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临习兰亭序.pdf
《如何临习兰亭序.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临习兰亭序.pdf(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如何临习兰亭序 一、临习兰亭序要以智永真书千字文为基础,以集王字圣教序为阶梯 很多书法爱好者只知兰亭序“天下第一”的美名,又从书论中读到了“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取法乎下,得乎下下”的古训,就偏面认为:既然这样,那就一开始选择具有书法最高境界的“神龙本”兰亭序作为入门字帖。结果写了好多年,距离依然很大,甚至连门径都未找到;有的还形成了习气,失去了书法作品应有的神采。实际上,兰亭序虽以行书之面出现,而很多字其实是行楷,例如“永和九年”四字即是,对书写者的技法要求很高,要临好兰亭序必须具有扎实的楷书基础。但是王羲之的楷书作品只有小楷黄庭经,没有留下中楷与大楷。今传黄庭经已非东晋原
2、迹,而是几经翻刻的拓本,其点画的起承之迹因年久而漫漶不清,风采大失,不足为习楷之范本,特别是对于书写中楷大小的兰亭序,黄庭经没有借鉴意义。钟繇书的宣示表等“三表”王羲之曾用心学过,甚至有人认为宣示表是王羲之的临本,但风格属质朴一类,与兰亭序的妍美不符。最接近兰亭序笔法要求的是智永真书千字文。生活在陈隋间的智永是王羲之的七世孙,收藏有家传至宝兰亭序 和其他王羲之手迹,一生恪守祖法,曾登楼临书四十年,发誓“书不成,不下楼”,积年书写千字文,得八百本,分送江东诸寺,名声大振,求书者纷至沓来,门庭若市,遂有“铁门槛”之说。今传智永墨迹本真书千字文,技法精熟,点画的起承转折不激不厉,笔法丰富,书写速度比
3、唐楷略快,特别是下笔用侧锋,行笔时转中锋,锋芒毕露,结体茂密,灵动活泼,非常符合兰亭序的技法要求,后人评价智永书法继承乃祖遗风,“笔笔从空中落,从空中住,虽屋漏痕犹难喻之”。由于智永技法精到,运笔娴熟,风格酷似王羲之,以至于郭沫若认为兰亭序是智永伪作。在这里作者无意讨论 兰亭序 的真伪问题,但翻开智永 真书千字文墨迹本,其风貌确系王字嫡传。兰亭序里不少字和点画能在千字文里找到影子,如:“亦”、“籣”、“年”、“右”、“内”、“因”、“听”、“群”、“取”、“流”、“之”、“不”、“映”、“为”、“万”、“坐”、“在”、“信”、“此”、“行”、“虚”、“是”、“清”、“兴”、“感”、“和”、“集
4、”、“永”、“领”等,这些字只要稍一加速就变成了兰亭序里的行书,其渊源关系十分清晰;真书千字文中很多偏旁与兰亭序里不少字也很类似,如“亻”、“氵”、“訁”、“辶”、“忄”等。此外,一些特殊点画,例如兰亭序里的“欣”、第十五行最后一个“不”字的反捺等,运笔方法与智永相同。第十四行“殊”字的“蟹爪钩”,在真书千字文中很多,如“李”、“羽”、“翔”、“间”、“寸”、“时”等均是,这一点画常被忽视。如果一简化,“难度系数”就大大降低,其神采也不一样了。至于其他点画的运笔方法两者完全一致。真书千字文结体茂密,神韵浑然,字字堪称经典楷则。写好智永真书千字文不仅可以学到兰亭序里的运笔方法,而且借此掌握楷书的
5、结构特征。以此为基础再写行书,可以做到运笔轻松,结构紧凑,变化丰富。圣教序全称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是高僧怀仁花了二十五年时间完成的集字作品。由于是集字,尽管怀仁对章法、气韵十分讲究,但仍“下真迹一等”。又因是刻本,即使最好的刻工也难以将墨迹本中全部细微之处表现出来,因此与墨迹本比总是简单一些,特别是兰亭序里的起承之笔和细如发丝的游丝,刻本只能简化。有鉴于此,圣教序的好处在于:一是可以训练众多的行书单字,字字独立,多达 2000余字。二是可以训练王字行书的经典结体和运笔过程。特别是结体,怀仁集字时,只要兰亭序里有的字,基本上被采纳,如“文”、“将”、“以”、“无”、“是”、“品”、“天”、“地”
