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冲突中战争行为的成因浅析.pdf





《国际冲突中战争行为的成因浅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冲突中战争行为的成因浅析.pdf(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国际冲突中战争行为的成因浅析 以中越西沙海战和中菲黄岩岛争端为例 近年来,随着中国对外发展步伐的逐步加快,加上一些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仍然以冷战思维和零和逻辑看待中国发展,使得我国面临的国际冲突日渐增多。尤其是围绕主权和领海问题而展开的东海争端和南海争端尤为引人注目。不少不怀好意的国外媒体鼓吹中国是“军事霸权”。而国内不明真相的群众亦通过网络大肆鼓动中国应运用战争行为解决海上领土争端。中国是否应采取相应措施?本文意在尝试为中国在这些冲突中的应对行为做出理论上的解释。同时本文通过探讨国际冲突中发生战争行为的判断机制。尝试通过对引发使用战争行为的关键因素的分析,进而对二战以后的局部战争和地区冲突的
2、发生提供一定的认识视角和理论解释。一、国际冲突与战争行为的概念分析 一般而言,冲突是指不同行为体追求不相容目标时的行为或其社会价值互不相容时所处的状态1。国际冲突是冲突在国际领域的延伸,即国际社会中的各行为主体追求不相容目标时的行为或其社会价值互不相容时所处的状态。通常国际冲突是各行为主体围绕利益目标而引发2。根据内容的不同,冲击冲突既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冲突,也包括主权、领土、地缘等方面的冲突。国际冲突可以通过协商谈判途径、法律途径、国际干预途径3等积极方式解决,也可以通过回避或搁置等消极方式缓解。战争行为是国际冲突发展到高级阶段的表现。战争行为是其行为国作出旨在造成战争状态或被其行为
3、所针对的国家所视为造成战争状态的行为4。国际法规定禁止使用战争行为,同时提到了禁止使用战争行为的例外:联合国采取和授权采取的行动、区域机关的行动和自卫。综上,国际冲突由于具有历史性或客观性,使它的发生很大程度上具有不可避免性。而它的解决方式却具有主观性,不是固定不变的。这就引申出了本文的问题:在国际冲突中,国家在哪些情况下会选择用战争行为解决冲突?哪些情况 1 日 星野昭吉著:全球政治学全球化进程中的变动、冲突、治理与和平(刘小林等译),北京:新华社出版 2000年版,第 247页。2 蔡拓等:国际关系学,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5年版,第 233页。3 陈晓东:国际冲突研究,北京:实事出
4、版社 2007年版,第 68 页。4 中华法学大词典.国际法学卷。下不会?国家做出战争行为的依据或动因是什么?二、国际冲突中影响战争行为的因素 近年来,美国相继发动了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介入了利比亚战争、叙利亚冲突。而我国也面临着东海问题争端和南海争端。这使得对国际冲突研究的文章也相应增多。在关于国际冲突中的战争行为的相关文章中,分析角度大 关于国家利益方面。现实主义认为国家利益应当包含有:生存、安全、维持均势和夺取优势1。新自由主义认为国家利益包含三种内容:生存、独立、经济财富和集体自尊2。查尔斯.比尔德在国家利益理念中指出,美国的国家利益是经济利益或构置国家长治久安的环境3。有些国内学
5、者根据“效用”原则,将国家利益分为:当前重要利益、当前次要利益、未来重要利益、未来次要利益4。这些阐述代表了各种思想派别的意见,各有侧重,缺乏普遍性。所以本文采用了学界普遍接受的分发,将国家利益分为安全利益、经济利益、政治利益和文化利益。再简明一点,可以分为核心利益、重要利益和一般利益。关于国家意愿方面,由于不能实证考察,很多文章借用了经济学领域的“前景假设”。“前景理论”是经济学家丹尼尔.卡尼曼和阿莫斯.特沃斯基创立的,属于经济学范畴。“前景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人们在决策时往往更注重财富(利益、名望、声誉等)的变化量而不是最终量。人们对损失与收益的认知是不对称的,在面临获益时行为趋向于风险规
6、避,在面临损失时则趋向于风险接收,因而偏好在概率上是呈非线性的5。它对国家意愿的启示是:1、国家意愿取决于财富的变化量而不是最终量;2.比起得到,国家更厌恶损失;3、框定依赖,即由于情景或表达方式的不同,造成的选择偏好;4、决策中的确定性效应,决策者对概率的主观理解与客观存在很大差距。本文也采用了这种方法。关于国际干涉方面,以往文章都是从国际共同体的角度和法理角度阐释,不能很好的反映国际干涉的本质。本文从霸权国家入手,主要指美苏等霸权国家的干涉。“霸权护持”模式对霸权国家的干涉作了两个层面的分析。国际层面上,分为四种情况:如果苏联直接参与国际冲突,美国比较可能支持苏联的敌人;1 刑爱芬等:影响
7、世界格局的国际关系理论,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年版,第 83 页。2 刑悦、詹奕嘉:国际关系:理论、历史与现实,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8 年版,第 184 页。3 王希:美国历史上的国家利益,美国研究2003 年第 2 期。4 阎学通:中国国际利益分析,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 年版,第二章,第四节。5 林民旺:前景理论与与外交决策,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06 年第 5 期。如果苏联盟国参与国际冲突,美国比较可能支持其盟国的敌人;如双方均为苏联盟国,美国比较可能支持离苏联关系远的一方;如均为苏联盟友且密切程度相等,美国比较可能保持中立1。区域层面上,分为三种情况
8、:如果区域主导国家的敌人是超级大国,美国比较可能支持区域主导国家。如果冲突双方均为区域主导国家,美国比较可能支持实力较弱的一方。如果冲突双方为区域主导国家和一般国家,美国比较可能支持一般国家2。反过来对于苏联也是一样的。本文未将国家实力差距、国内支持度和行为合法性作为主要变量。国家实力差距是影响战争胜败的主要变量,并非国家选择战争手段的主要变量,这种情况在民族解放与民族独立战争中很常见。较现在近的案例如阿根廷与英国之间爆发的马岛战争中,阿根廷没有实力优势。国内支持度只是发动战争的表面原因,并非主要原因。因为政府控制着国家主流媒体,可以通过舆论引导国内支持度向有利于政府决策的方向发展。联合国规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国际 冲突 战争 行为 成因 浅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