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同步训练及答案解析.pdf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同步训练及答案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同步训练及答案解析.pdf(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1 第 15 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 一、选择题 1.制作年代尺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对下列年代尺提供的时间,解读最准确的是()A.两次世界大战 B.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C.20 世纪世界格局的演变 D.两极格局的形成 2.下列历史事件中,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是()A.德军闪击波兰 B.德军突袭苏联 C.日军偷袭珍珠港 D.联合国家宣言签署 3.表格中二战的进程表明()时间 概况 1937 年 7 月 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1941 年 6 月 苏德战争爆发,欧洲战争规模进一步扩大。1941 年 12 月 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卷入战争。1942 年 1 月 联合国家宣言发
2、表,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A.各国开展局部反法西斯斗争 B.法西斯扩张给世界人民带来灾难 C.二战达到了真正的世界规模 D.二战真正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4.苏德战争爆发的当天,英国首相丘吉尔发表广播演说,宣布对苏联给予力所能及的援助,齐心协力打击敌人。美国政府也发表了愿意援苏的声明。斯大林发表广播演说,表明苏联卫国战争“将同各国人民争取他们的独立、民主自由的斗争汇合在一起”,结成“统一战线”。上述材料可以用来探究()A.二战爆发的原因 B.二战胜利的根本原因 C.雅尔塔会议召开的背景 D.二战的巨大影响 5.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史实与结论不能成立的是()史实 结论
3、 A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帝国主义重新分割世界、维护战后和平的体系 B 希特勒上台扩军备战 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C 罗斯福新政 维护了美国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D 雅尔塔会议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A.A B.B C.C D.D 6.1941 年 6 月,英国首相丘吉尔说:“过去 25 年来,没有谁比我更彻底地反对共产主义.进攻苏联,只不过是企图进攻不列颠岛的前奏。因此,苏联的危难就是我们的危难,也是美国的危难。”这反映出()2 A.丘吉尔不再反对共产主义了 B.英美已结成反法西斯同盟 C.苏联存亡事关英美的命运 D.苏联欲拉拢英美抵御德国 7.下图呈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进程。其中处应为()A
4、.莫斯科保卫战 B.斯大林格勒战役 C.诺曼底登陆 D.德国无条件投降 8.“我们克服了巨大的困难,盟军已经突破德军的大西洋防线,法西斯离灭亡不远了。”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莫斯科保卫战 B.凡尔登战役 C.诺曼底登陆 D.斯大林格勒战役 9.二十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最根本的区别在于()A.战争所波及的范围 B.战争爆发的原因 C.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程度 D.战争的性质 10.1941 年冬季的莫斯科地区气温达到零下 30 摄氏度,围城的德军大部分没有御寒装备,冻伤人数超过了战斗中的伤亡,飞机、坦克和汽车也难以发动,可见德军在莫斯科遭受失败的重要原因是()A.苏联军民抵抗 B.自然环境恶
5、劣 C.御寒装备缺乏 D.重型武器丧失 11.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产生的直接影响是()A.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 B.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C.美国宣布对日本作战 D.苏联出兵中国东北 12.1940 年,德国对英国实施了猛烈的轰炸。但是,英国最终迫使希特勒放弃了入侵英国的计划。德国最终放弃进攻英国的主要原因是()A.英国主动与德国和谈 B.英国军民坚决反击 C.英吉利海峡的屏障作用 D.美国出兵援助英国 13.1941 年 6 月 22 日,英国首相丘吉尔发表演说:“在过去 25 年中,没有一个人像我这样始终一贯的反对共产主义,我并不想收回我说过的话。但是,这一切,在正在我们眼前展现的情景
6、对照下,都已经黯然失色了我们将要对俄国和俄国人民给予力所能及的一切支持。”丘吉尔所说的“眼前展现的情景”是()3 A.苏德战争爆发 B.斯大林格勒战役 C.诺曼底登陆 D.苏军柏林之战 14.1940 年 5 月,英国首相丘吉尔说:“我没什么可以奉献,有的只是热血、辛苦、眼泪和汗水,我们将战斗到底.”1941 年,斯大林说:“红军、海军和苏联全体公民,必须保卫每一寸苏维埃土地,战斗到最后的一滴血.”以上材料主要说明了()A.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B.法西斯是世界人民的共同敌人 C.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建立 D.英国和苏联互相短视 15.我们已经商得同意:“当于 1945 年 4 月 25 在
7、美利坚合众国旧金山召开联合国会议。唯国有我们三国之间及及一切爱好自由的各国之间继续增进的合作与了解,才能够实现人类最崇高的愿望一种安全而且持久的和平。”材料中提出实现“一种安全而且持久的和平”,是基于()A.每次世界人战的惨痛教训 B.二战对人类文明浩劫的反思 C.西方大国称霸世界的企图 D.东西方冷战格局的结束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有一天,罗斯福总统对丘吉尔谈起,应该给第二次世界大战起个名称,丘吉尔应声便说:“不需要的战争!”他认为“战争主要是人们行事失策的记录”,要不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的决策者们处置不当,第二次世界大战本来是可以避免的,不需要打的。材料二
8、:1929-1933 年世界性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把德国人民推到了灾难的深渊。这种经济上的大衰退,导致德国发生了深刻的政治社会危机,为德国法西斯的上台创造了很好的客观条件,提供了适宜的社会环境和打下了一定的政治基础。1933 年,希特勒被兴登堡任命为总理。材料三:随着帝国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和军事发展不平衡的加剧,军事实力发展较快的德、意、日三国要求重新划分世界范围,使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尖锐起来。战争的脚步越来越近了。(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概括二战爆发的原因。材料四:波兰近日宣布,拟于 2019 年 9 月举办二战爆发 80 周年纪念活动,邀请欧盟和北约的“盟友和伙伴国”共襄盛举。作为二战
