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微格教案模板.pdf
《美术课微格教案模板.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术课微格教案模板.pdf(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美术课微格教案模板 第 1 篇:美术微格课的教案 美术微格教学 教 案 系别:美术系 专业:设计 班级:xxx 姓名:xxx 一:课题名称:二:课时:三:学前分析:四:教学目标:五:教学重点:六:教学难点:七:教学方法:八:教学过程:导入:九:教学小结:十:课时作业:第 2 篇:【微格课】教案 水调歌头 一、教学设想 水调歌头是苏轼词的典范之作,这首词的特点是落笔潇洒,舒卷自如,情与景融,境与思偕,思想深刻而境界高逸,充满哲理。本课拟着重分析水调歌头的内容和情感,让学生在理清思路、理解背诵的基础上体会作者写作心境与豁达的胸怀,引导学生通过感知诗人的情感进而感悟生活。二、教材分析 水调歌头选自人
2、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第 5 单元第 25 课。苏轼的这首词脍炙人口,胡仔在渔隐丛话后集云:“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俱废”,可以说它是咏中秋最著名的作品。苏轼通过行云流水般的语言营造了天上人间的清冷心境,写出了心中的徘徊矛盾,而最终以乐观旷达情绪做结。全词向我们展示了词人由忧郁、愁苦到豁达的胸襟。它道出了千古离人共同的心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该词思路清晰,语言优美,意境深刻,运用联想与想象的写法,以生动的文字对古今一轮月向我们作了最真、最美的诠释。三、学生分析 学生在七年级学习过古代诗词,对于词的形式、语感和朗读方法有一定的认识。对本诗的作者苏轼,
3、学生也并不陌生,他们先前在教材中学习过苏轼的作品,同时在课外阅读过许多有关苏轼的小故事,对其人其作品有初步的了解。本课是苏轼的名篇,千古传颂,加之有王菲的但愿人长久的流行,许多学生可能对这首词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学习本课,学生对我国古代诗词名篇多了一分认识,还能在逐步感受苏轼对亲人的怀念之情的过程中,感情作者表现出来的旷达胸襟和表达出来的人生哲理。四、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和背诵词作,理解词中的情感。2、知人论世,了解作者的相关情况,深入理解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五、教学方法 朗读法 启发式教学(提问法、点拨法)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胡仔在渔隐丛话后集中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
4、俱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苏轼的这首水调歌头。【朗读词作】同学们,诗词学习重在朗读,老师首先为大家范读水调歌头,在老师范读的过程中同学们注意字词的读音和朗读的节奏。(范读)同学们,这首词中的哪些字的读音需要注意呢?(宫阙(qu)、绮户(q)、不胜寒(hn)好,接下来同学们齐声朗读水调歌头,读的过程中注意字音和节奏,有感情地朗读。“丙辰中秋”起(全班齐读)同学们读得很好,接下来请同学们结合注释,默读全词。(2-3 分钟)【赏析词作】1、分析小序 首先,我们一起来看词的小序。“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教师朗读,重读“兼”字)同学们看,小序交代了什么内容?(提示:时间,写作目的
5、)丙辰中秋,欢饮达旦交代了时间丙辰年中秋节晚上;作此篇,兼怀子由交代了写作目的怀念其胞弟子由(提示:同学们看课下注释 3,子由是苏辙的字,苏轼字子瞻)。那么大家觉得为什么苏轼会在丙辰中秋怀念苏辙?他写这首词仅仅是为了怀念亲人吗?提示:当时苏轼和苏辙已经七年未见。不是。(哪个字可以看出不是兼)兼:副词,同时,一齐。说明苏轼的写作目的不只是思念亲人,还有其他目的。(为什么两兄弟七年未见,苏轼的写作目的还有什么?)结合背景这首词是公元 1076 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时所作。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辗转在各地为官。他与苏辙从小感情极深,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密州为官,以求
6、兄弟多多聚会。谁料,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公元 1076 年中秋,词人与苏辙分别之后,已七年未得团聚,思念日深,再加之联想到自己的政治处境。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思绪满怀,乘酒兴正酣,写下了这首旷世名篇。所以,除了思念亲人,还有什么目的?(提示:仕途失意)2、分析上片 (1)问月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把青天当做朋友,把酒相问。“明月几时有”,这个问题一方面是追问明月的起源,进而可以说是宇宙的起源;另一方面又是在感叹造化的巧妙,这样的明月何时有!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词人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向往明月,于是又有了这样的发问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2)追月我欲乘风归去
