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铁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逐题解析)统编版高一必.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陕西省西安市铁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逐题解析)统编版高一必.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西安市铁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逐题解析)统编版高一必.pdf(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陕西省西安市铁一中 2022-2023 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逐题解析)-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2022-2023-1 高一年级月考(1)语文试题 一、基础部分(共 22 分)1.下列各项,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挥斥方遒(qi)木讷迟钝(n)稻菽 百舸争流(g)B.越俎代庖(z)怨声载道(zi)张皇 植株分蘖(ni)C.忸怩不安(n)猝不及防(c)战栗 疾风劲草(jn)D.含蓄隽永(jun)追根溯源(s)兜鍪 楔入铆钉(mo)【答案】B 【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字形的能力。A.“木讷迟钝”的“讷”应读 n;C.“忸怩不安”的“怩”应读 n
2、,“疾风劲草”的“劲”应读 jng;D.“锲入铆钉”的“锲”应为“揳”。故选 B。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被儒家列为五部经典著作之首,分为“风”“雅”“颂”三部分。B.沁园春,词牌名。长沙,词题。词牌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概括了词的主要内容。词题是词调的名称。C.闻一多是“新月派”代表诗人,提出新诗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D.诚斋体因杨万里而得名。杨万里号诚斋,故称为诚斋体,诚斋体 主要风格特征是活泼自然,饶有谐趣。【答案】B 【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B.“词牌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概括了词的主要
3、内容。词题是词调的名称”错误,应是“词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概括了词的主要内容。词牌是词调的名称”。故选 B。3.下列词语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A.漫江碧透(遍布)峥嵘岁月(不平凡)B.不啻(只,仅仅)跌宕起伏(多变,不稳定)C.格物致知(推究)激扬文字(抨击、褒扬;激浊扬清)D.罅隙(缝隙:裂缝)唤渠朝餐(水河、河道)【答案】D 【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D.渠:代词,他。句意:喊他吃早饭。故选 D。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钟扬说过,“人不是因为伟大才善梦,而是因为善梦才伟大”。他做的很多事情都着眼于十年、百年,甚至千年,哪怕自己看不到开花结果,也要
4、把种子播撒在大地。中国古代形容社会劳动是“春种,夏长,秋收,冬藏”,每一个阶段承前启后 。当前我们有大量空白需要增填,无数未知需要探索,需要勘测万千新路,“春种”具有开拓创新的关键意义。但是,这又是一个十分艰难的选择。很多人更喜欢 ,愿意竭泽而渔的“短平快”,愿意出现在“秋收”时刻,却惧怕做一个也许看不见收获季节的“春种”人。今天我们太需要钟扬精神的滋养了!习近平同志曾在摆脱贫困一书中阐释过“滴水穿石”的时代哲理:水滴在牺牲的瞬间,(),但其价值和成果体现在无数水滴 的粉身碎骨之中,体现在终于穿石的成功之中。当每个人都成为这样的“水滴”,我们何愁不能造就历史的成功契机?不计当下,把个人融入国家
5、发展、民族复兴的伟大洪流,这样的人最应该得到社会的尊重,最应该享受时代的荣光。钟扬走了,但精神还在,当这种精神 ,我们的民族也将释放出更澎湃的创造力。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当前我们有大量空白需要增填,无数未知需要探索,万千新路需要勘测,“春种”具有开拓创新的关键意义。B.当前我们有大量空白需要增填,需要探索无数未知,万千新路需要勘测,“春种”具有开拓创新 关键意义。C.当前我们有大量空白需要填补,无数未知需要探索,万千新路需要勘测,“春种”具有创新开拓的关键意义。D.当前我们有大量空白需要填补,无数未知需要探索,需要勘测万千新路,“春种”具有创新开拓的关键意
