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信息的获取.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信息的获取.pdf(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二章信息的获取 第一章绪言 一、信息及其特征 1、信息:是反映一切事物属性及动态的消息、情报、指令、数据和信号中所包含的内容。2、信息的作用:信息是用来消除不确定的东西(香农)。为决策提供依据的作用,可被用于控制的作用,有告知作用。3、信息的本质:信息是区别于物质与能量的第三类信息(维纳)。4、信息的内涵: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与方式(钟义信)。5、信息、物质和能量是构成人类社会资源的三大支柱。信息既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也是人类生存的基 本要素。6、信息的特征:普遍性、载体依附性、价值性、时效性、共享性、真伪性等。二、信息技术及其发展简史 1、信息技术: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
2、理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都称之为信息技术,简称 IT。现代信息技术是以电子技术,尤其是微电子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以通信技术为支柱,以信息技术应用为目的的科学群。2、信息技术发展经历的五次革命 第一次革命语言的产生;第二次革命文字的发明;第三次革命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第四次革命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应用;第五次革命电子计算机的普及使用和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结合。3、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总体上是朝着大众化和人性化的方向发展。越来越友好的人机界面(GUI):友好的人机界面意味着技术工具的简单易学和易于操作;越来越个性化的功能设计:信息技术产品正向个性化和集成化的方向发展;越来越高的
3、性能价格比:信息技术正向低消耗、高速度的方向发展。4、神奇的计算机技术:虚拟现实、语音技术、智能代理技术等。第二章信息的获取 一、信息的获取过程 1、信息来源的主要途径:直接获取信息;间接获取信息。2、信息获取分为四个环节:定位信息需求,选择信息来源,确定信息获取方法,获取信息,评价信息。3、信息来源:纸质媒介、电子媒介、人和事物 二、网络信息的检索 1、搜索引擎 目录搜索引擎也称为分类检索:如雅虎、搜狐等。优点:适合在想得到某一方面比较系统的信息时候使用。缺点:难以准确地找到自己最需要的具体信息。关键词查询(全文搜索):分为提炼关键词(使用短语强制性搜索)和组合关键词。是指搜索内容中具有指示
4、性和代表性的词。如百度、谷歌(Google)等。优点:能快速准确地帮助找到具体的信息。缺点:不适合查找系统的信息。组合关键词:AND 或“+”、空格,表示必须同时符合所列出的关键词;OR 或“”,表示只需要符合所列关键词中的一个;NOT 或“”,表示把含有 not 后的关键词排除在外。2、常见因特网服务 WWW:WEB 服务,供用户通过浏览器进行信息浏览或检索。E-mail:电子邮件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服务功能之一。文件传输:通过文件传输协议(FTP)在网络之间进行文件传输。远程登录:通过远程登录协议(TELNET),可以将本地计算机作为远程计算机的终端进行工作,充 分共享网络资源。电子公告版系
5、统(BBS):主要进行信息的发布和讨论。其它服务:QQ、MSN、Blog 等。3、常见的下载软件:网际快车(FlashgGet)、迅雷、影音传送带、网络蚂蚁(NetAnts)、电驴(eMule)等,利用软件下载不仅可以提高下载速度和效率,还可以实现断点续传,多线程下载。4、信息价值的判断:准确性、客观性、权威性、时效性、适用性、真伪性。5、数据存储单位转化:1Byte=8bit 1KB=1024B 1MB=1024KB 1GB=1024MB 1TB=1024GB 三、信息价值的判断 1、对于获取的信息,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判断:信息来源的权威性信息的价值取向信息的时效性 2、信息评价的依据:
6、从信息的准确性、客观性、权威性、时效性、适用性和真伪性等方面评价。第一章巩固练习 1.下面不属于信息技术范畴的是()A、传感技术 B、网络技术 C、燃料电池技术 D、通信技术 2下面对信息的特征的理解,错误的是()。A“增兵减灶”引出信息有传递性和真伪性特征 B天气预报、情报等引出信息有时效性 C信息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 D盲人摸象引出信息具有不完全性 3“信息技术”的英文简称是()。A.EC BIT CDB DGUI 4对于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信息是可以处理的 B信息是可以传递的 C信息是可以共享的 D信息可以不依附于某种载体而存在 5“我有一种思想,你也有一种思想,大家彼此交
