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科技创新活动要素的配置2019年文档.pdf
《大学科技创新活动要素的配置2019年文档.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科技创新活动要素的配置2019年文档.pdf(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大学科技创新活动要素的配置 大学科技创新活动是由大学内在功能所决定的,并受内部 和外部各种创新要素所支配,科 技创新水平既是一所大学科技 创新能力的综合反映,也是总体创新要素质量水平和配置效率 的体现。大学科技创新活动是通过具体的科技项目体现出来的,其形式多样、数量众多、领 域宽泛,既有面向科学和技术前沿 的基础研究、高技术研究,又有以创造新产品、新方法、术、新材料为目的的应用研究、开发研究,这就决定了大学是一 个复杂的创新系统。因 此,对大学创新要素进行合理配置,是 确保大学各项创新活动顺利开展,提高创新绩效的重 要手段。、大学创新要素的构成和关系特征 创新要素是指创新活动得以开展的必不可少
2、的因素。对于其 构成,目前尚无统一的看法,学者们大多从国家和区域创新系 统宏观层面和企业技术创新微观层面出发,分别以不同的 进行分类,如欧庭高等从功能上将创新活动要素分为主体要素、支撑要素和市场要素;陈宏愚将科技创新资源要素分成 5 大类、17种,包括基本要素、主体要素、体制要素、投 入要素、环境 要素。也有学者认为创新要素由核心要素、服务要素和环境要素 三个层 次 构成。大学科技创新活动处在 R&D活动的前端,以基 础研究、应用研究为主,与企业技 术 创新相比有共性也有其特 殊性,其创新活动要素可简单归结为能力要素、投入要素和环境 要 素三个方面。能力要素包括人才的结构和层次以及科学素养 和
3、认知能力、学科水平和方向、知识和信息、研究基础设施、科技成果等;投入要素主要指资金的投入,也包括人力、物力 的 投入;环境要素包括外部和内部政策、管理机制、人文环境等。在创新活动中,各要素间 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具有明显的非 线性、协同性和自组织性。1.非线性。非线性是众多创新要素必然会产生的一种相互 新技 角度 作用机制,相互作用可分为线 性 相互作用和非线性相互作用,在非线性相互作用下,一种创新要素或活动要素发生的变化,其相关的其他创新要素与活动要素所产生的影响不是同步发生 变化的,而是非同步的。如 大学科技创新能力的获取是一个不 断累积的过程,它的水平不仅依赖于大学的历史创新水平 与大学
4、的创新投入有非常重要的关系,但这种关系是非线性的,增加到一定程度就会达 到均衡。反过来,大学科技创新投入在 很大程度上受大学现有的创新能力影响,创新能力强 的大学,往往在争取国家和地方科技项目和科研经费方面具有更大优势。2.协同性。根据哈肯的协同学理论,要用系统的、整体的观 点来认识和研究复杂现象。大 学科技创新活动由以上诸多要素 组成,这些要素之间的组合并非杂乱无章的,而是有序的,有各要素间协调、均衡,创新活动才能健康发展。大学本身就是 一个复杂的系统,其整体 创新活动是由许许多多个体的创新活 动组成的,创新要素配置涉及学校科研管理、人事管 理、学科,还 管理、实验设备管理等相关职能部门和院
5、(系),需要各部门间 的协同配合,从学 校科技创新活动整体性和系统性考虑,才能 有效地组织各项创新活动的开展。3.自组织性。自组织是管理耗散结构理论的一个概念,是 指无需外界特定指令而能自行组 织、自行创生、自行演化,能 够自主地从无序走向有序,形成有序结构的系统。自组织性能 够 使创新系统自我完善、自我演化、自我发展。热力学函数熵是系 统混乱度的量度,熵值越 大表示系统的混乱度即无序程度越大,增加的方向进行的。在大学科技创新活动中,原有的各要素总是 呈现有效性逐渐减 少而无效性不断增加的趋势,因此,大学科 技创新活动必须保持系统及内部子系统的开放性,通过与外界 进行物质、信息和能量的交换,引
6、进人才、知识、技术、信息等 各种要素,使 系统获得负熵流,促进系统的有序结构的形成,增强创新能力和活力。二、大学科技创新要素的配置 创新要素的配置包含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单个要素的优化 升级;二是指要素的整合和结 构优化,也就是说通过对系统各 要素的加工与重组,使之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形成合理的 结 构,发挥整体最大功能,实现整体最大效益。大学内部创新要素 配置必须根据学校现有要 素存量和质量,从创新需求出发,将 根据熵增加原理,对于一个封闭系统,自发过程总是 朝着熵值 学校各行政管理部门的组织协调作用和内部科研组织的 自组织 作用结合起来,以科技创新平台为载体,形成能承担国家和地方 重大科技项
7、目的创新 团队,加强与国内外大学、科研机构和企 业的合作,组成创新联盟,促使大学创新要素向企 业的延伸和 辐射。1.创新平台。高校科技创新平台是为了将学科建设、人才 建设与科技发展统一起来,实现人才和资源 的充分共享,继而 形成一种新的、交叉的、重要的科研组织运行模式。大学所拥有 的 国 家和省部级和校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及其它各种 创新平台建设是释放创新活力的重要措施,是推进自主创新的重 要抓手,也是转化科技成果的有效途径。我国高校中仍普遍存在 着小作坊式、个体户等科研 组 织形式,实验室重复建设、实验 设备重复购置、课题重复研究等现象突出,使各种创新要素 以发挥最大效率。创新平台可以
8、促使大学学科的融合和交叉,组 建跨学科科技创新团队,实现科技资源的共享,提升承担重大 科技项目的能力,争取校外更多的科技资源,从而产生 重大创 新成果。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是对创新要素进行整合和优化配置的过 程,并且与学科建设、人才建 设三位一体、相互支撑。只有强 化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才能切实推进 点学科建设,培育新的学科生长点,加快新兴学科建设,拓展新 的研究领域;而科技创新 平台建设也有赖于学科建设和发展,类型的科技平台,是集聚大学创新 要素的重要载体。加强科技 高水平的创新平台大多以重点学科为依托,只有壮大学 科,创 新平台才有条件集聚更多的创新要素。同样,科技创新平台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学 科技 创新 活动 要素 配置 2019 文档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