6、义。5.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即使未能看见自身的价值和成果 B.即使自身的价值和成果未能看见 C.虽然自身的价值和成果未能看见 D.虽然未能看见自身的价值和成果 6.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周而复始 好高骛远 络绎不绝 蔚然成风 B 周而复始 急功近利 前仆后继 蔚然成风 C.循序渐进 好高骛远 络绎不绝 风靡一时 D.循序渐进 急功近利 前仆后继 风靡一时 【答案】4.C 5.D 6.B 【解析】【4 题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
7、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画线句子有三处语病:第一处“大量空白需要增填”搭配不当,“空白”与“增填”不搭配,可以改为“大量空白需要填补”,排除 AB 两项;第二处,句式不一致,结构不对称,“无数未知需要探索”与“需要勘测万千新路”两句应该保持一致的句式,改为“无数未知需要探索,万千新路需要勘测”,排除 D 项;第三处,“开拓创新”语序不当,“开拓创新”应为“创新开拓”,排除 AB 两项。故选 C。【5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是从文中抽出一句话让考生进行选择,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明确句式的对称性,明
8、确前后内容的照应。由前一句“水滴在牺牲的瞬间”可知,括号中的句子应该以“水滴”为主语,而 C 项的主语变成“自身的价值和成果”,这就是结构混乱中的中途易辙,故排除 C 项;由后一句“但其价值和成果体现在无数水滴”中“但”可知,这里表转折关系,而“即使”表示假设的让步关系,这就排除 A、B 两项。故选 D。6 题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重点考查近义成语的辨析。考生需要把握几个成语之间的区别,如侧重点,如情感色彩,如使用对象,然后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选择。“周而复始”,一次又一次地循环。“循序渐进”,指学习、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第一处语境强调如四季循环,适用“周而复始”。“
9、急功近利”,急于求成,贪图眼前的功利。“好高骛远”,比喻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的目标。第二处根据“愿意竭泽而渔的短平快”,语境侧重求速求快,适用“急功近利”。“络绎不绝”,形容人马车船来来往往,连接不断。“前仆后继”,前面的人倒下了,后面的人紧跟上去,形容英勇奋斗,不怕牺牲。第三处能与“粉身碎骨”搭配的只能是“前仆后继”。“蔚然成风”,形容一种事物逐渐发展、盛行,形成风气,褒义词。“风靡一时”,形容事物在一个时期里极其盛行。第四处语境带有褒义色彩,强调钟扬精神形成一种风气,我们的民族也将释放出更澎湃的创造力,适用“蔚然成风”。故选 B。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2022 年是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
10、成功 55 周年,王淦昌便是在这场伟大事业的奋斗中隐姓埋名干惊天动地事的国内顶级科学家、大批优秀科技专家中的一位。1955年1月15日,党中央做出重要决策发展中国核工业。但此时由于国际局势的变化,中国失去了几乎所有外界力量的帮助。从此,中国原子能事业开始走上了完全自力更生的道路。一座碉堡,几排简易的营房,十几顶军用帐篷,这就是我国第一个爆轰物理的实验场,位于河北省怀来县燕山山脉长城脚下的一个工程兵靶场。王淦昌等人就在这里安营扎寨,带领着一支平均年龄只有20 来岁的年轻的攻关队伍,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原子弹的研制工作。这里的气候条件十分恶劣。冬天,经常是风雪交加、飞沙走石,有时候大风能把军用帐篷掀起
11、来,试验队员们的被子上总蒙着一层厚厚的沙土,一个个成了“土行孙”;夏天,太阳像火盆,烤得人挥汗如雨。王淦昌和他的同事们就是在这样艰难的条件下进行着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7.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对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答案】7.在这场伟大事业的奋斗中,国内顶级科学家、大批优秀科技专家隐姓埋名干惊天动地事,王淦昌便是其中一位。8.此句描写了冬季的极端严寒、巨大风沙以及夏季的酷暑天气,通过冷热天气的对比,突出了自然环境的恶劣。将满身灰尘的试验队员比喻为“土行孙”,幽默且形象地写
