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文言文阅读理解题目带答案(优秀6篇).pdf
《课外文言文阅读理解题目带答案(优秀6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外文言文阅读理解题目带答案(优秀6篇).pdf(2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课外文言文阅读理解题目带答案(优秀 6 篇)秦有尊卢沙者,善夸谈。秦人笑之,尊卢沙曰:“勿予笑也。吾将说楚以王国之术。”翩翩然南。这次漂亮的小编为您带来了课外文言文阅读理解题目带答案(优秀 6 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课外文言文 篇一 (一)治国犹栽树 唐太宗谓侍臣曰:“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不足,征求不已,兼东征西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灭亡,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百姓安乐。夫治国犹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盛。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节选自贞观政要)注释侍臣:周围的大臣。京师:京城。此指隋朝
2、京城大兴(今陕西西安市)。炀帝:指隋朝未代皇帝杨广。孜孜:勤恳的样子。稔:rn,丰收。24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2 分)征求不已 惟欲清净 25翻译句子:夫治国犹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盛。(2 分)26结合选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唐太宗的治国之道。(2 分)(二)古 镜 (宋)沈 括 甲古人铸鉴,鉴大则平,鉴小则凸。凡鉴凹则照人而大,凸则照人面小。小鉴不能全视人面,故令微凸,收人面令小,则鉴虽小而能全纳人面。此工之巧智,后人不能造。乙世有透光鉴,鉴背有铭文,凡二十字,字极古,莫能读。以鉴承日光,则背文及二十字皆透在屋壁上,了了分明。人有原其理,以谓铸时薄处先冷,唯背文上差厚,后冷而铜缩多;文虽在
3、背,而鉴面隐然有迹,所以于光中现。予观之,理诚如是。然予家有三鉴,又见他家所藏,皆是一样,文画铭字无纤异者,形制甚古,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意古人别自有术。(选自梦溪笔谈,有删节)注释鉴:镜子。原:推究。差:略微。9、下列给【乙】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所加标点正确的一项是()(2 分)A.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B.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C.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D.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10.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 分)A.收人而今小 令初下,群臣进谏(邹忌讽秦王纳谏)B.予观之 同予者何人(爱莲说)C.又见他家所藏
4、才美不外见(马说)D.文画铭字无纤异者 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 分)文虽在背,而鉴面隐然有迹,所以于光中现。12、根据文段内容,完成下面题目(4 分)(1)古人制镜,使镜面略凸,能收到“”的效果(用文中原句填空,1 分);制造的透光镜,能在日光下透射出背面的花纹和文字。由此可见古代铸镜技艺很 (用一个词语概括,1 分)(2)有人推究透光镜能透光的原因,作者原先赞同,后来产生了怀疑。他怀疑的依据是什么?(2 分)(三)准少英迈,通春秋三传。年十九,举进士。太宗取人,多临轩顾问,年少者往往罢去。或教准增年,答曰:“准方进取,可欺君邪?”后中第,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
5、东、大名府成安县。每期会赋役,未尝辄出符移,唯具乡里姓名揭县门,百姓莫敢后期。累迁殿中丞、通判郓州。召试学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馆,为三司度支推官,转盐铁判官。会诏百官言事,而准极陈利害,帝益器重之。擢尚书虞部郎中、枢密院直学士,判吏部东铨。尝奏事殿中,语不合,帝怒起,准辄引帝衣,令帝复坐,事决乃退。上由是嘉之,曰:“朕得寇准,犹文皇之得魏徵也。”宋史寇准传 【注释】三传:左氏传 公羊传 谷梁传。符移:宜府征调敕命文书。16、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 分)每期会赋役()事决乃退()17、翻译下面的句子(2 分)准方进取,可欺君邪?18、通读文段,你认为寇准是一个怎样的人?(3 分)(四)郑板桥开仓济
