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八上第三单元单元解读与教学重点.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八上第三单元单元解读与教学重点.pdf(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0 年春季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单元解读 单元目标:1.从古人歌咏山水的优美篇章中,获得美的享受,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激发对祖国山川的热爱,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2.在反复诵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借助联想和想象,品味诗文,体会作者的情怀。3.提高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主阅读古诗文的能力,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选文解析:本单元所选诗文,都是我国古代歌咏自然山水的优秀篇章,大都以描写景物为主,融入作者细腻的情思,情景交融,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郦道元的三峡:先写三峡总体形势,再抓住季节特点,分别写夏天、冬春之时和秋天各个不同季节的景象,以凝练生动的笔墨,描绘了三峡雄奇险拔、清
2、幽秀丽的景色。短文二篇:是两篇风格迥异的写景短章,表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其中,答谢中书书以清峻的笔触,描绘了山川之秀美,传达自己与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悦,体现了作者酷爱自然、乐在林泉的情趣。记承天寺夜游如一篇短小的日记,记述了作者夜游承天寺的经历,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传达出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与朱元思书:以书札形式,描绘了富阳至桐庐一百余里秀丽的山水景物,文章骈散 相间,清新隽永,历历如绘,是六朝山水小品中的佳作。唐诗五首:选入从初唐到中唐的五首唐人律诗,有五言,有七言,或写田园风光,抒发诗人孤独彷徨之情,表现对个人荣辱浮沉的达观之情;或摹写诗人辞亲远游所见景象,表达对故乡的依依惜别之
3、情;或点染西湖早春气象,表现诗人内心的喜悦之情。五首诗歌,遣词造句、意境格调各有特点,颇值品味。教学建议:1.充分发挥朗读的教学功能,反复诵读。三峡答谢中书书与朱元思书带有骈文的特点,句式以骈句为主,多用 四字句,间有五、六、七言。整饬华美,韵律和谐,又有参差变化。2020 年春季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所选五首唐诗,都是律诗,句式、平仄、押韵较为严整。记承天寺夜游,虽以散句为主,但间有整句,语调徐缓自如。以上特点,使得本单元课文,富有韵律之美,读来抑扬顿挫,特别适合朗读。2.引导学生调动联想和想象,体会景物之美,学习写景的方法。引导学生调动联想和想象,还原作者观察时的情境和视角,在头脑中再现文
4、中描绘的景物,体会景物的特点与神韵。教学时,还要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写景的方法:用语言营造“诗中有画”的画面感,讲究布局结构、色彩处理,通过远近、明暗、虚实、浓淡、藏露、疏密、奇正等对立关系的和谐统一表现景物的立体感、层次感,从而取得直觉体悟的审美效果。3.体会诗文描绘的意境,感受山川风物之美,把握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感。本单元选文,都有情景交融的特点,情是景的灵魂,景是情的载体。了解作者的情感,是领悟景物意蕴的一把钥匙。4.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不同的表达方式和相对完整的结构。本单元所选诗文,大豆篇幅短小,有些知识原文(信)的一部分,却多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且结构完整,前后呼应,浑然一体,表现出高超的布局
5、谋篇能力。与朱元思书,先勾画总体风貌,再写异水奇山。写水,有静有动,有俯视,有平视,围绕“异”字,写出水之清,水之深,水之变幻.诗歌也是如此,四联八句,起承转合,结构完整。5.引导学生积累一些方法,学习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引导学生利用注释、工具书、前后勾连等方法,去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还有引导学生关注古今汉语的差异性,关注词语相关义项的古今差异,积累一些词语在古代汉语中的常见义项等。课时建议:三 峡:2 课时 短文 二 篇:2 课时 与朱元思书:1-2 课时 唐诗 五 首:2-3 课时 2020 年春季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三峡(郦道元)教学重点:1.体会文章节奏鲜明、音韵和谐的特点。
6、课文带有骈文的特点,句式整齐,音韵和谐,节拍多为二二式,读来朗朗上口。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并调配语调、语气、停连,读出文章的情感。2.借助联想与想象,进入课文情境,感受长江三峡雄伟的形势和奇丽的景色。3.领会课文运用精练生动的语言描绘景物的写法特点。引导学生在把握不同季节景物特点的基础上,品味典型字句。4.养成积累常用文言实词与虚词的习惯。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不脱离语境,通过前后联系,温故知新,积累常用文言实词与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本文特点:1.先总后分,有分有合,结构严谨。2.次序分明,文脉贯通。先写概貌,强调三峡之雄伟;再写四季景象,不按时序来写,而是借着文脉之势,先写夏水襄陵之险峻,
