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汉字看中国古代的婚姻文化.pdf
《透过汉字看中国古代的婚姻文化.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透过汉字看中国古代的婚姻文化.pdf(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透过汉字看中国古代的婚姻文化 摘要:汉字包含了丰富的婚姻文化信息,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婚姻形态和男女在婚姻中的不同地位,记录了中国古代的一些婚姻习俗。“姓”、“父”、“舅”、“姑”体现了远古群婚状态度,“媵”、“妾”、“姒”、“娣”等字反映了一夫多妻的婚姻制度;“婚”、“娶”则记录了古代社会的掠夺婚俗,“嫁”记录了买卖婚俗,“媒”、“妁”记录了包办婚俗。关键词:汉字;婚姻文化;中国文化 汉字作为一种特殊的表意文字系统,不仅是记录汉语的文字符号,而且也是记载我国古代科学知识、文化观念、风俗习惯的全息标志每一个汉字都包含着古人参与社会生活的诸多信息。所以尽管古代社会环境和古人已离现在很遥远,我们仍然可
2、以通过研究汉字,窥视到古代社会的发展变迁,了解到我们祖先的生活情况和风俗习惯。因此人们常说:汉字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历史的特殊载体。婚姻文化作为人类社会最重要、最常见的文化形态,在汉字中也得到了较充分的反映。本文就选取几个典型的汉字来谈其中所体现的我国古代婚姻文化。一、汉字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婚姻形态和男女在婚姻中的不同地位 1、“姓”、“父”、“舅”、“姑”等汉字体现了远古群婚状态和女性主导地位 我国古代的婚姻制度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沿革。在远古母系氏族社会以女性为主,婚姻生活也是以女性为主导的群婚制度,即列子汤问记载的“男女杂游,不媒不聘。”这种原始的婚姻状态在最早的汉字中也有鲜明的体现:“姓
3、”是一个表明家族的文字,现在一般人都随父姓,但“姓”字却从女从生,看起来很矛盾,但这个字却真实反映了母系氏族社会的群婚状态。说文女部释为:“姓,人所生也。”意思是表明“姓”由谁所生,是一种血统的标记,这正与其字形义相契合。“姓”字说明,远古社会孩子血统维系在母亲身上。当时人们都从母系得姓,正因为如此,汉族先民古姓多从“女”旁,如黄帝姓姬,神农姓姜,少昊姓嬴,虞舜姓姚,夏禹姓姒等等。“姓”字这一构形说明,在远古社会,确实存在一种群婚制度,人们认为生孩子是女人感天而生,与男性无关。女性在社会中占有崇高的社会地位,这便是女性当权的母系氏族社会阶段。这种历史现象的产生应该是一种古老原始婚俗的结果,这种
4、婚俗,就是群婚。所谓群婚,是指一个女子可以同时与许多男子保持夫妻关系,男子亦然。因此,从女从生的“姓”字构形,归根到底反映了汉族先民的群婚习俗。正式这种远古群婚状态,当时所造的“父”就与现在的“父”概念不完全一样。群婚制度下,子女固然可以认生母,但要确认生父却较麻烦,因此“父”在当时只能指与生母保持婚姻关系的那群男子。“父”的甲骨文和金文字形都是一只手拿着石斧的形象,直接的意思就是已经成年并有生产能力的男子,和现在表示血缘关系上的父亲还是有一定差别的。“姓”和“父”的原始字义表明,在远古母系氏族社会时期,女性在婚姻关系中占据主导地位,男子处于附属地位,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这是由社会生产关系决
5、定的。“姑”“舅”二字也和古代婚姻文化有关。在古代,“姑”除指父亲的姊妹外,又为媳妇对婆婆的称呼,如尔雅释亲:“妇称夫之母曰姑,”亦是女婿对岳母的称呼,如礼记坊记:“昏礼,婿亲迎,见于舅姑,舅姑承子以授婿。“舅”除指母亲的兄弟外,又是媳妇对公公的称呼,“妇称夫之父曰舅,”亦为女婿对岳父的称呼,如三国志蜀先主传:“先主未出时,献帝舅车骑将军董承辞受帝衣带中密诏,当诛曹公。”在人类原始婚姻制度中,有一种较常见的婚姻形式,即原始族外婚中的固定族团互婚,即甲、乙两族男女互为通婚对象而世代相互嫁娶。而这种甲、乙两族同辈男女世代互婚的婚姻形式只须延续两代,即将导致姑为婆、舅为公,或姑为岳母、舅为岳父的亲属
6、关系。显然,从“姑”、“舅”一名三用的语言遗迹,可以推断固定族团互婚这种较为普遍的原始婚姻形式亦曾流行于中国古代社会。中国传统婚姻习俗尚所谓“亲上加亲”的“姑舅表婚”,也就是兄弟子女与姊妹之子女之间的通婚,这种习尚在文记载中十分常见,史学认为这是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过渡时的氏族婚残余表现。、“媵”、“妾”、“姒”、“娣”、“妇”、“媳”等字体现了“一夫多妻”的婚姻制度和女性从属地位 人类社会进入父权时代之后,婚姻形态也发生了改变,其中就有“一夫多妻”制度的出现,即一个男性可以和多个女性有婚姻关系。古代文献记载中有一种奇特的婚嫁形式,叫做“媵制”。仪礼 土昏礼郑玄注:“古者嫁女,必侄娣从之,谓之媵
7、”。意思是一个女子出嫁,必须有自己的妹妹、侄女陪嫁,也就是姊妹、侄姑共同服侍一个丈夫的婚姻制度。“媵”字的本义指送女出嫁的行为。我们发现,有许多的从“朕”的汉字都是古音蒸部,在意思上都有“增加”义,“媵”作为送女出嫁的行为,也表示随嫁的女人,即嫡妇之外增加的庶妇,其增益之义就十分明显了。可见“媵”字的得名与造字都与前人对侄娣陪嫁制度特点的认识有着直接的联系,这也正说明了媵制确实在我国曾经出现过。“妾”从辛从女。“辛“是低贱的标志,在汉语大字典中解释为没有经过明媒正娶的女子。广雅释亲:“妾,接也;接,续也。”说明在古代,一个男子往往可以在妻子之外还有多个妾,妾是作为妻的续补而存在的。传统上认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透过 汉字 中国古代 婚姻 文化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