6、民 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室无贿赂,案无留牍。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注释】谴:谴责,责备。任:承担责任。8.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 分)A.室无贿赂,案无留牍(牍:写字用的木片)B.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辄:就)C.值岁荒,人相食(值:遇到)D.或阻之(或:有的人)9.翻译下面的句子。(2 分)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10、从文中可以看出郑板桥是一个怎样的人?(2 分)(五)
7、哀溺文 永之氓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吾哀之。且若是,得不有大货之溺大氓者乎?注释永:唐代地名,今永州。氓:民,百姓。寻常:古代计量单位,八尺为寻,十六尺为常,这里指平时。大货:非常多的财物。大氓:有钱有势的人。26、解释句中加点的词。(4 分)永之氓咸善游 咸:中济,船破,皆游 济:有顷,益怠 怠:又摇其首。遂溺死 遂:27、翻译下列句子。(6
8、 分)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何不去之!汝愚之甚,蔽之甚!28、文中所写落水之人为何被溺死?他告诉我们什么道理?(4 分)(六)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人也。震少好学,明经博览,无不穷究。诸儒为之语曰:“关西孔子杨伯起。”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后转涿郡太守。性公廉,不受私谒。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21.解释下
9、面加点词的含义。(2 分)举茂才 举:以此遗之 遗:2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4 分)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暮夜无知者。23、利用文中具体事例,对杨震这一人物作简要评析。(4 分)(七)小人无朋 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为理也。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其故何哉?小人所好者禄利财货也。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相保。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
10、。(选自朋党论)【注】党引:结成私党,互相拉拢;交疏:交情疏远;保:关心爱护。2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 分)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24结合文意,用自己的话说说“小人无朋”的原因,至少说两点。(2 分)(八)义 犬 潞安某甲,父陷狱将死。搜括囊蓄,傅百金,将诣郡关说。跨骡出,则所养黑犬从之。呵逐使退。既走,则又从之,鞭逐不返,从行数十里。某下骑,乃以石投犬,犬始奔去。视犬已远,乃返辔疾驰,抵郡已暮。及扫腰橐,金亡其半,涔涔汗下,魂魄都失,辗转终夜。候关出城,细审未途。又自计南北冲衢,行人如蚁,遗金宁有存理!逡巡至下骑所,见犬毙草间,毛汗湿如洗。提耳起视,则封金俨然。感其
11、义,买棺葬之,人以为义犬冢云。(选自聊斋志异 有删减)【注释】潞安:县名。郡关:州府。扫橐:扫,清理。橐,钱袋。冲循:交通要道。21、(1)已经 (2)离开 (3)快速 (4)丢失 22、(他)又想到(来路)是南北交通要道,来往的行人像蚂蚁一样多,丢失的银两(钱财)哪有存在的道理!(意对即可)23、紧随主人,打骂它都不回;为主人寻找丢失的银两,竟累死在草丛中;临死也不忘用身紧护主人的银两 (9)海鸥与巷燕 鸥于海渚遇巷燕。燕谓鸥曰:“我至子所,而子不至我所,何也?”曰:“吾性傲以野,不乐依人焉,故也。”新课 标第 一 网 燕曰:“我以依人而处,故飙风得所障,冻雨得所,蔽,炽日得所护。以是观之,
12、子其病矣。”鸥曰:“吾病而有不病者存,不若子之昧于病而未见也。”燕曰:“我之得以依人者,以人不之憎且爱之也。子之病我者,忮其爱乎?”鸥曰:“子谓人之于我,爱乎,憎乎?”燕曰:“皆无之。”鸥曰:“吾以傲野自适,人之憎爱非所论也。即以人论,吾以不见爱,故不见憎。然则,见爱者其危哉!”燕不喻而去。其后,巷人方食,燕泥污其羹。因怒而逐之,燕于是始思鸥言。(选自刘熙载寤崖子)【注】病:困苦。忮(zh):嫉妒。见:表示被动,相当于“被”。2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 分)(1)我至子所 (2)不乐依人焉 (3)燕不喻而去 24.选出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用法相同的一项。(2 分)A、鸥于海渚遇巷燕 贤于材人
