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和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斗争知识点及测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辛亥革命和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斗争知识点及测试.pdf(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辛亥革命和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斗争知识点及测试 辛亥革命和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斗争知识网络一、辛亥革命 准备:思想上: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指导思想的形成,同保皇派论战组织上:兴中会、华兴会、同盟会等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的成立 军事上:在同盟会领导和影响下,一系列的武装起义 发展:1、清政府遏制革命:“新政”、“预备立宪”-政治上空前孤立 2、武装起义萍浏醴起义、黄花岗起义;保路运动-导火线 3、武昌起义:1911 年 10 月-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结果及影响:1、中华民国的建立 时间:1912 年 1 月 1 日 性质: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革命政府 临时约法 2、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原因:帝
2、国主义支持、立宪派叛卖、革命党人妥协 标志:1912 年 3 月,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 3、辛亥革命的功绩和教训 二、北洋军阀的统治 政治:1、袁世凯的反动统治:专制、独裁、卖国、帝制 2、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根源、派系、危害 3、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俄国外蒙、英国西藏、日本二十一条 4、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 经济: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 原因;列强放松侵略一战影响;民族资产阶级“实业救国”辛亥革命影响 特点:发展快、以轻工业为主、发展短暂、“实业救国”影响:促使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准备了阶级基础重点阐释 1、同盟会(1)建立背景: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
3、传播。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广泛建立(2)创始人孙中山。依据:发起人和决策者。同盟会纲领的制定者。最高领导者。以兴中会为主。(3)性质:是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依据:以兴中会为主,联合了其他革命团体。有统一的领导核心、机构。有明确的、统一的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资产阶级革命派是其阶级基础。(4)意义:标志着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2、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新政”-(1)背景:人民群众的反抗斗争(义和团运动)。革命形势的发展。结论:清政府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2)目的:为了应付危机,挽救其反动统治。(3)内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派遣留学生编练新军奖励实
4、业。(4)实质:大量增加捐税,加重了对人民的剥削。(5)评价:主观是为了改革,巩固政治。客观上有利于中国近代经济、文化的发展。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提供了条件。“预备立宪”(1)原因:“新政”失败。立宪派的政治要求。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武装反清斗争。(2)目的:为了遏制日益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以便苟延残喘。(3)实质:维护清朝专制统治。(4)结果:一场骗局。清统治集团内部分化加剧、立宪派分化;汉族官僚分离。结论:清政府政治上更加孤立。清政府实行的“新政”和“预备立宪”的四性:主观目的具有反动性活动本质的封建落后性 客观影响的进步性实际作用的背离性 3、收回利权的斗争(1)背景: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帝
5、国主义攫取了大量路权和矿权,辛丑条约后更是变本加厉。因此路权、矿权的得失成为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关键。中国民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借此激发人民的救国救亡热情。(2)性质:维护国家资源与主权的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3)领导阶级:民族资产阶级。(4)重点:收回矿权和路权,特别是后者更为突出。4、三民主义简表 名称政纲基本内容进步性局限性 民族主义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反对满洲贵族统治 即推翻清政府“反满”具 有反封建 意义 没有明确 提出反帝 民权主义创立民国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国民的政府 推动共和 观念深入 人心 未反对整 个地主阶 级 民生主义平均地权核定全国地价,现有 地价归原主所有,革 命的
6、增涨的地价归 国有 注意解决 农民的土 地问题 土地纲领 不彻底,无 法广泛动 员群众 民族主义是三民主义的前提,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民生主义是三民主义的补充和发展。5、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简表 阶段时间历史条件主要表现影响 产生 19 世纪 60、70 年 代萌芽基础 入侵刺激 洋务诱导 在上海、广 东、天津等 沿海地区 兴起 随着近代工业的 出现,中国资产阶 级诞生 初步发展 19 世纪 末 帝国主义侵 略加剧;自然 经济进一步 破坏;清政府 放宽对民间 设厂的限制 中国出现 了一个兴 办工业的 浪潮 民族资产阶级作 为新的政治力量 登上历史舞台,要 求救亡图存,发展 资本主
7、义 进一步发展 20 世纪 初 辛亥革命;一 战;反帝爱国 斗争的推动 1912-1919 新增厂矿 600 多家,轻工业发 展迅速 促使无产阶级队 伍壮大,为旧-新 转变,提供了阶级 基础 6、北洋军阀 性质:是大地主、大买办阶级和帝国主义势力的代表,同时带有近代化特征。特点:以封建地主阶级为其主要社会基础;军阀们各有一支为自己争权夺利服务的军队,并采用近代兵制;军阀们各有一块可以随意搜刮和统治的地盘,割据称雄,拥兵自卫;各派军阀大都是帝国主义在中国进行统治的工具。总统:袁世凯黎元洪冯国璋徐世昌黎元洪曹锟 混战:1920 年,直皖战争皖败;1922 年,第一次直奉战争奉败;1924 年,第二