7、,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有了疑问,词人便要追上明月,探个究竟。然而苏轼又心生恐惧怕月宫的琼楼玉宇太高,太冷。两相对比,词人的情感发生了转折不如在人间起舞弄清影。词的上片表面上是在写天上人间,深层上有什么特别的含义吗?再一次,我们需要回顾写作背景,知人论世。此时的苏轼政治上不得志,被贬地方。“宫阙”表面上是指天宫,实际上是指京城的朝堂,密州即使对应的“人间”,苏轼生性乐观旷达,虽然抱负不得施展,但在体验到政治仕途的艰险之后,最终能够接受现实。3、分析下片 承接上片最后两句,由天上转入人间,由追月转为怀人。(1)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我们仿佛可以看到月色清朗,从红色的
8、阁楼到雕花的窗户,随着月光的照射与移动,诗人由于对于弟弟苏辙的思念,辗转难眠。(2)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词人无理地埋怨明月说:“明月您总不该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老是在人们离别的时候才圆呢?”无理的语气进一步衬托出词人思念胞弟的手足深情,却又含蓄地表示了对于不幸的离人们的同情。(3)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接着,诗人把笔锋一转,说出了一番宽慰的话来为明月开开脱:“人固然有悲欢离合,月也有阴晴圆缺。她有被乌云遮住的时候,有亏损残缺的时候,她也有她的遗憾,自古以来世上就难有十全十美的事。”这三句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做了高度的概括。为月亮开脱,实质上还是为了
9、强调对人事的豁达,对人间的生离死别的旷达,对人生苦难的超越,富含哲理。(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明确:典故出自南朝谢庄的 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既然人间的离别是难免的,那么只要亲人长久健在,即使远隔千里也还可以通过普照世界的明月把两地联系起来,把彼此的心沟通在一起。“但愿人长久”突破时间的局限;“千里共婵娟”打通空间的阻隔。苏轼把透彻的人生感悟化作美好的祝愿,个体的生活感受升华凝结为某种普遍的人生领悟。这首词是苏轼在中秋之夜,对一切经受着离别之苦与世间苦难的人表示的美好祝愿,与自己所经历的一切磨难干杯。【总结】苏轼的作品能够流传千古,不仅仅在于其深厚的文学功底,高超的文学能力,他留给后
10、人的还有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他的这种精神品格在今天仍然具有现实意义,我们是否能像苏轼那样在遭遇挫折时,能够乐观旷达,随遇而安呢?【布置作业】针对这首词中反映的哲理,同学们有什么感想,写一篇小随笔。七、板书设计 第 3 篇:送别 微格课教案 送 别 37 号 教学目标:1、通过对歌曲的学习,让学生在充分感受歌曲意境、理解歌曲情绪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演唱歌曲。2、通过对四拍子的练习,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四拍子的节拍特征。3、通过欣赏歌曲,培养学生用不同手段表现音乐的能力。教学重点:通过对歌曲的理解及分析,使学生能够准确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进行创造性的表演。教学准备:
11、多媒体课件、电子琴、打击乐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讨论、交流。师:同学们,你们都看过哪些电影电视?其中哪首影视歌曲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你会唱吗?(情同学们举手发言并演唱)2、聆听故事,引入情境。师:同学们唱的太好了,那么今天老师同样给大家带来一首影视歌曲,它就是电影城南旧事的插曲送别。城南旧事是著名女作家林海音于 1960 年出版的以其 7 岁到 13 岁的生活为背景的一部自传体短篇小说集,也可视为她的代表作。它描写 20 世纪 20 年代,北京城南一座四合院里,住着小英子温暖和乐的一家。它透过主角小英子童稚的双眼,向世人展现了大人世界的悲欢离合,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天真,却道
12、尽人世间复杂的情感。3、初听音乐,感知歌曲。师: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歌曲,请同学们注意两个问题:(1)歌曲表达带了什么情感?(2)歌曲的速度如何?(多媒体播放视频送别片段)二、进入歌曲意境,学唱歌曲。1、教师伴奏并范唱,引导学生体验歌曲情绪。2、学生随老师伴奏,视唱歌曲旋律,掌握歌曲所表达的基本情绪。3、引导学生体验歌曲并划拍子,掌握 4/4 拍的正确划法。(1)4/4 拍划法的练习 师:在刚才的视唱过程中我发现一个问题:同学们在视唱的同时没有划拍子。请同学们看下这首歌曲的节拍类型是什么?它的强弱规律是什么?应该如何划拍呢?生 1:歌曲是4/4 拍的。生 2:强弱规律是:强 生 3:它的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美术课 教案 模板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