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题部分整理.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述题部分整理.pdf(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古代文学史元明清部分论述题整理 1.论关汉卿戏剧的艺术成就 (1)戏剧具有很强的剧场性 关汉卿在创作剧本时,注意尽快入戏。他往往用洗练的笔触交代戏剧 情境和人物的关系把观众的目光聚焦到主要矛盾上。注意处理戏剧冲突的节奏,注意场面的冷热调剂,张弛交替。善于设置悬念,解决悬念的方式既出人意表,又在情理之中。(2)本色当行的戏剧语言 关汉卿的戏剧语言本色当行,如王国维说“曲尽人情,字字本色。”人物唱词在抒情中蕴含着鲜明的动作性,切合特定的戏剧情境。关汉卿的戏剧语言还注意因环境变化和人物心态的变化而变化,赋予 人物个性,体现了作者的敏锐和细致的辨析能力。2.简论窦娥的品格和反抗精神 (1)窦娥是一位具
2、有悲剧性格的人物,她的性格是孝顺与抗争的对立 统一,既有善良温顺的一面,又有刚强反抗的一面。她的悲剧是张驴儿的横蛮行径与官府的颠倒黑白所造成的;她的悲剧性格,则是在与张驴儿等恶势力的斗争中呈现出来的。(2)窦娥本来不想和现实生活作对,可是黑暗的现实却逼得她爆发出 反抗的火花。人间的不公,更使她怀疑天理的存在。关汉卿通过描写窦娥含冤的惊天动地,希望唤醒世人的良知,激发世人对不平世道的愤慨,催促世人为争取公平合理的社会而抗争。因此,窦娥冤所表现的反抗性,是时代的最强音。3.比较分析牡丹亭与西厢记所表现爱情的异同?(1)牡丹亭在思想上与西厢记有类似之处,但是,西厢记 是先情后欲,牡丹亭则是先欲后情。
3、(2)西厢记描述的是情感的自然发展,更多的是表达“愿天下有情 人终成了眷属”的美好愿望,而牡丹亭则特别突出了情(欲)与理(礼)的冲突,强调了情的客观性与合理性。这种不同,是时代的差异造成的 (3)牡丹亭的爱情描写,具有过去一些爱情剧所无法比拟的思想高度和 时代特色。作者明确地把这种叛逆爱情当作思想解放、个性解放的一个突破口来表现,不再是停留在反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一狭隘含义之内。作者让剧中的青年男女为了爱情,出生入死,除了浓厚浪漫主义色彩之外,更重要的是赋予了爱情能战胜一切,超越生死的巨大力量。4.论琵琶记的悲剧意蕴 (1)书生负心婚变现象的普遍性。高明的琵琶记以同情宽恕的态度,刻画蔡伯喈的
4、形象,正体现了当时的社会情态,书生贪新弃旧,攀龙附凤的行为使他们成为社会谴责的对象。南戏对负心汉形象进行改造,符合元代社会以及戏剧精神的新审美观。(2)三不从戏剧冲突的深刻性。琵琶记基本上继承了赵贞女故事的框架,它保留了赵贞女的“有贞有烈”,但对蔡伯喈的形象做了全面的改造。让他成为“全忠全孝”的书生,为了终养年迈的父母,他本来并不热衷于功名,只是辞试不从,辞官不从,辞婚不从,三不从加剧了戏剧冲突的深刻性,蔡伯喈成为了一个努力按 照封建伦理行事的“孝子”却因为伦理纲纪的不合理以及伦理纲纪自身的矛盾,成为可怜可悲的牺牲品,最终落了个“可惜之亲饥寒死,博换得孩儿名利归。”的结局。(3)赵五娘与封建礼
5、教的女性生活。赵五娘,作者的意图是将她塑造成一个贞烈孝道的化身,通过她来宣传封建道德。但戏中赵五娘并不是一个概念化的人物,她的行为都很有个性特点,在对公婆的态度上,突出的显示了一个下层妇女,所具有的自我牺牲的可贵精神,琵琶记尽管从正面肯定了封建伦理,但通篇展示的却是“全忠全孝”的蔡伯喈和“有贞有烈”的赵五娘的悲剧命运,从而引发对封建伦理合理性的怀疑,在封建时代,恪守道德纲常的知识分子,经常陷入情感与理智,个人意愿与门第伦理的冲突之中,其悲剧意蕴具有深刻性和普遍性。5.分析牡丹亭浪漫主义的艺术成就 (1)作品采用充满理想色彩的艺术手法.该剧在情节结构上充满了力气跌 宕的幻想色彩,如惊梦,冥判,魂