6、、“其”、“阴”、“然”、“者”、“有”、“哉”、“仰”、“可”、“虽”、“不”、“或”、“形”、“在”、“崇”、“知”、“群”、“领”、“怀”、“之”、“能”、“虚”、“幽”、“况”等字,完全出自兰亭序。三是由于圣教序是刻本,简化了原来的笔画,便于初学者入门。我国现代著名书法家沈尹默先生晚年在上海创办书法篆刻研究会,曾竭力倡导学习“二王”,向年轻人推荐圣教序,白蕉、潘伯鹰、马公愚、邓散木等海派大师都很重视临习圣教序,可以说,建国以后学习“二王”书法的至今没有超过上述海派大师,这里就有 圣教序的功劳。二、兰亭序临习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有了智永楷书和圣教序行书的基础,就具备了临习兰亭序运笔和结构的
7、条件,但是楷书的变化毕竟没有草书来得丰富,所以如果不注意观察,临习兰亭序很可能落入平淡无奇的状态中,这是很多初学者常常出现的问题。要克服这一点,就得仔细读帖,领会兰亭序妙臻自然的丰富变化,特别要注意以下一些问题。(一)工具:毛笔须用狼毫或兼毫,不宜用羊毫,宜用中锋,不宜用长锋和短锋,也不宜用秃笔。临写兰亭序的毛笔要求很高,锋毫即使稍秃即不能使用,只要看一看“茂”字的游丝就可知道,所以才有“笔冢”之说;王羲之当年用的是“鼠须笔”,今天可以优质狼毫代替;宣纸宜半生半熟,如果有条件在宣纸上打上黄蜡,则书写效果更好。王羲之当年用的是“蚕茧纸”,“蚕茧纸”和古代的硬黄纸,其效果类似现在的半生半熟纸,打上
8、黄蜡就更接近。渗透性太强的生宣和表面摩擦力较大的纸不适宜临写兰亭序。(二)疏密:笔者常在一些工艺美术商店里看到多种兰亭序的制品,其中有不少把总共 28 行原文一行行刻在均匀的竹片上,或一条条红木、金属制品上。殊不知这样一来就把原来疏密有致的行距全部平均了,致使原作风韵大失。兰亭序是手稿,信手写来,疏密变化自然,体现了“疏处可跑马,密处不容针”的创作原则,这一原则在临写时要严格遵守。兰亭序的疏密变化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行距的大小,第一至第四行较疏,第四、五、六三行较密。第十六、十七行较疏,第十八至第二十一行较密,第二十六行至二十七行较疏,最后两行较密。这样疏密不等的行距如果用一样大小的竹片或金属
9、片制作,感觉就平了。二是每行中的疏密变化,这一变化十分微妙,必须与前后左右相呼应,一般来说须顾及到左右各两行,即在五行的局部中形成疏密变化。如:第一行“癸丑”、“初会”的密与其他字的疏,第六行“有崇山峻岭”、“有清流激”的密与第三行的疏,第六行前半行的密与后半行的疏,第九行“观宇”、“之大俯”的密与“宇宙之、“品类之盛”的疏,第十八行“之间”、“为陈迹”的密与“以”字的疏等,没有一行的字距是平均的。三是体现在单字的疏密上,有上密下疏的,如第三行“集”、第十八行“为”、第十五行“然”,也有上疏下密的、左密右疏的等。还应特别注意的是左右结构的字故意拉开距离、中间留白的,“计白当黑”,如第五行“以”
10、,第六行“列”、“虽”、“竹”,第十二行“抱”,第十九行“能”、“化”等。兰亭序里疏密和粗细的变化是造成作品层次丰富、纵横跌宕效果的主要因素,没有这些变化,作品就会变得平淡无奇。(三)粗细:一位对兰亭序研究、临习了几十年的书法家说:如果把兰亭序手稿放在桌上观察,会发现它像晴朗夏夜天空的繁星,点画粗的字如明亮的星星,离地球较近,点画细的字若隐若现,就像离地球很远的星。印证了孙过庭书谱所言:“纤纤乎如初月之出天涯,落落乎如众星之列河汉”。这种层次错落的效果就是疏密对比和粗细变化形成的。很多作者在临习 兰亭序 时都没有注意粗细的变化,就连民国时期十分流行、由平衡主编的书法大成,那些海派大家的临作也多
11、不注意。其实,只要细心观察,粗细变化在王羲之所有“传本墨迹”中都十分明显,是王字的重要特征。兰亭序中的粗细变化既巧妙又丰富,形成强烈反差,作品的空灵感和疏朗感由此而生。如:第一行“在”、“丑”的粗与“癸”字的细,“初”字的粗和“会”字的细,第三行“少”、“咸”的粗与“长”的细,第四行“有清”的粗与“流激”的细,第九行“类”“盛”的粗和“之”的细,第十行“是”、“极”的粗和“以”字的细,第十三行“因”、“浪”、“骸”的粗与“之”的细,至于修改后造成的“因”、“痛”、“向之”、“长”、“文”等粗笔字,在作品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兰亭序中粗细变化之巧妙,还体现在同一字中上下左右粗细的变化,如“初”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如何 兰亭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