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的尝试.pdf
《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的尝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的尝试.pdf(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的尝试 一、问题的提出 目前国内生物学学习的现状是:十分重视接受学习,比较忽视体验学习和发现学习,尤其忽视了探究知识的来源、对课本或权威提出质疑。这与新课标所倡导的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等基本理念格格不入,大大约束了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批评性思维就是对所看到、听到的东西的性质、价值、精确性和真实性等方面做出个人的判断,对做什么和相信什么做出合理的决策。在注重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今天,在注重学习能力培养的现代生物学教学中,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注重对学生批判性思维形成的指导,努力创设条件使学生在学习生物学过程中形成批判性思维。二、批判性思维培养的途径 良好的思维品质是
2、形成各种能力的核心,在生物学教学中,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鼓励学生不迷信课本,不畏权威,敢于怀疑,善于怀疑,勇于创见,引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教学中,可借鉴生物学史为例。如达尔文物种起源的诞生,是其怀疑上帝创造万物说的研究成果。再有,19 世纪初,遗传学巨匠孟德尔的理论已经为大多数生物学家所熟知,但在当今同样被人们尊为遗传学大师的摩尔根看来,孟德尔的遗传学“定律”有许多站不住脚的地方。摩尔根列举出一些动物以及一些植物的栽培实验来说明后代的性状常常介于双亲之间:从整体上看后代总是既像父方又像母方。正是摩尔根对孟德尔理论的质疑促成他继续对遗传学进行深入的研究,最终揭示了遗传学
3、的第三个定律基因的连锁和交换定律。培养有创新精神的人,首先要培养有独立思考能力、有与众不同的个人想法、有主见的人。很显然,达尔文、摩尔根等的成功不仅在于他们有独立的思考问题的习惯、勇于实践的实干精神,还有敢于质疑权威的思维品质。李四光说过:“不怀疑不能见真理。”对于名家千锤百炼编写的教材,也可引导学生各抒己见,形成批判性思维的习惯,不迷信书本和权威的结论。即使是教科书,有时也难免存在不足甚至失误。如在基因的表达中描述的“转录是指以 DNA 的一条链为模板”,到底是以整条链,还是以其中的结构基因的一段为模板,都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辨,提出自己的见解。人教版高中生物教科书(必修)第一册第 35 页图
4、表中提到:“仓鼠卵细胞的分裂间期为 11.6h,分裂期为 0.8h。”可引导学生质疑:卵细胞是否具有细胞周期?若有,到底是进行有丝分裂还是减数分裂?其分裂的子代细胞叫什么?通过有意识地加以引导,可引发 学生的批判性思维。2、创设与学生平等交流的平台,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长期以来形成的师道尊严意识、过分的死要面子,已经让教师成为课堂教学的“独裁者”。教师始终以权威的姿态出现,造成课堂上师生的不平等,也形成了学生对老师的畏惧心理与依赖心理,压抑了学生思维的批判性与独创性。例如,教师讲到生长素的发现,介绍了课本中相关的一系列实验后,得出生长素是由胚芽鞘尖端产生的。课后与学生交流,发现许多同学心中有
5、疑问但又不敢在课堂提出,如:在胚芽鞘尖端多长的范围内产生生长素?能否通过设计实验加以测定?又如,讲到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浸泡插枝的下端,能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学生疑惑:一定浓度到底是多大?是适合促进茎生长的浓度,还是适合促进根生长的浓度?这些都有必要与学生交流、讨论,得出正确的结论。同时,对问题不要只是给出正确的观点,而是要说出观点的理由,要允许学生对问题进行争论,并鼓励他们进行深入思考与探究。3、创设情境使课堂教学问题化,强化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问题情境不是一般的提出问题,更重要的在于创造质疑诱思之情境,要知道一切创造发明的源泉都始于对问题的发现与思考。例如在讲解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生 批判性 思维 培养 尝试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