6、游,回生等情节,这一系列富于幻想的艺术构思,正是该剧戏剧结构的骨架和支柱所在。(2)全剧具有浓郁的抒情诗的色彩,充满诗的意境.作者以抒情诗的手法去 揭示人物内心的感情.剧中许多曲词能够将抒情,写景,和人物塑造融为一体,文采斐然,美不胜收,达到了传神的境界。如惊梦,这支曲子明写自然,暗写人生,在清秀腕力的语言中蕴含着深切动人的意境.情景交融,在艺术上已达到十分高的境界。6.从杜丽娘的形象看牡丹亭的思想和社会意义 参考一:主题意义 杜丽娘是牡丹亭中描写得最成功的人物形象,也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光辉最动人的妇女形象之一。她有强烈的叛逆精神,她的性格核心追求自由,追求爱情,追求个性解放。剧本通过杜丽娘为
7、情而死,又为情而生,最后终获幸福的爱情故事,不仅强调了婚姻中当有“至情”,而且对封建礼教束缚下人的生命状态进行了反思,对传统的道德理念和婚姻制度进行了批判,表达了明中叶后反对理学统治、要求个性解放的时代精神,暴露了封建礼教的冷酷和虚伪。作者有意识地用“情”与“理”的冲突贯穿全剧,赋予“情”以超越生死的巨大力量,并借助幻想,昭示了“理之所必无”而“情之所必有”的未来。参考二:从杜丽娘的形象看牡丹亭的思想和社会意义。牡丹亭的思想和社会意义以情反理,反对处于正统地位的程朱理学,肯定和提倡人的自由权利和情感价值,褒扬像杜丽娘这样的有情之人,拨开了正统理学的迷雾;崇尚个性 解放,突破禁欲主义,肯定了青春
8、的美好,爱情的崇高以及生死相随的美满结合;在商业价值日益增长,市民阶层不断扩大的新形式下,对于正在兴起的个性解放思潮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7.鲁迅先生评价儒林外史“戚而能谐,婉而多讽”,你怎么看?讽刺有多种,而儒林外史的风格,却不似剑拔弩张的“犀利”而是娓娓道来的深沉,以含蓄、委婉的笔调来叙述故事,描写人物,也就是人们说的“亦婉亦讽”。(1)、讽刺的生命是是真实的作者以生活的真实为基础,借助人物形形 色色的表现,描绘出复杂的社会生活面貌和丰富的人物内心世界,吴敬梓所选取的都是平常的真实的题材,如范进中举生活场面的描写。(2)、儒通过不和谐的人和事进行婉曲而又锋利的讽刺。善于对不 同的人进行不同
9、方式的讽刺,常常在不同环境中通过特殊的行为、语言,不露声色的对这些酸儒进行辛辣的讽刺。(3)、小说往往通过强烈的夸张渲染,包括采取对比,运用误会巧合等 来揭示人物的真实原貌,反映生活的本质特征。(4)、语言准确生动,洗练,采用纯熟的白话,着墨不多却使人物“穷 形尽相”(5)、儒具有悲喜交融的美学风格。吴敬梓能够真实的展现出讽刺对象 中慼谐组合,悲喜交织的二重结构,显示出滑稽的现实背后隐藏着的悲剧性内涵,从而给读者以双重的审美感受。周进撞号板,范进中举发疯。这瞬间的行为是以他们的全部生命为潜台词的,所以也是悲剧性最强烈的地方,作者敏锐的捕捉人物瞬间行为,把对百年知识分子命运的反思和他们瞬间的行为
10、巧妙的结合在一起,使讽刺具有巨大的文化容量和社会意义。儒林外史将中国讽刺小说提升到与世界讽刺名著并列而无愧的地位,是对中国小说史的巨大贡献。8.分析儒林外史讽刺艺术的成就 A:儒林外史将讽刺小说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在儒林外史之前,西游记、西游补、金瓶梅等小说中,已有讽刺的成分,但是,往往不是流于插科打诨,就是等同谩骂,还不能说是真正意义的讽刺小说。儒林外史足称讽刺之书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出于公心。也就是说,它并不是由于个人遭遇,深受科举之害,或是由于对某个人的不满,出于愤激之情才写出的,而是出于公心(社会责任感、忧患意识等),看到了科举制度的普遍危害和士林的种种丑态,才有这部小说的问
