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两栖纲.pdf
《第十八章两栖纲.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八章两栖纲.pdf(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两栖纲(Amphibia)是脊椎动物进化历程中的一个重要类群,处于从水生向陆生过渡的中间地位。是硬骨鱼类中的古总鳍鱼类在泥盆纪晚期演化而来。属于四足类中的低等类群,初步完成了由水栖向陆栖的转变,各大系统基本具备了陆生脊椎动物的结构模式,但仍不能脱离水环境而生活。包括无足目、有尾目和无尾目 3 大类。第一节 从水生到陆生的转变 从水生到陆生是脊椎动物生活的一个巨大的飞跃,也是脊椎动物进化中的一个重大事件,陆生脊椎动物因此构成了一个被称为四足类(tetrapods)的动物类群。水是动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并且所有的细胞活动都是在水中进行。从水环境来到干燥的陆地,由于水、陆环境的巨大反差,由水生鱼类进
2、化而来的两栖类的几乎每一个器官系统的形态结构,在完全不同于水环境的陆地上得到了深刻的演变,但仅仅是初步适应了陆地生活,具有了一些典型的陆生脊椎动物的特征,同时与水生脊椎动物在结构和功能上仍保留了许多基本的相似,处于由水上陆的中间过渡状态。大约在古生代泥盆纪末期(距今约三亿年前),某些具有肺的古代总鳍鱼类尝试登陆并获得成功。这在脊椎动物演化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事件。生命起源于水中,动物躯体结构的绝大部分是水,所有细胞活动也都是在水环境下进行的。具有这种结构和功能的水生动物一旦登陆,首先面临着严峻的环境条件,存在着一系列有待解决的矛盾。大多数两栖动物对人类是有益的,它们是许多农业有害昆虫的天敌,是多
3、种药物的来源,一些种类是人类的食物;在教学和科学实验中两栖类是良好的实验材料,广泛用于生物和医学的各个领域。1.水、陆环境的差异 陆地环境与水环境之间存在着巨大差异,除了湿度条件最为明显之外,还有一些重要的不同,例如:1.1 空气含氧量比水中充足 空气中所含氧气至少比水大 20 倍。水中含氧量为 3-9mLL,而空气含氧为 210mLL,是水的 20 多倍。水中氧气的扩散和渗透率较低,而陆生动物获得氧气容易得多,但摄取氧气的器官必须进行彻底变革。1.2 水的密度比空气大 水的密度约比空气大 1,000 倍,比粘液大 100 倍。这大约等于动物体的原生质的密度。因而尽管它对于动物运动的阻力比空气
4、大得多,却很容易把动物躯体飘浮起来,因而不存在支撑躯体的矛盾。而陆生动物所面临的关键性问题,首先是如何能把躯体支撑起来并完成运动。1.3 水温的恒定性 水体是由含有巨大热能的介质构成,水环境较为稳定,水温变动幅度较小,一般不超过 2530。海洋温度近于恒定。而陆地温度则存在着剧烈的周期性变化,例如四季的变化、冻冰与解冻、加上干旱、冰冻、洪水、飓风等多样的恶劣条件,都大幅度地造成温差。要求其中的动物在行为和生理上作出适应性变化。1.4 陆地环境的多样性 陆地环境地形复杂、植被多样,例如苔原、针叶林、针阔混交林、热带雨林、草原、沙漠、沼泽、高山、盆地等等,为动物的栖居、隐蔽等提供了较水域优越的条件
5、。此外,陆地条件对卵和幼体来说,比水中较易受到保护,但同时存在着在陆地发育方面的困难。还有声波、光波的传导介质的改变,陆地生境的复杂多样,如沼泽地、高山、海岛、热带雨林、沙漠、草地、极地等等,这些环境条件的改变使上陆动物面临许多难题和巨大的挑战,但同时陆地生境也为动物的栖息、繁衍提供了许多有利条件。总之水、陆环境的巨大差异使上陆动物的支持结构、呼吸系统、神经系统、感觉器官以及其他系统得到深刻的改造。2.由水生过渡到陆生所面临的主要矛盾 从水陆环境对比可见,水与陆各自具备着对动物体生存和繁育的有利和不利条件。鱼类是高度适应于水生生活的类群,它的躯体结构和功能对于水生生活是较为完善的。但是从水生过
