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隐喻研究需要直面艺术实践的学术建构兼论王炳社先生的《隐喻艺术思维研究》.pdf
《艺术隐喻研究需要直面艺术实践的学术建构兼论王炳社先生的《隐喻艺术思维研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艺术隐喻研究需要直面艺术实践的学术建构兼论王炳社先生的《隐喻艺术思维研究》.pdf(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艺术隐喻研究需要直面艺术实践的学术建构-兼论王炳社先生的隐喻艺术思维研究 王衡【摘 要】尽管艺术隐喻研究在西方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然而在中国它却是一个新兴学科。直至 20 世纪 90 年代,艺术隐喻研究才在中国真正兴起。20 世纪末以来,中国学者也为之付出了不少的心血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尽管如此,当前艺术隐喻研究的视野仍然不够宏阔-主要局限于语言学和修辞学的范畴,而且系统性的研究也比较缺乏。王炳社先生的隐喻艺术思维研究无疑是当前国内艺术隐喻研究取得的一项新成就。隐喻艺术思维研究的主要成就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思路清晰,视野宏阔,建立起了一个较为完备、系统的艺术隐喻思维理论体系。第二,立足艺术实
2、践,具有一定的理论原创性。第三,始终以艺术的诗性精神为着眼点,使艺术隐喻的本质特征得到了较为充分的诠释。%The artistic metaphor study has had a very long history in the western world,while it is still a new branch in China since its study has not risen by 1920s.By the end of the 20th century,Chinese scholars have devoted great effort and achieved some
3、 accomplishments.Nevertheless,the current horizon is not broad enough,mainly confined to linguistics and rhetoric and without much systematic study.No doubt,Study of Metaphoric Art Thinking by Wang bing-she is a new achievement at present in the do-mestic study of artistic metaphor.His achievements
4、are present in three aspects:1)A clear line of thought,a broad horizon,a comparatively complete and systematic theoretical system;2)Based on the art practice,with a certain original theory;3)Focused on the poetic art,with a relatively full interpretation of artistic metaphor.【期刊名称】唐都学刊【年(卷),期】2012(0
5、28)005【总页数】4 页(P85-88)【关键词】隐喻艺术思维研究;艺术隐喻;艺术审美【作 者】王衡【作者单位】渭南师范学院人文学院,陕西渭南 714000【正文语种】中 文【中图分类】H05 20 世纪以来,西方文论的研究重点发生了两次历史性的转移,即20 世纪二三十年代把研究重点从作家转移到了作品文本,六七十年代又把研究重点从文本转向了读者。1研究重点的转移不仅意味着研究者关注点的迁移,也意味着其研究思路和格局的变革,还意味着文学观念的时代性变迁。由于20 世纪以来中国现代文论和文学批评的建立与发展都不同程度地借鉴了西方文论的诸多经验甚至以西方为潜在目标,因此,西方文论研究重点在 20
6、 世纪所发生的两次转移势必受到中国文学艺术研究者的关注。新文化运动以来,西方千余年以来发生的理论与思潮被不少对中国社会和中国文学有强烈使命感的中国人在较短的时间内走马灯式地进行了尝试。不过,耐人寻味的是,中国文论与文学批评的研究重点与西方未能同步转移甚至在错位发展中彰显着中西文学观的时代性差异。20 世纪上半叶,当西方文论正在关注文本的时候,中国学界关注的却是文学艺术的社会使命。20 世纪末以来,当西方以文学艺术为凭借关注社会与人自身问题的时候,中国学界却在乐此不疲地强调研究文本的重要性。这种错位,我们或许无法完全从文学艺术的角度给出解释,它还可能与中西方的历史传统、社会现实和文学艺术的政治使
7、命有关。也许正是因为如此等等的原因,当文学艺术在面临太多的禁忌与敏感话题的时候,向自身回归就成了一种较为妥当的选择。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随着语言热的兴起和文学艺术研究重点向文本的迁移,中国学者对西方已有悠久历史的隐喻研究则发生了浓厚的兴趣。西方对隐喻的研究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以亚里士多德为开端,以理查兹为终点,在大约从公元前 300 年到 20 世纪 30 年代的 2 000 多年的时间里,他们主要从修辞学的角度去研究隐喻。第二个时期大约从 20 世纪 30 年代到70 年代初,其主要从逻辑学、哲学和语言学的角度对隐喻进行语义学研究。第三个时期即 20 世纪 70 年代至今,随
8、着西方哲学的语言学转向和符号学、现象学与认知心理学的兴起,诸多学者热衷于以多维视野研究隐喻。尽管这一时期的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呈现出了多元化的趋势,但他们仍然不约而同地把隐喻当作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来研究。2虽然隐喻作为文学艺术的重要特质之一古已有之,但与西方相比,中国学界对隐喻的研究起步很晚,而且建树不多。20 世纪 90 年代初,中国学界主要致力于译介西方的隐喻研究成果。后来,国内学者也逐渐转向对隐喻本身的研究,如耿占春 1993 年于东方出版社出版的著作隐喻和束定芳2000年在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隐喻学研究等。尽管中国学界的研究促进了本土隐喻学的建立与发展,但目前的隐喻研究仍然把重点更多
9、地放在了语言学的范围之内。2011 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王炳社教授的专著隐喻艺术思维研究,可谓是当前国内艺术隐喻研究的一个新成就。隐喻艺术思维研究并没有将隐喻局限于语言学的范畴之内,而是将隐喻看作一种艺术思维方式,并以此为视角,对艺术隐喻做了较为系统的研究,这无疑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隐喻艺术思维研究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思路清晰,视野宏阔,建立起了一个较为完备、系统的艺术隐喻思维理论体系 艺术隐喻虽然有明确的词义边界和知识谱系,但它的内涵却十分丰富,它涉及语言学、心理学、逻辑学、哲学和思维学等多个学科。因此,艺术隐喻研究必然面临着切入点的选择与确定问题。研究切入点的选择其实就是
10、研究对象的重新取舍问题,也是研究论题的具体化问题。王炳社教授的隐喻艺术思维研究以“隐喻艺术思维”为切入点研究艺术隐喻思维的理论品格及其在九大艺术门类之中的具体体现,不但研究的聚焦点集中,而且思路清晰逻辑严明,保证了论著的系统性。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方式,而且是一种思维方式,也是人类把握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由于文学艺术是以审美的方式把握世界的,而审美又是让人从物的世界进入精神世界实现灵魂皈依与超越的重要途径之一,所以文学艺术与隐喻就具有天然的关联,甚至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隐喻就没有文学艺术,最起码没有审美品格高端的文学艺术。因而,以艺术的方式把握世界就常常意味着以隐喻的方式去把握世界,它既不
11、同于哲学的方式,也不同于逻辑学的方式,更不同于自然科学的方式,它是一种心灵化的方式。这种方式既是意识与潜意识的统一,也是形象与具象的统一,还是快感、理智感和道德感的统一,其中充满了诸多不确定性的因素。虽然如此,它作为一种人类活动,必然是人之为人的本质特征之一,它既是人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也是人的一种存在方式亦即把握自己的方式。不管是把握世界的方式,还是把握自己的方式,其实质都是一种思维方式。也就是说,说到底艺术隐喻的本质还在于隐喻艺术思维,艺术隐喻只不过是隐喻艺术思维的外壳。如果隐喻艺术思维一旦不复存在,那么艺术隐喻也就将面临“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后果。因此,王炳社教授通过研究隐喻艺术思维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隐喻艺术思维研究 艺术 隐喻 研究 需要 直面 实践 学术 建构 兼论王炳社 先生 思维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