7、次写春冬与秋天,转为沉静,虽氛围、特色不同,但文脉转缓,其势相同。3.首尾呼应,浑然一体。起首写山,末段写秋,又以山为主。教学建议:1.课时:2 课时 2.注重朗读、涵泳、品味。3.引导学生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2020 年春季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短文二篇 与谢中书书/陶弘景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教学重点:1.借助诵读,欣赏两篇短文不同的语言风格。从句式、字词、韵律、节奏等方面去体会比较。2.把握文中景物的不同特点,领略不同的写景方法。3.理解和把握作者的情感。结合相关语句,领悟作者的感情基调。4.感受作者热爱自然山水的情感、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文章研读:1.答谢中书书 本
8、文是南朝齐梁间道教思想家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书信中的一部分,文章以感慨发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作者把谢中书当作可以共谈山水的朋友,同时也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接着,作者以清峻的笔触,具体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最后,文章以赞美和感慨收束“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既是对前贤的钦敬与追慕,又惋惜世人对秀美山水的无动于衷。自许之情,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也体现了“一切景语皆情语”。2.记承天寺夜游 因为反对王安石变法,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有职无权,过了几年闲居生活。本文就写于作者被贬黄州的第四年。文章仅 80 余字,却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
9、传达出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文章篇幅短小,却融叙事、写景、一轮于一体,环环相扣。教学建议:1.课时:2 课 2020 年春季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2.知人论世。让学生了解作者的有关情况,特别是文章的写作背景。3.对比阅读,体会作者情感的表达。与朱元思书 教学重点:1.本文定位:自读课文。要放手自学,借助阅读提示、课文注释、工具书,整体把握文意。2.抓住“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把握文中景物的突出特征,学习作者描绘景物的方法。3.体会古代文人寄情山水的高雅情操。课文研读:1.本文摘自作者写给友人的书信,后被独立成篇,以写景为主,间有抒情,有归隐之情,符合六朝时期佛道思想盛行的时代背景。2.全文 3
10、段:首段总起,点出山水之美“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后面两段,分别 写异水、奇山。3.骈体文的语言特点:首先,语句讲究骈偶和“四六”。骈偶就是两两相对,即对仗;“四六”,指骈体文一般是四字句或六字句。其次,语言讲究平仄相对。再次,用词讲究用典 和藻饰。教学建议:1.课时:1 课时 2.自主阅读,培养审美,启发想象。2020 年春季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写作:学习描写景物 1.学习观察景物的方法,通过观察抓住景物特征,培养观察习惯。2.通过各种感官,从不同的角度(远近、俯仰、移步换景等),运用多种方法来描写景物。3.学习情景交融的写法,感受景物描写中融入情感的感染力。唐诗五首 野望 王绩 黄鹤楼崔
11、颢 使至塞上王维 渡荆门送别李白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教学重点:1.领略律诗的韵律之美、结构特点。2.理解诗歌大意,积累优美诗句。3.体会诗歌的意境、诗人的情感。古诗研读:本课集中学习唐人律诗,有五律,有七律,汇聚从初唐到中唐时期的作品。2020 年春季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学习律诗,学生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受益:1.了解诗歌的章法结构:律诗一般由 4 联构成,分别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律诗往往遵循起承转合的格局。这种章法结构,既可以避免平铺直叙,增加波澜,又可以首尾呼应前后相承。2.品味赏析诗歌,增强语感。教学中,可结合语境,通过鉴赏诗句及词语,培养学生对文字的敏感,增强语感。3.提高对古诗的审美和鉴赏能力,获得情感熏陶。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 1.纪实作品,有哪些特点?代表作有哪些?2.纪实作品的阅读方法?3.如果要制作红星照耀中国读书卡,你会怎么设计?4.了解斯诺及红星照耀中国的创作背景。课外古诗词诵读 庭中有奇树(摘自古诗十九首)龟虽寿/曹操 赠从弟(其二)/刘桢 梁甫行/曹植 本单元所选古诗,庭中有奇树描写春日佳景,传递相思之情;龟虽寿表达诗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精神;赠从弟借咏物咏叹松柏,赞美刚劲坚贞的美好品格;梁甫行则通过直陈所见所感,抒发对三国乱世、家园荒芜的激愤。
限制150内