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理解和把握语文素养.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正确理解和把握语文素养.pdf(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论文题目:如何正确理解和把握“语文素养”单位名称:蓝坊漆溪小学 作者姓名:梁 红 梅 日 期:二 00 九年十月 如何正确理解和把握“语文素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边试验边推广,已经进入到第五个年头了,且已取得阶段性显著成效。但如何真正走进小学语文新课程,如何科学建构小学语文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切实整体提高母语启蒙教育质量,仍然是我们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所面临且必须有效解决的最重要课题。针对当前我市仍有相当一部分小学语文教师没有完全走出传统教学,或者“穿新鞋走老路”,严重影响小学语文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深化改革和高效实施等实际情况。我认为,应采取以下基本思路来解决这一问题:进一步引
2、领广大小学语文教师科学理解和把握小学语文新课程理念的实质,并以此为基础着力探讨新课程理念转化为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的具体操作策略和方法,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新突破和教学效率的新提升。其理由是:理念是行动的灵魂,有什么样的理念,就有什么样的行动;反之,行动是理念的土壤,没有有效的行动,光喊口号是毫无意义的。只有大家都确立新理念、运用新策略、采取新行动、实施新手段,才能真正走出困境、超越传统,走进新课程。同时,几年来的新课改实践已经告诉我们,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正确理解与把握以及有效课堂教学行动,是健康、有效推行新课程的前提。因为,无论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还是“校本课程”其实归根结底还是
3、“师本课程”,是教师最终决定着课程实施的走向和效果。所以,我们要从解决教师的教学理念(思想观念)、课堂教学行动(操作策略方法)入手,以求得问题的实质性、有效性和长期性解决。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首先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据统计,“语文素养”作为语文课程与教学的核心理念在整个文本中前后出现了十次。那么,以“语文素养”取代“语文能力”在课程中的核心地位究竟有何意义?“语文素养”的内涵和外延如何正确理解和把握?这一理念如何才能变成实实在在、卓有成效的课堂教学行动呢?语文课程标准有意识地把“语文素养”凸现出来。这一概念的提出是时代的产物,是语文教育教学改革不断
4、深化的产物。在语文教育改革,一个时期有一个时期的基本理念:20 世纪五六十年代强调打好基础,语文教学的核心理念是“双基训练”;七八十年代强调能力,语文教学的核心理念是“培养能力,发展能力”;九十年代以后,素质教育的思想逐渐深入人心,既然教育要提高国民素质,语文教育就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他们打牢终身可持续发展的根基。很明显,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素养”这一理念,丰富并扩展了语文课程的内涵和外延,可以说是语文课程的一种根本性的变革和突破。对“语文素养”的正确理解和把握,可从内涵和外延两方面入手:一、语文素养的内涵:语文课程标准中对“语文素养”有这样一段阐述:“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
5、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感,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很明确,“语文素养”体现了对培养对象在语文方面的要求;“语文素养”中的核心是语文能力,与“三维目标”是完全一致: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语言积累对应知识、能力目标;学习方法,学习习惯,思维品质对应过程、方法目标;学习态度、品德修养、审美情趣对应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可以说“语文素养”是上述诸方面的有机融合。语文课程的根本目标就是致
6、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更加具体形象地说,就是语文课程既要求教师要教学生做人,又要教学生学习语文;学生既要学习做人,又要学习语文。语言界的专家学者从不同视角对“语文素养”的内涵进行的界定,能加深我们的理解:巢宗祺认为“语文素养”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丰富内涵,是学生整体素质在语文方面的表现。崔峦从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对“语文素养”的内涵进行了界定:语文素养是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文积累、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雷实从“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角度出发,认为“语文素养”是指学生在语言方面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
7、时代发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融合了语文课程的整体目标追求。彭小明从语文行为层面对“语文素养”作了以下的定义:语文素养就是语文学科所达到的素养,即在语文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内化优秀的语言文化成果,最终在自己身上实现一种新的价值或达到新的水平。从上述定义中我们对“语文素养”可以得出这样的理解:是指学生通过长期的语文学习和实践(修习培养)所达到的母语素质和运用能力水平;语文课程标准将“语文能力”改为“语文素养”,其根本目的在于进一步开发语文教育在实用之外的功能,重视语文课程实施过程中增强底蕴、提高修养的功夫。二、语文素养的外延
