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卷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章节练习试题(解析版).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解析卷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章节练习试题(解析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析卷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章节练习试题(解析版).pdf(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章节练习 考试时间:90 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 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 I 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 I 卷(选择题 15 分)一、单选题(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计 15 分)1、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多次被弹开。这个实验是用
2、来探究()A发声的物体是否在振动 B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C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 D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 2、晚上,爸爸对小明说“请把电视声音调小一点,不要影响邻居休息,”这里“调小”的是声音的()A音色 B音调 C响度 D速度 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超声波的速度比普通声快得多 B弹琴时,增大拨动琴弦的力度就会增大振动频率 C声音的传播速度为 340m/s D环境嘈杂时,戴上耳罩是从传人耳处中减弱噪声 4、下列关于声现象的描述和分析,正确的是()A图甲:运动员在水中也能听到音乐,说明声音在液体中也能传播 B图乙:演奏古筝时按压不同的弦,是为了改变响度大小 C图丙:医生用 B 超查
3、体,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D图丁:防噪声耳罩是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的 5、在公共场所交谈要轻声,是指要控制声音的()A音色 B响度 C音调 D频率 第卷(非选择题 85 分)二、填空题(5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计 20 分)1、“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这一诗句中,人的脚步声引起狗叫,说明声音能传递_;狗的叫声是通过_传到人耳中的;人是根据声音的_这一特性辨别出狗的叫声。2、如图所示,相声滴员卢鑫在 2022 年央视春晚上表演相声像不像的过程中,他非常逼真地模仿刘德华、费玉清等歌手的声音,其实卢鑫是模伤其他歌手声音的_(填写表示声音特性的物理量名称)。3、古诗鹿柴中有“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
4、响”,诗人听到的人声是由声带_产生的。声音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4、当有同学在教室外讲话时,我们能听出是谁,这是根据声音的 _分辨的;通常,女生的发声比男生的尖,这里的“尖”是指声音的 _。5、2021 年 10 月 17 日,我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成功升空,载着三名航天员进入我国空间站。火箭发射过程中,巨大的轰鸣声不绝于耳,“巨大”形容的是声音的_这一特性,如果离得近,会感觉耳膜有胀痛感,这是因为声音能够传递_。三、计算题(5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计 25 分)1、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 8.4s 收到回波
5、信号,海洋中该处深度是多少米?(声音在海水中传播速度是 1500m/s)2、根据回声定位的原理,科学家发明了声呐。利用声呐系统,人们可以探知海洋的深度,绘出水下数千米处的地形图。若用超声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如图所示,经过 4s 后收到回声波。(已知声音在海水中传播速度是 1500m/s)求:(1)超声波从海面传到海底的时间;(2)此处海底的深度。3、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一人站在汽车前方某处。汽车第一次鸣笛,声音经 4s 被他听到;过后汽车再次鸣笛,经 3s 被他听到;两次鸣笛的时间间隔 17s,若声速为 340m/s,求:(1)汽车第一次鸣笛距离人多远?(2)汽车第二次鸣笛距离
6、人多远?(3)汽车的速度是多少?4、一辆汽车向着山崖以 17m/s 的速度匀速行驶,在距离山崖一定距离的地方鸣笛,经过 0.8s 后司机听到了回声。求:(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 340m/s)听到回声时汽车距山崖多远?5、火车在进入隧道前必须鸣笛。若火车速度为 43.2km/h,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是 340m/s,司机在鸣笛后 3s 时听到自隧道口处的山崖反射的回声。求:(1)则鸣笛时火车到隧道口的距离;(2)司机听到回声时火车离隧道口的距离。四、实验探究(5 小题,每小题 8 分,共计 40 分)1、为了探究声音的三个特性,同学们用两把大小完全一样的钢尺和塑料尺分别进行了以下操作,如图
7、所示:(1)将钢尺一端紧压在桌面边缘,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大小相同的力拨动它,听声音看现象,从而得出了声音的_与振动的_有关;(2)保持钢尺伸出长度不变,用大小_(“不同”或“相同”)的力拨动它伸出桌面的端部,听声音,看现象,从而得出了声音的响度与_有关;(3)把步骤中的钢尺换成塑料尺,其它操作相同,听出了两次声音的_不同;(4)以上的物理探究方法叫_。2、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1)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小球弹开,这说明了_;(2)如图所示,为了验证(1)中的探究结论,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
8、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_。(3)如图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_可以传声;(4)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将听到_,并由此推理可知:_。3、探究影响音调的因素 (1)如图,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拨动其伸出桌面一端,听它发出的声音,同时观察钢尺振动的_;(2)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将钢尺按下的幅度_(选填“相同”或“不同”)。能够听出声的_(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发生了变化。重复上述实验;(3)实验发现,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_,振动得越慢,发出的音调就越
9、_。4、在学习声音的特性时,小明想利用如图所示的器材探究“发声体的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是否有关”。在设计实验时关于探究问题中的自变量遇到了如下问题,请你帮助他回答:(1)本探究问题的自变量是_(2)利用提供的实验器材如何改变自变量?_(3)应该如何观测自变量?_ 5、(1)小明把发声的音叉触及水面,发现水花四溅。这个实验现象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_产生的。(2)某监测器测得同一声源发出的甲、乙两声音的特性如表所示。则甲和乙相比,_的音调更高,_的响度更大;1100Hz 表示_(选填“每分钟”或“每秒钟”)振动的次数为 1100次。声音 声音强弱的等级/dB 频率/Hz 甲 70 1100 乙 110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解析 卷苏科版八 年级 物理 上册 第一章 现象 章节 练习 试题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