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最新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pdf
《部编人教版最新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最新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pdf(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七单元集体备课 本单元以“家国情怀”为主题,编排了古诗三首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梅兰芳蓄须 延安,我把你追寻四篇课文。四篇课文体裁多样,有古诗,有记叙文和现代诗,表现了不同历史时期的人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和担当精神。其中,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和梅兰芳蓄须都是以第三人称来写的,都是通过主要人物的言行来体现人物的品质。延安,我把你追寻中的重点语句象征性较强,需借助相关资料帮助理解。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时中的梯度序列 内容 教学要点 字词识写 认识 31 个生字,读准 3 个多音字,能认读形容人物高尚品质的 8 个词语;会写 21 个字,会写 15 个词语。语言积累 背诵三首古诗,默写出塞
2、夏日绝句;朗读、背诵古诗别董大。阅读理解 默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梅兰芳蓄须,有感情地朗读延安,我把你追寻,自主阅读难忘的一课。能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能查找资料,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的情怀。口头表达 能交流、总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能正确运用形容人物高尚品质的词语。能体会陈述句和反问句的不同语气,并在具体的情境中运用。书面表达 能用正确的格式写一封信,做到内容清楚。能正确书写信封。写自己读书的目的,做到理由清楚。21 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塞、秦”等 4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将”,会写“塞、秦”等 10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出塞 夏日
3、绝句。3能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说出自己的体会。教学重难点 能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说出自己的体会。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时预习卡。2 准备资料:“状元成才路”多媒体课件;布置学生提前搜集古代爱国诗篇。教学课时 3 课时 第 1 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塞、秦”等 4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将”,会写“塞、秦”等 10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出塞,背诵并默写出塞。3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说出自己的体会。教学过程 板块一 释“塞”解题,营造意境 1教师写“塞”字,学生认读。中央电视台有一个节目叫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今天,我们来玩一个“汉字认读”游戏。同学们请看老师写的这个
4、字(在黑板上书写“塞”字),你们认识它吗?谁能读一读并且组一个词?2补写题目,读题明义。(1)在“塞”字前补写一个“出”字,学生齐读,启发思考:这里的“塞”应该怎么读?“出塞”是什么意思?(2)课件出示“塞”的三种读音及意思。si堵,填入。堵住器物口的东西。s 义同“塞(si)”,多用于某些合成词或成语中,如“闭塞”“阻塞”“茅塞顿开”等。si 边界上的险要地方。(3)明确题目的意思。3看图片,感受边塞环境的恶劣。(课件出示边塞图片)你们看,长河落日,大漠孤烟,是边塞的雄壮;北风吹雪,飞沙走石,是边塞的艰苦。唐玄宗开元年间,一位年轻的诗人来到边关游历,看到了边塞的风光,也见证了边塞的金戈铁马,
5、于是,他挥笔写下了被誉为唐代七绝的压卷之作出塞,这位诗人就是王昌龄。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诗歌。【设计意图】“塞”字是生字,“出塞”又是难理解的词。开课伊始,直击重点,从“塞”字的认读和组词游戏,到猜想“出塞”的意思,再通过学习明确题意,环环相扣,水到渠成。同时出示图片,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边塞独特的风光之中,初步感受边塞的景象。板块二 初读识字,疏通诗意 1初读诗歌,正音识字。(1)请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把生字和多音字多读几遍,争取把诗歌读正确、读通顺。(2)请两位学生分别朗读诗歌,在评价中相机指导读音。如:“秦”是前鼻音,“征”是后鼻音。(3)请学生当小老师,讲解“将”在这首诗中为什么