12、出队员们灰头土脸的样貌。将夏季的太阳比喻为“火盆”,表现了天气的酷热。两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均凸显了在恶劣环境下坚持原子弹研制工作的队员们不怕困难、坚韧不拔、勇于奉献的崇高品质。【解析】【7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变换句式的能力。长句变短句时先要抽取句子主干,使之成为一个独立的句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主干为:王淦昌便是其中的一位。然后可以把“其”所代表的内容分别变成短句,两种专家是“国内顶级科学家、大批优秀科技专家”,他们的做法是“隐姓埋名干惊天动地事”,故可把这两部分作为主谓形式单独成句。而“在这场伟大事业的奋斗中”则是整个句子的背景,故可把这一处作为单独的分句。最后得出答案:在这场伟大
13、事业的奋斗中,国内顶级科学家、大批优秀科技专家隐姓埋名干惊天动地事,王淦昌便是其中一位。【8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修辞手法的构成及表达效果的能力。根据“冬天,经常是风雪交加、飞沙走石”和“夏天,太阳像火盆”分析可知,句中对冬日之严寒和夏日之酷烈进行了对比。以戈壁地区冬天的极度严寒和夏天的极度酷热形成对比,突出试验队员们所处环境的艰苦,抒发了对他们不惧艰苦、忘我研究的赞扬之情。此句有两个比喻,一处是“试验队员们的被子上总蒙着一层厚厚的沙土,一个个成了土行孙”,一处是“太阳像火盆”。前者的本体是“试验队员”,喻体是“土行孙”,后者的本体是“太阳”,喻体是“火盆”。“土行孙”本是神话中的形象,但
14、作者准确抓住了其中的“土”字,将现实中队员们灰头土脸的形象,极具画面感地展现了出来。而后一个比喻,夏天的太阳到底有多热,普通人无法进行直观地想象,但作者用“火盆”来形容,就充分运用了人们普遍的生活常识,从而将夏日的酷热形象、直观地进行了说明。而这两处比喻,都说明了队员们所处环境的恶劣。但即使是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我们依然成功研制出了氢弹,这一对比,充分展现了队员们不怕困难、坚韧不拔、勇于奉献的崇高品质。二、现代诗文阅读(33 分)(一)现代诗阅读(每小题 3 分,共 6 分)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金黄的稻束 郑敏 金黄的稻束站在 割过的秋天的田里,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 黄昏路上我看见
15、那皱了的美丽的脸,收获日的满月在 高耸的树巅上,暮色里,远山 围着我们的心边,没有一个雕像能比这更静默,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你们 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 秋天的田里低首沉思,静默。静默,历史也不过是 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而你们,站在那儿,将成为人类的一个思想。9.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金黄的稻束站在割过的秋天的田里”描绘的是乡村常见的图景:秋天,收割好的水稻被捆成一束束,立在稻田里。B.“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皱”写出了母亲的衰老,“美丽”蕴含着诗人对母亲的讴歌。C.“收获日的满月”与“金黄的稻束”两个意象都是饱满、丰硕的,都是承载了诗人情感和思考的客观自
16、然物。D.“没有一个雕像能比这更静默”中,“这”指上文描写的满月、树巅、暮色、远山等稻田的周边环境。10.诗中“稻束”和“母亲”有哪些相同点?请简要分析。【答案】9.D 10.疲倦而美丽。稻束金黄,收割后站在田里;母亲的脸庞“皱”而“美丽”。静默而伟大。稻束、母亲“比雕像更静默”,又“肩荷着伟大的疲倦”。奉献精神。稻束、母亲都牺牲自己,安于奉献。【解析】【9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能力。D.“这指上文描写的满月、树巅、暮色、远山等稻田的周边环境”错误,根据下文可知,“这”指的是“稻束”,也指收割稻束的母亲。故选 D。【10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本信息和分析人物形象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陕西省 西安市 一中 20222023 学年 上学 第一次 月考 语文试题 题解 统编 版高一必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86024427.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