13、远矣 B、以人不之憎且爱之也 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C、吾以不见爱,故不见憎 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 D、巷人方食,燕泥污其羹 安陵君其许寡人 25、这则故事的寓意是:(2 分)(10)吕蒙入吴,王劝其学。乃博览群籍,以 易 为宗。常在孙策坐酣醉,忽于眠中,诵 易一部,俄而起惊。众人皆问之。蒙云:“向梦见伏羲、文王、周公,与我言论世祚兴亡之事,日月广明之道,莫不穷精极妙;未该玄言,政空诵其文耳。”众坐皆知蒙呓诵文也。【注释】世祚:指国运。玄:深奥。:政:只,仅仅。(选自太平广记)19、根据古汉语字典提供的部分义项,为下列加点的词选择恰当的解释。(2 分)(1)向梦见伏羲、文王、周公()A.刚
14、才 B.假如 C.接近 D.向着(2)日月广明之道()A.道路 B.道理 C.引导 D.方法 2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顶是()(2 分)A.乃博览群籍 凡三往,乃见 B.以易为宗 虽不能察,必以情 C.忽于眠中 皆朝于齐 D.与我言论世祚兴亡之事 实是欲界之仙都 20、下列选项中对画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 分)A.众人坐着都知道吕蒙说梦话在背诵易经。B.众人坐着榔知道吕蒙说胡话在朗读易经。C.在座的人都知道吕蒙说梦话在背诵易经。D.在座的人都知道吕蒙说胡话在朗读易经。22、文中吕蒙的好学休现在哪些地方?用自己的话回答。(2 分)(11)猿善援犭婴,亦猿类惟跳躁无他
15、长技。山之奥有洞,洞有货物,犭婴 弗得自致也,谓猿曰:“尔援上探出之,吾下守之,当共利也。”猿攀木蔓上,取而致之犭婴,犭婴 悉移至窟中。猿既下,犭婴无有也。迹之至窟旁,曰:“货安在?”犭婴据窟啸曰:“货固吾有者,尔何得有也?”呼其群相殴躏猿,猿曳臂去。(选自兽纪)注释奥:深处。殴躏:殴打、践踏 10、给文中化浪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段三处)(3 处)猿 善 援 犭婴 亦 猿 类 惟 跳 躁 无 他 长 技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4 分)A.犭婴弗得自致也/无从致书以观 B.犭婴 悉移至窟中/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C.迹之至窟旁/不露蛛丝马迹 D.犭婴
16、据窟啸曰/孙权据有江东 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3 分)句子:货固吾有者,尔何得有也?13这则文章的寓意。(12)清曾国藩 诸位贤弟足下:诸弟在家读书,不审每日如何用功。余自十月初一立志自新以来,虽懒惰如故,而每日楷书写日记,每日读史十页,每日记茶余偶谈二则,此三事者,未尝一日间断。十月二十一日立誓永戒吃水烟,洎今已两月不吃烟,已习惯成自然矣。予自立课程甚多,惟记茶余偶谈,读史十页,写日记楷本,此三事者,誓终身不间断也。诸弟每日自立课程,必须有日日不断之功,虽行船走路,俱须带在身边。予除此三事外,他课程不必能有成,而此三事者,将终身行之。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
17、要有恒。有志则断不敢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诸弟此时惟有识不可以骤几,至于有志有恒,则诸弟勉之而已。予身体甚弱,不能苦思,苦思则头晕,不耐久坐,久坐则倦乏。时时属望,惟诸弟而已。兄国藩手草。道光二十二年十二月二十。【注释】审:清楚,明白。洎(j):至,到。骤几:很快成功。20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3 分)A余自十月初一立志自新以来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B未尝一日间断 尝贻余核舟一 C虽行船走路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D不敢以一得自足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8、(3 分)时时属望,惟诸弟而已。22从“立誓永戒吃水烟,洎今已两月不吃烟”和“诸弟每日自立课程,必须有日日不断之功”可以看出曾国藩是一个怎样的人?(4 分)(13)初,晖同县张堪素有名称,尝于太学见晖,甚重之,接以友道,乃把晖臂曰:“欲以妻子托朱生。”晖以堪先达,举手未敢对,自后不复相见。堪卒,晖闻其妻子贫困,乃自往候视,厚赈赡之。晖少子怪而问曰:“大人不与堪为友,平生未曾相闻,子孙窃怪之。”晖曰:“堪尝有知己之言,吾以信于心也。”(节选自后汉书)【注释】晖:朱晖,与张堪同为东汉人。名称:名声,名望。大学:汉朝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先达:指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赈赡:救济,周济。20解释下列句中
19、的加点词语。(4 分)(1)晖同县张堪素有名称 (2)乃把晖臂曰(3)举手未敢对 (4)子孙窃怪之 2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 分)例句:欲以妻子托来生 A属予作文以记之 B晖以堪先达 C以残年余力 D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2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 分)晖闻妻子贫困,乃自往候视,厚赈赡之。23结合文中朱晖的言行说说他是个怎样的人。(3 分)课外文言文 篇二 (一)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 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我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 蛇成,夺取卮曰:“