8、次直奉战争直败 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 1、清政府“预备立宪”之所以是一场骗局,主要是因为 A借“预备”之名拖延立宪 B载沣任摄政王总揽大权 C不能满足立宪派的要求 D极力维护君主专制权力 2、袁世凯同五国银行签订善后借款合同,主要是为了 A弥补财政赤字 B支付外债 C镇压国民党 D复辟帝制 3、清政府派五大臣出国考察政治后,于 1906 年 A颁布钦定宪法大纲 B裁撤军机处 C宣布“预备仿行立宪”D设立责任内阁 4、在中国近代史上,共和政体确立的标志是 A湖北军政府的成立 B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C清帝退位 D袁世凯当选为临时大总统 5、辛亥革命爆发后,英美列强积极扶植袁世凯的主要原因 A清政府
9、已经无可救药 B袁世凯较清政府更加忠实于帝国主义 C革命党人损害了列强的在华利益 D认为袁世凯有能力维持中国秩序 6、“二次革命”的主要战场在 A江西和上海 B江西和南京 C江西和广东 D江西和安徽 7、在辛亥革命、二次革命和护国运动中都曾宣布独立的省 A江苏 B安徽 C广东 D江西 8、民国初年两次帝制复辟失败的共同原因是 A资产阶级力量强大 B孙中山高举反复辟旗帜 C北洋军阀内部矛盾激化 D全国人民一致反对 9、下列关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社会现象的叙述,不正确是 A资本主义经济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B北洋军阀控制各省政权 C思想文化一度繁荣 D北京政府更迭频繁 10、20 世纪初年,中国资产阶级
10、及其知识分子又掀起了反帝爱国运动,其中影响较大的是 A拒俄运动、莱阳抗捐运动、南昌教案 B广州起义、萍浏醴起义、黄花岗起义 C自立军起义、江孜抗英起义、安庆起义 D拒俄运动、收回路权矿权运动、抵制美货运动 11、下列关于张勋复辟的叙述,正确的是 A黎元洪支持张勋发动复辟 B张勋复辟与段祺瑞的怂恿有关 C张勋复辟发生后段祺瑞予以支持 D黎元洪领导了挫败张勋复辟的斗争 12、清末“新政”未能挽救清朝灭亡命运的根本原因是 A“新政”只是骗局,没有真正实行 B清政府借“新政”之名增加税收,引起人民反抗 C列强反对中国实行“新政”,制造障碍 D“新政”不能解除当时的各种社会矛盾 13、1913 年在印度
11、召开的西姆拉会议 A是由中国和英国参加的双边会议 B讨论了西藏问题 C讨论了中印边界问题 D划定了“麦克马洪线”14、20 世纪初,资产阶级领导的以上海为中心的反帝爱国运动是 A拒俄运动 B收回路矿权利的斗争 C抵制美货运动 D预备立宪运动 15、在 20 世纪第二个十年间,堪称中国历史转折之里程碑 A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 B新青年创办、武昌起义 C五四运动、新青年创办 D中华民国成立、五四运动 16、武昌起义敲响了清王朝的丧钟,具体组织起义的团体 A兴中会、华兴会 B华兴会、文学社 C文学社、共进会 D共进会、兴中会 17、在武昌起义中,湖北的立宪派首领曾经 A积极配合革命党人发动武装起义
12、 B与清政府暗中联络反对革命 C用和平方式取得军政府领导权 D杀害革命党人取得军政府领导权 18、民国初年,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为争取和维护民主共和制度而采取的斗争方式有 举行双边谈判采用政党政治运用法律手段进行武装斗争 ABCD 19、在 20 世纪初出现的革命组织中,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是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因为它 A成立最早 B实现了所有革命团体的大联合 C使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阶段 D有明确的纲领,公认的领袖和全国性的组织系统 20、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 20 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因为这次革命 A推翻了统治中国二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B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
13、 C给予人民充分的民主与自由权利 D结束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 21、下列武昌起义成功的原因中,最主要的是 A清朝湖北当局无力顽抗 B革命党人筹划周密完善 C起义新军的革命主动精神 D立宪派改变策略乘机附和 22、保路运动的主要目的是 A要求铁路干线改为商办 B收回用于筑路的股款 C收回被清政府出卖的铁路利权 D反对举借外债兴办铁路 二、材料题 23、1998上海阅读下列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8721894、18951913 年中国境内近代工业统计资料 年代 第一时期 18721894 第一时期 18951913 合计 设厂数 175 685 资本千元 48 893 223 42
14、3 商办 设厂数 53 463 资本千元 4 679 90 801 资本所占比重 9.6%41%官办和官商合办 设厂数 19 86 资本千元 16 196 29 469 资本所占比重 33.1%13%外国人办注 设厂数 103 136 资本千元 28 000 103 153 资本所占比重 57.3%46%注:第一时期外国人所办工业为 18431894 年的合计 上表统计资料中的三种企业依次分别属于何种资本?这三种不同性质的企业是怎样形成的?根据上表统计资料,同第一时期相比较,第二时期中国境内工业最明显的变化是什么?为什么会 有这种变化?三、问答题 24、2000上海有人说,如果民国初期实行了孙
15、中山提出的民生主义,农民就会富起来,中国就能避免贫富悬殊的弊病。请你依据有关史实略加辩驳。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D C C B D B C D B D B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D B C D C C D D A C C 二、材料题 23、民族、官僚、外国或帝国主义。在外国资本主义和洋务企业或官办企业的刺激下,一些 商人、官僚、地主等投资开办近代企业,形成了民族资本企业;洋务派为“求强”而开办军事工业,为“求富”而创办或与商人合办民用企业,形成了官僚资本企业;外国人在通商口岸开设加工、船舶修造等企业,形成了外国资本或帝国主义企业。最明显的变化是商办或民族资本工业或指出商业工业的工厂数,资本额及其所占比例超过官 办企业,表明前者发展迅速。主要原因: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刺激或戊戌变法的影响,收回路矿等反帝爱国运动的影响,清末新政奖励实业政策的影响,辛亥革命后有利于投资办厂的环境等。三、问答题 24、民生主义指“平均地权”。办法是:核定地价,由国家照价收税,地价涨后,增益的绝大部分归国家所有。“平均地权”没有解决农民对土地的要求或当时没有条件实行平均地权。所以观点不对。(若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关键是解决土地问题这一角度作些初步的理论分析,也行)。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