9、主要参战国和战胜国苏联的继承国,俄罗斯并没有在受邀请国之列。(2)结合所学,指出波兰发出邀请的历史原因是什么?你认为俄罗斯的态度会怎样?为什么?材料五:30 年来西欧列强主宰世界的时代一去不复返。战后美国一跃成为雄踞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大国。苏联的军事力量和国际地位空前提高。社会主义制度越出一国范围,开创了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新局面。占世界人口大多数的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参加了这场规模空前的正义战争。他们的力量得到发展,而战争又极大地削弱了殖民主义国家的实力,战后亚非拉地区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世界殖民体系迅速瓦解,一系列新生的民族国家出现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各交战国在战争中,为
10、克敌制胜而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发展科学技术。这为战后的科学技术革命奠定了基础。后来原子能的和平利用和现代火箭技术的诞生,都与第二次世界大战联系在一起。4 摘编自高中教材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3)依据上述材料,探究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世界发展史上的重大影响。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某些报纸认为,除掉这个一贯主张对斯拉夫国家进行侵略的斐迪南,将缓和巴尔干的紧张气氛。但是,两大帝国主义侵略集团都想利用这一事件来实现其罪恶目的,特别是一心想发动战争的德国和奥匈帝国。两国立即利用这一事件为借口,挑起世界大战。张佩侠萨拉热窝事件与“一战”的爆发 材料二: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不过是帝国主义上一
11、轮争夺的总结,下一轮争夺的开始。正如列宁所指出的,“不管是一个帝国主义联盟,还是一切帝国主义强国结成一个总联盟,都不可避免地只会是前后两次战争之间的暂时休战”。一旦他们必将重开争夺之战,那个时候也就是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寿终正寝之时。陶诗永、宋洪章火山口上的分赃 材料三:20 世纪 30 年代国际局势的发展,有三种趋向。第一种是以苏联为首的世界人民同西方民主国家结成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制止法西斯侵略,推迟和避免世界大战的发生;第二种是法西斯势力同西方民主国家暂时达成妥协,法西斯国家不断蚕食中小国家,并在向英法开战之前首先进攻苏联;第三种是苏联孤立自保,希特勒实现声东击西,在进攻苏联之前首先进攻西欧
12、国家。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第三编(1)材料一中的“这一事件”对这场世界大战有何影响?两大帝国主义侵略集团分别指的是什么?(2)维护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工具是什么?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暂时休战”的理解。(3)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与材料三中推测的哪一种趋向吻合?第一种趋向中“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对二战进程有何影响?试举两例该联盟成立后反法西斯国家联合作战的具体事例?5 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 20 世纪世界格局的演变。仔细观察年代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后,1919 年战胜国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确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
13、之间的矛盾,但这一体系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因此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1939 年二战爆发,二战后,美苏由战时同盟走向分裂,美国实行冷战政策,1949 年北约成立,1955 年,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1991 年苏联解体,东西方冷战结束,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终结,随着日本、欧盟实力增强,中国、俄罗斯的崛起,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正朝着多极化趋势发展。对年代尺提供的时间,解读最准确的是 20 世纪世界格局的演变,故 C 正确。ABD 三项均不准确,故排除 ABD。故选 C。2.【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 年 9 月 1 日,德国突袭
14、波兰,英法对德宣战,这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故 A 正确。1941 年,德军突袭苏联,第二次世界大战规模不断扩大,排除 B。1941 年12 月 7 日,日本不宣而战,偷袭太平洋美国基地珍珠港,重创美军太平洋舰队,太平洋战争爆发,英、美两国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利益蒙受重大损失,12 月 8 日,美国对日宣战,紧随其后,中国、英国、澳大利亚等 20 多个国家对日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排除 C。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不久,26 个国家在华盛顿举行会议,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排除 D。故选 A。3.【答案】D【解析】根据表格“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苏德战争爆发,欧洲战争规
15、模进一步扩大;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卷入战争;联合国家宣言发表,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这些事件涉及二战的主要国家,它表明二战真正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法西斯国家的大肆侵略和扩张,激起了全世界人民的愤怒,为了对付共同敌人法西斯,国际反法西斯国家走向联合,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成立,反法西斯国家相互支援,协同作战,战斗力大增,逐渐扭转战争形势,故 D 正确。AC 两项具有片面性,不能全面反映表格的内容,故 AC 错误。题干无法直接体现法西斯扩张给世界人民带来灾难,不符合题干的主旨,故 B 错误。故选 D。4.【答案】B【解析】据题干信息“苏德战争爆发的当天,英国首相丘吉尔发表
16、广播演说,宣布对苏联给予力所能及的援助,齐心协力打击敌人。美国政府也发表了愿意援苏的声明。斯大林发表广播演说,表明苏联的卫国战争将同各国人民争取他们的独立、民主自由的斗争汇合在一起,结成统一战线”可知,面对法西 6 斯的不断侵略扩张,英国、美国和苏联都表达了团结起来,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共同抗击法西斯侵略的愿望,后来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建立,反法西斯战争取得了胜利,因而材料最适合用来探究二战胜利的原因。故 B 正确。二战爆发的原因是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故 A 错误。1945 年,雅尔塔会议召开,故 C 错误。二战的巨大影响在题干没有表现,故 D 错误。故选 B。5.【答案】D【解析】本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编版 九年级 历史 15 第二次世界大战 同步 训练 答案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