20、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祠(c)周代贵族一年四季都要祭祀祖宗,每个季度祭祀都有专门的称呼,春天 祭祀叫“祠”。舍人指待从宾客,左右亲近的人。卮(zh)古代盛酒的器具。相谓互相商量。引酒拿过酒杯。引,取过来。且将要。固本来。子对人的尊称。安怎能,哪能。遂就。1、解释加点的词:先成者饮酒:夺其卮曰:遂饮其酒:2、翻译句子:乃左手持卮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_ 3、写出由这则寓言故事形成的成语:(二)蚌(bng)方出曝(p),而鹬(y)吸其肉,蚌合而钳(qin)其喙(hu 鸟的嘴)。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 两者
21、 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擒之。1、“舍”词典上有多项意义,在文中的读法和意义是()。、sh,房屋、sh,谦词、sh,舍弃、sh,施舍 2、解释下列加点字 蚌亦谓鹬曰:渔者得而并擒之:而鹬(y)吸其肉:3、把下面这个句子解释成现代的句子,使通顺易懂。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4、写出由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课外文言文 篇三 【甲】张姓者偶行溪谷,闻崖上有声甚厉。寻途登觇,见巨蛇围如碗,摆扑丛树中,以尾击柳,柳枝崩折。反侧倾跌之状,似有物捉制之,然审视殊无所见,大疑。渐近临之,则一螳螂据顶上,以刺刀攫其首,颠不可去。久之,蛇竟死。视额上革肉,已破裂云 【乙】尝见一蜘蛛布网壁间,离地约二三尺,一大蛇
22、过其下,昂首欲吞蜘蛛,而势稍不及;久之,蛇将行矣,蜘蛛忽悬丝而下,垂身半空,若将追蛇者;蛇怒,复昂首欲吞之,蜘蛛引丝疾上;久之,蛇又将行矣,蜘蛛复悬丝疾下,蛇复昂首待之,蜘蛛仍还守其网,如是者三四次;蛇意稍倦,以首俯地,蜘蛛乘其不备,奋身飙 下,踞蛇之首,抵死不动;蛇狂跳颠掷,以至于死。蜘蛛乃盬其脑果腹而去。【注释】飙:暴风。这里指迅速。盬(g):吸饮。2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5 分)闻崖上有声甚厉 渐近临之 久之,蛇竟死 尝见一蜘蛛布网壁间 蜘蛛乃盬 其脑果腹而去 22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不同意义。(4 分)之 反侧倾跌之状 蛇复昂首待之 以 以刺刀攫其首 以首俯地 23用现代汉
23、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6 分)然审视殊无所见 蜘蛛仍还守其网,如是者三四次 24 甲文中的螳螂和乙文中的蜘蛛是最后是怎样杀死大蛇的?请你分别用文中原话回答。(4 分)25读了这两则短文后,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答案 21 听到 从上往下看 终于 曾经 离开 22之 的 它,指蜘蛛 以 用 把 23然而仔细看看,什么也没有看到。蜘蛛仍然退回在它的网里,像这样有三四次。24甲文:螳螂据顶上,以刺刀攫其首,颠不可去。乙文:蜘蛛乘其不备,奋身飙下,踞蛇之首,抵死不动。25只要以已之长攻敌之短,就能克敌制胜,弱者也可以战胜强者。或:弱有所长,强有所短,弱者要相机而动,善于斗智,就能战胜强敌。文言文课外
24、 篇四 11、崔景偁拜师 余始识景偁于京师,与为友,景偁以兄事余。既数岁,已而北面承贽,请为弟子。余愧谢,不获。且曰:“偁之从先生,非发策决科之谓也。先生不为世俗之文,又不为世俗之人,某则愿庶几焉。【注释】余:指本文作者张惠言。他是清代文学家。北面承贽:拜师。北面,面朝北,即向朝南坐的老师下拜。发策决科:科举考试中获得功名。庶几:有希望。【思考与练习】1、解释:既 弟子 从 2、翻译:余愧谢,不获 某则愿庶几焉 3、上文有四个“为”,请依次作解释:12、为人大须学问 唐太宗谓房玄龄曰:“为人大须学问。朕向为群凶未定,东西征讨,躬亲戎事,不暇读书。比来四海安静,身处殿堂,不能自执书卷,使人读而听
25、之。君臣父子,政教之道,共在书内。古人云不学业,墙面,莅事惟烦。不徒言也。却思少小时行事,大觉非也。”【注释】大须学问:很应该学习与求问。君臣父子:指君臣父子之间的相处原则。墙面:面对墙壁(一无所知)。莅事惟烦:处理事情只会麻烦。【思考与练习】1、解释:向 暇 比 四海 2、翻译:躬亲戎事 不徒言也 却思少小时行事,大觉非也 3、唐太宗认为不读书的后果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13、读书五失 清袁文清尝云:“予少时读书有五失:泛观而无所择,其失博而寡要;好古人言行,意常退缩而不敢望,其失懦而无立;纂录故实,一未终而更端,其失劳而无功;闻人之长,将疾趋而从之,辄出其后,其失欲速而好高;喜学为文,未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课外 文言文 阅读 理解 题目 答案 优秀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