6、渡到陆生,环境条件的巨大差异,就使登陆动物面临着一系列新的矛盾,主要有:在陆地支持体重并完成运动。呼吸空气中的氧气。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干燥的陆地与水环境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栖息地。如何在陆地上保存充满水分的有机体、最大限度地减少体内水分蒸发、使生命得以继续是上陆动物首先面临的问题。在陆地繁殖。维持体内生理生化活动所必需的温度条件。适应于陆生的感官和完善的神经系统。这些矛盾在从两栖类到哺乳类的漫长的演化过程中,通过不断地斗争而加以解决、并日臻完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复杂的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的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的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它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对
7、于登陆动物来说,显然在陆上运动是矛盾的主要方面。3.两栖类对陆生的初步适应和不完善系性 两栖类在适应于陆生的斗争中,基本上解决了在陆地运动、呼吸空气、适宜于陆生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等方面的问题。这是通过发展新的结构以及对旧有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加以改造而实现的。例如感知声波装置中的听骨(耳柱骨),就是由相当于鱼类的舌颌骨演变来的。这种“废物利用”的方式在脊椎动物演化历史上几乎随处可见。新生事物在刚刚出现时,总是不十分完善的。两栖类对于陆生生活的适应也不例外,例如它的肺呼吸尚不足以承担陆上生活所需的气体代谢的需要,必须以皮肤呼吸和鳃呼吸加以辅助。特别是两栖类根本未能解决在陆地生活防止体内水分蒸发问题
8、(皮肤防止蒸发的抗透水性与两栖类的皮肤呼吸完全对立),以及在陆地繁殖问题(卵必须在水内受精、幼体在水中发育、完成变态以后上陆),因而未能彻底地摆脱“水”的束缚,只能局限在近水的潮湿地区分布或再次入水水栖。皮肤的透性使两栖类在盐度高的地区(例如海水)生活困难因而它是脊椎动物中种类和数量最少的、分布狭窄的一个类群。第二节 主要特征 变温。幼体以鳃呼吸,成体以肺呼吸,并辅以皮肤呼吸。皮肤裸露,出现轻微角质化。具典型的陆生脊椎动物的五指(趾)型四肢,脊柱出现了颈椎和荐椎的分化。心脏的心房出现分隔,血液循环为不完全双循环。出现中耳和在空气中传导声波的耳柱骨,具有犁鼻器。原脑皮。体外受精,体外发育,幼体经
9、变态转为成体。1.裸露但有轻微角质化的皮肤 在陆地生活首先面临体内水分蒸发的问题。两栖类的皮肤较薄,由多层细胞组成的表皮和真皮组成。皮肤表面已失去了鱼类的骨质鳞(最早的两栖类坚头类体表有骨质板,无足目的蚓螈(Caecilia)真皮内还保留残余的骨质鳞片),其他保护结构还未出现,处于裸露状态。1.1 表皮和真皮 表皮已开始有轻微角质化,并已出现蜕皮现象。表层的 12 层细胞角质化,细胞核仍存在,细胞界限明显,仍为活细胞。这仅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水分蒸发问题,因而两栖类只能在潮湿的环境中生活。蟾蜍的角质化程度较高,比较耐旱。真皮较厚而致密,表现出陆生动物真皮的特征。1.2 衍生物 1.2.1 多细胞