7、换,我们就有两种思想甚至更多”这体现了什么?()A物物交换 B信息的时效性 C信息的价值性 D信息的共享性 6案例:张三拿了一张 1998 年广州市的旧地图去找广州的某个地方,结果费了很多时间还是没有找到。这个案例说明了信息的()。A传递性 B时效性 C价值相对性 D真伪性 7不属于信息的主要特征是()。A.有载体依附性 B.不可利用、不能增值 C.可传递、共享 D.可增值、具有时效性 8现代社会中,人们把()称为人类不可缺少的资源。A信息、物质、知识 B信息、能量、知识 C物质、能量、知识 D信息、物质、能量 9下列属于信息的是()。A电脑BVCD 光盘C报纸 http:/ 播出的新闻 10
8、.为了测试汽车安全气囊的安全性,用计算机制作汽车碰撞的全过程,结果“驾驶员”头破血流。这里使用了哪种计算机技术。()A、虚拟现实技术 B、语音技术 C、智能代理技术 D、碰撞技术 11()首次打破了信息存储和传递的时间、空间的限制。A印刷术的发明 B甲骨文的发明 C电话、电视的发明和普及 D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 12(多选)全球定位系统(实现准确的方位信息,实现导弹的精确制导)、天气预报分别体现了信息的()()基本特征。A载体依附性 B价值性 C时效性 D共享性 第二章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信息活动包括信息收集、信息加工、信息存储和()A、信息技术 B、信息革命 C、信息传递 D、信息处理
9、2、用户要想在网上查询 WWW 信息,必须要安装并运行一个被称之为()的软件。A、HTTP B、Yahoo C、浏览器 D、万维网 3、在浏览网页时,由于某些原因造成网页未完整显示,可通过()按钮重新传输。A、前进 B、停止 C、刷新 D、主页 4、下列关于信息来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网上的图片和文字属电子型信息源 B、同学不属于信息来源 C、书刊是文献型信息源 D、可分为四大类:文献型、口头型、电子型和实物型。5、下列信息来源属于媒体类的是()。A、网络 B、老师 C、同学 D、活动过程 6、人们把人造卫星发射上天,得到了大量的数据信息和情报,这是()的过程。、信息处理、信息储存、
10、信息加工、信息采集 7、要想熟练地在因特网上查找和搜索相关资料,应学会使用()AE-mail BJava C搜索引擎 DHTML 8、“因特网”的意译是()。A、国际互联网 B、中国电信网 C、中国金桥网 D、中国科教网 9、通过因特网检索信息的能力也成了()的重要内容。A、信息素养 B、信息科技 C、信息基础 D、信息媒介 10、分类检索无需输入(),只要根据目录搜索引擎提供的主题分类目录(Subject directory 或 Catalogue),层层点击进入,便可查找到所需的网络信息资源。A、任何数字 B、任何字母 C、任何文字 D、任何拼音 11、在 WWW 上浏览和下载信息时,下列
11、说法正确的是()A、指向网页内的图片,单击鼠标右键可以将图片另存到本地硬盘 B、不能脱机浏览网上下载的信息 C、必须用专门的网络下载软件才能下载网上的共享软件 D、网页内的信息只能以网页形式(.htm)另存到本地硬盘 12、如果要从因特网上下载多部高清电影,不太适当的方法是()。A使用网际快车下载 B使用迅雷下载 C在下载地址上点击右键,选择“目标另存为”D使用电驴下载 13、以下文件名中属于文本文档的是()A、index.html B、成绩表.xls C、我的文件.txt D、学习计划.jpg 14、下列不属于网络下载软件的是()。A、网络吸血鬼 B、网络蚂蚁 C、Flashget D、Wi
12、nzip 15、Yahoo 网站上可用的搜索方法是()A、只能使用“分类目录”搜索 B、只能使用“关键词”搜索 C、能交替使用“分类目录”和“关键词”搜索 D、既不能使用“分类目录”搜索,也不能使用“关键词”搜索 16、URL 是因特网中的()的缩写。A、网址 B、统一资源定位符 C、万维网 D、网页 17、当搜索的关键词较长时,建议拆成几个关键词,词与词之间用()隔开。A、*B、C、空格 D、!18、文件的名称通常由主名和扩展名组成,中间用()隔开。A、*B、-C、.D、空格 19、计算机中的信息通常是以()的形式存在的。A、文件 B、文件名 C、路径 D、数据 20、二十一世纪是信息社会,
13、以下关于信息的叙述错误的是()。A信息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 B信息是区别于物质与能量的第三类资源 C信息是用来消除不确定的东西 D信息是 21 世纪的产物 21、我们把网上下载的各种素材进行分类整理、并删除不合适的,这是对信息进行()。A采集 B加工 C发布 D获取 22、文件类型千差万别,但从最终使用目的来看,我们可以把它们分为()和数据文件。A、共享文件 B、可执行文件 C、非可执行文件 D、只读文件 23、可执行文件通常以()为扩展名。A、JPG B、TXT C、EXE D、RAM 24信息获取的过程可分为四个环节,小明在“获取有关奥运会历史上的各种信息”的过程中,通过学习上网查找有关奥运会历史的信息,属于信息获取的哪个环节?()A、定位信息需求 B、选择信息来源 C、确定信息获取方法 D、评价信息 25下列信息来源属于文献型信息源的是()A、图书 B、同学 C、老师 D、网络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