8、:语文课程标准根据时代的发展,对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出了一些新的具体要求(外延)。比如强调学会略读和浏览,要求学生具有搜集和处理信息(包括网上学习)的能力;特别提出了口头交流和沟通能力的要求;提出阅读、书写和写作的速度要求,并有量化指标:要求学生关心当代文化的变革与发展,努力吸收人类进步文化的营养,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提出综合性学习的学习方法,提倡自主阅读、研究性阅读、鼓励自主写作、自由写作、有创意的表达,鼓励有独到的见解、用适合自己的方法来学习等等。从这些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语文素养的外延也是十分丰富的,这种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能力,而且也表现为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
9、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是一种综合的文明素养。其基本点是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和时代性。语言界的专家学者对“语文素养”的外延有很多研究探讨,学习这些论述对我们全面、正确把握“语文素养”这一科学、先进的教学理念会有很大地帮助:何惠、李东航从语文课程标准的三个维度出发,揭示了“语文素养”包含的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知识和能力,包括听、说、读、写等言语交际能力,语言的积累,语感能力等;二是过程和方法,包括语文学习的方法、语文学习的习惯、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等;三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包括民族母语情绪、审美情趣、文化品质、知识视野、学习态度、思想观念等。李山林将“语文素养”分为“学科素养”与“基础素养”两部分,
10、有关语文学科的知识、技能、态度目标属于语文“学科素养”部分,而思维品质、知识视野、思想观念、文化品位等属于“基础素养”部分。彭小明把“语文素养”分为四个层面:语文知识层面,包括语文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语文能力层面,包括语文基本能力听说读写和语文实用能力;语文心智层面,包括和语文有关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语文情意层面,包括与人的言语行为有关的知识视野、文化品位等方面。笔者通过研读语文课程标准和对语文课改实践的总结后认为,“语文素养”虽然内涵丰富、涉及范围广泛,但重点是语文学习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语文学习习惯三个方面。下面着重对其内容加以阐述 关于语文学习能力。其内容主要包括:独立识字能力;
11、较熟练、规范的写字能力;以感受、理解、积累和初步运用为标志的阅读能力;初步的口语交际能力;在综合性学习中表现出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语文的综合运用能力。这里必须明确的是,语文能力是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中反复历练、逐步生成的。由知识转化为能力不能单靠“做题目”,而要靠语言实践,要靠孩子对生活和语言的兴趣。兴趣是最伟大的动力。在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上,教师是榜样,语文教师的语言修养与情趣,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起决定性作用。如果再提得高一点,培养语文能力实际是提高学生语言智慧问题。传递知道不难,传承能力也不难,能给学生以语言的智慧,才是真正的明师。我们每位小学语文教师都应该努力成为充满
12、语言智慧的明师。关于语文学习方法。其内容主要是指:识字、写字的基本方法;朗读、默读、诵读的技能;精读、略读、浏览的一般方法;不同文本的阅读方法;根据需要搜集信息的初步方法;简单的记叙、说明的方法;修改作文的方法。这些语文学习方法归结为一点,就是善于识字,善于阅读,善于习作。叶圣陶先生在谈到学习语文时,反复强调两点:“第一、必须讲求方法;第二、必须使种种方法成为终身以之的习惯”。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是新课改的主要目标之一。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不断发现、习得学习方法,才能逐渐学会学习。这说明学习方法不应是教师传授的,而应是学生个体和群体在学习的过程中领悟、发现、习得的。我国古人总结出许多行之有效的学习
13、方法,比如:熟读精思,读书“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循序渐进,举一反三;不耻下问,博览多闻;知行结合,躬身实践,这些见解先于“课改”提出,又完全符合“课改”精神,我们要发扬光大,为我所用,养成习惯。关于语文学习习惯。其主要内容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和习惯,查阅工具书及其他资料的习惯;读书看报的习惯;乐于与他人交际的习惯。其中,最要紧的是读书看报的习惯。因为,读书不仅是一种主要的学习方式,而且是一种生活方式、生存方式;它是终身学习的需要,是知识经济成功之本,也是愉悦身心、提高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国学大师梁启超说过:一个人学生时期能否养成读书兴趣和读书习惯是件人生大事,将影响其一生的幸福和发展。学生要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培植学习语文的兴趣,养成听、说、读、写的良好习惯。这是重要的语文学习理念和语文学习目标。总之,“语文素养”这一核心理念的要义,用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理事长崔峦的话来理解就是:“小学生从语文课程中要学习语文、学习做人。学习做人好比握好方向盘,有了浓厚兴趣、良好习惯,就有了不竭的动力,学习方法、语文能力犹如高超的驾驶技术,想象力和创新思维会使学生如虎添翼。这几方面合在一起,便是一个人的语文素养。”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