10、腺体 表皮衍生大量多细胞腺体和色素细胞。腺体下陷入真皮并有管道通向表面,包括 2 种,一种是粘液腺(mucous gland),分泌粘液使皮肤保持经常湿润,这对保护皮肤并使皮肤参与呼吸有重要意义。另一种是毒腺(poison gland),数量较少,多分布在背部,是一种浆液腺,分泌物为白色,对捕食者具有威慑作用。蟾蜍在两眼后方有一对大毒腺,称耳后腺,是“蟾酥”(一种贵重药材)的原料。1.2.2 色素细胞 表皮和真皮中的色素细胞(chromatophores)决定动物的体色,并可使体色随环境改变。色素细胞含有色素颗粒,并有许多指状突起。当色素颗粒收缩聚集时体色变浅,色素颗粒扩展分散到细胞突起中时体
11、色变深。有 3 种色素细胞,包括黑色素细胞、虹膜细胞和黄色素细胞,它们相互配合,产生出两栖类的各种体色。体色的改变受到光线和温度及自身内分泌的影响和调节。两栖类皮肤与皮下肌肉组织连接疏松,其间分布大量淋巴间隙和皮下血管,与皮肤呼吸功能有关。2.不完善的肺呼吸及不完全的双循环的出现 2.1 呼吸的多样化 2.1.1 肺呼吸 肺是两栖类成体的呼吸器官,位于胸腹腔内。仅是 1 对薄壁的囊,囊内壁呈现蜂窝状,以增加与气体交换的面积,但面积仍不大,与体表面积的比仅为 2:3。肺囊壁具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由肺动脉将回心脏的缺氧血送人肺,而由肺静脉将交换后的多氧血送出肺部返回左心房。由于没有胸廓,其呼吸为咽式
12、呼吸,其呼吸动作借助于口咽腔底部的升降,将空气压人肺部来完成,其抽吸空气的原理与拉风箱吹气的原理相同。与肺呼吸相适应的是内鼻孔的出现。两栖类由于内鼻孔位置靠前,没有专门的呼吸道出现,因而口咽腔是空气和食物的共同通道。口咽腔膜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分布,可在此进行部分气体交换。蛙的雌雄两性均在肺前部的、短的喉头气管室中具有声带,这是陆生脊椎动物的特征之一,而雄性在口腔底部两侧还具有声囊,可发出洪亮的叫声。蟾蜍雌雄均无声囊,且雌性声带不发达,叫声不如蛙洪亮。2.1.2 皮肤呼吸 由于肺呼吸的不完善,皮肤呼吸起着重要作用。皮肤湿润,皮下血管丰富。尤其是在冬季蛰眠期中,皮肤呼吸对生命继续起着重要作用。2.1
13、.3 鳃呼吸 是一些成体和所有幼体的呼吸器官。有的种类不仅有内鳃还有外鳃,如泥螈(Necturus)成体具有 3 对外鳃,其后有 2 对鳃裂,充分反映了两栖类的低等状态。2.2 不完全的双循环 由于肺呼吸的出现,循环系统发生相应的显著变化,由 1 心房、1 心室演变为 2 心房、1 心室,静脉窦和动脉圆锥仍存在;循环路线由单循环演变为不完全双循环(即体循环和肺循环)。2.2.1 心脏 心房内出现完全或不完全房间隔,左心房接受从肺静脉返回的多氧血,右心房接受从体静脉返回的缺氧血以及皮静脉返回的多氧血,它们最后均进人心室。心室将 2 个心房压人的血液送人肺和身体各部。主要动脉为颈动脉、体动脉和肺皮
14、动脉。心室内壁的肌肉小梁和动脉圆锥中的螺旋瓣对血液分流有一定作用,但由于心室不分隔,多氧血和缺氧血不能完全分开,这种双循环是不完全的。2.2.2 动脉 肺循环出现和鳃循环的被放弃(水生种类尚保留鳃血管),使原有的鳃动脉弓发生重大变革:相当于原始鱼类的第一、二、五对动脉弓消失。第三对动脉弓构成颈动脉,供应头部血液。第四对动脉弓构成体动脉,供应全身血液。第六对动脉弓构成肺皮动脉,供应肺及皮肤血液。从而出现了肺循环与体循环,称双循环。这种模式为四足动物的基本原型。2.2.3 静脉 与鱼类的静脉系统差别较大,肺静脉(pulmonary vein)进入左心房。由一对前大(腔)静脉(precava)、后大
15、(腔)静脉(postcava)以及肝静脉分别汇集头部、体躯、皮肤、肾脏以及肝脏血液注入静脉窦,回右心房。有发达的肝门静脉和肾门静脉,肝门静脉与肾门静脉分别汇集消化道、尾以及后肢血液注入肝脏及肾脏。两栖类的腹静脉也收集后肢、腹壁以及膀胱血液注入肝门静脉。因而后肢血液需经过肾门静脉和肝门静脉始能回心。2.2.4 淋巴 两栖类淋巴系统在皮下扩展成淋巴腔隙。具有二对能搏动的淋巴心(lymph heart)以推动淋巴液回心。两栖类不具淋巴结。两栖类由于不完全的双循环,血液中的多氧血和缺氧血不能完全分开,因而氧气供应不充分,新陈代谢率较低,产生的热量较低,又不具备完善的体温调节机制,因而属于变温动物,其体