6、读“jing”,引导学生在学习古诗时关注注释。用“将”的另一种读音组词。(4)重点指导“教”字的读音。当这个字的意思是“使、令、让”的时候读“jio”,根据注释,在这里读“jio”。(5)出示生字,开火车认读。塞 秦 征 将 杰(6)出示要求会写的字,指导书写。塞 秦 征 词 催 醉 杰 亦 雄 项 归类指导:“塞”和“秦”的撇、捺要写得舒展,开口较大。“雄”左右同宽,要写均匀。2再读诗歌,读准节奏。(1)教师范读,学生感受朗读停顿、节奏,教师指导七言诗的停顿方法。(2)师生合作朗读:教师读前半句,学生读后半句,再调换。(3)同桌互相读。3结合注释,疏通诗意。(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边读边结合
7、注释,了解诗歌的大致意思;不懂的地方用问号标出来。(2)学生汇报、交流不懂之处。重点指导理解“秦时明月汉时关”。质疑:是秦朝的明月照着汉朝的边关吗?明确:这里并非实指秦、汉两朝。(3)疏通诗意:依旧是从秦汉时期延续至今的明月和边关,征战万里、守边御敌的将士至今还没有归来。倘若还有像飞将军那样英勇善战的将领在,绝不会允许外敌南下越过阴山。【设计意图】从读准字音,到读出诗歌朗读节奏,再到读懂诗意,每一次的朗读都有要求,每一次的朗读都有反馈。此处的设计,体现了诗歌教学层层递进、螺旋上升的特点。板块三 想象画面,体悟诗情 1学习“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1)学生自读,边读边想象画面,交流。
8、(2)师启发思考:结合图片和相关知识,说说月光照射下的边关是一个怎样的边关。(意境悠远,充满历史沧桑感)(3)聚焦“明月”,感受“沧桑”之情。夜深了,一轮明月照耀着清冷荒凉的边关。明月千古不变,变的是几百年来的防边筑城的措施!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李贺 银山碛(q)口风似箭,铁门关西月如练。岑参 思考:明月在古诗词中反复被诗人吟咏,都是为了表达什么主题?(边患历史悠久)指导赏析:是啊,远离家乡和亲人,让人不由自主地想起那些边塞战役中可歌可泣的战士。(4)聚焦“秦”“汉”,感受战争时间之长。请学生再读诗句,思考:透过“秦时”“汉时”,你又想到了什么?师介绍:是的,从秦到汉,再到诗人生活的唐朝,
9、边关遭受外族侵扰长达九百多年!时光穿越近千年,不变的是什么?(战争)你感受到了什么?再朗读这一句诗。(5)品读“人未还”,感受战争之痛。千百年来,一批又一批的将士征战万里,守边御敌,有多少人能返回家乡?一个“人未还”,包含了多少无奈和心酸。人未还,人为什么没有回来?(预设:战死沙场,终老边关)守卫边关的将士面对古老的明月,面对千百年的边关,面对着长年残酷的战争和恶劣的环境,他们怎能不让人敬佩?(学生齐读)质疑:可歌可泣的,仅仅只有守卫边关的将士们吗?想象:皎洁的月光下,都有谁在盼望着远方的将士归来呢?小结:天伦之乐不能享,明明有家不能回,都是因为这战争啊!此时,他们心中的痛苦、无奈只有一个“悲
10、”字可以概括。此时此刻,诗人想到的是汉代能征善战的飞将军李广。2学习“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1)课件出示李广的资料。李广(?公元前 119),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人,西汉名将。曾任右北平太守,匈奴数年不敢攻扰,称之为“飞将军”。司马迁评价他:“桃李不言,下自成蹊。”(2)这样的将军怎能不让我们怀念呢?齐读后两句诗。你读懂了什么?请用“如果飞将军李广在,_”这样的句式来交流。(3)感受将士之壮心。守卫边关的将士们远离家乡,远离亲人,生活艰苦,九死一生;他们远赴万里守卫边关,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首可歌可泣的壮烈之歌。这时的诗人仍然希望像李广那样的将军能够到来,带领他们英勇奋战,
11、守卫边关,也让侵略者不敢度过阴山侵犯唐朝边境,早日结束边关的战争。(学生再次齐读这两句诗)(4)小结:这就是边塞诗的特点,悲凉之中流露出壮美,具有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气概。3配乐朗读,诗句填空。(1)希望边关巩固、保家卫国的壮志,就这样交织在一起,化作了王昌龄的出塞,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诵读。(播放凉州曲)(2)出示诗句填空题,先补充默写,再默写整首诗。出 塞 唐王昌龄()时明月()时关,万里长()人未()。()使龙城飞()在,不()胡马()阴山。【设计意图】本诗情感深沉、丰富,加之年代久远,不易理解,所以主要设计了两个策略来帮助学生领悟诗情。一是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诗歌的意境。二是多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诗三首 部编人教版 最新 小学 四年级 语文 上册 古诗 教学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