11、世;二是能用比较冷静、客观、委婉的手法来写,从真实可信的细节和语言入手来讽刺,既能感受到作者的忧世之心,同时又可见讽刺之意 B:吴敬梓的儒林外史讽刺手法的运用是对中国小说发展的一大杰出贡献。一.从先秦开始,中国古代文学中主要局限于封建皇权的政治讽喻;白 话小说西游记的讽刺多以调侃出之;明末清初的部分世情小说,如金瓶梅和醒世因缘传讽刺只是其中附带使用的手法;西游补等神魔小说中的讽刺已经上升为主导风格,但主要是嬉笑怒骂,是喜剧的讽刺。儒林外史对讽刺艺术最大的贡献就是从儒林群丑可笑的喜剧表面去挖掘其内在的悲剧意蕴。以范进为例,中举前后的悲喜剧,揭示了八股制艺如何摧残了士人的心灵,造成他们人格的堕落,
12、作者给可笑注入了辛酸,给滑稽注入了哀愁和痛苦。二.在以喜写悲这个主导倾向的规定下,作者将其讽刺艺术的天才发挥 到淋漓尽致的境地,主要手法有:1.以对比手法展示人物前后行为矛盾,如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的态 度。2.以白描手法精心刻画人物行动。如严监生临死前还念念不忘灯盏里 多点了一根灯草。3.借用人物自己言行之间的矛盾,如严监贡正在表白自己从不占别人 便宜,突然小厮进来,报告早上关起别人的猪人家找上门来等等。9.三国演义为什么会有“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1)由于刘备是“皇室胄裔”,多少有点正统的血缘关系;刘备向来以 “弘毅宽厚,知人待士”著称,容易被大众接受。特别是在宋元以来民族矛盾尖锐的时候
13、,“人心思汉”、“恢复汉室”,正是当时汉族人民共同的心愿,因而将这位既是“汉室宗亲”,又“仁德及人”的刘备数为人君,奉为正统,是最能迎合大众的接受心理,符合广大民众的善良愿望的。(2)作者从儒家的政治道德观念出发,融合着千百年来人民大众对于明君 贤臣的渴望心理,把刘备,诸葛亮等人作为美好理想的寄托,根据儒家的思维逻辑,“天道无亲,常与善人”。“拥刘反曹”体现了人民的理想和愿望,作者着眼于现实,他通过揭露三国时代群丑的罪恶来鞭挞其同时代的统治者,通过歌颂刘备仁君来抒发他的政治理想。(3)广大劳动人民不断受到暴政的迫害,深受其苦,痛入骨髓,刘备的宽厚,仁义,爱民,曹操的奸诈,乱臣贼子,儒家的仁君思
14、想与人民群众的民主要求,反暴政反黑暗,崇尚光明的思想情感相结合的反映。10.分析三国演义虚实相间的艺术创造观念及其写作技巧。作为历史题材的小说,在艺术上首先面临的就是历史真实与艺术创造的关系问题.三国演义在艺术上取得成功的基本条件,就是正确地处理了这两者的关系.三国演义七分实事,三分虚构.所谓七分实事是指作品的主要框架,主要人物,主要时间给人以基本上的历史真实感;三分虚构则是在人物和时间的细节描绘上,尽量采用民间传闻中的精彩片段,并付之以作者本人的虚构想象,最大可能地增强故事和人物的艺术魅力。罗贯中在对作品进行虚构哦时,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技法:细心穿插,巧于构思.即正对正史,野史的各种材料重新