16、温在很大程度上随环境变化而变化。但两栖类在行为上能够部分地避开不利环境,如夏季过热时期常钻入地下进行夏眠;严寒的冬季寻找较合适地点进行蛰眠,此时其新陈代谢水平极低。3支持和运动系统已基本具备陆生动物的模式 3.1 骨骼系统 3.1.1 脊柱 由于上陆后的重力作用及运动,其身体的支持和运动系统发生深刻演变。脊柱向四肢传递体重而进一步分化,首次出现了一块荐椎,通过与腰带的关节把体重传给后肢;同时,由于陆地环境的复杂化而向头部灵活转动的方向演化,首次出现了一块颈椎,使整个脊柱分为颈椎、躯干椎、荐椎、尾椎 4 部分,尾椎愈合形成棒状的尾杆骨(urostyle)。脊椎骨的数目在不同体型的动物中差别较大。
17、首次出现了胸骨,但成体无肋骨。3.1.2 头骨 头骨已脱离了肩带的束缚,有了灵活转动的可能性:数块骨片丢失或愈合,使头骨重量减轻,而骨化程度较低,这在无尾类尤为明显。这对陆地上的运动是必要的。3.1.3 四肢骨及带骨 典型的五趾(指)型四肢出现(图 3144):陆生动物的四肢不像鱼类的偶鳍仅类似桨的作用,而要承受体重,并使身体在地面运动,这由五趾(指)型四肢来完成。两栖类为减轻重量、适应跳跃等运动,四肢骨骼中多有愈合现象,如桡骨和尺骨愈合为桡尺骨等。两栖类的四肢位于躯干侧面,不能完全使身体抬离地面,运动速度极有限。与前肢连接的肩带不再与头骨愈合,这不仅使头部可灵活运动,而且使前肢的多样性活动有
18、了可能。肩带加固,由乌喙骨、肩胛骨、上乌喙骨、锁骨组成;腰带由髂骨、坐骨、耻骨组成,并形成髋臼,与股骨形成髋关节,并与脊柱的荐椎相关节以支撑体重。3.2 肌肉 与运动方式相联系的特点主要有:3.2.1 躯干肌肉在水生种类特化不甚显著 部分肌肉保留原始分节现象:在无足目和有尾目动物中,因其运动主要是靠躯体收缩摆动,躯干肌肉分节现象明显,在无尾类中仅轴下肌的腹直肌保留分节。陆生种类的原始分节现象已被破坏,改变为纵行的或斜行的长肌肉群,节制头骨及脊柱运动。腹侧肌肉多成片状并有分层现象,各层肌纤维走向不同。轴肌的比例变化:因水平生骨隔位置上移,轴上肌比例减少。腹部的肌肉即轴下肌分化为 3 层,即腹外斜
19、肌、腹内斜肌、腹横肌,以在陆地上保护和支持内脏。3.2.2 产生了复杂的附肢肌 由于出现五趾(指)型四肢,附肢肌变得强大而复杂:两栖类产生的复杂的附肢肌。附肢肌环绕带骨及肢骨四周分布,使附肢本身可运动,即各节段可作相对的局部运动,如屈腕、伸指、前臂转动等,因而运动功能大为复杂。这种分布方式也利于平衡。3.2.3 鳃肌退化 少部鳃肌节制咀嚼、舌和喉的运动。4消化系统的分化较鱼类复杂 两栖类的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包括口、口咽腔、食道、胃、小肠(十二指肠、回肠)、大肠(即直肠)、泄殖腔、泄殖腔孔,以及消化腺组成。4.1 消化道 由于开始陆地生活,肺呼吸及中耳出现,相应出现的内鼻孔和耳咽管孔以及喉门均出
20、现在口咽腔内。两栖类的牙齿与鱼类相似,为同型、多出齿,可能出现在上、下领骨及犁骨等处,无咀嚼功能。出现了能动的肌肉质舌,舌根位于口咽腔前端底部,舌向后折叠,舌尖可向外迅速翻出捕捉食物。口腔内还出现了口腔腺,可分泌粘液湿润食物以适应陆地干燥环境,但其间不含消化酶。食道很短,通向胃部的贲门。胃内壁具多条纵褶,胃壁粘膜层里含有大量管状胃腺。胃以幽门接小肠。小肠分化为十二指肠和回肠,大肠(即直肠)很短。成体两栖类的食物多以昆虫为主,肠的长度较短,如成体蛙的肠总长仅为体长的 2 倍,而植食性的蝌蚪肠总长可达体长的 9 倍。4.2 消化腺 有独立的肝脏和胰脏。肝脏分泌的胆汁流入胆囊,经胆管人十二指肠。胰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十八 两栖纲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