不足的困难状况更加严重,不得不增加贷款。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是银行利率较高时期,贷款的增加使 A 厂财务费用激增,加剧了营销活动的困难。2.由于财务费用和原材料价格上升以及其他原因,A 厂的产品成本在同行业中处于较高水平,失去了市场竞争优势,又使困境中的 A 厂雪上加霜。3.由于许多销售门点以 A 厂名义注册或挂靠 A 厂,当这些门点发生民事纠纷后,由 A 厂承担连带责任,又造成了一部分损失。问题:1.请描述一下 A 厂的销售环节的流程。2.A 厂营销决策是属于什么类型的决策?又是怎样制定出来的?3.按照
14、有关的决策理论分析 A 厂营销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珠江机械有限公司的海外投资 珠江机械有限公司(简称珠江公司),是中国机械行业一家大型国有企业,以其全资子公司珠江机械厂为主体,另外还有一家控股公司和三家联营企业,分布在中国广东、江苏等地。珠江公司主要生产和销售工业机床,以强大的实力列入国内该行业四大生产商之一,市场占有率约15。公司产品亦大批外销,在 1985 年,市外经贸委员会授予珠江公司外贸自营出口权。公司总经理陈正民在珠江公司已经工作了 30 多年,对珠江公司的运作可谓了如指掌。50 年代初他在一所机械专科学校毕业,其后被分配到珠江机械厂,当过技术员、车间副主任、技术科长、高级工程师、
15、副厂长、厂长。工厂改制为珠江机械有限公司之后,陈正民担任了公司的总经理。他在长期管理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近几年来,在他的领导下珠江公司业绩良好,陈正民本人也因此受到上级多次表扬,并且获得市优秀企业家的美誉。海外投资的过程:1海外投资的背景。80 年代中期,政府进一步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提出要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为此,政府实施了一连串重大措施,例如建设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及多个经济开发区,积极引进外资及外国先进技术。同时,政府还制定多项优惠政策以支持、鼓励有条件的国内企业到国外去投资办厂。一时间,国内企业掀起了一阵对外投资的高潮。陈正民对珠江公司的对外投资也很感兴趣,他希望自己在退休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四 决策 案例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