15、组织,达到点铁成金的效果.于史无证,采用传说.对于为了满足情节发展和人物塑造需要而正史中又没有依据的内容,作者大胆采用民间传说,以增强作品的艺术性.如桃园三结义,关张古城会,蒋干盗书,借东风,孔明吊丧等情节.本末倒置,改变史实.即将史书中个别事件加以改动而成为新的情节因素.如关羽单刀赴会。张冠李戴,移花接木.以移花接木的方法为情节和人物塑造服务.妙笔生花,善于铺叙.即将史书中有关情节的简略记载渲染铺叙,成为文学佳作.如三顾茅庐。11.为什么说红楼梦达到了古代小说艺术的巅峰?红楼梦使世情小说的写实精神达到了最高境界。继承了金瓶梅的写实传统而又突破了它那自然主义的写法。自觉避免才子佳人小说的公式化
16、、概念化的失真写法。努力按照生活自身的逻辑和规律,以生活中可能有和实际有的方式去描写,为其人物塑造和主题表达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红楼梦的人物塑造达到了人物个性与共性高度统一的典型高度,塑造出成群的有血有肉的个性化的人物形象。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等成为千古不朽的典型人物。如王熙凤:王熙凤是红楼梦中最生活化、最生动、最丰富的一个形象;王熙凤是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中首屈一指的“末世之才”;王熙凤最显著的性格特点:“五辣俱全”,即香辣、麻辣、泼辣、酸辣、毒辣。(2)红楼梦达到了中国古代叙事艺术的最高成就。红楼梦不但在叙述者问题上突破了说书人叙事的传统,而且在叙事角度上也创造性地以叙事
17、人多角度复合叙事,取代了说书人单一的全知角度的叙述。如第三回林黛玉进贾府,如刘姥姥三进荣国府。(3)红楼梦展现了精美绝伦的结构艺术。突破了传统的单线结构的方式,采用了多线索并进、交叉、相互制约 的网状结构。主线:宝黛钗之间爱情婚姻的产生发展到结局;贾府由盛到衰的过程。主线之外,又有多条副线(如一僧一道、甄士隐、刘姥姥进大观园等)穿针引线,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由“三个世界”(神话世界、现实世界、理想世界)构成一个立体的交叉重叠的宏大结构。“草蛇灰线,伏脉千里”,“顾此写彼,手挥目送”的写法,使每一个情节具有多方面的意义,故事与画面的转换非常自然,不着痕迹。把大小事件错综结合着写,小矛盾凝聚着大矛
18、盾,小事件积累成大事 件,波澜起伏,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4)红楼梦的语言特色。红楼梦的作者是语言大师,他继承我 国文学语言的优良传统并加以丰富和发展,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红楼梦以北方口语为基础,融汇古典书面语精粹,;叙述语言和人物语言都达到了古典小说语言艺术的高峰 12.论红楼梦的叙事艺术 a)红楼梦的叙事风格 曹雪芹以他自己独特的方式去感觉与把握内在和外在的世界,实在和空幻的人生,又以独特的方式把自己的感知艺术地表达出来,形成了独特的叙事风格,这就是写实与诗化的完美融合,既显示了生活的原生态又充满诗意朦胧的神秘感,既是高度的写实又充满了理想的光彩,既是悲凉慷慨的挽歌又充满青春的激情,它彻底
19、地摆脱了说书体通俗小说的模式,显示出高雅的诗人小说的特征,成为中国古代小说的艺术精品。红楼梦又不同于严格的写实主义小说,作者以诗人的敏感去感知生活,着重表现自己的人生体验,自觉地创造一种诗的意境,自觉地运用象征的形式,使作品婉约含蓄,有如雾里微露的楼台,是那样的朦胧又那样的壮观;是那样的历历在目,又是那样的难以企及。它不象过去的小说居高临下的裁决生活,开设道德法庭,对人事进行义正词严的判决,而是极人物心灵的颤动,令人参悟不透的心理深度;人生无可回避的苦涩和炎凉冷暖,让读者品尝人生的况味。整部小说象一首雄丽深邃又婉约缠绵的长诗,把中国古代小说从俗文学提升到雅文学的品位,成为中国小说史乃至整个中国
