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1课《醉翁亭记》语文教案语文.pdf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1课《醉翁亭记》语文教案语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1课《醉翁亭记》语文教案语文.pdf(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第 1 页 共 5 页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 11 课醉翁亭记语文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 11 课醉翁亭记语文教案 黄家 4360 由 分享 时间:2021-11-08 15:41:33 教师要善于用教案,借鉴、自编、改编一些题,作为补充题。总之,认真的研究教案是钻研教材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它对教学质量提高有着重要好处。下面是由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1 课醉翁亭记语文教案,一起来看看吧!醉翁亭记课文原文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
2、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
3、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醉翁亭记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1、检查背诵 第 2 页 共 5 页 2、体会本文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3、学习多用否定句的.写作特点。教学重点:1、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2、学习多用否定句的.写作特点。教学难点:1、理解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是一种读书方法,即读书不死抠字句,而要求真谛。2、“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的含义。教学步骤:一、检查背诵 二、分析课文,讨论下列问题 1、第一句话讲了什么?讲述了“
4、五柳先生”这个名号的来历。“不知何许人”把这位先生排除在名门望族之外;“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随便起了一个字号,与当时讲究门第的世风背道而驰,表现了他卓尔不群、不随世俗的品性。2、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生活?刻画了怎样的人物形象?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点出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志趣:一是读书,“好读书,不求甚解”,展现了一个在读书中的精神愉悦的五柳先生;二是饮酒,“性嗜酒”、“期在必醉”展示了一个率真放达的五柳先生;三是写文章,“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描述了一个自得其乐、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生活:“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描绘了一个安
5、贫乐道的五柳先生。通过种种叙述,把一个虽处于贫困之中却悠闲自适的隐士形象活灵活现地刻画出来,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3、怎样理解“好读书,不求甚解”这句话?这是一种读书方法,即读书不死抠字句,而要求真谛。也说明陶渊明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精神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不求名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他的不求甚解是他率真自然性格的反映。第 3 页 共 5 页 4、怎样理解“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的含义?不仅写出陶渊明安于贫困,而且含蓄地说明作者以古贤颜回自况,追求高尚的 道德情操。可谓含而不露,有弦外之音,非常含蓄。5、“赞”语中哪句话和传文中“不慕荣利”相照应?谈谈你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醉翁亭记 部编版 九年级 上册 11 醉翁亭 语文教案 语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