20、文学史上的奇葩。b)红楼梦的叙事结构 曹雪芹比较彻底地突破了中国古代长篇小说单线结构的方式,采取了各种线索齐头并进,交相连结又互相制约的网状结构。青埂峰下的顽石 由一僧一道携入红尘,经历了人间的悲欢离合,又由一僧一道携青埂峰下,这在全书形成了一个严密的、契合天地循环的圆形的结构,在这个神话世 界的统摄之下,以大观园这个理想世界为舞台着重展开了宝玉与黛玉的 爱情的产生、发展及其悲剧结局为主线,同时,体现了贾府及整个社会这个 现实世界由盛而衰的没落过程。从爱情悲剧来看,贾府的盛衰是这个悲剧的产生的典型环境;从贾府的盛衰方面看,贾府的衰败趋势促进了叛逆者爱情的滋生,叛逆者的爱情 又给贾府以巨大的冲击
21、,加速了它的败落。这样全书两个世界构成了一个 立体的交叉重叠的宏大结构。甄士隐联系着神话世界和现实世界,贾雨村 一头联系着甄士隐,一头联系着贾府,他们两人升沉好坏,出世入世两相对 照,甄贾二宝玉两相映衬,使作品呈现出亦真亦假的变化,使神话世界、理 想世界和现实世界叠影相加,形成一体,对全书作出理性的阐释。青埂峰下 的顽石经历了人间的悲欢离合之后又回到青埂峰下,完成了天地契合的 严密的完整的总体结构。c)红楼梦的叙事方式 中国古代白话小说,由说书发展而来,因此,说书人是全知全能的叙述者,到了红楼梦虽然还残留了说书人叙事的痕迹,但作者与叙述者分 离,作者退隐到幕后,由作者创造的虚拟化以至角色化的叙
22、述人来叙事,在 中国小说史上第一次自觉采用了颇有现代意味的叙事人叙事方式。这种 叙事方式的转变,既便于作者尽量避免直接介入,又便于作者根据不同的 审美需要和构思来创造不同的叙述人,有利于体现作家的个人风格,有利 于展示人物的真实面貌,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进行细致而深刻的心理描 写,达到人物个性化的目的。13.结合林黛玉形象谈一谈你对红楼梦在人物塑造方面突破“恶则无一不恶,美则无一不美”的理解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中一部最优秀的现实主义文学巨著,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也是最复杂的作品。红楼梦塑造了高度个性化、复杂的艺术典型。小说是在一个钟鸣鼎食、爵禄世袭的封建大家族中,以大观园为背景,以闺阁内帏为
23、内容,并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穿插其中。在人物塑造上,把许多生活中的人第一次带进了文学的领域,并以一种新的写实的手法,塑造了具有丰富复杂的性格内涵的艺术典型。红楼梦打破了传统小说“恶则无一不恶,美则无一不美”的格局,关注人的全部复杂性和矛盾性,就性格的基质而言,也有美丑善恶之分,但就总体而言,没有“无一不美”的好人和“无一不恶”的坏人,有无限丰富性和复杂性,充满了有性格魅力的人物。小才微善的林黛玉,既不高大,也不完美,保持现实生活中人的原生态。小说就写她“孤高自许,目无下尘”,写她常常“好弄小性儿”,说话尖刻、行动好恼人等等。她性格中的“正”与“邪”难以分割,且正邪的内涵难以区分。人物“坏中有
24、不坏,丑中有不丑”,甚至丑中有美。在红楼梦中,除了以上几位主要人物外,作者还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他们各自具有自己独特而又鲜明的个性,无一不是有血有肉,个性鲜明的人物。我们可以说,红楼梦这部书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达到中国古代小说的顶峰。它的人物塑造形成的格局对后世文学的发展有积极、重要的作用和意义。14.红楼梦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揭示了以家父为代表的封建家庭衰落悲剧的、红楼梦写出了有家庭悲剧构成的社会的悲剧,他以四大家族的兴衰为线索.以宝黛爱情为中心事件,写出了从家庭到社会的悲剧命运.作者将封建官僚的家族政治上的腐败作为他们必然衰败的根本原因.第四回作者借门子之口,以护官符的作用,点出贾,史,王,薛
25、,四大家族的黑暗内 幕.他们上通朝廷,下结州县,易损皆损,一荣皆荣.从而预示出官僚政治从衰败到衰败的必然结局.作者从生活的奢侈极欲写出四大家族必然崩溃的结局,一顿螃蟹便餐是庄稼人一年的生活费,秦可卿殡葬光是一口棺材就是一千两银子.贾府上下的淫乱无耻已经到了乱伦的地步.个人无节制,无止境的欲求.又必然导致相互之间的你争我夺,勾心斗角.作者以贾府一代不如一代的生活描写,揭示出封建家族自然枯萎的悲剧命运.宁国公和荣国公在马上得天下.创下贾府的基业.第二代人子辈的贾代化和贾代善已经是碌碌无为的平庸之辈.第三代文字辈已经退化为昏聩,腐化,无能的一辈.从第四代玉字辈的贾珍,贾琏,贾环,到第五代草字辈的贾蓉
26、等,更是堕落为聚赌嫖娼,淫纵放荡之徒.15.论述桃花扇的思想意义和社会意义 桃花扇的内容是明末复社文人侯方域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反应南明弘光王朝覆灭的历史.作者自称其写作目的是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从重揭示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的息息相关.作者从三个方面对这些祸国殃民的权奸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鞭挞.他们出于自己的私立,迎立福王为皇帝.当清兵南下,国事颓危之时,他们或跑或降,一副无耻嘴脸.他们与李,侯之间的关系始末具体地揭露了他们殃民 劣迹.该剧的立意深度远远超出了一般的历史剧和爱情剧.侯,李二人得以重新团圆时,是以二人的彻悟出家来作为他们对劫后余生最终的人生道路选择.这是因为,侯李爱情从一
27、开始臼受到社会和政治因素的制约,他们爱情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抵制奸党,坚持民族气节.从现实看,桃花扇的思想旨归表现了清初文人阅尽社会政治的沧桑巨变侯对社会政治失去信心而产生的逃避心态,从传统文化看,它又是长期以来对个体社会的依附关系一旦失去平衡后,恐慌失落的心态的反应.从而揭示出清代文学感伤思潮内驱动力的一个重要侧面 16.说明水浒传人物塑造的四大特征.(1)传奇性与现实性,超人与凡人的结合.作品既写绿林英雄具有传奇色彩 的超人之处,又写了他们性格的弱点和成长过程,使他们具有凡人的品格,从而避免了因过分夸张而导致失真.(2)惊奇与逼真的结合,整个故事情节的高度夸张和具体生活细节的严格 真实的融合.如武松打虎,就很好地处理了整个故事的高度夸张和细节描写而的严格真实.(3)粗线条勾勒与工笔细描的结合.即用讲故事的办法,从一连串惊心动魄 的情节中勾勒出人物性格的轮廓,然后又用工笔细描的办法,描绘人物的音容笑貌,突出人物的个性特征.(4)稳定与变化,单一与丰富的结合.作品中的人物往往在稳定中求变化,在但 一种求丰富.如石秀的性格中既有疾恶如仇,拼命反抗的一面,又有阅历丰富,机敏细致的一面.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